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1986年4月12日公布 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三条【基本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条【基本原则】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基本原则】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基本原则】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第七条【基本原则】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1986年4月12日公布 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三条【基本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条【基本原则】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基本原则】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基本原则】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第七条【基本原则】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上海伟创律师事务所
2020-09-09 广告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施行)。第三章 工伤认定,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伟创律师事务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