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应当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室友曾经说我长的像老师,我也很羡慕老师的这个职业。可是由于我读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就选择了软件行业,但是我知道这不是一个长远的打算,只能吃现在的年轻饭,未来我还是想往教...
室友曾经说我长的像老师,我也很羡慕老师的这个职业。可是由于我读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就选择了软件行业,但是我知道这不是一个长远的打算,只能吃现在的年轻饭,未来我还是想往教师方面发展,自己感觉在很多比较好的职业中还是教师比较适合我,所以我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塑造一名老师的气质,丰富自己的知识。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或者作为一个老师需要注意些什么?我会倾听大家的建议的。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教师基本素养,指的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口头表达能力。简言之,即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正确,要通俗,要简炼,要有感染力,说到这方面的能力,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大家知道,提问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思维由问题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四个条件:一是问题必须与数学思维有关,揭示教材或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实质矛盾,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二是问题必须适合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三是考虑教育上"合理"的提问。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生的问题,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式",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提问,例如:"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画几个圆?"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毫无困难的回答:"一个",这个问题不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可是如果提问:"经过三点可以画几个圆?"学生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他必须自已对三个点可能有的位置关系加以研究和组合,考虑"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和"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并且分别对每一种情况作出结论,因为这个问题的信息量处于最适当的程度,所以,它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但如果进一步问:"现在有五个点,可作几个圆,使每个圆上至少有三个点?"对初学"过三点的圆"的学生而言,这个问题会有其它信息的干扰,也不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最后,还要考虑如何通过提问来教会学生提问--这也是主体性教学法的首要任务之一。
2.书面表达能力。大家知道,板书是符号性质的辅助性语言,是知识的凝炼和浓缩,板书设计应注意"五性",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揭示知识的规律性,给学生的示范性和形式的新异性。
3.观察能力。这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迅速地发现学生的课上特别是板演中书写的问题,答案中的差误,并能较准确地看出产生差误的主要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己改正差误,另一方面是能随时观察学生动态,如发现有"瞠目状态"(可能对教师的讲解或引导难以理解)或"不屑听取状态"(可能对教师所讲感到过于浅显而繁琐)时,应采取及时反馈措施,以便对原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调节,也称之为"二次备课"。
4.聆听能力。这里指的是准确地听清学生的口头提出问题的能力,准确地听清学生口头回答问题的内容的能力和准确地听清学生间互相讨论的内容的能力,由于年级越低的学生,一般地说,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越低的,常常是"词不达意"的,因此,教师必须能分辨清学生口头语言实质的正误,才能准确地答疑、补充或矫正错误而不致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教态。这里指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应持有的态度,不妨借用《学记》中指出的,要在"道而弗夺,强而弗抑"的基础上表现出负责的精神、和蔼的态度,以及高度感染的凝聚力(这与语言的通俗性--能说出学生习惯的语言,说出学生心中所想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以使学生感到分外亲切,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附.写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总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是非常必要的。写教学后记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为调整教学建立可靠依据,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促进教师素质、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的不断提高。一般说来可以记成功之举、记失败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见解、记再教设计等。总之,记教学后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所得,必见成效。
1.口头表达能力。简言之,即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正确,要通俗,要简炼,要有感染力,说到这方面的能力,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大家知道,提问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思维由问题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四个条件:一是问题必须与数学思维有关,揭示教材或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实质矛盾,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二是问题必须适合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三是考虑教育上"合理"的提问。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生的问题,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式",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提问,例如:"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画几个圆?"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毫无困难的回答:"一个",这个问题不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可是如果提问:"经过三点可以画几个圆?"学生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他必须自已对三个点可能有的位置关系加以研究和组合,考虑"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和"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并且分别对每一种情况作出结论,因为这个问题的信息量处于最适当的程度,所以,它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但如果进一步问:"现在有五个点,可作几个圆,使每个圆上至少有三个点?"对初学"过三点的圆"的学生而言,这个问题会有其它信息的干扰,也不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最后,还要考虑如何通过提问来教会学生提问--这也是主体性教学法的首要任务之一。
2.书面表达能力。大家知道,板书是符号性质的辅助性语言,是知识的凝炼和浓缩,板书设计应注意"五性",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揭示知识的规律性,给学生的示范性和形式的新异性。
3.观察能力。这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迅速地发现学生的课上特别是板演中书写的问题,答案中的差误,并能较准确地看出产生差误的主要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己改正差误,另一方面是能随时观察学生动态,如发现有"瞠目状态"(可能对教师的讲解或引导难以理解)或"不屑听取状态"(可能对教师所讲感到过于浅显而繁琐)时,应采取及时反馈措施,以便对原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调节,也称之为"二次备课"。
4.聆听能力。这里指的是准确地听清学生的口头提出问题的能力,准确地听清学生口头回答问题的内容的能力和准确地听清学生间互相讨论的内容的能力,由于年级越低的学生,一般地说,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越低的,常常是"词不达意"的,因此,教师必须能分辨清学生口头语言实质的正误,才能准确地答疑、补充或矫正错误而不致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教态。这里指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应持有的态度,不妨借用《学记》中指出的,要在"道而弗夺,强而弗抑"的基础上表现出负责的精神、和蔼的态度,以及高度感染的凝聚力(这与语言的通俗性--能说出学生习惯的语言,说出学生心中所想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以使学生感到分外亲切,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附.写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总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是非常必要的。写教学后记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为调整教学建立可靠依据,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促进教师素质、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的不断提高。一般说来可以记成功之举、记失败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见解、记再教设计等。总之,记教学后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所得,必见成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