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浅议情感态度在教学之中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情感态度是中学生数学学习精神的重要支柱。在实际教学中,情感态度目标往往受认知目标的冲击而流于形式。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所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着情感态度和认识学习数学学科的价值倾向。
一、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推手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我作为数学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商因素,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形体的对称美,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我敞开诚恳宽容的的胸怀,主动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我以积极的敬业精神、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推动学生在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数学教师的金科玉律是教师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因此,数学课堂也应富于生命激情、人性化和生活化,才能将积极的情感态度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正确情感态度。
二、用美的情感催生学生的学习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英国数理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对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人们常说:有目标像百米赛跑,无目标像沙滩散步。
在教学上,我用美的情感催生学习目标。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影。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后,我布置给学生一份特别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放学后观察一角的街景,从中去发现一些熟悉的数学图形,并让学生归纳:有哪些图形是相似的?又如:在《轴对称变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讲在美丽的校园里,哪些叶子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教室里有哪些也是对称的图形,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再如:在学习《圆的基本知识》时,我把圆同描写太阳和月亮的优美诗句、声音与色彩以及数学史上对圆的美学认知的发展历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利用网络搜集将生活中的圆展示出来,如:当小雨滴落在双龙湖面上荡起的涟漪,那种震撼的美,学生屏息凝神,看呆了,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的美。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感兴趣?新课程提出的情感目标也就落实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
美是艺术的一种追求,也是数学中一种公认的评价标准。必须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数学是美的。达芬奇说:“黄金分割是美的原则,一切符合黄金分割值的图形都是最美的图形。”所以,我在讲授“黄金分割”的知识点时,跟同学们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体形是否标准?你们回家用尺量一下自己上下身的值,计算出它们的比值,明天学习黄金分割了之后,便可以得到答案。”同学们被这一“黄金分割”所吸引,主动积极地去预习这一节课,真正达到了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的。在讲应用题时,我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这富有秩序的设置和乘法的美,从而使美的情感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和发展。有人说:“学习犹如一架梯子,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另外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因此,学生只要对数学学习有积极的情感,就能保持数学学习的动力。我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充满信心。
三、用积极情感态度夯实学生自信心
“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自信心是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成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能学好数学,人人都能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美国马尔腾有句名言:“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爱迪生在回答别人他成功的秘诀时常说:“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所以,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学生自信的培养,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夯实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在学习中能得到成功。
四、用爱的情感态度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更需要教师的赏识。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捕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切忌用主观的喜好来判断学生,而要学会“蹲下来看孩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无爱则无教育。”学困生就象受伤的花朵,更需要教师格外的扶持和关心、爱护。如果教师对他们冷淡训斥、歧视甚至放弃,只能促使受伤的花朵过早枯萎和夭折。相反,教师如果信任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就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爱护和尊重,自信心、自尊心和热情便会油然而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的人视挫折为成功的踏脚石,并将挫折转化为机会;消极的人视挫折为成功的绊脚石,任机会悄悄溜走。教师还应该创造条件,使学困生有机会表现自己,使他们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情感态度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因此,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列为“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具体目标。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情感态度的“主阵地”。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以自己对数学最真诚的热爱、最睿智的领悟、最诗意的诠释引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数学王国,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美好的情感,让学生都欣赏并发现“数学美”;并用数学的“美”提升学生心灵美,规范学生行为美,滋养学生道德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推手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我作为数学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商因素,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形体的对称美,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我敞开诚恳宽容的的胸怀,主动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我以积极的敬业精神、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推动学生在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数学教师的金科玉律是教师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因此,数学课堂也应富于生命激情、人性化和生活化,才能将积极的情感态度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正确情感态度。
二、用美的情感催生学生的学习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英国数理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对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人们常说:有目标像百米赛跑,无目标像沙滩散步。
在教学上,我用美的情感催生学习目标。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影。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后,我布置给学生一份特别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放学后观察一角的街景,从中去发现一些熟悉的数学图形,并让学生归纳:有哪些图形是相似的?又如:在《轴对称变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讲在美丽的校园里,哪些叶子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教室里有哪些也是对称的图形,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再如:在学习《圆的基本知识》时,我把圆同描写太阳和月亮的优美诗句、声音与色彩以及数学史上对圆的美学认知的发展历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利用网络搜集将生活中的圆展示出来,如:当小雨滴落在双龙湖面上荡起的涟漪,那种震撼的美,学生屏息凝神,看呆了,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的美。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感兴趣?新课程提出的情感目标也就落实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
美是艺术的一种追求,也是数学中一种公认的评价标准。必须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数学是美的。达芬奇说:“黄金分割是美的原则,一切符合黄金分割值的图形都是最美的图形。”所以,我在讲授“黄金分割”的知识点时,跟同学们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体形是否标准?你们回家用尺量一下自己上下身的值,计算出它们的比值,明天学习黄金分割了之后,便可以得到答案。”同学们被这一“黄金分割”所吸引,主动积极地去预习这一节课,真正达到了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的。在讲应用题时,我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这富有秩序的设置和乘法的美,从而使美的情感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和发展。有人说:“学习犹如一架梯子,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另外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因此,学生只要对数学学习有积极的情感,就能保持数学学习的动力。我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充满信心。
三、用积极情感态度夯实学生自信心
“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自信心是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成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能学好数学,人人都能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美国马尔腾有句名言:“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爱迪生在回答别人他成功的秘诀时常说:“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所以,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学生自信的培养,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夯实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在学习中能得到成功。
四、用爱的情感态度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更需要教师的赏识。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捕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切忌用主观的喜好来判断学生,而要学会“蹲下来看孩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无爱则无教育。”学困生就象受伤的花朵,更需要教师格外的扶持和关心、爱护。如果教师对他们冷淡训斥、歧视甚至放弃,只能促使受伤的花朵过早枯萎和夭折。相反,教师如果信任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就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爱护和尊重,自信心、自尊心和热情便会油然而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的人视挫折为成功的踏脚石,并将挫折转化为机会;消极的人视挫折为成功的绊脚石,任机会悄悄溜走。教师还应该创造条件,使学困生有机会表现自己,使他们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情感态度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因此,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列为“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具体目标。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情感态度的“主阵地”。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以自己对数学最真诚的热爱、最睿智的领悟、最诗意的诠释引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数学王国,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美好的情感,让学生都欣赏并发现“数学美”;并用数学的“美”提升学生心灵美,规范学生行为美,滋养学生道德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