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有什么理论?

 我来答
来自天心阁有主见的司马懿
推荐于2019-11-09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1. 子弹理论:

早期大众传播学有“子弹论”,认为传播如同打枪,传播者一说话,接受者就会被语言的枪弹击中,传播效果就达到了。后来,这个理论受到了否定,传播效果的产生被认为由传播者与受众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下形成。

2. 传播流:

“传播流”研究强调人际产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传播观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

3. 有限效果论

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4. 议程设置功能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5. 沉默的螺旋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这一理论假设人们总是在判断什么是公众的观点,而且他们经常通过媒体来判断。理论同时假设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被孤立的恐惧,而且我们知道什么观点可以导致我们被主流群体孤立。

6. 培养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

7. 知沟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扩展资料:

传播学与宣传学之间有着某种“血缘”关系。因为,早期的传播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宣传研究。但是,这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不可以混同。传播学是把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传播现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自然也包括宣传现象;而宣传学只把劝服性、观念性的传播现象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来揭示一般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可以更正确地指导包括宣传活动在内的一切传播活动;而宣传学只能从它自身的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宣传现象、揭示宣传规律,进而指导自己的传播活动,并且只能从某些方面深化和丰富传播学的内容,而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一般的传播活动。后来居上的传播学已成了各门分支传播学科的“统帅”,而宣传学说到底只是传播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参考资料:传播学   百度百科

gem8016
推荐于2019-09-29 · TA获得超过635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传播可以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一)人内传播(自我传播):

自我互动理论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在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即「自我互动」。

(二)「主我」和「客我」理论

人的自我是在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的「主我」和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

(三)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我们之所以能够快速有效地认知、分析新事物或新信息,是我们大脑中有一种被称为「认知基模」的东西在起作用,它来自于我们过去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四)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

1.每个人都会以两种不同方式处理信息,一种是详尽、严谨的思考和处理,称为沿「核心路径」处理信息;一种是简单、粗略地处理信息,称为沿着「边缘路径」。

2.有详尽分析发生的概率主要跟当事人与问题的相关性、认知需求和能力相关。

(五)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没有什么成文的理论,但不能忽视,因为在大众传播中他们会发生巨大的作用

(六)群体传播:群体传播:

群体规范对外部信息的作用:美国两位传播心理学家以美国中学生的课外团体——「童子军」为对象进行的实验,实验证明,成员的群体归属感意识越强,对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外部宣传也越能表现出较强抵制态度 。

(七)信息压力和趋同心理: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大于少数人;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 。

(八)集合行为:

不同于一般的群体行为,集合行为指的是在结构性压力下,在触发性事件刺激下形成的非常态社会聚集。例如地震、火灾之后的群众骚乱,处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示威、种族冲突,流言下的抢购风潮等等。


拓展资料


传播学

社会科学学科

传播学是关于传播的一种视角,通过汇集各种观点和方法论来研究各种传播活动。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

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即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它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等特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传播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繁人凡人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9-19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5874万
展开全部

  传播学理论有:

  1. 子弹理论:
    早期大众传播学有“子弹论”,认为传播如同打枪,传播者一说话,接受者就会被语言的枪弹击中,传播效果就达到了。后来,这个理论受到了否定,传播效果的产生被认为由传播者与受众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下形成。

  2. 传播流:
    “传播流”研究强调人际产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传播观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

  3. 有限效果论
    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4. 议程设置功能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5. 沉默的螺旋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这一理论假设人们总是在判断什么是公众的观点,而且他们经常通过媒体来判断。理论同时假设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被孤立的恐惧,而且我们知道什么点可以导致我们被主流群体孤立。

  6. 培养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

  7. 知沟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8.  第三人效果
    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假说:
    ①知觉假说:人们感到传媒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
    ②行为假说:作为第三人认知的后果,人们可能采取某些相应的行动,以免他人受传媒内容影响后的行为影响到本人的权益和福利;人们可能支持对传媒内容有所限制,以防止传媒对他人的不良影响。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该事件,“第三人效果”理论对这种因信息传播而引起“恐慌”的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据“第三人效果”理论,受众倾向于认为传媒信息对其他人(第三人)的影响更大。在此次碘盐危机中,受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家里缺不缺盐,而是预计其他人会因为碘盐恐慌而抢购。因此,为了避免“后下手遭殃”的结,就必须“先下手为强”。当群体不约而同形成这种共识时,“恐慌购买”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9.  媒介霸权了论
    媒介霸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其著名的《狱中札记》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或其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权力,而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世界观的接受。霸权的产生、再生产以及转换是市民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用的结果,这与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制性不同。对于葛兰西来说,国家实施压制,而市民社会则行使霸权。霸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运作时必须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实施。

  参考链接:传播学理论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189b3605cc17552707220861.html?re=view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IT168
2022-12-06 · 百度认证:IT168官方账号,优质数码领域创作者
IT168
IT168是中国最大的个人和企业IT产品选购、互动网站,每日提供最新的IT产品报价、促销行情、手机、平板、笔记本、相机和企业等50个频道提供最专业的产品选购和使用建议。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1.子弹理论:
早期大众传播学有“子弹论”,认为传播如同打枪,传播者一说话,接受者就会被语言的枪弹击中,传播效果就达到了。后来,这个理论受到了否定,传播效果的产生被认为由传播者与受众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下形成。
2.传播流:
“传播流”研究强调人际产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传播观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
3.有限效果论
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4.拉斯韦尔5W理论
5W模式又称“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
5.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又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
6.“沉默的螺旋理论”
该理论以人的从众心理为依据,认为人们总是避免处于孤立状态,当自己的意见与大多数人的意见不相符时就不会说出自己的观点来。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 官方网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二三四大鹏
2011-12-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万
展开全部
人大传媒考研书籍

1.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 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或换成外国新闻史纲要, 陈力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新闻理论教程 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5.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 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最近一年出版的
6.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7.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8.新闻编辑学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9.广告学教程(第二版) 倪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0.危机传播管理,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1.传播学纲要,陈力丹、闫伊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3.新闻评论 马少华 中南大学出版社
14.传媒经济学教程 , 喻国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电子媒介新闻教程 ,饶立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