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的样子?
地道战战法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防火,防水,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
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2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
扩展资料
史料记载,“反扫荡”时期,地道战成效显著。至1944年底,冀中地道已达1万公里以上,以保定中东部为中心覆盖周围直径130公里。由于地道战分散于冀中8000个村庄,主要配合小股游击队作战,杀敌总数未有明确统计 。
据统计,自地道挖成到抗战胜利两年时间里,高平军民用子弹壳制造再生子弹5000余枚,充分发挥地道战、地雷、手榴弹的优势,先后粉碎日伪军5次大围剿,毙伤敌人2240多名。冉庄则利用地道对敌作战72次,配合正规部队对敌作战85次,歼灭日伪军2100多人,自己却只牺牲了1人 [5] 。
地道战战法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二,打开浏览器,或百度,视频播放器等,搜索下载老电影地道战,一看就明白了。
地道战,1942年,日寇法西斯向我华北抗日根据地冀中平原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村村通公路,到处修炮楼,他们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尸横遍野,村村有带孝,遍地是狼烟。我根据地军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思想指引下,研究出利用地道有利地形,户户,村村相通,地下,地上一起打,能藏,能打的作战方案,再配合麻雀战,伏地战,地雷战等打法,跟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最终解放了黑风口,取得伟大的胜利,打击了侵略者器张气焰,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为中国抗日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