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剪纸作品的作文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详谈剪纸之一剪纸
——民间艺术常识(三)
剪纸
百科名片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有的用微雕激光切割机,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简介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
世界最大的剪纸虎
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08年9月1日,梨乡风情剪纸坊正式成立,作品在传承传统山东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揉进了南方剪纸的清秀婉约,并创新实践了人物肖像剪纸。
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0年是农历虎年,浙江桐庐剪纸协会会长朱维桢老先生创作了一幅宽10米、高7米的单体虎剪纸。这幅作品经现场认证,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单体虎剪纸,创造了剪纸艺术的又一项世界之最。为虎年的到来增添了祥和喜气。
历史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纸花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史籍记载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
1. 唐•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
剪纸
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
2. 唐•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彩也就是剪纸。
3.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4. 南宋•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5. 广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辉,字纲齐,剪纸为字,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室人装璜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剪”。
6. 宋•杨万里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说他“取义山经年别远公诗,用青纸剪字,什米元章体逼真”。
创作
一.构图方法
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加上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即将物体和景象由三维空间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过对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
剪纸—龙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现世界的物象,决定了剪纸表现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于一个特定形制的可视平面内。民间剪纸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极度的随心所欲。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借助静态的平面化能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连续的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间剪纸就是利用纸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驰骋,变不可能为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基础。因此,民间剪纸的独特表现力就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观念基础上实现的。剪纸创造者发挥了其至真至纯的艺术天性,打破客观世界的束缚,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表现其心中的艺术客体。
民间剪纸的这种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的局限,将若干形象创造性的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这些的根本,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从而呈现出较强的装饰风格。出于质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定式,创作者更是打破实现的障碍,运用表里统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现物象。对于剪纸而言,现实的物象背面、顶面、底面或内部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存在内心感悟的,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间剪纸的构架和表现不是某一固定视点静态视觉形象的模拟或再现,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综合的动态辩证。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民间剪纸同样体现出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的空间内体现事物的全貌。
采用散点透视的剪纸作品
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完全摒弃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概念,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而且彻底离开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法则统一画面。同时,民间剪纸也具有一种散点式的构图方法,即将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而作者又能将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中。这在现实中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纸中也自然的合理起来。
民间剪纸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缚,不以外表的模拟为满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现。同时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将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不同景物进行描绘,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审美愿望。
二.造型手段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夸张和变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夸张变形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殷商青铜器的图形纹样,还是秦汉的石刻艺术,都是以艺术夸张之美来显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剪纸作为原始艺术的直接承载体,在夸张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大多反映劳动人民身边的生活、事物,但它并非只是
年年有鱼剪纸
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超越现实客观表现,通过夸张和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
民间剪纸的创造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古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而表现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学的主题,只能从主观出发去想象,这就使剪纸的形象随心所欲,而描绘内心物象离不开夸张的艺术语言。
民间剪纸造型的夸张,是对繁杂内容条理化,规范化的过程,不是对自然客观的描摹。因此,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这是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源于充实丰富的人生生活。同时,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也是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几乎只能看到眼睛,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眼睛最能传神,所以创造者对人的眼睛进行了夸张的处理。
锯齿式剪纸
民间剪纸的夸张,在为体现物象特征的同时,也要求达到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表现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理想、愿望等精神追求。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求美的意愿也成为夸张的内容之一。表现人物时,将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将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张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图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锯齿形和月牙形是民间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民间剪纸的创作过程,是通过夸张的手法经过现实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心理和对美的追求、体现的过程。处于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再经过长期的实践,创作者深谙剪纸的规律,将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构成美妙的动律和节奏,增添了情趣,丰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三,剪纸的工具及说明: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四、剪纸刻法:
1.阳刻
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2.阴刻
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3.阴阳刻
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传统工具与流程
传统剪纸需要准备的工具:
1•剪刀
2•铅笔
3•宣纸
4•蜡盘
5•刻刀
6•针和线
7•染料或者墨水和刷子
8•煤油灯
9•熨斗
10,微雕激光切割机
传统操作流程
1.印染纸张 — 传统中国剪纸艺人会使用刷子将纸张染成传统的中国红。
2.烫印 — 在染色后的宣纸干了后通常会出现皱折的情况。用一个温热的熨斗将皱纸的纸张熨平。
3.制作模板 — 下面这个蝴蝶的形象就非常的简单,使用铅笔将蝴蝶的轮廓勾勒出来。
蝴蝶剪纸
4.烟熏模板 — 将刚才染色准备好的一张纸张取来,将其弄湿润,然后在下面压上模板。使得模板一面朝向煤油灯。模板和没有覆上模板的地方都会被煤油灯的烟所熏黑。当纸张完全干燥了之后,将模板取下,然后就会留下煤油灯烟熏过的地方和没有寻到的被模板盖住的空白。这就是剪纸的样板。
5.堆垛 — 将剪纸的样板放在一小摞染好色的纸的上面,大约可以有20张左右,然后将他们封在一起。
6.剪纸 — 中国的剪纸艺人通常会选择那种长柄断韧的锋利剪刀。用其剪具有可见图形的那一张,这样其它的纸张都能同时剪好。首先是剪里面的花纹,其次是剪外面的边线。
在中国品种繁多的剪纵横中,蔚县剪纸独树一帜,它是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色剪纸,其工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道工序。
一、画: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思路或客户的要求把图案画下来,通称为画样子。
二、订:将画好的样子订在宣纸上(一般一次五十张宣纸为宜)并用剪子按着样子的大小分成小块。
三、浸:把订好的货放进水里等浸透后拿出,再将其所含的水份挤净,放在阳光下晒干即可。
四、刻:将浸好的货放在蜡板上,根据图案的要求进行刻制。
五、染:给刻好的产品着色。原料是品色、洒粉;工具是毛笔、净报纸。
六:包:把通过上述五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用纸式塑料包装或书本、镜框、金铂等形式。
现代化剪纸
[1]激光剪纸就是利用[2]微雕激光切割机 将纸张进行切割镂空形成精美的艺术品。激光剪纸是现代科技的新生产物但是它的成品一点也不比传统艺人几十年的功力逊色。同时利用激光剪纸在时间上还更有优势。
装裱
剪纸的装裱一般使用以下几种形式:
1.镜框式
一般市场上出售装照片和画片的就可以。在装剪纸时需要将剪纸的四周用少量的白色乳胶粘连在托纸上,否则待镜框挂起来后,剪纸往往会掉下来或移动位置,显得东倒西歪不整齐。 托纸的颜色选择主要看剪纸的颜色,起衬托剪纸的作用。比如剪纸是重颜色时,衬纸就要选择浅色的,剪纸是浅色或白色时,衬色就要选择重颜色。
2.纸版装裱
纸版装裱可分平面装裱和立面装裱,平面装裱将剪纸用透明乳胶全部粘连在事先设计好的纸版上即
鸳鸯剪纸
可。 立体装裱是将纸版分成二层,中间夹着用透明片固定好的剪纸,外表再用透明片或玻璃纸贴好,这种装裱给人一种立体空间感。
3.卷轴装裱
卷轴是是中国画的一种装裱形式。它庄重、大方,挂在房间里很有气魄和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用来装裱剪纸自然是上等。如在装裱好的卷轴上再请书法家题上字,盖上印章,就完全可以同一幅中国轴画相媲美了。装裱卷轴价格要比镜框昂贵,装裱技术的难度比较大一些,但是,艺术效果却相当好。
4.压胶装裱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种透明化学材料越来越多,其中如透明树脂胶,加进少许的凝固剂,将剪纸平放在玻璃上,将配好的胶水倒在剪纸上面,然后用木架绷平的玻璃纸平放在胶上,再用橡皮滚筒压平,放在400度灯光下烤干。用这种方法装裱后非常精美,能永久保存,但技术比较复杂,如果祷时温度掌握不好容易将玻璃纸烤破而失败。这种装裱效果近似照片过胶效果。
剪纸的象征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鹰踏兔暗喻男女情爱,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题。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鱼唆莲》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祈求生命的观念为民间剪纸赋予了不竭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剪纸的创作者对待富足与幸福,总是怀有着坚定乐观的信念,绵延不断的希望,剪纸正是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理想的外在呈现。民间剪纸将这些吉祥寓意融入到各种民族事项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在民间剪纸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民间艺术常识(三)
剪纸
百科名片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有的用微雕激光切割机,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简介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
世界最大的剪纸虎
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08年9月1日,梨乡风情剪纸坊正式成立,作品在传承传统山东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揉进了南方剪纸的清秀婉约,并创新实践了人物肖像剪纸。
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0年是农历虎年,浙江桐庐剪纸协会会长朱维桢老先生创作了一幅宽10米、高7米的单体虎剪纸。这幅作品经现场认证,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单体虎剪纸,创造了剪纸艺术的又一项世界之最。为虎年的到来增添了祥和喜气。
历史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纸花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史籍记载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
1. 唐•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
剪纸
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
2. 唐•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彩也就是剪纸。
3.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4. 南宋•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5. 广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辉,字纲齐,剪纸为字,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室人装璜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剪”。
6. 宋•杨万里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说他“取义山经年别远公诗,用青纸剪字,什米元章体逼真”。
创作
一.构图方法
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加上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即将物体和景象由三维空间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过对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
剪纸—龙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现世界的物象,决定了剪纸表现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于一个特定形制的可视平面内。民间剪纸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极度的随心所欲。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借助静态的平面化能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连续的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间剪纸就是利用纸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驰骋,变不可能为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基础。因此,民间剪纸的独特表现力就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观念基础上实现的。剪纸创造者发挥了其至真至纯的艺术天性,打破客观世界的束缚,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表现其心中的艺术客体。
民间剪纸的这种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的局限,将若干形象创造性的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这些的根本,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从而呈现出较强的装饰风格。出于质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定式,创作者更是打破实现的障碍,运用表里统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现物象。对于剪纸而言,现实的物象背面、顶面、底面或内部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存在内心感悟的,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间剪纸的构架和表现不是某一固定视点静态视觉形象的模拟或再现,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综合的动态辩证。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民间剪纸同样体现出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的空间内体现事物的全貌。
采用散点透视的剪纸作品
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完全摒弃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概念,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而且彻底离开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法则统一画面。同时,民间剪纸也具有一种散点式的构图方法,即将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而作者又能将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中。这在现实中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纸中也自然的合理起来。
民间剪纸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缚,不以外表的模拟为满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现。同时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将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不同景物进行描绘,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审美愿望。
二.造型手段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夸张和变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夸张变形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殷商青铜器的图形纹样,还是秦汉的石刻艺术,都是以艺术夸张之美来显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剪纸作为原始艺术的直接承载体,在夸张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大多反映劳动人民身边的生活、事物,但它并非只是
年年有鱼剪纸
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超越现实客观表现,通过夸张和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
民间剪纸的创造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古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而表现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学的主题,只能从主观出发去想象,这就使剪纸的形象随心所欲,而描绘内心物象离不开夸张的艺术语言。
民间剪纸造型的夸张,是对繁杂内容条理化,规范化的过程,不是对自然客观的描摹。因此,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这是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源于充实丰富的人生生活。同时,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也是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几乎只能看到眼睛,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眼睛最能传神,所以创造者对人的眼睛进行了夸张的处理。
锯齿式剪纸
民间剪纸的夸张,在为体现物象特征的同时,也要求达到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表现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理想、愿望等精神追求。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求美的意愿也成为夸张的内容之一。表现人物时,将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将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张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图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锯齿形和月牙形是民间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民间剪纸的创作过程,是通过夸张的手法经过现实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心理和对美的追求、体现的过程。处于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再经过长期的实践,创作者深谙剪纸的规律,将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构成美妙的动律和节奏,增添了情趣,丰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三,剪纸的工具及说明: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四、剪纸刻法:
1.阳刻
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2.阴刻
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3.阴阳刻
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传统工具与流程
传统剪纸需要准备的工具:
1•剪刀
2•铅笔
3•宣纸
4•蜡盘
5•刻刀
6•针和线
7•染料或者墨水和刷子
8•煤油灯
9•熨斗
10,微雕激光切割机
传统操作流程
1.印染纸张 — 传统中国剪纸艺人会使用刷子将纸张染成传统的中国红。
2.烫印 — 在染色后的宣纸干了后通常会出现皱折的情况。用一个温热的熨斗将皱纸的纸张熨平。
3.制作模板 — 下面这个蝴蝶的形象就非常的简单,使用铅笔将蝴蝶的轮廓勾勒出来。
蝴蝶剪纸
4.烟熏模板 — 将刚才染色准备好的一张纸张取来,将其弄湿润,然后在下面压上模板。使得模板一面朝向煤油灯。模板和没有覆上模板的地方都会被煤油灯的烟所熏黑。当纸张完全干燥了之后,将模板取下,然后就会留下煤油灯烟熏过的地方和没有寻到的被模板盖住的空白。这就是剪纸的样板。
5.堆垛 — 将剪纸的样板放在一小摞染好色的纸的上面,大约可以有20张左右,然后将他们封在一起。
6.剪纸 — 中国的剪纸艺人通常会选择那种长柄断韧的锋利剪刀。用其剪具有可见图形的那一张,这样其它的纸张都能同时剪好。首先是剪里面的花纹,其次是剪外面的边线。
在中国品种繁多的剪纵横中,蔚县剪纸独树一帜,它是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色剪纸,其工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道工序。
一、画: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思路或客户的要求把图案画下来,通称为画样子。
二、订:将画好的样子订在宣纸上(一般一次五十张宣纸为宜)并用剪子按着样子的大小分成小块。
三、浸:把订好的货放进水里等浸透后拿出,再将其所含的水份挤净,放在阳光下晒干即可。
四、刻:将浸好的货放在蜡板上,根据图案的要求进行刻制。
五、染:给刻好的产品着色。原料是品色、洒粉;工具是毛笔、净报纸。
六:包:把通过上述五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用纸式塑料包装或书本、镜框、金铂等形式。
现代化剪纸
[1]激光剪纸就是利用[2]微雕激光切割机 将纸张进行切割镂空形成精美的艺术品。激光剪纸是现代科技的新生产物但是它的成品一点也不比传统艺人几十年的功力逊色。同时利用激光剪纸在时间上还更有优势。
装裱
剪纸的装裱一般使用以下几种形式:
1.镜框式
一般市场上出售装照片和画片的就可以。在装剪纸时需要将剪纸的四周用少量的白色乳胶粘连在托纸上,否则待镜框挂起来后,剪纸往往会掉下来或移动位置,显得东倒西歪不整齐。 托纸的颜色选择主要看剪纸的颜色,起衬托剪纸的作用。比如剪纸是重颜色时,衬纸就要选择浅色的,剪纸是浅色或白色时,衬色就要选择重颜色。
2.纸版装裱
纸版装裱可分平面装裱和立面装裱,平面装裱将剪纸用透明乳胶全部粘连在事先设计好的纸版上即
鸳鸯剪纸
可。 立体装裱是将纸版分成二层,中间夹着用透明片固定好的剪纸,外表再用透明片或玻璃纸贴好,这种装裱给人一种立体空间感。
3.卷轴装裱
卷轴是是中国画的一种装裱形式。它庄重、大方,挂在房间里很有气魄和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用来装裱剪纸自然是上等。如在装裱好的卷轴上再请书法家题上字,盖上印章,就完全可以同一幅中国轴画相媲美了。装裱卷轴价格要比镜框昂贵,装裱技术的难度比较大一些,但是,艺术效果却相当好。
4.压胶装裱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种透明化学材料越来越多,其中如透明树脂胶,加进少许的凝固剂,将剪纸平放在玻璃上,将配好的胶水倒在剪纸上面,然后用木架绷平的玻璃纸平放在胶上,再用橡皮滚筒压平,放在400度灯光下烤干。用这种方法装裱后非常精美,能永久保存,但技术比较复杂,如果祷时温度掌握不好容易将玻璃纸烤破而失败。这种装裱效果近似照片过胶效果。
剪纸的象征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鹰踏兔暗喻男女情爱,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题。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鱼唆莲》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祈求生命的观念为民间剪纸赋予了不竭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剪纸的创作者对待富足与幸福,总是怀有着坚定乐观的信念,绵延不断的希望,剪纸正是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理想的外在呈现。民间剪纸将这些吉祥寓意融入到各种民族事项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在民间剪纸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展开全部
在一个小屋子里面,有一个小女孩正跪在一块手工编织的花毯上看书。她身着蒙古服装,一双求知的眸子放着光。她的前面有一张小方桌,桌子上摆着一本书,小姑娘正认认真真地品读书中的每一句话呢!窗外,两只白蝴蝶飞了过来,轻轻地停在了窗台上,看着小姑娘读书。屋子外面,牵牛花张开了小嘴,吮吸着晨露。我望着这张剪纸出了神,它似乎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在大草原上的一个小村里,住着一群村民,活泼可爱的卓玛就是其中之一。小卓玛聪明可爱,村里人都十分喜欢她。活泼的小卓玛不喜欢老待在村里,她整天在村里村外跑来跑去,喜欢认识各种树木、花草。有一天,病魔悄悄地溜进了村子,它吹了口气,传播了疾病。结果村里都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只有跑出去玩的小卓玛幸免了。
为了救治村里的乡亲,小卓玛每天都翻看从各地搜集来的药草资料,看完了,又到别处去借。三个星期过去了,看到村里死去的人越来越多,小卓玛痛心极了,决心一定要尽快找到救治的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费尽心思的卓玛终于找到了关于救治这个疾病的一本医书。天刚蒙蒙亮,第一朵牵牛花才刚刚绽放,小卓玛就坐在了书桌前,全神贯注地阅读医书。两只蝴蝶停了下来,落到窗台上,敬佩地望着她。小卓玛看完整本书,知道,只有找到冰山上盛开的雪莲才可以治好乡亲们的病。
这天下午,小卓玛带上干粮和水,与乡亲们告别。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克服了艰难险阻,登上了冰山顶。冰山顶上,一朵洁白的雪莲正盛开着,小卓玛不顾疲劳,兴奋地摘下了雪莲。
小卓玛顺利返乡,乡亲们抱着病体出来迎接她。小卓玛高兴地捧着雪莲,告诉大家,只要喝了雪莲熬的汤,大家就有救了。说完,疲劳过度的小卓玛因体力不支永远地沉睡了。她倒下去时,嘴角还带着甜甜的微笑。
乡亲们伤心极了,每天都去祭神,请求上天救活卓玛。天上的神被卓玛的勇气和智慧打动,将卓玛变成了一朵永不凋谢的牵牛花。现在,人们只要看到那盛开的牵牛花,就好像看到了勇敢、善良、智慧的小卓玛……
在大草原上的一个小村里,住着一群村民,活泼可爱的卓玛就是其中之一。小卓玛聪明可爱,村里人都十分喜欢她。活泼的小卓玛不喜欢老待在村里,她整天在村里村外跑来跑去,喜欢认识各种树木、花草。有一天,病魔悄悄地溜进了村子,它吹了口气,传播了疾病。结果村里都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只有跑出去玩的小卓玛幸免了。
为了救治村里的乡亲,小卓玛每天都翻看从各地搜集来的药草资料,看完了,又到别处去借。三个星期过去了,看到村里死去的人越来越多,小卓玛痛心极了,决心一定要尽快找到救治的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费尽心思的卓玛终于找到了关于救治这个疾病的一本医书。天刚蒙蒙亮,第一朵牵牛花才刚刚绽放,小卓玛就坐在了书桌前,全神贯注地阅读医书。两只蝴蝶停了下来,落到窗台上,敬佩地望着她。小卓玛看完整本书,知道,只有找到冰山上盛开的雪莲才可以治好乡亲们的病。
这天下午,小卓玛带上干粮和水,与乡亲们告别。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克服了艰难险阻,登上了冰山顶。冰山顶上,一朵洁白的雪莲正盛开着,小卓玛不顾疲劳,兴奋地摘下了雪莲。
小卓玛顺利返乡,乡亲们抱着病体出来迎接她。小卓玛高兴地捧着雪莲,告诉大家,只要喝了雪莲熬的汤,大家就有救了。说完,疲劳过度的小卓玛因体力不支永远地沉睡了。她倒下去时,嘴角还带着甜甜的微笑。
乡亲们伤心极了,每天都去祭神,请求上天救活卓玛。天上的神被卓玛的勇气和智慧打动,将卓玛变成了一朵永不凋谢的牵牛花。现在,人们只要看到那盛开的牵牛花,就好像看到了勇敢、善良、智慧的小卓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描写要生动,已描写为主,想象次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天,一个孩子骑着一头牛去采药,他的名字叫小文。在乡间的一条路上,他看见了一个孩子倒在地上。他跳下牛背,仔细打量了一眼,才发现他受了伤,又看见他身边带着一只水壶,然后,小文喂了水。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经过了解,他的名字叫小龙,他家很富裕。小文问道;‘‘你怎么会在这儿?”小龙答道:“我在家里很无聊,便跑了出来,然后在这儿跌了一跤。”说到这儿,他的脚上正流着血。小文从自己身上撕下一条布,替小龙包扎好,然后说道:“我还要去采药,我带你去,顺便帮你治疗。”小龙觉得很有趣,便高兴地答应了。“好啊,好啊!”小文跳上牛背,使劲拉着小龙。由于小龙受了伤,怎么拉也拉不上去。牛背上的小文满头大汗。牛似乎知道了小龙的脚不好,便把腿弯曲着,便蹲了下去,让小龙坐在了牛背上。一路上,他们俩有说有笑,在交谈的过程中,小龙知道了小文家境贫寒,妈妈又生了病,便决定帮助小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详谈剪纸之一剪纸
——民间艺术常识(三)
剪纸
百科名片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有的用微雕激光切割机,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简介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
世界最大的剪纸虎
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08年9月1日,梨乡风情剪纸坊正式成立,作品在传承传统山东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揉进了南方剪纸的清秀婉约,并创新实践了人物肖像剪纸。
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0年是农历虎年,浙江桐庐剪纸协会会长朱维桢老先生创作了一幅宽10米、高7米的单体虎剪纸。这幅作品经现场认证,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单体虎剪纸,创造了剪纸艺术的又一项世界之最。为虎年的到来增添了祥和喜气。
历史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纸花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史籍记载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
1. 唐•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
剪纸
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
2. 唐•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彩也就是剪纸。
3.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4. 南宋•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5. 广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辉,字纲齐,剪纸为字,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室人装璜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剪”。
6. 宋•杨万里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说他“取义山经年别远公诗,用青纸剪字,什米元章体逼真”。
创作
一.构图方法
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加上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即将物体和景象由三维空间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过对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
剪纸—龙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现世界的物象,决定了剪纸表现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于一个特定形制的可视平面内。民间剪纸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极度的随心所欲。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借助静态的平面化能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连续的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间剪纸就是利用纸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驰骋,变不可能为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基础。因此,民间剪纸的独特表现力就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观念基础上实现的。剪纸创造者发挥了其至真至纯的艺术天性,打破客观世界的束缚,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表现其心中的艺术客体。
民间剪纸的这种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的局限,将若干形象创造性的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这些的根本,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从而呈现出较强的装饰风格。出于质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定式,创作者更是打破实现的障碍,运用表里统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现物象。对于剪纸而言,现实的物象背面、顶面、底面或内部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存在内心感悟的,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间剪纸的构架和表现不是某一固定视点静态视觉形象的模拟或再现,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综合的动态辩证。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民间剪纸同样体现出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的空间内体现事物的全貌。
采用散点透视的剪纸作品
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完全摒弃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概念,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而且彻底离开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法则统一画面。同时,民间剪纸也具有一种散点式的构图方法,即将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而作者又能将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中。这在现实中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纸中也自然的合理起来。
民间剪纸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缚,不以外表的模拟为满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现。同时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将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不同景物进行描绘,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审美愿望。
二.造型手段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夸张和变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夸张变形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殷商青铜器的图形纹样,还是秦汉的石刻艺术,都是以艺术夸张之美来显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剪纸作为原始艺术的直接承载体,在夸张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大多反映劳动人民身边的生活、事物,但它并非只是
年年有鱼剪纸
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超越现实客观表现,通过夸张和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
民间剪纸的创造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古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而表现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学的主题,只能从主观出发去想象,这就使剪纸的形象随心所欲,而描绘内心物象离不开夸张的艺术语言。
民间剪纸造型的夸张,是对繁杂内容条理化,规范化的过程,不是对自然客观的描摹。因此,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这是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源于充实丰富的人生生活。同时,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也是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几乎只能看到眼睛,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眼睛最能传神,所以创造者对人的眼睛进行了夸张的处理。
锯齿式剪纸
民间剪纸的夸张,在为体现物象特征的同时,也要求达到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表现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理想、愿望等精神追求。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求美的意愿也成为夸张的内容之一。表现人物时,将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将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张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图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锯齿形和月牙形是民间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民间剪纸的创作过程,是通过夸张的手法经过现实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心理和对美的追求、体现的过程。处于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再经过长期的实践,创作者深谙剪纸的规律,将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构成美妙的动律和节奏,增添了情趣,丰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三,剪纸的工具及说明: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四、剪纸刻法:
1.阳刻
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2.阴刻
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3.阴阳刻
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传统工具与流程
传统剪纸需要准备的工具:
1•剪刀
2•铅笔
3•宣纸
4•蜡盘
5•刻刀
6•针和线
7•染料或者墨水和刷子
8•煤油灯
9•熨斗
10,微雕激光切割机
传统操作流程
1.印染纸张 — 传统中国剪纸艺人会使用刷子将纸张染成传统的中国红。
2.烫印 — 在染色后的宣纸干了后通常会出现皱折的情况。用一个温热的熨斗将皱纸的纸张熨平。
3.制作模板 — 下面这个蝴蝶的形象就非常的简单,使用铅笔将蝴蝶的轮廓勾勒出来。
蝴蝶剪纸
4.烟熏模板 — 将刚才染色准备好的一张纸张取来,将其弄湿润,然后在下面压上模板。使得模板一面朝向煤油灯。模板和没有覆上模板的地方都会被煤油灯的烟所熏黑。当纸张完全干燥了之后,将模板取下,然后就会留下煤油灯烟熏过的地方和没有寻到的被模板盖住的空白。这就是剪纸的样板。
5.堆垛 — 将剪纸的样板放在一小摞染好色的纸的上面,大约可以有20张左右,然后将他们封在一起。
6.剪纸 — 中国的剪纸艺人通常会选择那种长柄断韧的锋利剪刀。用其剪具有可见图形的那一张,这样其它的纸张都能同时剪好。首先是剪里面的花纹,其次是剪外面的边线。
在中国品种繁多的剪纵横中,蔚县剪纸独树一帜,它是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色剪纸,其工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道工序。
一、画: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思路或客户的要求把图案画下来,通称为画样子。
二、订:将画好的样子订在宣纸上(一般一次五十张宣纸为宜)并用剪子按着样子的大小分成小块。
三、浸:把订好的货放进水里等浸透后拿出,再将其所含的水份挤净,放在阳光下晒干即可。
四、刻:将浸好的货放在蜡板上,根据图案的要求进行刻制。
五、染:给刻好的产品着色。原料是品色、洒粉;工具是毛笔、净报纸。
六:包:把通过上述五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用纸式塑料包装或书本、镜框、金铂等形式。
现代化剪纸
[1]激光剪纸就是利用[2]微雕激光切割机 将纸张进行切割镂空形成精美的艺术品。激光剪纸是现代科技的新生产物但是它的成品一点也不比传统艺人几十年的功力逊色。同时利用激光剪纸在时间上还更有优势。
装裱
剪纸的装裱一般使用以下几种形式:
1.镜框式
一般市场上出售装照片和画片的就可以。在装剪纸时需要将剪纸的四周用少量的白色乳胶粘连在托纸上,否则待镜框挂起来后,剪纸往往会掉下来或移动位置,显得东倒西歪不整齐。 托纸的颜色选择主要看剪纸的颜色,起衬托剪纸的作用。比如剪纸是重颜色时,衬纸就要选择浅色的,剪纸是浅色或白色时,衬色就要选择重颜色。
2.纸版装裱
纸版装裱可分平面装裱和立面装裱,平面装裱将剪纸用透明乳胶全部粘连在事先设计好的纸版上即
鸳鸯剪纸
可。 立体装裱是将纸版分成二层,中间夹着用透明片固定好的剪纸,外表再用透明片或玻璃纸贴好,这种装裱给人一种立体空间感。
3.卷轴装裱
卷轴是是中国画的一种装裱形式。它庄重、大方,挂在房间里很有气魄和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用来装裱剪纸自然是上等。如在装裱好的卷轴上再请书法家题上字,盖上印章,就完全可以同一幅中国轴画相媲美了。装裱卷轴价格要比镜框昂贵,装裱技术的难度比较大一些,但是,艺术效果却相当好。
4.压胶装裱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种透明化学材料越来越多,其中如透明树脂胶,加进少许的凝固剂,将剪纸平放在玻璃上,将配好的胶水倒在剪纸上面,然后用木架绷平的玻璃纸平放在胶上,再用橡皮滚筒压平,放在400度灯光下烤干。用这种方法装裱后非常精美,能永久保存,但技术比较复杂,如果祷时温度掌握不好容易将玻璃纸烤破而失败。这种装裱效果近似照片过胶效果。
剪纸的象征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鹰踏兔暗喻男女情爱,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题。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鱼唆莲》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祈求生命的观念为民间剪纸赋予了不竭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剪纸的创作者对待富足与幸福,总是怀有着坚定乐观的信念,绵延不断的希望,剪纸正是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理想的外在呈现。民间剪纸将这些吉祥寓意融入到各种民族事项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在民间剪纸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民间艺术常识(三)
剪纸
百科名片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有的用微雕激光切割机,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简介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
世界最大的剪纸虎
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08年9月1日,梨乡风情剪纸坊正式成立,作品在传承传统山东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揉进了南方剪纸的清秀婉约,并创新实践了人物肖像剪纸。
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0年是农历虎年,浙江桐庐剪纸协会会长朱维桢老先生创作了一幅宽10米、高7米的单体虎剪纸。这幅作品经现场认证,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单体虎剪纸,创造了剪纸艺术的又一项世界之最。为虎年的到来增添了祥和喜气。
历史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纸花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史籍记载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
1. 唐•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
剪纸
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
2. 唐•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彩也就是剪纸。
3.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4. 南宋•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5. 广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辉,字纲齐,剪纸为字,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室人装璜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剪”。
6. 宋•杨万里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说他“取义山经年别远公诗,用青纸剪字,什米元章体逼真”。
创作
一.构图方法
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加上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即将物体和景象由三维空间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过对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
剪纸—龙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现世界的物象,决定了剪纸表现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于一个特定形制的可视平面内。民间剪纸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极度的随心所欲。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借助静态的平面化能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连续的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间剪纸就是利用纸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驰骋,变不可能为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基础。因此,民间剪纸的独特表现力就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观念基础上实现的。剪纸创造者发挥了其至真至纯的艺术天性,打破客观世界的束缚,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表现其心中的艺术客体。
民间剪纸的这种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的局限,将若干形象创造性的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这些的根本,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从而呈现出较强的装饰风格。出于质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定式,创作者更是打破实现的障碍,运用表里统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现物象。对于剪纸而言,现实的物象背面、顶面、底面或内部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存在内心感悟的,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间剪纸的构架和表现不是某一固定视点静态视觉形象的模拟或再现,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综合的动态辩证。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民间剪纸同样体现出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的空间内体现事物的全貌。
采用散点透视的剪纸作品
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完全摒弃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概念,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而且彻底离开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法则统一画面。同时,民间剪纸也具有一种散点式的构图方法,即将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而作者又能将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中。这在现实中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纸中也自然的合理起来。
民间剪纸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缚,不以外表的模拟为满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现。同时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将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不同景物进行描绘,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审美愿望。
二.造型手段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夸张和变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夸张变形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殷商青铜器的图形纹样,还是秦汉的石刻艺术,都是以艺术夸张之美来显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剪纸作为原始艺术的直接承载体,在夸张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大多反映劳动人民身边的生活、事物,但它并非只是
年年有鱼剪纸
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超越现实客观表现,通过夸张和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
民间剪纸的创造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古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而表现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学的主题,只能从主观出发去想象,这就使剪纸的形象随心所欲,而描绘内心物象离不开夸张的艺术语言。
民间剪纸造型的夸张,是对繁杂内容条理化,规范化的过程,不是对自然客观的描摹。因此,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这是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源于充实丰富的人生生活。同时,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也是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几乎只能看到眼睛,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眼睛最能传神,所以创造者对人的眼睛进行了夸张的处理。
锯齿式剪纸
民间剪纸的夸张,在为体现物象特征的同时,也要求达到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表现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理想、愿望等精神追求。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求美的意愿也成为夸张的内容之一。表现人物时,将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将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张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图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锯齿形和月牙形是民间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民间剪纸的创作过程,是通过夸张的手法经过现实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心理和对美的追求、体现的过程。处于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再经过长期的实践,创作者深谙剪纸的规律,将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构成美妙的动律和节奏,增添了情趣,丰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三,剪纸的工具及说明: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四、剪纸刻法:
1.阳刻
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2.阴刻
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3.阴阳刻
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传统工具与流程
传统剪纸需要准备的工具:
1•剪刀
2•铅笔
3•宣纸
4•蜡盘
5•刻刀
6•针和线
7•染料或者墨水和刷子
8•煤油灯
9•熨斗
10,微雕激光切割机
传统操作流程
1.印染纸张 — 传统中国剪纸艺人会使用刷子将纸张染成传统的中国红。
2.烫印 — 在染色后的宣纸干了后通常会出现皱折的情况。用一个温热的熨斗将皱纸的纸张熨平。
3.制作模板 — 下面这个蝴蝶的形象就非常的简单,使用铅笔将蝴蝶的轮廓勾勒出来。
蝴蝶剪纸
4.烟熏模板 — 将刚才染色准备好的一张纸张取来,将其弄湿润,然后在下面压上模板。使得模板一面朝向煤油灯。模板和没有覆上模板的地方都会被煤油灯的烟所熏黑。当纸张完全干燥了之后,将模板取下,然后就会留下煤油灯烟熏过的地方和没有寻到的被模板盖住的空白。这就是剪纸的样板。
5.堆垛 — 将剪纸的样板放在一小摞染好色的纸的上面,大约可以有20张左右,然后将他们封在一起。
6.剪纸 — 中国的剪纸艺人通常会选择那种长柄断韧的锋利剪刀。用其剪具有可见图形的那一张,这样其它的纸张都能同时剪好。首先是剪里面的花纹,其次是剪外面的边线。
在中国品种繁多的剪纵横中,蔚县剪纸独树一帜,它是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色剪纸,其工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道工序。
一、画: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思路或客户的要求把图案画下来,通称为画样子。
二、订:将画好的样子订在宣纸上(一般一次五十张宣纸为宜)并用剪子按着样子的大小分成小块。
三、浸:把订好的货放进水里等浸透后拿出,再将其所含的水份挤净,放在阳光下晒干即可。
四、刻:将浸好的货放在蜡板上,根据图案的要求进行刻制。
五、染:给刻好的产品着色。原料是品色、洒粉;工具是毛笔、净报纸。
六:包:把通过上述五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用纸式塑料包装或书本、镜框、金铂等形式。
现代化剪纸
[1]激光剪纸就是利用[2]微雕激光切割机 将纸张进行切割镂空形成精美的艺术品。激光剪纸是现代科技的新生产物但是它的成品一点也不比传统艺人几十年的功力逊色。同时利用激光剪纸在时间上还更有优势。
装裱
剪纸的装裱一般使用以下几种形式:
1.镜框式
一般市场上出售装照片和画片的就可以。在装剪纸时需要将剪纸的四周用少量的白色乳胶粘连在托纸上,否则待镜框挂起来后,剪纸往往会掉下来或移动位置,显得东倒西歪不整齐。 托纸的颜色选择主要看剪纸的颜色,起衬托剪纸的作用。比如剪纸是重颜色时,衬纸就要选择浅色的,剪纸是浅色或白色时,衬色就要选择重颜色。
2.纸版装裱
纸版装裱可分平面装裱和立面装裱,平面装裱将剪纸用透明乳胶全部粘连在事先设计好的纸版上即
鸳鸯剪纸
可。 立体装裱是将纸版分成二层,中间夹着用透明片固定好的剪纸,外表再用透明片或玻璃纸贴好,这种装裱给人一种立体空间感。
3.卷轴装裱
卷轴是是中国画的一种装裱形式。它庄重、大方,挂在房间里很有气魄和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用来装裱剪纸自然是上等。如在装裱好的卷轴上再请书法家题上字,盖上印章,就完全可以同一幅中国轴画相媲美了。装裱卷轴价格要比镜框昂贵,装裱技术的难度比较大一些,但是,艺术效果却相当好。
4.压胶装裱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种透明化学材料越来越多,其中如透明树脂胶,加进少许的凝固剂,将剪纸平放在玻璃上,将配好的胶水倒在剪纸上面,然后用木架绷平的玻璃纸平放在胶上,再用橡皮滚筒压平,放在400度灯光下烤干。用这种方法装裱后非常精美,能永久保存,但技术比较复杂,如果祷时温度掌握不好容易将玻璃纸烤破而失败。这种装裱效果近似照片过胶效果。
剪纸的象征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鹰踏兔暗喻男女情爱,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题。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鱼唆莲》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祈求生命的观念为民间剪纸赋予了不竭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剪纸的创作者对待富足与幸福,总是怀有着坚定乐观的信念,绵延不断的希望,剪纸正是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理想的外在呈现。民间剪纸将这些吉祥寓意融入到各种民族事项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在民间剪纸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追问
我不要网上有的,要自己写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