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您好楼主,我也是高一的学生。
我看见的高一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好的给你说说。
我的学习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简称"1+2").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一.一个中心: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基础,是一切学习方法的前提.它的核心是转换观念,以自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把自己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化为主动寻求知识的主体。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老师只能负责把概括性的知识提纲挈领的传授给大家,绝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照顾到每个个体。而每个学生自身特点不同,其优势,劣势也各不一样,自己欠缺什么,需要什么自己最清楚,最了解自己的也只能是自己,故而自己的具体问题只能靠自己来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正如国际歌中所唱的那样,这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我在上高中时就发现:周围的一些同学看起来学习很刻苦,上课认真听讲,辛苦作笔记,紧张万分,生怕漏掉老师的什么;下课后又仔细的完成作业,一有什么问题又迫不及待的问老师,问同学,学的很累…… 但是--成绩却总是提不高!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他们始终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学校的安排,从未想过尝试一下做自己的主人,做学习的先锋,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结果总是落在大队人马后面,始终被牵着鼻子走。累而无果,劳而无功,何其悲哉!
当然自主学习并非否认老师的作用。韩愈在师说里就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把学习过程比喻为一个化学反应,则老师就是催化剂,对我们的学习过程起到加速的作用。没有老师指导的自主学习就像失去灯塔指引的航船难以驶向成功的终点。
综上所述,如果还没有学会自主学习的同学,一定要尽快转换观念,把以往只知道盲目跟着老师走转化为立足自我需求,走自己的路。同时不要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问同学,而要确立独立思考的学风。从现在开始就深刻反省自己,审视自己的现状,衡量自己与高考的差距,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并且努力实施完成计划。
二.基本点之一:课本
课本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上的课本指的就是各科的教科书,广义上的还包括各科的教辅资料。其中又以教科书为重,其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务求精通。因为高考的考试要点绝对不能超出教科书的范畴,就算偶有超纲现象都是可以在精通教科书的基础上推导解决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就要求大家在学习课本知识时,既要全面,正确的掌握其精髓,又要注意不可轻易越雷池(基础知识)半步,防止过犹不及。
有些同学不喜欢钻研课本,总觉得要找很多难题来练习才学的好,其实大谬矣!须知虽然素质教育已然提倡多年,但由于高考不容质疑的权威性,现阶段实施的依然是应试教育。既然是应试,着眼点就始终应该放在高考上,放在实际上完全包括了高考考点的课本上,而不是那些难题。那些参加数学,物理竞赛能拿大奖的同学高考往往未必能考的高分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要重视课本知识并非说就不要作题,作题可以帮助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但必须牢记基础知识是“本”,是作题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作题是“末”,是掌握基础知识的途径之一(其他还包括思考,记忆,理解等),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为作题而作题。
以下按科目分别说明一下钻研课本,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方法。
语文,英语:这两科是属于语言学习。课本的重要性相对较弱,但也并不等于就是零,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还是应该精通。比如语文中,字词的读音,写法;成语的意义,使用场合;诗词的背诵 记忆;文言文中字词的古意,使动,意动用法等等,都是应该好好掌握的。又如英语中,要好好记忆单词,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会“取法于课内,得法于课外”。这就要求大家要有广泛的阅读,同时注意语感的培养,拥有天下书皆可为其课本的气概。作到毛主席所说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具体来说,可以在课余时分,读读杂志(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等),报纸(中国青年报,文汇报,南方周末等),小说,散文(金庸,古龙,郭敬明,王朔,余秋雨,刘墉等)。至于英语,可以读点英语沙龙,中国日报,或者圣经,希腊神话等等。
数理化:这三科属于体系性非常强的科目,尤以数学和物理为甚。对这类科目,课本的重要性是无以复加的,是学习过程的核心。作题也罢,老师讲解也罢,自己思考也罢,与同学讨论也罢,都必须紧紧围绕课本--基础知识这个中心,如同地球围绕太阳,共产党员围绕党中央一样。
具体说来,至少作到两点:第一.务必将课本中最基础的东西掌握精通,包括各种概念,定义,基本原理等。第二.务必掌握相关定理,公式的推导方法,以求融会贯通,形成有序严明的完整体系。然后再行记忆。
举个例子,初中几何(平面几何,属欧几里德几何)的最底层实际就是五个公理以及相关概念,定义,而在几千年前欧几里德就由这些推导构建起了宏伟庞大的欧氏几何的大厦。试想如果你能吃透这些公理,概念,再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逻辑推理得到欧氏几何的其他定理,公式,并将其熔为一炉,何愁不能学好这些知识。
又如在物理学中的力学部分,只要你掌握好了牛顿三大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动量的转化和守恒等寥寥几个最基础的知识点,则整个力学大厦就尽在你掌中了。当然前提是你务必是精通这些基础知识,并有从中衍生出其余定理,相关知识的能力,若非如此,则只能是沙中筑塔,缘木求鱼罢了。
对于化学,还要特别说明一下,那就是化学涉及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其中很多都是要求记忆的,这与数学,物理是有较大差异的。所以学习化学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还是像学数学物理一样,力求吃透搞懂课本中的那些有规律的基础知识,比如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电子的得失,反应式的配平),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同周期的特性,几大主族,副族的特性),物质的量的含义及各种应用,电池的原理,有机物的命名及相关反应 ……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第二层次就要求记忆了,因为有很多知识点是杂乱无章,没有什么规律的,就像生物,地理一样。比如氯气的颜色,密度;硫化氢的气味,毒性;塑料的构成;很多特定反应的方程式…… 诸如此类的都是要好好背的!
最后,再谈一下生物。对于生物,我要说的并不多。由于其知识点纷繁芜杂,故须对课本烂熟于心,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背书,当然必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
综上所述,课本是非常重要的。高考题多为容易题和中等题(前者约10%-20%,后者约60%-70%,占了考题的大头),即便是难题也未必比平时的难题难。故而重心应该放在基础上,不要随便越过雷池,那样往往吃力不讨好,因为真正丢分的大多数时候并非所谓的难题,而是那些可能极不在意的基础题。
PS:楼主,这是我自己在找的时候,看到的一些吧友自己总结的经验,然后便转载到空间里面去了,我觉得很好,你觉得呢?
我们一起加油哦!
我看见的高一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好的给你说说。
我的学习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简称"1+2").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一.一个中心: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基础,是一切学习方法的前提.它的核心是转换观念,以自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把自己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化为主动寻求知识的主体。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老师只能负责把概括性的知识提纲挈领的传授给大家,绝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照顾到每个个体。而每个学生自身特点不同,其优势,劣势也各不一样,自己欠缺什么,需要什么自己最清楚,最了解自己的也只能是自己,故而自己的具体问题只能靠自己来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正如国际歌中所唱的那样,这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我在上高中时就发现:周围的一些同学看起来学习很刻苦,上课认真听讲,辛苦作笔记,紧张万分,生怕漏掉老师的什么;下课后又仔细的完成作业,一有什么问题又迫不及待的问老师,问同学,学的很累…… 但是--成绩却总是提不高!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他们始终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学校的安排,从未想过尝试一下做自己的主人,做学习的先锋,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结果总是落在大队人马后面,始终被牵着鼻子走。累而无果,劳而无功,何其悲哉!
当然自主学习并非否认老师的作用。韩愈在师说里就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把学习过程比喻为一个化学反应,则老师就是催化剂,对我们的学习过程起到加速的作用。没有老师指导的自主学习就像失去灯塔指引的航船难以驶向成功的终点。
综上所述,如果还没有学会自主学习的同学,一定要尽快转换观念,把以往只知道盲目跟着老师走转化为立足自我需求,走自己的路。同时不要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问同学,而要确立独立思考的学风。从现在开始就深刻反省自己,审视自己的现状,衡量自己与高考的差距,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并且努力实施完成计划。
二.基本点之一:课本
课本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上的课本指的就是各科的教科书,广义上的还包括各科的教辅资料。其中又以教科书为重,其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务求精通。因为高考的考试要点绝对不能超出教科书的范畴,就算偶有超纲现象都是可以在精通教科书的基础上推导解决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就要求大家在学习课本知识时,既要全面,正确的掌握其精髓,又要注意不可轻易越雷池(基础知识)半步,防止过犹不及。
有些同学不喜欢钻研课本,总觉得要找很多难题来练习才学的好,其实大谬矣!须知虽然素质教育已然提倡多年,但由于高考不容质疑的权威性,现阶段实施的依然是应试教育。既然是应试,着眼点就始终应该放在高考上,放在实际上完全包括了高考考点的课本上,而不是那些难题。那些参加数学,物理竞赛能拿大奖的同学高考往往未必能考的高分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要重视课本知识并非说就不要作题,作题可以帮助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但必须牢记基础知识是“本”,是作题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作题是“末”,是掌握基础知识的途径之一(其他还包括思考,记忆,理解等),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为作题而作题。
以下按科目分别说明一下钻研课本,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方法。
语文,英语:这两科是属于语言学习。课本的重要性相对较弱,但也并不等于就是零,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还是应该精通。比如语文中,字词的读音,写法;成语的意义,使用场合;诗词的背诵 记忆;文言文中字词的古意,使动,意动用法等等,都是应该好好掌握的。又如英语中,要好好记忆单词,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会“取法于课内,得法于课外”。这就要求大家要有广泛的阅读,同时注意语感的培养,拥有天下书皆可为其课本的气概。作到毛主席所说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具体来说,可以在课余时分,读读杂志(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等),报纸(中国青年报,文汇报,南方周末等),小说,散文(金庸,古龙,郭敬明,王朔,余秋雨,刘墉等)。至于英语,可以读点英语沙龙,中国日报,或者圣经,希腊神话等等。
数理化:这三科属于体系性非常强的科目,尤以数学和物理为甚。对这类科目,课本的重要性是无以复加的,是学习过程的核心。作题也罢,老师讲解也罢,自己思考也罢,与同学讨论也罢,都必须紧紧围绕课本--基础知识这个中心,如同地球围绕太阳,共产党员围绕党中央一样。
具体说来,至少作到两点:第一.务必将课本中最基础的东西掌握精通,包括各种概念,定义,基本原理等。第二.务必掌握相关定理,公式的推导方法,以求融会贯通,形成有序严明的完整体系。然后再行记忆。
举个例子,初中几何(平面几何,属欧几里德几何)的最底层实际就是五个公理以及相关概念,定义,而在几千年前欧几里德就由这些推导构建起了宏伟庞大的欧氏几何的大厦。试想如果你能吃透这些公理,概念,再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逻辑推理得到欧氏几何的其他定理,公式,并将其熔为一炉,何愁不能学好这些知识。
又如在物理学中的力学部分,只要你掌握好了牛顿三大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动量的转化和守恒等寥寥几个最基础的知识点,则整个力学大厦就尽在你掌中了。当然前提是你务必是精通这些基础知识,并有从中衍生出其余定理,相关知识的能力,若非如此,则只能是沙中筑塔,缘木求鱼罢了。
对于化学,还要特别说明一下,那就是化学涉及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其中很多都是要求记忆的,这与数学,物理是有较大差异的。所以学习化学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还是像学数学物理一样,力求吃透搞懂课本中的那些有规律的基础知识,比如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电子的得失,反应式的配平),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同周期的特性,几大主族,副族的特性),物质的量的含义及各种应用,电池的原理,有机物的命名及相关反应 ……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第二层次就要求记忆了,因为有很多知识点是杂乱无章,没有什么规律的,就像生物,地理一样。比如氯气的颜色,密度;硫化氢的气味,毒性;塑料的构成;很多特定反应的方程式…… 诸如此类的都是要好好背的!
最后,再谈一下生物。对于生物,我要说的并不多。由于其知识点纷繁芜杂,故须对课本烂熟于心,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背书,当然必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
综上所述,课本是非常重要的。高考题多为容易题和中等题(前者约10%-20%,后者约60%-70%,占了考题的大头),即便是难题也未必比平时的难题难。故而重心应该放在基础上,不要随便越过雷池,那样往往吃力不讨好,因为真正丢分的大多数时候并非所谓的难题,而是那些可能极不在意的基础题。
PS:楼主,这是我自己在找的时候,看到的一些吧友自己总结的经验,然后便转载到空间里面去了,我觉得很好,你觉得呢?
我们一起加油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