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扩展资料: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二、专著作品
1、文献整理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2、诗歌创作
相传孔子作有《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等诗歌。这些诗歌多载于《乐府诗集》,可信度不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2.孔子的《论语》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专著。
3.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给平民受教育的机会。
4.孔子探索并提出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方法,“学思结合”,“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启发诱导,学习与行动结合等。
5.孔子在做学问和做人上给我们启示,“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6.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2.提出“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3.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