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首诗?

 我来答
史松龄

2021-04-04 · 诗词歌赋、历史文化、教育知识
史松龄
采纳数:1366 获赞数:935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

也有一句诗是“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徐锡麟的《出塞》。

知识拓展:

《出塞》

【作者】徐锡麟 【朝代】清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何须马革裹尸还”

  ------《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醇香巧克力饼干
2022-03-21 · TA获得超过229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063
采纳率:29%
帮助的人:244万
展开全部
网络上很多人都说这两句诗出自清末著名诗人龚自珍的著名组诗《己亥杂诗》中的一首诗,还说这首诗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这两句诗跟龚自珍及其《己亥杂诗》毫无关系,只要去查对一下那315首《己亥杂诗》,就可以很清楚了。但是,太多的人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就不假思索地信以为真。于是,以讹传讹,这种手法在网络上流传极广,甚嚣尘上。
其实,这两句诗的准确出处应该是日本人西乡隆盛的一首七绝,具体诗题不详,全诗如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该诗改编自日本诗僧月性的诗《将东游题壁》,原诗为:“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不成不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其实,我们国人对日本人西乡隆盛的那首七绝的了解,主要源自毛泽东对他那首诗的改作,1909年毛泽东作《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09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若论诗句的分别具体源出,可知,“青山处处埋忠骨”一句很可能是出自杭州岳王庙的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作者据说是松江女史(一般称徐氏女)。杭州岳王庙位于在浙江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岭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岳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这副刻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联原为作者七律中的一联,摘出刻挂后成为一副几乎家喻户晓的名联。“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句中的“马革裹尸”一典则是源出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该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句诗反用此典。亦见于清末民国时期的革命家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2-03-19
展开全部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典型的正面刻画的人物。杜少卿出身于一个大地主官僚家庭,性格比较豪放,视权贵和名利为粪土。当时的科

举制度大环境下,八股取士成为很多书生追求富贵的桥梁,一旦中榜就变得贪得无厌,追求名与利。杜少卿与这些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他藐视县里的秀才,称这些秀才是奴才。皇上征辟对多少人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杜少卿却在家装病极力婉拒。杜少卿的夫

人打趣他说,朝廷请你去做官,你怎么装病不去呢。杜少卿开玩笑似的跟夫人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做官,向往自由舒适的小日子的愿望,充分

表现出杜少卿对功名与富贵的不屑。
二、倡导妇女的平等地位
封建社会制度下,三从四德成为妇女的束缚。杜少卿却不受这些封建习俗的禁锢,对待自己的妻子格外尊重,认为妇女应该站在一个社会平

等的地位上,不倡导社会形态下出现的三从四德。杜少卿反对纳妾,尊重妇女,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思想。除此之外,杜少卿也赞扬敢于反抗

保障自身权益的妇女。在这部小说中,沈琼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这位有勇有谋的女性用勇敢与智慧为自己的人格独立进行斗争

,获得女性尊严。与此同时,她也向人们表明努力才是解救自己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在当时社会形态下,世俗眼光将沈琼枝定位为江湖之盗

时,杜少卿也极力赞扬她奋勇反抗,不慕名利,不甘心被人玩弄的精神,进一步体现出杜少卿的可贵之处。
三、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
杜少卿在当时社会制度等级严明的环境下,追求自由的生活,但十分注重孝道。在小说中有一个人物郭孝子,杜少卿十分推崇他二十几年不

放弃寻找自己的父亲,在杜少卿看来,这种孝行是十分可贵的,也是值得赞扬的,为此杜少卿不顾惹祸上身的麻烦,让郭孝子在自己家里休

息,并跟自己的妻子一起照顾他的衣食住行。杜少卿与六朝文人存在一个共同之处,比较向往回归大自然,认为自然是美好的生活家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2-03-18
展开全部
小学生的作业难不难?看这个小学五年级语文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首诗,就是难题。如果你认为不难,不是你能。而是你做题不过脑子。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看到这样的诗句,很多人是不是感到很熟悉的样子?但真要查找这两句的出处,还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更为重要的是,一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有关出处的说法,可以查找到很多混乱的信息,其中有明显的错话,竟然还是出自老师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老师对学生的教学内容,如果有明显的硬伤,而且又是常识性的错误,就不能不说一说了。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现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在课文的最后,有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应该是课文中的“点晴之笔”。
本来,课本上还只是要求学生说说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但不少老师在讲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时,就明确地给出了此诗句的出处,而且常常也要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填写这两句诗出自哪个朝代哪个诗人的哪一首诗。
查看网络上的一些老师发布的教案,还有一些老师的课件,最常见的说法,是出自《己亥杂诗》之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个说法,流传最广。也是最让人感慨的事。为什么这样明显错误的说法,竟然能够广为流传?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不是什么孤僻的诗集。特别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是名句,为人们所熟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己亥杂诗》其五,全诗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可是选进了初中语文课本啊,而且是要求背诵默写的。
那么,怎么就有这样多的老师言之凿凿地向小学生传授,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己亥杂诗》,这明显就是将龚自珍的诗句“割头移植”啊。老师在备课时,在讲课时,就没有回想一下自己读初中时背过的诗句?是老师已经对自己读过的初中语文已经毫无记忆了?还是老师在备课讲课时根本就是人云亦云已经到了不会动一下自己脑筋的地步了?
如果老师在备课讲课时,稍微动一下脑筋,就能感觉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四句诗硬凑到一起,明显不押韵啊。这“骨、还、物、花”四个字,读的时候,能读出诗的韵律来么?
硬要说这是龚自珍写的诗,那龚自珍怕是要从坟墓里爬出来跟老师说道说道了,棺材板都压不住的节奏。
如果,还有读者不服气,硬是要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诗还”,不妨读一遍《己亥杂诗》,共315首,网上很容易找到,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两句诗?
人们喜欢遇事上网查找,其实网络信息杂乱得很,又有多少人愿意认真查找,或者说,又有多少人懂得如何上网查找有效信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独独爱师X
高能答主

2022-03-17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答主
回答量:4685
采纳率:15%
帮助的人:130万
展开全部
此诗出自西乡隆盛,原诗为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本诗改编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僧人月性的诗——《锵东游题壁二首》之其二。以下为原诗:
其一
二十七年云水身,又寻师友向三津。
儿乌反哺应无日,忍别北堂垂白亲。
其二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
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另附毛泽东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09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西乡隆盛
(さいごうたかもり、SaigōTakamori、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原名西乡隆永,隆盛是其父的名字。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
答案出处:
【专业回答?】对于百度知道专业回答的建议

另外附诗其他引用出处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
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写于1906年
至于“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暂无定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