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如此成功?
展开全部
华为为什么成功
日前,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通过演讲和答记者问的形式向外界传递了这家公司更多的信息。
任正非在演讲中向外界解释了他从军搞建筑的经历以及被裁撤的过程,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创办了这家民营企业。这个复杂的过程在中国需要有相当时代认知的人才会明白。这个背景呈现了中国改革开放错综复杂的困境,但也昭显华为从一个如此艰难的时代成长为中国国际化最成功企业的伟大。
华为为什么会成功?这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电子业后,中国明智地在战略上增加了电子工程的开放度与市场竞争度。而任正非则看到了机会,国内没人做意味着竞争对手少,正是这种知难而上的精神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华为的成功源于精神上的脱胎换骨:向西方同行学习技术和管理并且更加具有开放精神,再加上中国人顽强持久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意志。
中国人能吃苦和拼搏,而且头脑聪明,但这些优点并不能组合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集体,也就是说,在集体主义的中国恰恰缺乏集体合作与协同的精神。任正非的成功经验就是,学习西方的管理以及工业体制,调动团体的积极性与力量,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而这种能力是中国企业所普遍缺乏的。
这种结合中西方优势的做法让华为急速追赶他的外国同行,一个又一个的巨头被超越。甚至不被任正非看好的手机部门,去年也推出了两款被市场追捧的手机,已经威胁到三星与苹果等高端机市场。尽管如此,任正非还是低调表示华为仍然是棵小草,还需要向西方学习各种管理的东西。这与中国互联网界过于高调、浮夸以及炒作的态度截然相反。
与中国公司喜欢多元化与跨界抢占更多地盘不同,华为更注重向纵深发展,即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一个西瓜切成八块,我只要一块”。正是他这种“针尖式生存”与“乌龟精神”让这家公司厚积薄发,成就现在的地位,这是一种着眼长远的生存方式,而那些依靠多元化抢占市场的企业,在遭受市场萎缩与竞争激烈之后,往往发展停滞或倒闭,因为他们没有专业技术上的竞争力。
华为是中国经济与企业转型的一面旗帜,如果出现5-10家华为这样的国际化公司,中国将真正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专注、努力、开放、学习,对华为而言,这些平淡的词语后面是真实的付出,当某些中国企业越来越高调的学会炒作之后,他们背后的焦虑与华为的淡定,已经表明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华为为什么能成功?如何在华为取得个人成功?
华为令人震撼的成功。19年前,华为只有6名员工、2.4万元注册资金;19年后的今天,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设立研究所。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即使是世界通信巨头思科也为之头痛,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
2007年电子信息百强新鲜出炉。联想控股以1398.4亿元收入排名第一,其利润与上交税收分别是4.1亿元与13.6亿元。而收入658.8亿元排名第三的华为,利润与上交税收则分别是41.4亿元与73.4亿元,分别是联想的10倍和5.4倍。华为已经从简易厂房起家的一个小公司,快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通讯公司。华为的快速成长,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华为为什么成功?它的成功原因值得特别关注。
1、 伟大的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出生,祖籍江苏,居七兄妹之长,大学文化。1978年从部队转业,1982年从四川某部队转业到深圳后,在南油工作两年,其后开过电子公司。1988年以仅2.4万元资金注册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主营电信设备,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产值连年翻番,1993年达到4.1亿元,1997年达到50亿元,1999年突破100亿元,2007年以658.8亿元收入位居电子百强企业第三。华为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现已成长为一个机构庞大、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华为产品几乎覆盖国内电信的主要领域,众多产品已走向世界。在世界电信运营商前50强中,华为已经名列第22位。任正非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其个人财产为5亿美元。
企业家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家是企业的掌门人、是企业的舵手、是企业的灵魂,他们的智慧、性格以及好恶都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发展。任正非无疑是华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任正非有非常鲜明的个性,雄才大略,目光深远,深谋远虑,处事低调,不喜张扬,以治国之才治企,在他带领下华为在通讯市场上摧城拔寨,研发出一项又一项新的产品和技术,从国际电信大鳄口中抢单,结网式地搜夺人才,并将所有的员工培养成极具攻击性、忧患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华为狼”。
任正非作为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而后继而成为中国最有出息的企业家,遭遇中国社会的数次大变革,始终在经济和政治的缝隙动荡间游刃有余,终铸大业。他极具才学韬略,精力旺盛,见识过人。他驾驭华为19年,时而衔枚疾进,时而蓄势待发,国内独步江湖,国外与“狼”共舞。华为成功很大程度在于任正非对中国社会特殊时期的领悟力、人际关系、眼光和某些个性特质。
任正非很多名篇佳作诸如《华为的冬天》被许多企业(尤其IT界)作为企业管理的范本。任正非励精图治十多年,把华为建成中国IT界的标杆企业,与国际著名企业一样成为众多名牌大学学子择业的首选企业之一。
2、 国家大力扶持
华为成功离不开国家扶持。华为总裁任正非曾感慨地说过:“华为一诞生就在自家门口碰上了国际竞争,竞争对手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著名公司。要是没有国家的政策保护和扶持,华为是很常易被摧毁的。”1995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族通讯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家在政策上一直向本土企业大大倾斜。一个注册资金只有2.4万元的民间企业,若没有国家扶持在短短10几年间单靠自己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能取得如此成就是不可能的。
国家在重大产业走向国际的进程上,要通过国家的战略安排,使重要跨国公司有效地为国家战略产业承担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抗衡、较量、博弈、协作的职能。通讯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华为应运而生。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通过自己国家的公司(包括爱立信、诺基亚等)走出去实施......
华为为什么成功
摘自别人的分析
解析华为成功的秘诀 华为的快速成长,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偶然性在于,它可以集各种武器于一身。必然性在于,拥有了这些武器,华为自然能够披荆斩棘,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 据2007年7月9日消息,华为无线产品总裁余承东近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华为力争在1~2年内拿下全球GSM网络设备市场30%的份额。 目前,爱立信是全球GSM网络设备市场的领头羊,去年的市场份额为30%。诺基亚、西门子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15%。如果华为能够拿下30%的市场,那么势必将威胁到爱立信等巨头的销售额。华为高管对外的宣示,有着坚实的基础。2007年6月,华为成功PK掉许多国际大集团,成为中国移动350亿元GSM招标的最大黑马赢家。中国移动的大单,反映了全球GSM产业此消彼长的新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新兴设备企业正在快速崛起,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则纷纷缩水,北电网络等一些老牌电信巨头开始渐行渐远。华为已经从简易房起家的一个小公司,快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通讯公司。 华为为什么成功?它的武器值得特别关注。本地研发 抢占战略高地通讯行业的一个特性是,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战略高地。唯有立于核心技术,才能势不可挡。还在年收入2万元时,华为就义无反顾地把大量资金投入研发。 二十年如一日,华为最终成为中国技术的骄傲。一般公司考虑的是中国区域,而华为考虑的是全球。一般公司会考虑以产品拓展市场,而华为则是以研发带动市场。华为在国际与国内建立了诸多研究所:美国硅谷研究所、美国达拉斯研究所、瑞典研究所、印度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等海外机构,华为技术(总部深圳)、北京研究所、上海研究所、西安研究所、成都研究所、杭州研究所、南京研究所等国内机构。 以技术研发的本地化来开拓华为的全球化布局,是华为公司的战略特色,也深刻反映了这个行业的本质。一个不能适应当地人审美、思维、工作习惯的技术设计,是难以赢得客户的。一个没有充分本地化的产品和技术,更难以获得客户的情感和忠诚。正是基于对行业本质的深刻认识,华为形成了以本地化研发为先导的全球化战略。借船出海 间接策略赢天下对战略产业的专注,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华为固守通讯设备供应,为结成更多战略同盟打下了基础。商业竞争有时很奇怪,为了排除潜在的竞争对手,花再大的血本也不在乎。在通讯运营这个垄断行业,企业也许可以在一个地域获得一小部分收益,但在更多地方,运营商会关闭可以切入的通道。任正非洞悉人性的弱点,恪守着华为长远的战略利益。 发达国家客户知道华为的不多,但是没有人不知道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GE、微软、IBM、索尼、阿尔卡特、3 等。华为与这些巨头们形成战略联盟,无疑是一种借船出海的间接策略,客户也通过这些巨头对华为品牌有了一定的认知。中国企业普遍的信条是:全力打造出最完美的产品,创出品牌,征服世界。华为则进一步认识到间接策略的价值,实现了与跨国公司的广泛合作。凭借自己的产品和技术,通过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华为以技术为本,借力知名品牌和渠道,实现华为全球技术版图的扩张,这就是间接策略的实质。削足适履 强化流程与制度在全球化实践中,任正非深刻领会到企业组织的可复制能力与可预测性的意义,这体现在企业内部一系列流程和内外环境的模式化,而且已经成为现代规模管理的基础。华为在引进西方管理的过程中,经历过削足适履的痛苦过程。 1998年,华为花大价钱请IBM来指导企业内部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成长基因,被IBM用集成管理的模式移植到华为的终端研发,并......
为什么说华为的成功,首先是哲学与文化的成功
我在巴塞罗那华为的客户展馆里(我被相关人士带进去的),当我在看到任总之后便跟在他身后,想拍拍他给客户讲解的照片,但我的举动却被华为的人阻拦了一下。
这个时候,任总用余光发现了这一情况,然后他主动过来说,“我们合影吧。”因为这是华为的客户展馆,所以我被任总当成了客户。
这一细节其实很生动也很真实地说明了一件事:华为一向以客户为根本,甚至主动发现客户的潜在需要。最重要的是,连任总都身体力行,彻底贯彻,这样的企业焉能不成功?
前年有媒体误读了华为某轮值CEO的讲话,解读成“华为即将上市”,随后我也写了一篇文章《华为其实无需上市》。华为为什么要上市?真正了解华为企业文化、华为经营运作之后,其实就会明白,华为根本无需上市。
到2012年12月31日时,华为的账面现金达到120亿美元。此外,华为近几年已经获得了全球各大银行330亿美元的授信,其中有77%是外资银行授予的。“华为融资的渠道、品种、额度来说,都是足够充裕的。”如华为CFO孟晚舟所说。
的确从财务、企业发展层面来看,华为无需上市,但任正非却这么说:“我们不是不上市,而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任正非的回答也如任正非本人一样透著智慧,而这个智慧在华为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可以看到,那就是:水无定势,水无定形,顺水而行,顺势而为。
华为上市不上市,一切皆有可能,但这个可能的前提则是任正非以及孟晚舟再三强调的:华为一切以股东和客户的利益为先。
在过去这些年中,在华为“土狼”打败国际知名大狮子的过程中,华为一向以“水无定势,市场见真章”的灵活模式前行。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还能这样灵活吗?就如下面这篇文章所言:华为通常制定5至10年发展方案,而爱立信和摩托罗拉等大多数华为友商则按照财政季度或财政年度制定计划。民营企业的身份让华为可以制定10年发展规划,而其友商则需竭力应对资本市场的各种短期变动。
当科技行业越来越快地变化之时,企业既需要时刻应变、大投入,更需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不上市的华为,反而才能不受资本所限,自己决定未来。而华为自己决定未来的基础,则是这27年来所走过的路:打败比它大过不知多少倍的对手,成为通信制造业第一的经历。
基于“客户为先”的华为核心战略、基于可以高瞻远瞩的、更符合科技产业灵活应对的战术,华为成功的根本其实还是企业文化。
下面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华为的企业文化,很有道理,值得一读。
企业文化是华为成功的关键
作者:DavidDeCremer、田涛
如今,华为是91家跻身福布斯全球500强的中国大陆企业中唯一一家海外收入超过本国业务收入的公司。2005年,华为海外市场收入首次超过国内市场收入。2012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均超过了爱立信,成为全球电信和网络领导者。几年来,它一直保持这一良好势头。华为2014财年销售收入为465亿美元,净利润达到44.9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华为如此成功,秘密是什么?成功往往由多个因素促成。像许多优秀公司一样,华为的成功源自能彰显其文化的特定价值观。我们采访了多名华为员工,阅读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所写的文章和主题演讲稿,了解了华为价值观驱动的企业文化。
成就客户
优秀领袖都会为其员工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任正非也不例外。他将客户放在首位。许多公司都宣扬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但又有多少公司真正把这一理念落到了实处?正因为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任正非先生在华为创立之初就要求员工眼睛盯着客户, *** 对准主管的。举例来说,几年前,摩根史坦利投资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StephenRoach曾带领机构投资者代表团造访了华为深圳总部......
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是华为成功了
华为为何总是使用背后解锁呢?在此我给出4个答案:1、延续此前的风格。Mate7是华为第一款成功的高端产品,很经典,它使用的是背后解锁。那么之后再推出的手机肯定会延续此前的套路。可不能像小米一样,发布的小米3完全和之前的不一样,不是亲生的。2、价格问题。理论上来说,前置指纹识别的成本价格比背后的高。而华为有盈利压力,不得不去采用这样的解锁方式。3、外观设计。如果把指纹识别的小键盘放到手机的下巴上会影响手机的整体美观,因为华为的emui都是虚拟键的,没必要把指纹识别放在前面。而且把指纹识别键放在前面会影响整个手机的凭占比,不美观。4、操作方面。随着手机屏幕的越来越大,单手操作也不容易,如果再单手去操作解锁是很困难的。而华为的大屏手机采取背后识别,是比较适合单手能够方面的操作的。
创新的动力在哪儿?华为的创新为什么可以如此成功
渐进式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只是在产品或技术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地改进,产品的核心效能并不发生本质的变化,如可口可乐的新品味饮料和微软视窗的诸多更新等。而激进式创新(radical innovation)则在技术上有巨大的突破,颠覆整个产业原有的游戏规则,可以让现有的市场领袖完全过时,如移动电话,互联网和3D打印技术等。虽然绝大多数的新产品都属于渐进式创新,但这样的分类仍嫌粗略,因为还有一类创新位于渐进和激进之间,它们虽未完全颠覆产业规则,却给各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如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等。这类创新可称为显著式创新(substantial innovation)。
为什么企业从事真正的创新这么难?虽然资金和技术的不足可以造成创新的困难,但企业创新的真正困难来源于更深层的原因。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的实质是变革。它打破甚至摧毁现有的模式并带来混乱和不确定性,而企业是一个本质上追求效率和稳定的组织机构。所以,它会本能地抵触或排斥这些带来混乱和动荡的高风险行为。换言之,它们抗拒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但又需要这类创新去生存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对于企业而言,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应对的悖论(dilemma),这就是创新困难的真正原因。
以上由减肥顾问《陈卫宜》为你解答!回答不容易,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帮忙采纳一下,谢谢 !
华为:我已经那么成功了,为什么还这么努力
嘛,名气大黑的自然多,这是出名的代价有些是竞争对手的水军,有些是各种羡慕嫉妒恨的无聊人,有些是藉著黑别人涨粉的投机分子,有些…………这就是人性,看开点,三小只离不开你们这些真正的粉丝,有你们的陪伴和支持,三小只会在成功之路上越走越顺的。
华为为什么能成功?
坚持,通信方面都干了多少年,以前被多少人骂过,最艰难的时刻挺过来就好了,但很多企业没挺过。
华为为何一直都很低调却一直都很成功,为什么呢?
1:华为是世界500强 2:华为是中国品牌 3:华为得到中国国家大力支持 4 :一个产品做的好是离不开广告的 5:与商家合作 6 :华为手机厂价格是普通人群可以买的起的 希望能帮到你
华为没那么伟大,华为的成功也没什么秘密,华为为什么成功,华为就是最典型的
过了几轮面试? 可能是技能原因, 也可能是情商原因.
日前,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通过演讲和答记者问的形式向外界传递了这家公司更多的信息。
任正非在演讲中向外界解释了他从军搞建筑的经历以及被裁撤的过程,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创办了这家民营企业。这个复杂的过程在中国需要有相当时代认知的人才会明白。这个背景呈现了中国改革开放错综复杂的困境,但也昭显华为从一个如此艰难的时代成长为中国国际化最成功企业的伟大。
华为为什么会成功?这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电子业后,中国明智地在战略上增加了电子工程的开放度与市场竞争度。而任正非则看到了机会,国内没人做意味着竞争对手少,正是这种知难而上的精神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华为的成功源于精神上的脱胎换骨:向西方同行学习技术和管理并且更加具有开放精神,再加上中国人顽强持久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意志。
中国人能吃苦和拼搏,而且头脑聪明,但这些优点并不能组合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集体,也就是说,在集体主义的中国恰恰缺乏集体合作与协同的精神。任正非的成功经验就是,学习西方的管理以及工业体制,调动团体的积极性与力量,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而这种能力是中国企业所普遍缺乏的。
这种结合中西方优势的做法让华为急速追赶他的外国同行,一个又一个的巨头被超越。甚至不被任正非看好的手机部门,去年也推出了两款被市场追捧的手机,已经威胁到三星与苹果等高端机市场。尽管如此,任正非还是低调表示华为仍然是棵小草,还需要向西方学习各种管理的东西。这与中国互联网界过于高调、浮夸以及炒作的态度截然相反。
与中国公司喜欢多元化与跨界抢占更多地盘不同,华为更注重向纵深发展,即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一个西瓜切成八块,我只要一块”。正是他这种“针尖式生存”与“乌龟精神”让这家公司厚积薄发,成就现在的地位,这是一种着眼长远的生存方式,而那些依靠多元化抢占市场的企业,在遭受市场萎缩与竞争激烈之后,往往发展停滞或倒闭,因为他们没有专业技术上的竞争力。
华为是中国经济与企业转型的一面旗帜,如果出现5-10家华为这样的国际化公司,中国将真正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专注、努力、开放、学习,对华为而言,这些平淡的词语后面是真实的付出,当某些中国企业越来越高调的学会炒作之后,他们背后的焦虑与华为的淡定,已经表明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华为为什么能成功?如何在华为取得个人成功?
华为令人震撼的成功。19年前,华为只有6名员工、2.4万元注册资金;19年后的今天,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设立研究所。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即使是世界通信巨头思科也为之头痛,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
2007年电子信息百强新鲜出炉。联想控股以1398.4亿元收入排名第一,其利润与上交税收分别是4.1亿元与13.6亿元。而收入658.8亿元排名第三的华为,利润与上交税收则分别是41.4亿元与73.4亿元,分别是联想的10倍和5.4倍。华为已经从简易厂房起家的一个小公司,快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通讯公司。华为的快速成长,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华为为什么成功?它的成功原因值得特别关注。
1、 伟大的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出生,祖籍江苏,居七兄妹之长,大学文化。1978年从部队转业,1982年从四川某部队转业到深圳后,在南油工作两年,其后开过电子公司。1988年以仅2.4万元资金注册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主营电信设备,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产值连年翻番,1993年达到4.1亿元,1997年达到50亿元,1999年突破100亿元,2007年以658.8亿元收入位居电子百强企业第三。华为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现已成长为一个机构庞大、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华为产品几乎覆盖国内电信的主要领域,众多产品已走向世界。在世界电信运营商前50强中,华为已经名列第22位。任正非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其个人财产为5亿美元。
企业家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家是企业的掌门人、是企业的舵手、是企业的灵魂,他们的智慧、性格以及好恶都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发展。任正非无疑是华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任正非有非常鲜明的个性,雄才大略,目光深远,深谋远虑,处事低调,不喜张扬,以治国之才治企,在他带领下华为在通讯市场上摧城拔寨,研发出一项又一项新的产品和技术,从国际电信大鳄口中抢单,结网式地搜夺人才,并将所有的员工培养成极具攻击性、忧患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华为狼”。
任正非作为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而后继而成为中国最有出息的企业家,遭遇中国社会的数次大变革,始终在经济和政治的缝隙动荡间游刃有余,终铸大业。他极具才学韬略,精力旺盛,见识过人。他驾驭华为19年,时而衔枚疾进,时而蓄势待发,国内独步江湖,国外与“狼”共舞。华为成功很大程度在于任正非对中国社会特殊时期的领悟力、人际关系、眼光和某些个性特质。
任正非很多名篇佳作诸如《华为的冬天》被许多企业(尤其IT界)作为企业管理的范本。任正非励精图治十多年,把华为建成中国IT界的标杆企业,与国际著名企业一样成为众多名牌大学学子择业的首选企业之一。
2、 国家大力扶持
华为成功离不开国家扶持。华为总裁任正非曾感慨地说过:“华为一诞生就在自家门口碰上了国际竞争,竞争对手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著名公司。要是没有国家的政策保护和扶持,华为是很常易被摧毁的。”1995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族通讯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家在政策上一直向本土企业大大倾斜。一个注册资金只有2.4万元的民间企业,若没有国家扶持在短短10几年间单靠自己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能取得如此成就是不可能的。
国家在重大产业走向国际的进程上,要通过国家的战略安排,使重要跨国公司有效地为国家战略产业承担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抗衡、较量、博弈、协作的职能。通讯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华为应运而生。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通过自己国家的公司(包括爱立信、诺基亚等)走出去实施......
华为为什么成功
摘自别人的分析
解析华为成功的秘诀 华为的快速成长,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偶然性在于,它可以集各种武器于一身。必然性在于,拥有了这些武器,华为自然能够披荆斩棘,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 据2007年7月9日消息,华为无线产品总裁余承东近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华为力争在1~2年内拿下全球GSM网络设备市场30%的份额。 目前,爱立信是全球GSM网络设备市场的领头羊,去年的市场份额为30%。诺基亚、西门子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15%。如果华为能够拿下30%的市场,那么势必将威胁到爱立信等巨头的销售额。华为高管对外的宣示,有着坚实的基础。2007年6月,华为成功PK掉许多国际大集团,成为中国移动350亿元GSM招标的最大黑马赢家。中国移动的大单,反映了全球GSM产业此消彼长的新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新兴设备企业正在快速崛起,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则纷纷缩水,北电网络等一些老牌电信巨头开始渐行渐远。华为已经从简易房起家的一个小公司,快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通讯公司。 华为为什么成功?它的武器值得特别关注。本地研发 抢占战略高地通讯行业的一个特性是,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战略高地。唯有立于核心技术,才能势不可挡。还在年收入2万元时,华为就义无反顾地把大量资金投入研发。 二十年如一日,华为最终成为中国技术的骄傲。一般公司考虑的是中国区域,而华为考虑的是全球。一般公司会考虑以产品拓展市场,而华为则是以研发带动市场。华为在国际与国内建立了诸多研究所:美国硅谷研究所、美国达拉斯研究所、瑞典研究所、印度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等海外机构,华为技术(总部深圳)、北京研究所、上海研究所、西安研究所、成都研究所、杭州研究所、南京研究所等国内机构。 以技术研发的本地化来开拓华为的全球化布局,是华为公司的战略特色,也深刻反映了这个行业的本质。一个不能适应当地人审美、思维、工作习惯的技术设计,是难以赢得客户的。一个没有充分本地化的产品和技术,更难以获得客户的情感和忠诚。正是基于对行业本质的深刻认识,华为形成了以本地化研发为先导的全球化战略。借船出海 间接策略赢天下对战略产业的专注,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华为固守通讯设备供应,为结成更多战略同盟打下了基础。商业竞争有时很奇怪,为了排除潜在的竞争对手,花再大的血本也不在乎。在通讯运营这个垄断行业,企业也许可以在一个地域获得一小部分收益,但在更多地方,运营商会关闭可以切入的通道。任正非洞悉人性的弱点,恪守着华为长远的战略利益。 发达国家客户知道华为的不多,但是没有人不知道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GE、微软、IBM、索尼、阿尔卡特、3 等。华为与这些巨头们形成战略联盟,无疑是一种借船出海的间接策略,客户也通过这些巨头对华为品牌有了一定的认知。中国企业普遍的信条是:全力打造出最完美的产品,创出品牌,征服世界。华为则进一步认识到间接策略的价值,实现了与跨国公司的广泛合作。凭借自己的产品和技术,通过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华为以技术为本,借力知名品牌和渠道,实现华为全球技术版图的扩张,这就是间接策略的实质。削足适履 强化流程与制度在全球化实践中,任正非深刻领会到企业组织的可复制能力与可预测性的意义,这体现在企业内部一系列流程和内外环境的模式化,而且已经成为现代规模管理的基础。华为在引进西方管理的过程中,经历过削足适履的痛苦过程。 1998年,华为花大价钱请IBM来指导企业内部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成长基因,被IBM用集成管理的模式移植到华为的终端研发,并......
为什么说华为的成功,首先是哲学与文化的成功
我在巴塞罗那华为的客户展馆里(我被相关人士带进去的),当我在看到任总之后便跟在他身后,想拍拍他给客户讲解的照片,但我的举动却被华为的人阻拦了一下。
这个时候,任总用余光发现了这一情况,然后他主动过来说,“我们合影吧。”因为这是华为的客户展馆,所以我被任总当成了客户。
这一细节其实很生动也很真实地说明了一件事:华为一向以客户为根本,甚至主动发现客户的潜在需要。最重要的是,连任总都身体力行,彻底贯彻,这样的企业焉能不成功?
前年有媒体误读了华为某轮值CEO的讲话,解读成“华为即将上市”,随后我也写了一篇文章《华为其实无需上市》。华为为什么要上市?真正了解华为企业文化、华为经营运作之后,其实就会明白,华为根本无需上市。
到2012年12月31日时,华为的账面现金达到120亿美元。此外,华为近几年已经获得了全球各大银行330亿美元的授信,其中有77%是外资银行授予的。“华为融资的渠道、品种、额度来说,都是足够充裕的。”如华为CFO孟晚舟所说。
的确从财务、企业发展层面来看,华为无需上市,但任正非却这么说:“我们不是不上市,而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任正非的回答也如任正非本人一样透著智慧,而这个智慧在华为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可以看到,那就是:水无定势,水无定形,顺水而行,顺势而为。
华为上市不上市,一切皆有可能,但这个可能的前提则是任正非以及孟晚舟再三强调的:华为一切以股东和客户的利益为先。
在过去这些年中,在华为“土狼”打败国际知名大狮子的过程中,华为一向以“水无定势,市场见真章”的灵活模式前行。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还能这样灵活吗?就如下面这篇文章所言:华为通常制定5至10年发展方案,而爱立信和摩托罗拉等大多数华为友商则按照财政季度或财政年度制定计划。民营企业的身份让华为可以制定10年发展规划,而其友商则需竭力应对资本市场的各种短期变动。
当科技行业越来越快地变化之时,企业既需要时刻应变、大投入,更需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不上市的华为,反而才能不受资本所限,自己决定未来。而华为自己决定未来的基础,则是这27年来所走过的路:打败比它大过不知多少倍的对手,成为通信制造业第一的经历。
基于“客户为先”的华为核心战略、基于可以高瞻远瞩的、更符合科技产业灵活应对的战术,华为成功的根本其实还是企业文化。
下面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华为的企业文化,很有道理,值得一读。
企业文化是华为成功的关键
作者:DavidDeCremer、田涛
如今,华为是91家跻身福布斯全球500强的中国大陆企业中唯一一家海外收入超过本国业务收入的公司。2005年,华为海外市场收入首次超过国内市场收入。2012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均超过了爱立信,成为全球电信和网络领导者。几年来,它一直保持这一良好势头。华为2014财年销售收入为465亿美元,净利润达到44.9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华为如此成功,秘密是什么?成功往往由多个因素促成。像许多优秀公司一样,华为的成功源自能彰显其文化的特定价值观。我们采访了多名华为员工,阅读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所写的文章和主题演讲稿,了解了华为价值观驱动的企业文化。
成就客户
优秀领袖都会为其员工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任正非也不例外。他将客户放在首位。许多公司都宣扬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但又有多少公司真正把这一理念落到了实处?正因为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任正非先生在华为创立之初就要求员工眼睛盯着客户, *** 对准主管的。举例来说,几年前,摩根史坦利投资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StephenRoach曾带领机构投资者代表团造访了华为深圳总部......
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是华为成功了
华为为何总是使用背后解锁呢?在此我给出4个答案:1、延续此前的风格。Mate7是华为第一款成功的高端产品,很经典,它使用的是背后解锁。那么之后再推出的手机肯定会延续此前的套路。可不能像小米一样,发布的小米3完全和之前的不一样,不是亲生的。2、价格问题。理论上来说,前置指纹识别的成本价格比背后的高。而华为有盈利压力,不得不去采用这样的解锁方式。3、外观设计。如果把指纹识别的小键盘放到手机的下巴上会影响手机的整体美观,因为华为的emui都是虚拟键的,没必要把指纹识别放在前面。而且把指纹识别键放在前面会影响整个手机的凭占比,不美观。4、操作方面。随着手机屏幕的越来越大,单手操作也不容易,如果再单手去操作解锁是很困难的。而华为的大屏手机采取背后识别,是比较适合单手能够方面的操作的。
创新的动力在哪儿?华为的创新为什么可以如此成功
渐进式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只是在产品或技术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地改进,产品的核心效能并不发生本质的变化,如可口可乐的新品味饮料和微软视窗的诸多更新等。而激进式创新(radical innovation)则在技术上有巨大的突破,颠覆整个产业原有的游戏规则,可以让现有的市场领袖完全过时,如移动电话,互联网和3D打印技术等。虽然绝大多数的新产品都属于渐进式创新,但这样的分类仍嫌粗略,因为还有一类创新位于渐进和激进之间,它们虽未完全颠覆产业规则,却给各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如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等。这类创新可称为显著式创新(substantial innovation)。
为什么企业从事真正的创新这么难?虽然资金和技术的不足可以造成创新的困难,但企业创新的真正困难来源于更深层的原因。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的实质是变革。它打破甚至摧毁现有的模式并带来混乱和不确定性,而企业是一个本质上追求效率和稳定的组织机构。所以,它会本能地抵触或排斥这些带来混乱和动荡的高风险行为。换言之,它们抗拒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但又需要这类创新去生存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对于企业而言,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应对的悖论(dilemma),这就是创新困难的真正原因。
以上由减肥顾问《陈卫宜》为你解答!回答不容易,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帮忙采纳一下,谢谢 !
华为:我已经那么成功了,为什么还这么努力
嘛,名气大黑的自然多,这是出名的代价有些是竞争对手的水军,有些是各种羡慕嫉妒恨的无聊人,有些是藉著黑别人涨粉的投机分子,有些…………这就是人性,看开点,三小只离不开你们这些真正的粉丝,有你们的陪伴和支持,三小只会在成功之路上越走越顺的。
华为为什么能成功?
坚持,通信方面都干了多少年,以前被多少人骂过,最艰难的时刻挺过来就好了,但很多企业没挺过。
华为为何一直都很低调却一直都很成功,为什么呢?
1:华为是世界500强 2:华为是中国品牌 3:华为得到中国国家大力支持 4 :一个产品做的好是离不开广告的 5:与商家合作 6 :华为手机厂价格是普通人群可以买的起的 希望能帮到你
华为没那么伟大,华为的成功也没什么秘密,华为为什么成功,华为就是最典型的
过了几轮面试? 可能是技能原因, 也可能是情商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