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指的是哪国人?
倭寇一般指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
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当时称为倭国),所以被统称为“倭寇”。
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依从著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相关争议
东亚各国史学界对于倭寇有不同定义,日本学者为了区别起见,把它们划分为“前期倭寇”与“后期倭寇”。
《中国历史大辞典》认为:倭寇是指“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日本明史专家山根幸夫认为后期倭寇的主体是中国的中小商人阶层,倭寇的最高领导者是徽商出身的王直,倭寇问题专家田中健夫认为在朝鲜半岛、中国大陆的沿岸与内陆、南洋方面的海域行动的包括日本人在内的海盗集团。
中国人和朝鲜人把他们称为“倭寇”,它本来带有“日本侵寇”或“日本盗贼”的意味,但是由于时代和地域不同,它的意味和内容是多样的,把倭寇当作连续的历史事象是不可能的。中国台湾学者吴大昕认为倭寇应属于明代中国华南社会史的一部分,而不为日本的侵略问题。
第二,日本商贾,元朝征日失败以后,日本开始纵横中国沿海,进行通商。但是不巧的是,日本政府此时也是禁中日通商,于是这是沿海老百姓无家可归,索性当了倭寇。因为元朝的失败,使得日本觉得元军不过如此,于是这些人索性就公然抢劫(1358年,连寇频海郡,1363年,入寇蓬州),就这样到了明朝。
第三,方国珍,张士诚旧部等元末豪强的残余势力,朱明无力清剿
第四,江浙百姓,明初定天下,怒苏,松,嘉,湖为张士诚守,特重其赋,藉诸豪族及富民田为官田。这些地方田赋,比其他地方重十倍,于是其民多逃亡。洪武年间降户为最,百年之间,例如:浙江全省从213万到150万,所以江浙老百姓或投倚豪门,或出海流亡。由于人民不堪官吏压迫,多聚山道,聚众起义,反抗政府,(邓茂七,叶宗留)亦有通倭相结者,如张链,萧雪岑,有剃发衣倭衣装假倭。
第五,沿海奸民。洪武四年,禁军民浮海,十四年,复禁频海人民私通外国。期间刑罚严密,兴倭贸易者,罚至监禁数十年。承平久,海禁渐弛。一二奸民东出,浅泊于海外,贿官吏以小舟早夜回。或托官宦,以搏蝇头之利。势家大姓护持之,勾连主藏,转卖共债,牟利润己。倭东入苏杭,无所避忌。商旅明知其为海寇,贪其厚利,任其堆货,为之打点护送。关津略不盘诘。沿海通倭之民,不可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