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5.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9.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10.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11.、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拓展资料: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重臣,著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
嘉庆十六年(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兄妹9人,其为长子。他自幼勤奋好学,6岁时入塾读书;8岁时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道光十三年(1833年)考取秀才。道光十八年(1838年)会试中贡士,改名国藩;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后授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人,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咸丰三年(1853年)丁忧在籍,奉诏督办团练,创建湘军。咸丰四年(1854年)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负责镇压太平天国事务,并开创中国洋务运动的先河。
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今南京),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同治四年(1865年)任剿捻钦差大臣;翌年因无功而去职,回任两江总督。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
同治九年(1870年)奉命前往天津处理“天津教案”,因屈从洋人而遭朝野舆论谴责,旋回任两江总督。
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南京病逝,朝廷追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由于其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事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参考资料:日课十二条_百度百科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1、 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 主静,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小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5、 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6、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
7、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
8、 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9、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0、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食欲。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拓展资料:
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2、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组建湘军,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3、曾国藩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4、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课十二条
日课十二条主要内容有:
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物。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十二、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
年轻的曾国藩乐观地认为:所谓本性不能移完全是虚妄之谈,人的品行如同流水一般,无孔不入是可以改变的;人的情趣就像禾苗一样,加上阳光雨露的滋养就能健康成长。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曾国藩也不例外。
扩展资料: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后人评价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然而,这样一个名垂青史的名人,却也是出了名的“笨人”,我们都听过曾国藩小时候挑灯苦读却被梁上小偷智商碾压的轶事,且不论故事真假,从他赴京赶考却屡次不中,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也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天赋并不高。那么,是什么令他成为儒林楷模呢?
曾国藩在三十一岁那年,给自己定下了每日十二条必修课,正是对这十二条日课的坚守,才有了名扬青史的曾国藩,才有了曾氏家族数百年的荣耀。
静坐讲究入座前先宽松衣带,然后活动活动筋骨,便于气血畅通,背部不能靠墙或倚靠在枕头或是靠枕上,当然还要开窗关门,以保障屋内空气流通。静坐时可以盘腿而坐,两手臂放松,双手放在大腿上,掌心朝上朝下都可以,闭上双眼。
但曾国藩坐不了一会儿,脑海里闪现着飞黄腾达的同学,而自己还在翰林院消磨时间,心烦气躁的他就再也坐不住了,看来年轻的曾国藩也是与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年少轻狂。要想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还要提高修养才行。
由此可见,儿时曾国藩的本性并不是宽容达观。成年后的曾国藩也不是老练沉稳的人。后来他之所以为人通达,乃是他修身养性的结果。
跟随唐鉴的学习,使曾国藩还认识到一个儒学家,不仅要精通圣典,更重要的是关心民事,留心经济,从修身,到治国,决不能只会背圣贤书,而不会治国理政,否则就成了违背圣贤之意的书呆子了。
参考资料: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十二、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