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期得到传播.最初,中国人从接触欧洲的各派社会主义学说中,知道了马克思的名字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零星片断.1899年由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分期刊登了英国进化论者颉德所著《社会进化论》前三章的中文译文,其中提到了马克思及其《资本论》,这是中国最早涉及马克思主义和出现“马克思”译名的中文出版物.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提到“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其后,《近世社会主义》一书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片断.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部分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一些要点.1912年孙中山在《社会主义派别及其批评》中,称赞马克思“发阐真理,不遗余力”.但在当时的中国人中知道上述内容的人很少,即使是先进者也不能区别马克思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派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民族经济有了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孕育着新的革命,为先进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经过五四运动,逐渐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他指出,俄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性质不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伟大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他满怀信心地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较系统、完整的介绍,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还帮助《晨报》副刊,发表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全译本等,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他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1920年3月北京大学秘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如《二十世纪俄罗斯革命》、《评政治》、《社会主义批评》等,认为“改造中国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学说”.同时孙中山和国民党指导、支持下创办的《建设》和《星期评论》杂志,也刊登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文章.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上海率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上海、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中译本也相继出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把《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还创办了《共产党》月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并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和思想也进行了批判和斗争.毛泽东在长沙曾通过《湘江评论》和《新民学会》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继而创办文化书让和俄罗斯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起了显著作用.周恩来先在天津后在法国留学生中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杨匏安、李达、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等对宣传马克思主义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和伟大力量,他们到工人群众中去进行组织工作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
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创办刊物,编辑书籍,组织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仅在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刊物.在各种学说竟起争鸣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十月革命的道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李大钊同志在1919年5月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段时间内,写下了不少战斗性的文章.其中著名的像《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是我国第一篇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文.他还通过在北京大学讲课和学术讲演,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在这期间刊载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许多先进青年纷纷组织进步社团.李大钊同志和邓中夏同志在北京大学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展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周恩来、邓颖超等同志在天津组织了"觉悟社",恽代英同志在湖北组织了"利群书社",都在宣传新思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毛泽东同志这时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他主持的《湘江评论》是当时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之一.由于它鲜明的革命色彩,只出了五期便被反动军阀封刊,但却对湖南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全国也有影响.
在社会主义思想潮流中,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也开始出版,《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中文译本也问世了.
经过五四运动,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投身到工人运动中,马列主义通过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等地举行了由共产主义者组织的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北京还出现了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和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5月,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上海首先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同年11月上海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9月间,毛泽东等同志在湖南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与此同时,李大钊同志在北京以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为基础建立了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董必武、陈潭秋同志在湖北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广州、天津、杭州、济南等地以及留学莫斯科和日本的中国学生也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留法学生周恩来、李富春等同志也于1921年2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同铁路、印刷、纺织、泥木、搬运等各行业各工厂的工人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为工人办事,办学校,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同一时期,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刘少奇同志等创办了劳动补习学校,并组织了机械工人联合会和印刷工人联合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邓中夏同志等在长辛店举办了劳动补习学校,组织铁路工人开展了许多工作.当时还出版了各种以工人为对象的刊物,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广州的《劳动者》等等,向工人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指导工人群众的革命斗争.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工人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工人参加罢工的有五六万人,而1921年则达到十三万多人.
1921年7月1日,在中国的工业中心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工人阶级战斗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从此以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终于冲破各种障碍,从胜利走向胜利.
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期得到传播.最初,中国人从接触欧洲的各派社会主义学说中,知道了马克思的名字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零星片断.1899年由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分期刊登了英国进化论者颉德所著《社会进化论》前三章的中文译文,其中提到了马克思及其《资本论》,这是中国最早涉及马克思主义和出现“马克思”译名的中文出版物.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提到“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其后,《近世社会主义》一书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片断.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部分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一些要点.1912年孙中山在《社会主义派别及其批评》中,称赞马克思“发阐真理,不遗余力”.但在当时的中国人中知道上述内容的人很少,即使是先进者也不能区别马克思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派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民族经济有了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孕育着新的革命,为先进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经过五四运动,逐渐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他指出,俄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性质不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伟大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他满怀信心地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较系统、完整的介绍,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还帮助《晨报》副刊,发表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全译本等,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他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1920年3月北京大学秘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如《二十世纪俄罗斯革命》、《评政治》、《社会主义批评》等,认为“改造中国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学说”.同时孙中山和国民党指导、支持下创办的《建设》和《星期评论》杂志,也刊登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文章.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上海率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上海、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中译本也相继出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把《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还创办了《共产党》月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并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和思想也进行了批判和斗争.毛泽东在长沙曾通过《湘江评论》和《新民学会》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继而创办文化书让和俄罗斯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起了显著作用.周恩来先在天津后在法国留学生中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杨匏安、李达、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等对宣传马克思主义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和伟大力量,他们到工人群众中去进行组织工作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
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创办刊物,编辑书籍,组织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仅在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刊物.在各种学说竟起争鸣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十月革命的道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李大钊同志在1919年5月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段时间内,写下了不少战斗性的文章.其中著名的像《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是我国第一篇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文.他还通过在北京大学讲课和学术讲演,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在这期间刊载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许多先进青年纷纷组织进步社团.李大钊同志和邓中夏同志在北京大学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展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周恩来、邓颖超等同志在天津组织了"觉悟社",恽代英同志在湖北组织了"利群书社",都在宣传新思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毛泽东同志这时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他主持的《湘江评论》是当时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之一.由于它鲜明的革命色彩,只出了五期便被反动军阀封刊,但却对湖南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全国也有影响.
在社会主义思想潮流中,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也开始出版,《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中文译本也问世了.
经过五四运动,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投身到工人运动中,马列主义通过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等地举行了由共产主义者组织的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北京还出现了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和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5月,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上海首先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同年11月上海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9月间,毛泽东等同志在湖南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又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与此同时,李大钊同志在北京以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为基础建立了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董必武、陈潭秋同志在湖北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广州、天津、杭州、济南等地以及留学莫斯科和日本的中国学生也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留法学生周恩来、李富春等同志也于1921年2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同铁路、印刷、纺织、泥木、搬运等各行业各工厂的工人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为工人办事,办学校,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同一时期,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刘少奇同志等创办了劳动补习学校,并组织了机械工人联合会和印刷工人联合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邓中夏同志等在长辛店举办了劳动补习学校,组织铁路工人开展了许多工作.当时还出版了各种以工人为对象的刊物,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广州的《劳动者》等等,向工人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指导工人群众的革命斗争.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工人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工人参加罢工的有五六万人,而1921年则达到十三万多人.
1921年7月1日,在中国的工业中心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工人阶级战斗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从此以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终于冲破各种障碍,从胜利走向胜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