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和明朝两个朝代修建长城的起止时间和共同目的
2个回答
2016-03-01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秦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东起辽东,西到临洮。
明长城始建于明太祖时期,有明一朝一直在断断续续的修建。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共同目的: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文明区的侵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临洮新添镇三十墩村望儿咀)、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那十分坚固。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明长城始建于明太祖时期,有明一朝一直在断断续续的修建。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共同目的: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文明区的侵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临洮新添镇三十墩村望儿咀)、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那十分坚固。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展开全部
秦朝:抗击匈奴的入侵,中原的军队主要是步兵,很难抵挡匈奴骑兵的进攻.秦国只有靠修长城来防御入侵.因此在汉武帝时,向朝廷献马可以免除兵役,以次来蓄积马匹壮大自己的骑兵,汉武帝靠着他的骑兵才打退了匈奴.像后来的明朝,他修长城的目的也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明朝:修筑明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明朝自始至终对北方防务的建设非常重视.长城、关隘、墩堡的修筑工程,在明朝的 270多年中几乎没有中断过,逐步形成了“九边”分区防守,分段管理和修筑长城的制度.明长城对于明朝政权的巩固,北部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安定,国家的安全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明朝:修筑明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明朝自始至终对北方防务的建设非常重视.长城、关隘、墩堡的修筑工程,在明朝的 270多年中几乎没有中断过,逐步形成了“九边”分区防守,分段管理和修筑长城的制度.明长城对于明朝政权的巩固,北部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安定,国家的安全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