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简介100字

 我来答
夜空中de天使
2010-11-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鲁迅(1881.9.25—1936.10.19),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浙江绍兴 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1918年9月,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中国的新文学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3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0lihongwei0
2011-03-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闪电族族长
2011-10-30 · TA获得超过12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1万
展开全部
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一个和蔼的慈爱的鲁迅,面对一位素不相识的底层老百姓,他俯下身子,为他的脚上药,还把余下的药分给他,免得他再去买药;从“一面”的故事里,看到了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爱,在他钱不够时,免费将自己出的书送给他,激励他多读书;从“少年闰土”这篇文章里,我看出了鲁迅写作之前观察得很仔细,而且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都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感情细腻, 表现出他写作水平的高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11-07
展开全部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姓周,名树人,“鲁迅”是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绍兴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少年时代,家道中落,使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1898年春,鲁迅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1902年,赴日留学。1906年,弃医从文,以笔作为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一方面教书育人,一方面积极投身革命。鲁迅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孔乙己》、《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7年10月,鲁迅定居上海,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参加和领导了左翼作家联盟、自由运动大同盟和民权保障同盟等革命社团。主编《前哨》、《奔流》等刊物,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10-31
展开全部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