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和神八对接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神舟八号飞船昨天顺利升空后,于当日中午首次成功变轨,今天还会经历4次变轨,预计在明天凌晨完成首次交会对接。届时,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飞行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测控全覆盖 肉眼难看到
交会对接为何选择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实现?北京飞控中心总体室工程师陈翔介绍,甘肃、陕西两地观测站分布比较密集,可实现测控全可见。同时,甘陕两地又处于天链01星和天链02星两颗中继卫星的覆盖地段,能保证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全过程都在我国观测范围内。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地面可及时测控、处理,保证操控的可靠性。由于轨道运行原因,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处于夜间,即太阳光无法照射的阴影区,肉眼很难看到,只能通过专业手段观测。预计第二次交会对接处于白天,位置基本也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15分钟内 完成“初吻”
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将在15分钟内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等多个过程,最终实现两个航天器之间的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至此,第一次交会对接任务结束,而这15分钟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我国上空完成的。
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对接全过程都是通过安装在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上的对接机构来完成的。这是我国目前最复杂的空间机构,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由我国科研人员历时十几年完全自主研发。
假人穿真衣 女装研制中
航天员中心专家许志介绍,神舟八号搭载的两个形体假人各重75公斤,已按真实飞行状态穿好了舱内航天服,并安装了生理信号测试盒,可模拟产生心电、呼吸、体温、血压等信号。
航天服专家刘向阳说,舱内航天服只在飞船中配备,航天员在“天宫”中工作生活,不需要穿舱内服。他还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女航天员的舱内服,设计将针对她们的体型特征,保证服装舒适合身。
本报记者 曹刚(综合新华社、北京晨报等报道)
【焦点关注】“天宫”“神八”发射、控制、交会对接,都与他们息息相关——走近北京飞控中心“穿蓝大褂的人”
特约通讯员 谢波 姜宁 李甲林 驻京记者 杨丽琼
到今天,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在轨运行31天,飞行一切正常。而昨天发射升空的神舟八号飞船也一切运行正常。“神舟”“天宫”,正积极准备着明天凌晨的“惊天一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作为天地间联系的唯一纽带,这里的科技人员正夜以继日守护和控制着“天宫”“神八”。这些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发射直播画面中忙忙碌碌的“蓝大褂”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95%是硕士、博士生
中心党委书记刘清华说,在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科技干部中,95%是硕士、博士毕业生,45个关键岗位上的负责人全部都是高学历。他们是我国航天飞控事业的顶梁柱。
女博士、轨道专家李革非制定的《神舟八号轨道控制方案》是整个轨道计算的核心,开发耗时一年多,通过对轨道目标的深入分析,大大提高了对接精度。硕士研究生、青年测控专家李剑研制的“天地一体化飞行控制系统”可支持多型号任务、多目标测控,提高了飞行控制的安全可靠性。在这次任务中,他作为飞控组副组长,带领一批博士、硕士,开创性地设计出交会对接任务飞行模拟器,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刘涛开发的基于HLA高层体系架构动力学仿真系统,提高了多任务、多目标仿真能力。
做故障预案就像排地雷
总体室的汪广洪,这位70后的博士负责神舟八号任务故障预案制定工作。和以往相比,这次任务首次涉及两个飞行器“交会对接”,比以往更复杂,仅故障处置预案他们就做了200多个。在汪广洪眼里,问题就像一个个埋藏的地雷,如果不及时排除,踩上哪一个可能都会被炸得“体无完肤”。他记得做神舟八号协同工作演练时,大家24小时两班倒,凌晨1时,“神八”飞船模拟器出现了问题,作为飞模主负责人,汪广洪对9个分系统、20余台设备、1000条遥控指令进行测试,查找问题,一干就是30个小时。
飞控大厅里的“漫画家”
负责可视化的张伟是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儿,飞控大厅逼真的三维动画就出自他的手。去年接手神舟八号任务后,小张深感这次不同以往。制作航天测控专业软件,除了要掌握测控和软件知识外,还需要对轨道运算、图形学、建模知识等有广泛了解。为了弥补这一“硬”一“软”的差距,这些年仅专业书,张伟就“啃”下了十几本。在张伟和同事的办公机房,长年放着咽喉片、感冒药,他们经常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把嗓子都说哑了。
比了解自己还了解天宫
赵焕洲担任总体室天宫一号主任设计师和总体组组长双重重任。这个岗位责任非同一般,天宫一号任务飞控所有方案、故障预案,协同工作程序都出自于此。
赵焕洲不但要对任务状态非常熟悉,还要清楚掌握外部各系统的技术状态,及时了解内部各部门的需求。既要随时跟踪任务准备状态,又要及时调整后续计划。必须清楚掌握这些变化,制定出最贴近实战的方案。“如果因为总体方案影响了任务,我们难辞其咎”。为了当好“领头羊”,赵焕洲总是先学一步。他常常把一天的工作处理完,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要一个人一遍遍的翻看方案。“天宫”5000多个遥测参数、500多条遥控指令、100多个重要事件、400多个显示页面,说起哪个来他都是如数家珍。他开玩笑地说:“我对天宫的了解,比对我自己的了解还清楚!”
【焦点链接】“天宫”“神八”有个超级“防毒罩”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也需要查杀电脑病毒,而且非常重要。作为“天宫”和“神舟”系统的独家反病毒供应商,国内最大的信息安全厂商瑞星从天宫一号立项之初就全程参与,自主研发的国产杀毒系统将为今夜明晨万众瞩目的飞天一“吻”保驾护航。
据瑞星驻场工程师杨金元介绍,本次“天宫”和“神八”的防病毒安全保卫任务分三大部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远望号测量船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这三个地点上都安排了国内顶尖的安全专家,并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来控制所有客户端的状态,发布指令。
在本次航天保卫任务中,瑞星创造性地使用了“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病毒探针”。这是一种在高级专用网络中经常使用的预防性反病毒设备,它通过对网络数据报文进行完整的包重组和协议还原,能够实时监测网络环境中的病毒传播与黑客攻击,全面检测各种网络病毒的扫描、传输、攻击等行为,从而实现对网络内病毒攻击的提前预警。
测控全覆盖 肉眼难看到
交会对接为何选择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实现?北京飞控中心总体室工程师陈翔介绍,甘肃、陕西两地观测站分布比较密集,可实现测控全可见。同时,甘陕两地又处于天链01星和天链02星两颗中继卫星的覆盖地段,能保证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全过程都在我国观测范围内。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地面可及时测控、处理,保证操控的可靠性。由于轨道运行原因,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处于夜间,即太阳光无法照射的阴影区,肉眼很难看到,只能通过专业手段观测。预计第二次交会对接处于白天,位置基本也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15分钟内 完成“初吻”
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将在15分钟内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等多个过程,最终实现两个航天器之间的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至此,第一次交会对接任务结束,而这15分钟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我国上空完成的。
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对接全过程都是通过安装在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上的对接机构来完成的。这是我国目前最复杂的空间机构,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由我国科研人员历时十几年完全自主研发。
假人穿真衣 女装研制中
航天员中心专家许志介绍,神舟八号搭载的两个形体假人各重75公斤,已按真实飞行状态穿好了舱内航天服,并安装了生理信号测试盒,可模拟产生心电、呼吸、体温、血压等信号。
航天服专家刘向阳说,舱内航天服只在飞船中配备,航天员在“天宫”中工作生活,不需要穿舱内服。他还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女航天员的舱内服,设计将针对她们的体型特征,保证服装舒适合身。
本报记者 曹刚(综合新华社、北京晨报等报道)
【焦点关注】“天宫”“神八”发射、控制、交会对接,都与他们息息相关——走近北京飞控中心“穿蓝大褂的人”
特约通讯员 谢波 姜宁 李甲林 驻京记者 杨丽琼
到今天,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在轨运行31天,飞行一切正常。而昨天发射升空的神舟八号飞船也一切运行正常。“神舟”“天宫”,正积极准备着明天凌晨的“惊天一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作为天地间联系的唯一纽带,这里的科技人员正夜以继日守护和控制着“天宫”“神八”。这些在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发射直播画面中忙忙碌碌的“蓝大褂”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95%是硕士、博士生
中心党委书记刘清华说,在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科技干部中,95%是硕士、博士毕业生,45个关键岗位上的负责人全部都是高学历。他们是我国航天飞控事业的顶梁柱。
女博士、轨道专家李革非制定的《神舟八号轨道控制方案》是整个轨道计算的核心,开发耗时一年多,通过对轨道目标的深入分析,大大提高了对接精度。硕士研究生、青年测控专家李剑研制的“天地一体化飞行控制系统”可支持多型号任务、多目标测控,提高了飞行控制的安全可靠性。在这次任务中,他作为飞控组副组长,带领一批博士、硕士,开创性地设计出交会对接任务飞行模拟器,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刘涛开发的基于HLA高层体系架构动力学仿真系统,提高了多任务、多目标仿真能力。
做故障预案就像排地雷
总体室的汪广洪,这位70后的博士负责神舟八号任务故障预案制定工作。和以往相比,这次任务首次涉及两个飞行器“交会对接”,比以往更复杂,仅故障处置预案他们就做了200多个。在汪广洪眼里,问题就像一个个埋藏的地雷,如果不及时排除,踩上哪一个可能都会被炸得“体无完肤”。他记得做神舟八号协同工作演练时,大家24小时两班倒,凌晨1时,“神八”飞船模拟器出现了问题,作为飞模主负责人,汪广洪对9个分系统、20余台设备、1000条遥控指令进行测试,查找问题,一干就是30个小时。
飞控大厅里的“漫画家”
负责可视化的张伟是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儿,飞控大厅逼真的三维动画就出自他的手。去年接手神舟八号任务后,小张深感这次不同以往。制作航天测控专业软件,除了要掌握测控和软件知识外,还需要对轨道运算、图形学、建模知识等有广泛了解。为了弥补这一“硬”一“软”的差距,这些年仅专业书,张伟就“啃”下了十几本。在张伟和同事的办公机房,长年放着咽喉片、感冒药,他们经常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把嗓子都说哑了。
比了解自己还了解天宫
赵焕洲担任总体室天宫一号主任设计师和总体组组长双重重任。这个岗位责任非同一般,天宫一号任务飞控所有方案、故障预案,协同工作程序都出自于此。
赵焕洲不但要对任务状态非常熟悉,还要清楚掌握外部各系统的技术状态,及时了解内部各部门的需求。既要随时跟踪任务准备状态,又要及时调整后续计划。必须清楚掌握这些变化,制定出最贴近实战的方案。“如果因为总体方案影响了任务,我们难辞其咎”。为了当好“领头羊”,赵焕洲总是先学一步。他常常把一天的工作处理完,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要一个人一遍遍的翻看方案。“天宫”5000多个遥测参数、500多条遥控指令、100多个重要事件、400多个显示页面,说起哪个来他都是如数家珍。他开玩笑地说:“我对天宫的了解,比对我自己的了解还清楚!”
【焦点链接】“天宫”“神八”有个超级“防毒罩”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也需要查杀电脑病毒,而且非常重要。作为“天宫”和“神舟”系统的独家反病毒供应商,国内最大的信息安全厂商瑞星从天宫一号立项之初就全程参与,自主研发的国产杀毒系统将为今夜明晨万众瞩目的飞天一“吻”保驾护航。
据瑞星驻场工程师杨金元介绍,本次“天宫”和“神八”的防病毒安全保卫任务分三大部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远望号测量船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这三个地点上都安排了国内顶尖的安全专家,并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来控制所有客户端的状态,发布指令。
在本次航天保卫任务中,瑞星创造性地使用了“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病毒探针”。这是一种在高级专用网络中经常使用的预防性反病毒设备,它通过对网络数据报文进行完整的包重组和协议还原,能够实时监测网络环境中的病毒传播与黑客攻击,全面检测各种网络病毒的扫描、传输、攻击等行为,从而实现对网络内病毒攻击的提前预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