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作品的特点是 , 。
1、主题
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
2、题材
梵高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野风光有着很高的热情,他喜爱农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麦田、莺尾花、豌豆花等。他经常选取这些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物象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梵高凭借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深情地、细致地描绘着这些质朴、自然的风景、静物及人物,他也因此被称为“画家中最纯粹的画家”。
3、色彩
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然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
4、造型
梵高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
扩展资料:
梵高的主要影响:
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那些曾引起他同时代大多数人迷惘的作品,如今却已印在明信片上,印在挂历上,成了畅销货。企业家们则一窝蜂似地将梵高的名字带进了生意的领域,如梵高领带、梵高圆珠笔、梵高香皂、梵高电影,梵高歌剧,其作品更是国际油画拍卖市场上的遥遥领先者。
文森特一生中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而他的水彩画十分出众和油画不分上下 。
他个人独爱肖像画,一生中画过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4幅覆盖在以前的练习画上,7幅在习作的背面,7幅在纸板上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梵高
梵高非常想让他的画具有他欣赏的日本彩色版画那种直接而强烈的效果。梵高渴望创造一种淳真的艺术,不仅要吸引富有的鉴赏家,还要能给予所有的人快乐和安慰。
梵高从印象主义方法和修拉的点彩法中吸取了教益。通过描绘阿尔附近吉普赛营地的作品,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淳真的艺术。
梵高所使用的一道一道的笔触,使色彩化整为零,同时传达出了自己的激情,也能就此告诉我们他的一些心理状态。梵高始终如一地使用这种画法,这对他来说最能帮助表现艺术家的振奋心情。
扩展资料
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然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
具体而言,梵高画作中奔放的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进行装饰。
受新印象派画家毕沙罗、修拉等色彩技法的影响,梵高摒弃了绘画初期暗浊、沉重的色彩,开始采用一些高明度、高纯度、高亮度的色彩,创作出了一种极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色彩装饰效果,他的油画也因此越发鲜亮起来。
在所有的高纯度、高亮度的色彩之中,梵高最偏爱黄色,简单明了的黄色带有另外一层寓意,即象征着太阳和大地,代表着光明和希望。在黄色的带动之卜,梵高绘画作品的色彩明度和纯度对比都十分鲜明,产生了一种光亮明快的装饰美感。
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就是以大面积的黄色作为主要基调,然后配以土黄色、柠檬黄及中黄色等,使观众产生一种五彩缤纷、璀璨炫目的视觉感受,也表现出了梵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来源:
特点:
1、主题方面
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在埃顿时期,落日的翻滚、日里的农夫和农妇更多出现在他作品中。
到多伦特和海牙时期,梵高的作品中开始频繁出现哭泣的女人、足两姗的老树以及城市救济院中的老人孤儿、驾车的老马、劳作的农夫等等。
2、题材方面
他经常选取这些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物象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梵高凭借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深情地、细致地描绘着这些质朴、自然的风景、静物及人物,他也因此被称为“画家中最纯粹的画家”。
3、色彩方面
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具体而言,梵高画作中奔放的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进行装饰。第二,用大色块的对比进行装饰。第三,用绝对的黑白色进行缓冲。
4、造型方面
梵高画面中的形象在造型上都带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的,有强烈的狂野性、粗放性,好似画家在激情的支配之卜随意挥洒而得来。受众在欣赏画面的时候也会被这种激情所浸染、震惊,会深切地感受到画家内心的呐喊。
扩展资料:
梵高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1、梵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直到去也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这样的艺术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苏丁和德国表现派画家,从凡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则。
2、梵高被后人称为后印象主义三大家通过画面表现强烈的个人主观情感,对后世的立体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等现代画派有重要的影响。梵高之后,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就是表现主义。
3、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梵高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上充分的表现出了作者自身的情绪的画作的感染能力。这一种表现方式促成了现代艺术的新的风向标,也是现代装饰艺术的主流的形式画作的绘画与用色手法受点彩派影响,并且改进了笔触的呆滞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梵高
梵高非常想让他的画具有他欣赏的日本彩色版画那种直接而强烈的效果。梵高渴望创造一种淳真的艺术,不仅要吸引富有的鉴赏家,还要能给予所有的人快乐和安慰。
梵高从印象主义方法和修拉的点彩法中吸取了教益。通过描绘阿尔附近吉普赛营地的作品,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淳真的艺术。梵高所使用的一道一道的笔触,使色彩化整为零,同时传达出了自己的激情,也能就此告诉我们他的一些心理状态。
梵高始终如一地使用这种画法,这对他来说最能帮助表现艺术家的振奋心情。
扩展资料:
梵高的艺术风格非常超前,他作品中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
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最后他投身于绘画,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梵高
梵高的精神状态与人格特点集中体现于绘画中应该从1888年2月在法国阿尔的生活开始。
《夜晚的咖啡馆》——高度敏感的知觉力。
从文森特•梵高的作品及生平对其人格特点的分析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反应了梵高内心冲突、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潜在体验。
《十四朵向日葵》——对希望、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的最后灿烂燃烧。
从文森特•梵高的作品及生平对其人格特点的分析
作于1888年8月,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强有冲击力的黄色背景下向日葵火红的的花瓣如同跳跃的火苗冲击着人们心底热烈的激情。然而在画此作的同时,画家死命想抓住的这个世界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或许这画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期的心理状态。他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而不想像中的幻像。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用痛苦的伤口向世界发言。
从文森特•梵高的作品及生平对其人格特点的分析
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来阿尔同住,但两个固执的艺术家却是不断的争吵。在一场剧烈争执后,高更大怒而去,梵·高无法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左耳。
世界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我们惊讶地注视着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成为痛苦的化身。想到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他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星夜》——扭曲、旋转、妖冶、混乱的精神状态
从文森特•梵高的作品及生平对其人格特点的分析
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此时梵高精神已经几度崩溃,在圣雷米时期状态时好时坏,笔者根据梵高当时的精神状态分析,《星夜》中体现着梵高对自己的生命的终结的潜在表达,画面中的一切景物都在黑暗与蓝色的深色调中扭曲、旋转着,教堂里的尖塔直指苍穹,一种难以表达的神秘力量里似乎包含着终结与审判的意味,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也是梵高内心中死亡本能渐渐浮出水面,操纵着梵高的绘画线条与色彩的表现。
《麦田里群飞的乌鸦》——用油画作的遗书
从文森特•梵高的作品及生平对其人格特点的分析
作于他临死前的两天,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开了一枪。
这幅画充满着恐怖、不祥的感觉,,画面密集排列的粗大线条填满的整个版面如同重度度抑郁患者的涂鸦,画面底部金黄色的麦田上方是黑蓝色的遥远、吞噬一切的诡异天空,上面有一群似乎是刚刚才从麦田地急飞而起的乌鸦。似乎在表达作家自身所有的热情与对人生的信念已全部消逝而去,坠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麦田里分裂的三条道路与夜空中两个模糊又明亮的巨大斑点似乎也表达着离开与进入另一世界的意识倾向。
总结梵高的一生经历与对其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梵高的天性是善良质朴、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者,同时由于其本性的直率与不谙世事,所以在社会关系中,尤其是在爱情里屡屡受挫,导致了严重的挫败与理想中自我实现的受阻,同时其敏感与偏执的人格特点更是使其形成了严重的自我毁灭的行为模式,再加之患有癫痫,使梵高的精神世界不堪负荷,最终走向了自我的毁灭。
同时,艺术家的人格与作品是无法分开的,由于梵高将独特的内心世界与精神体现毫无保留的投入到了绘画中,所以梵高的作品具有不可传承性。几近穷困潦倒的生活,使他对绘画本质的认识逐渐升华为对自身生命与精神寄托的理解,是对他情感家园与生命负载的把握。他注重情感的表现和个性的独立,要求绘画的色彩要只有强烈的甚至于紧张的生命张力,无疑来自于他对生活与生命的独特体验。所以,他只能是热情与奔放、激动与狂热的艺术人格。所以,尽管他曾经受过写实绘画和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但他很快就超越了这种艺术现实,进入到一种自为与自主的艺术情境。他在1888年写给提奥的信中说:“我不再试着把眼前所看到的一成不变地画下来,而是武断地使用颜色以更有力的方式表现自我。”“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热情,寻找他和保存他,这不是小事情。凡高通过色彩把自我的精神个性融入了绘画创作,用色彩重新诠释了生活。他在对传统的艺术反叛中重新认识了绘画,以及绘画与生活的关系,并体现他对艺术的自我认识和对自然的自在精神,以及由此而及的艺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