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佛教者从哪入手 5

学佛必须受戒吗... 学佛必须受戒吗 展开
 我来答
佛手居士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162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9万
展开全部
我18年前开始学佛,其中有16年是在学戒律。学什么,学为什么要持戒。也就是在那16年中,我不重视持戒。当我总结我16年经验教训时,我发现,我之所以还存在许多问题,就是没有持戒,在精神还身体上的一些不良状况,也是因为没有持好戒律。当认识到时,好像如梦初醒,我往年必然有一月大病一场,但是我的心态纠正后,疾病便开始远离我,这是持戒的功劳。

佛法是戒定慧三学,持戒得定因定发慧。所以根本就是持戒,没有受戒前只能算是兴趣爱好,不能算入门。没有持戒的行为,那只能算研究佛学,算不上佛弟子。

戒并不是常人认为的五戒、八戒、九戒、十戒。其实戒也包括三皈依。三皈依就是戒,六祖大师讲佛是觉、法是定、僧是净。皈依佛法僧三宝,不皈依外道邪师。这本身就是条戒律。

不学佛,戒也很重要,只不过旁人看不到。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原则,你也有你自己的原则,这个原则是你自己独有的,这也是戒律。但是世间的戒,不是佛家的戒,因为佛家的戒是三宝具足的,其他的戒没有三宝,要不就没法、要不就没僧。

修行容易受戒难
不受戒律魔一般
守住戒相心坦然
提木叉保解脱船
愿汝成真自了汉
清静无为虚空般
高尚品德如青莲
zuoxiangren
2011-11-22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18万
展开全部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gmxgmx
2011-11-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万
展开全部
不必受戒。如果对学佛有信心,那直接从念佛开始就好。如果还没有信心,那还是看看佛的事迹和基本知识为好。总之,行动起来是最重要的,不要在那里自己猜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elota
2011-11-22 · TA获得超过729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60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936万
展开全部
1. 心能转境:建议楼主可以从控制(最好是疏导)自己情绪及意念开始。
2. 不为戒相所惑:止恶行善是持戒的根本意义,不只是行为上、生活中的
止恶行善,更要注意管理自己的念想,学会疏导并放弃
不好的念想而以好得念想来替代之。
3. 阅读正信的佛学书籍,如圣严法师、星云法师、证严法师......等的著作。
4. 亲近善友,多行善事:这一切要站在对方或社会的立场来考虑,而不是
主观的施舍、同情。
5. 时时反省,向内观照:时时理理自己情绪及心境,以调整自己生活作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以慧为心
2011-11-28 · TA获得超过8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3万
展开全部
不一定,先多了解,先修自己心,观察自己的心 听听自己的心在说什么?
另外 信为道源功德母 长养一切诸善根
南无阿弥陀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