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对李萍故事的思考

 我来答
容尚离7960
2022-07-14 · TA获得超过130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1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80.4万
展开全部
      昆明梁艳分享258天。网络中级五期。2018.02.01

      再次聆听“李萍的故事”,和第一次听已然有很多的不一样,初听觉得很是不可思议,就如刘老师所言,这么糟糕的孩子,要愁死个人呐。通过重新建构,分析每个看似“绝望透顶、糟糕至极的”言行背后却掩藏着“李萍”正向的期盼和愿望,也真正理解了每个人都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下为他的生命尽了全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和难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属于某个团体中是优秀的、受尊重的、被接纳的,也没有人愿意他人以“坏、差、劣”等负向的字眼来定义自己。之所以有些人被“贴上标签”,是因为他们在最初面临困难和问题时,采用了不太“恰当”或不符合常规的方式方法处理和解决,再加上身边重要他人不加理解的指责、批评、训斥,使他们更加地自卑、羞愧和无助,他们的抱怨被看作是推卸责任或是不上进的表现,没有人注意到,为改变现状,他们所做的努力和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的煎熬生活。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便自暴自弃,甚至无法控制情绪而采取极端手段,如李萍的割腕。

      李萍的故事,再次告诉我们,善待身边的人,尤其是家长,更要用心地观察孩子,赋予孩子充分的话语权,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关注抱怨背后的正向期待。当问题发生时,不要急于按照自己预设的“可能”来责备、训斥孩子,接纳孩子的当下,信任孩子,然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从负向事件中看到正向的方面,一开始往往是不容易发现的,因为习惯性的挑错思维总在羁绊着、左右着人们的思想,通过慢慢地训练——关注正向,扩大正向,以及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将会越来越好。正如课堂上刘老师讲的,实力越强,眼界越宽,看问题的视角也会不一样。不是世界变了,是学习让自己变了——改变了心态,改变了认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