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事迹

 我来答
欲渊1155
2011-12-12 · TA获得超过6.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6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660万
展开全部
孔子一生热衷于从政,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教育方面。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由贵族专职人员垄断世袭。孔子首创私人讲学,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从政的人才,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第一位教育家。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在学术上传播古典文献,为百家争鸣准备了传统思想素材,这是孔子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
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可以教育的。所以他提出“有教无类”,只要愿意上进、虚心求学,他都不加区别地接受。孔子教育学生,首重德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他善于采用问答方式,启发诱导学生步步深入并自动不断地钻研,他本人也毕生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终身的教学实践使孔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炼出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如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倡从正反两方面学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对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鼓励青年不断改进,赶超前辈,“当仁不让于师”;但首先得抓紧学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发展创新;要有实事求是的谦逊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注意不断改正错误,“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常常就同一问题,针对各人特点,给予不同甚至相反的答复。对于好学深思的学生,他公开赞扬;对于学生指出自己的缺点,他也能当面改正。孔门教学中保持的某种自由论辩的活泼风气,是培育众多人才的关键。但是,孔子也曾提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他歧视劳动人民,把他们看作不可教诲的下愚,这些都表现了贵族士大夫的阶级偏见,也是对他自己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怀疑和否定。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对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学、艺术、教育、史学、政治理论也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说,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出于自身需要,片面地发展了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使其变成了束缚人民思想的绳索。“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对孔子思想的保守性也进行过尖锐的抨击。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近现代,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他的学说遭受知识界的精英们强烈批判,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在二十世纪,在人们对人自身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反省时,他的思想学说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们的注意。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因求仕得不到重用,乃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终因独子孔鲤去世而赍志而殁。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象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挥刀方遒
2011-11-30 · TA获得超过25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1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40.1万
展开全部
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的世系。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契的后裔汤建立了商王朝。周灭商后,封纣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传位于其弟微仲。微仲后四世弗父何让国于弟,为宋卿。弗父何后四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遂为孔氏。孔父嘉后三世防叔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

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72岁时娶18岁的颜徵在,生孔丘仲尼。《史记· 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传说中在孔子出世前颜徵在曾见到麒麟。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防山。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孔子抚养成人,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打听到父亲葬处,将父母合葬于防。

孔丘19岁时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周时尺寸,大约1.76米,一说1.83米),被称为“长人”。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他受过季氏家臣阳虎的欺侮,不过也做过季氏的委吏和乘田,管理仓储和畜牧。

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事老子、郯子、苌弘、师襄等人。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35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叔孙、季孙、孟孙三桓大夫赶走,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由于齐相国晏婴的反对,孔子几年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鲁定公九年至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行摄相事,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鲁定公十三年,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孔子策划实施了“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大夫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氏之费,然而围攻成的攻势最终功败垂成。

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鉏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造成鲁定公不问朝政。这使得孔子与鲁公、季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孔子最终去鲁适卫。其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险;最严重的一次是在陈、蔡之间绝粮,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衰。

颠沛流离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孔鲤、颜回、子路皆先他而去。5年后,孔子离开了这个世界和他的弟子,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玲珑亲切天天
2011-12-12 · TA获得超过202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8万
展开全部
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的世系。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契的后裔汤建立了商王朝。周灭商后,封纣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传位于其弟微仲。微仲后四世弗父何让国于弟,为宋卿。弗父何后四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遂为孔氏。孔父嘉后三世防叔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

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72岁时娶18岁的颜徵在,生孔丘仲尼。《史记· 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传说中在孔子出世前颜徵在曾见到麒麟。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防山。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孔子抚养成人,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打听到父亲葬处,将父母合葬于防。

孔丘19岁时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周时尺寸,大约1.76米,一说1.83米),被称为“长人”。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他受过季氏家臣阳虎的欺侮,不过也做过季氏的委吏和乘田,管理仓储和畜牧。

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事老子、郯子、苌弘、师襄等人。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35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叔孙、季孙、孟孙三桓大夫赶走,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由于齐相国晏婴的反对,孔子几年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鲁定公九年至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行摄相事,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鲁定公十三年,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孔子策划实施了“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大夫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氏之费,然而围攻成的攻势最终功败垂成。

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鉏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造成鲁定公不问朝政。这使得孔子与鲁公、季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孔子最终去鲁适卫。其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险;最严重的一次是在陈、蔡之间绝粮,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衰。

颠沛流离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孔鲤、颜回、子路皆先他而去。5年后,孔子离开了这个世界和他的弟子,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勤劳致富有人耕7312
2011-12-10 · TA获得超过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02万
展开全部
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的世系。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契的后裔汤建立了商王朝。周灭商后,封纣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传位于其弟微仲。微仲后四世弗父何让国于弟,为宋卿。弗父何后四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遂为孔氏。孔父嘉后三世防叔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

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72岁时娶18岁的颜徵在,生孔丘仲尼。《史记· 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传说中在孔子出世前颜徵在曾见到麒麟。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防山。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孔子抚养成人,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打听到父亲葬处,将父母合葬于防。

孔丘19岁时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周时尺寸,大约1.76米,一说1.83米),被称为“长人”。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他受过季氏家臣阳虎的欺侮,不过也做过季氏的委吏和乘田,管理仓储和畜牧。

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事老子、郯子、苌弘、师襄等人。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35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叔孙、季孙、孟孙三桓大夫赶走,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由于齐相国晏婴的反对,孔子几年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鲁定公九年至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行摄相事,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鲁定公十三年,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孔子策划实施了“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大夫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氏之费,然而围攻成的攻势最终功败垂成。

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鉏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造成鲁定公不问朝政。这使得孔子与鲁公、季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孔子最终去鲁适卫。其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险;最严重的一次是在陈、蔡之间绝粮,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衰。

颠沛流离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孔鲤、颜回、子路皆先他而去。5年后,孔子离开了这个世界和他的弟子,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联花开花贺新春5225
2011-12-11 · TA获得超过6.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1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61万
展开全部
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周时尺寸,大约1.76米,一说1.83米),被称为“长人”。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他受过季氏家臣阳虎的欺侮,不过也做过季氏的委吏和乘田,管理仓储和畜牧。

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事老子、郯子、苌弘、师襄等人。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35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叔孙、季孙、孟孙三桓大夫赶走,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由于齐相国晏婴的反对,孔子几年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鲁定公九年至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行摄相事,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鲁定公十三年,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孔子策划实施了“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大夫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氏之费,然而围攻成的攻势最终功败垂成。

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鉏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造成鲁定公不问朝政。这使得孔子与鲁公、季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孔子最终去鲁适卫。其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险;最严重的一次是在陈、蔡之间绝粮,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衰。

颠沛流离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孔鲤、颜回、子路皆先他而去。5年后,孔子离开了这个世界和他的弟子,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