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老年急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急性病变,又叫脑意外,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据有关资料证明,发病在50岁以上的人达70%以上。这种病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常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而且死亡率高,残废率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57个国家的统计资料,由于脑血管意外死亡的人仅少于心肌梗死和癌症,居第三位。我国某些地区的资料也大致相似,而个别地区则甚至居于首位。因此,积极防治中老年人脑血管意外是一个重要课题。
脑血管意外可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蜘蛛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与脑梗死。下面着重介绍最常见的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
一般所说的脑出血都是指高血压性脑出血或原发性脑出血,又叫脑溢血,中医则称为中风。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人原来患高血压病,因情绪激动、跌跤、登高、用力排便等原因使血压骤然上升,原来已有病变的脑血管耐受不了,以至动脉管壁破裂而出血,血液流入脑内,使脑组织受压、水肿、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起病时病人突然剧烈头痛、头晕、面部潮红、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重带鼾音,最为突出的是肢体一侧瘫痪即偏瘫,两侧瞳孔大小不一,口角歪斜,严重时人很快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反射消失,抽风。如果病情较轻,抢救及时,几天以后可能逐渐恢复,但是往往留下偏瘫,说活口齿不清等后遗症。
预防脑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原来的高血压。临床实践证明,坚持治疗的高血压病人,脑出血的发生率比没有很好治疗者要减少50%以上,即使发生中风也比较轻,死亡率也较低。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引起中风的诱因,特别要避免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劳、急走、饱餐、爬高,用力、便秘等,并且要戒酒戒烟。要防止血压波动过大,避免血压骤然上升。如果发现脑出血的迹象,应立即卧床休息,不要多搬动,尽可能先就地进行初步救治,枕头要垫高些,头部稍偏向一侧,以防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也可在额部作冷敷,然后再与医院联系进行急救。
脑血栓的基本发病因素也是动脉硬化。在原来脑血管硬化、管腔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某些因素如过劳、熟睡、晕厥、脱水、休克、心衰等使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或血液凝固性加强,形成血凝块即所谓血栓,堵塞了脑动脉的某一个分支,使由该动脉分支供血的脑组织失去功能,出现嘴歪斜、偏瘫,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
一般说来,脑血栓发病比较缓慢,常在数小时,甚至1~2天才达到高峰。不少病人往往在睡眠或清早起床时发病,也可在完全安静状态下发生,但是也有一些病人曾有过暂时性脑局部缺血发作史。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多数比较轻,很少有意识障碍,体温、脉搏、呼吸等可能变化不大,血压可能不高。偏瘫情况和失语程度则主要根据受阻动脉而定,多数病人有半身感觉减退,面、舌和上肢瘫痪以及感觉,减退程度常常是上肢比下肢明显。
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诊断脑血栓形成并不困难,但是有少数病情较轻的脑出血病人,因为意识清楚,脑脊液压力不高也不含血,则常造成鉴别困难。不过,目前由于有先进的诊断仪器,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CT)的应用,对于确定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有极大的帮助。
预防脑血栓形成的关键在于防治动脉硬化,已患动脉硬化者,在平日要注意生活调节,防止血压突然降低和脑血流缓慢的状况出现。经过治疗后则可针对遗留的体征采取改善动能的一些措施;如针灸、中药,血管扩张剂,医疗体育锻炼,语言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