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敬老人的名人故事?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抱包拯为父母辞职
包公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3、黄香为父暖被窝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
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4、秦穆公赠酒解国难
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马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
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的人会死。”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开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到了已经可以以死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
于是就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打败晋国,并抓了晋惠公回来。
5、赵盾为母乞食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赵盾(谥号“宣”,后世通称赵宣子,晋国正卿)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一人面黄肌瘦,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赵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赵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
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晋灵公(春秋时代著名昏君)想杀赵宣子,在搏斗中有一名武士突然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赵宣子得以脱险。
赵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赵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原来那名病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侠士之一。
扩展资料
知恩图报名言警句
1、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
2、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3、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堂恩
4、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5、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萨克雷
6、快乐没有本来就是坏的,但是有些快乐的产生者却带来了比快乐大许多倍的烦扰。——伊壁鸠鲁
7、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莫泊桑
8、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列夫.托尔斯泰
9、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马克·吐温
10、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马克·吐温
11、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王尔德
12、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鲁迅
13、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