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1913年暴亡?
1913年2月22日,清朝末代太后隆裕在长春宫去世,享年45岁。
隆裕的离世,让全国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率先臂戴黑纱,为隆裕举行了国葬。同时他还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天,所有官员穿孝二十七日,以表达对隆裕逝世的哀思。
(隆裕剧照)
要知道,此时距离隆裕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才仅仅过去了一年的时间。正当盛年的隆裕,为什么会去世呢?是不是像民间猜测的那样,有什么阴谋?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点,那就是隆裕的去世,并不是人为造成的。尽管有很多人依然对清廷心存幻想,但在当时国内“共和”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隆裕的死活,根本就影响不了局势的发展。如果袁世凯真要彻底扼杀清廷死灰复燃的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退位的小皇帝溥仪解决,而并不是隆裕。
隆裕的离世,实际上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心中多年郁结。
隆裕是镶黄旗叶赫那拉氏,本名叫做静芬。作为慈禧的亲侄女,隆裕与光绪的婚姻是被慈禧太后钦点的。自1889年成为皇后之后,隆裕便住进了东六宫之中的钟粹宫。
慈禧之所以选择隆裕,完全是出于目的性的考虑。对于慈禧来说,皇后无非就是一个监视光绪的工具。这个工具一不能太机灵,二不能和皇帝太亲近,否则很可能会出乱子。因此,老实巴交、性格怯懦的隆裕,便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皇后。
光绪帝对隆裕一直是颇为反感的。除了隆裕相貌普通,平日里像一块木头疙瘩之外。隆裕作为慈禧“特派使者”,是最让光绪忌惮的一点。光绪最钟爱的,是善解人意、温柔善良的珍妃。但哪怕后来在庚子事变中,珍妃被慈禧抛下,不幸遇难了,隆裕也没有能得到光绪的一丝关心。
隆裕成为皇后以后,并没有为慈禧带去什么有用的信息。相反,她那木讷怯懦的样子,还让慈禧不怎么喜欢。
明明贵为皇后,但隆裕在后宫之中根本没有威望可言。光绪不喜欢她、慈禧不喜欢她,甚至连一些妃子都能向她蹬鼻子上脸。隆裕心中郁结,但却没有任何办法,这也为她后来的死,埋下了伏笔。
(载沣剧照)
二、为政遭遇多方掣肘。
1908年,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宣统帝登上皇位,隆裕也晋升成为了皇太后。根据慈禧的遗诏,朝政大事将会由隆裕和摄政王载沣共同负责。
按说,此时的隆裕也算是熬出头了,最起码她也能以太后的身份处理政务了。但没有想到的是,慈禧在临终时却留下一道“女人不得弄权”的遗诏。表面上是让她和载沣共同执政,实际上却是担心载沣一家独大,仅仅让隆裕作为牵制而已。
在载沣让袁世凯回家养病之后,几乎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载沣的手中。而隆裕作为太后,也仅仅只能上朝垂帘听政,实际上手中却没有权力。
隆裕明白,要想让孤儿寡母在朝堂中能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培养自己的力量。但偏偏隆裕又不会巴结别人,她好不容易拉拢了庆亲王奕劻,开始向载沣施压时,却被载沣警告说,只有朝廷重大事件,太后才能出面商议。
这让隆裕颇为无奈,但却又无能为力。
后来载沣“重申预备立宪”失败,清廷内部开始分化。载沣失望至极,选择向隆裕请辞。此时的隆裕虽然成为了名义上的最高负责人,但却依然要遭到袁世凯等军阀掣肘。
隆裕开始渐渐认命,她任凭朝中权臣叱咤风云,自己则默默地帮助小皇帝成长,安心扮演着母亲的角色。
(袁世凯剧照)
三、清王朝葬在她手中。
载沣隐退后,国内要求清帝逊位的声音越来越大。隆裕召集袁世凯、奕劻等人,流着泪对他们说:“这件事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袁世凯等人听罢,也假装跟着哭得一塌糊涂。但不久之后,他们便将《清帝逊位诏书》拟了出来,请隆裕太后颁布。
1913年2月,隆裕45岁生日这天,她在御殿接受了袁世凯专使梁士诒的朝贺。但前满清宗室和王公大臣,却纷纷回避,不派任何人来贺寿。一天下来,金殿之上只有寥寥几人,这让隆裕悲伤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