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怎么评奖

 我来答
jcgrandtsai
2011-11-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4万
展开全部
参加资格:

金马奖在第40届以前的报名简章中曾规定,参赛影片必须是「以华语为主要发音的影片」。但之後删去「主要」两字,仅要片中有华语,都可参加。而华语的定义概指普通话及地方语言,例如闽南语、客家语、广东话或上海话。也因此有部分入围或得奖影片为非华语为主影片:例如以日语为主的《吴清源》曾在43届入围,而以台湾原住民语言为主的《赛德克·巴莱》获得48届最佳剧情片。

评审制度及争议:

1978年决定仿效奥斯卡金像奖,实施两阶段评审制度,即第一阶段评审阅毕全部参赛影片後,由各国各地影评人开会讨论,表决提出入围影片及各单项名单并公布,然後再评选得奖名单、於颁奖典礼时公布最後结果;此制於同年十五届试办、自第十六届起正式实施。
1982年,「台湾新电影」由《光阴的故事》发端,一时蔚为风潮,更在焦雄屏、黄建业等「新派」影评人的大力推介下,成为当时台湾艺文界的新兴潮流;但在1984年後,多部走「新电影」路线的影片票房收益不佳,使这股风潮受到一些「旧派」影评人的质疑,引发了「新旧影评之争」,并且延续到了金马奖的评审上。後来,金马奖评审团的结论,常被解读为偏重鼓励艺术色彩浓厚之创作,其艺术化、抽象化等呈现手法,往往无法反映市场的风向,形成「叫好不叫座」的评价;此外,因为台湾新电影符合多数评审的喜好,亦引起许多香港和大陆电影人的不满及杯葛。过去也认为,重视艺术并受评番青睐的艺术电影,以及重视票房却不受评番青睐的商业电影,只能选择或偏重其中一种取向来制作。
金马奖历来由十几位电影从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团决定获奖者,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也无观众参与,常招致获奖名单多元性不足等质疑,且每届得奖影片水平落差较大。包括电影工作者焦雄屏、导演侯孝贤、蔡明亮,香港导演王晶、陈嘉上在内的人士,均曾批评金马奖的「小圈子」评审制度,并呼吁金马奖设立类似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多轮、多人、多层面的电影评审制度,以及由专业影评人等团体和各界观众组成评审团,以期兼顾各方电影专业,以及商业市场的角度。

参考资料: wikipedia---金马奖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