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
1970年4月1日21时35分,卫星发射时刻终于到来了。“东方红一号”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点,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
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圈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律播送“东方红”乐曲。
2、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嫦娥一号卫星升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4、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5、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1、建国初
①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②制定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3、文革后
①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视。
②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推进了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制定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提高了我国科技综合竞争实力。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标志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的开发研制。(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目的:打破美苏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后来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②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③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在酒泉发射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2、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①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这是中国在世纪之际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②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南优2号)——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他2001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
意义: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
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1号”
5、生物技术的发展: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人工合成蛋白时代。
希望可以帮到你。
二是形成了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2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研究开发人员总量190万人年,居世界第二位,造就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丰厚的人才储备。
三是科学研究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国在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2008年我国SCI论文数位居世界第3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4位。
四是突破了一批重大工程科技难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工程这一重大科技成就。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科技难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从小到大,迅猛发展,2008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0.2%,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的29.1%。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其平均万元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一大批充满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
六是科技惠民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育成并推广农作物新品种8000多个,特别是杂交水稻等新品种的培育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粮食丰产等重大农业科技工程的实施,使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在重大疾病、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应对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科技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在促进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先后制定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了一大批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日益广泛,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不断提高。
八是国际科技合作呈现新局面。我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其中9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0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民间科技交流十分活跃。我国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近千个国际学术组织,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积极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等一批国际大科学工程,开展中医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创新园、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对外科技援助,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
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满怀强烈的报国之志,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科学求实,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拼搏奉献,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也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当前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科技工作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新科技革命孕育和兴起的重要机遇,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二是形成了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2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研究开发人员总量190万人年,居世界第二位,造就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丰厚的人才储备。
三是科学研究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国在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2008年我国SCI论文数位居世界第3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4位。
四是突破了一批重大工程科技难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工程这一重大科技成就。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科技难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从小到大,迅猛发展,2008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0.2%,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的29.1%。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其平均万元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一大批充满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
六是科技惠民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育成并推广农作物新品种8000多个,特别是杂交水稻等新品种的培育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粮食丰产等重大农业科技工程的实施,使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在重大疾病、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应对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科技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在促进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先后制定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了一大批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日益广泛,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不断提高。
八是国际科技合作呈现新局面。我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其中9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0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民间科技交流十分活跃。我国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近千个国际学术组织,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积极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等一批国际大科学工程,开展中医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创新园、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对外科技援助,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
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满怀强烈的报国之志,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科学求实,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拼搏奉献,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也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当前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科技工作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新科技革命孕育和兴起的重要机遇,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2、“两弹元勋”——邓稼先
★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1966年,装有核导弹头的导弹发射成功,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5、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聂海胜、费俊龙)
★7、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p94~96)
1、1986年3月3日 ,四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并附上《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思路。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1986年3月5日,邓小平亲自批示:此事宜速解决,不可拖延。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因此这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2、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核社会的深刻变化。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利弊:是一把双刃剑: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