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解脱阿罗汉与俱解脱阿罗汉,有何不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部派佛教时将阿罗汉基本上分为两大类:慧解脱阿罗汉和俱解脱阿罗汉。
慧解脱阿罗汉是指不依禅定,于四禅定未俱足,却能以智慧解脱的阿罗汉圣者,最早出现于《杂阿含经》347经(相当于南传相应部《须深经》)[4]。但瑜伽行派认为,以智慧解脱的阿罗汉圣者,至少还是要有近初禅定的定力才能得解脱[5],而俱解脱阿罗汉则必须是同时拥有四禅定与解脱智慧。
在圣典所记载的慧解脱,其说明为阿罗汉慧解脱,是因为智慧而解脱,在圣典道次之比对,俱解脱阿罗汉为慧解脱与八解脱俱足而不受后有,相对于慧解脱阿罗汉虽不是依于禅定而修,虽于四禅定还未能俱足自在,但也是“生死已断,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已断除三界爱的阿罗汉[6],因此慧解脱也是四果的圣人。
由前面的说明,知道慧解脱与俱解脱阿罗汉圣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有没有证得四禅八定等禅定。
上座部传统认为,证三果之后的修行者,都会出家,加入僧团。但是在大众部中,曾经出现在家阿罗汉的说法,认为在家众也可以证阿罗汉果,在证果之后也不一定需要出家。
慧解脱阿罗汉是指不依禅定,于四禅定未俱足,却能以智慧解脱的阿罗汉圣者,最早出现于《杂阿含经》347经(相当于南传相应部《须深经》)[4]。但瑜伽行派认为,以智慧解脱的阿罗汉圣者,至少还是要有近初禅定的定力才能得解脱[5],而俱解脱阿罗汉则必须是同时拥有四禅定与解脱智慧。
在圣典所记载的慧解脱,其说明为阿罗汉慧解脱,是因为智慧而解脱,在圣典道次之比对,俱解脱阿罗汉为慧解脱与八解脱俱足而不受后有,相对于慧解脱阿罗汉虽不是依于禅定而修,虽于四禅定还未能俱足自在,但也是“生死已断,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已断除三界爱的阿罗汉[6],因此慧解脱也是四果的圣人。
由前面的说明,知道慧解脱与俱解脱阿罗汉圣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有没有证得四禅八定等禅定。
上座部传统认为,证三果之后的修行者,都会出家,加入僧团。但是在大众部中,曾经出现在家阿罗汉的说法,认为在家众也可以证阿罗汉果,在证果之后也不一定需要出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