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上论述我国人力资源的特征,分析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展开全部
我国人力资源的特征是:数量多,质量需要提升;因而,我们是人力资源大国,而不是人力资源强国,从大国向强国发展的途径的提升人力资源质量。2010年,国家出台了2010-2020人才发展规划,目的是提升一部分人力资源的质量来带动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
人力资源开发包括三个层面: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和个人自我开发。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在这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分别为:(1)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平台尚未构建,例如教育与实践的脱节、医疗保障薄弱、职业准入资格待完善等;(2)很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不科学,还持有重视物质资源,轻视人力资源的观念,“人治”凌驾于“制度”;(3)个人自我开发是阶段性的,尚未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大部分人仍秉持“人到30不学艺”的老观念。
人力资源开发包括三个层面: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和个人自我开发。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在这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分别为:(1)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平台尚未构建,例如教育与实践的脱节、医疗保障薄弱、职业准入资格待完善等;(2)很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不科学,还持有重视物质资源,轻视人力资源的观念,“人治”凌驾于“制度”;(3)个人自我开发是阶段性的,尚未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大部分人仍秉持“人到30不学艺”的老观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我国当前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作者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些新对策。
一、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也是最宝贵的因素,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增创了企业效益,而且满足了劳动者发挥自身潜能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将对人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提到了一个战略高度,它对企业管理尤为重要。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尚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从宏观方面分析 从我国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来考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以下问题: (1)、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低,收益差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资占GDP比重徘徊在3%以下,投入总量的不足使人员素质无法得到整体性地综合改善,也导致政府难以平衡社会结构。据有关学者对我国一百家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人力资本的调查结果看,20%左右的企业教育培训费人年均在10元—30元之间,30%的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教育培训费,只有5%以下企业在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而在一些亏损单位,则已经基本上停止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2)、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束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我国目前已有人口近13亿,而同期美国人口只有2.6亿,人口因素一直以来就是约束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因为人力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不一样,它在创造财富的同时需要消耗自然资源,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人口的过快增长会与其它资源出现失衡,制约国家经济发展。只有当人口规模与其它经济因素发展相适应,才能在宏观上显示人力资源的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3)、城市工人的下岗和农村隐性失业,导致了大量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城市工人下岗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据不完全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533万,还有2200万企业富余人员要分流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1.4亿人,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将对整个城市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4)、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制约了高素质人才发展的宏观环境的形成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仍然呈现出集约型的、粗放型的特征,在企业的构成上,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有相当的份量,低科技含量的环境制约了高素质人才的形成及其智能的发挥,只能使企业管理在较低水平上徘徊。
宏观环境的不改善,就会压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使经济失去科技推动力。如年代以来,我国科学研究与开发经费只占GNP的0.7%左右,而在1996年这一比例下降到0.496,而同期美国为2.45%,日本为2.9%,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有很大差距。
(5)、职工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职工培训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拥有持久活力、不断创新的源动力,在提高全民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很多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批懂得市场经济、能够驾驭企业走向市场的人才。据国家经贸委统计,约50%—60%的亏损企业都是由于缺少拥有专业管理经验和相关知识的人才而造成的。
2、从微观方面分析 从人力资源的微观实际来考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人力资源总量分布重心转移,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企业在所有制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更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灵活性适应了人才发挥其潜力的需要。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经济的普遍滑坡,导致了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流失率高达60%以上,同时国企吸引新技术专业人才的优势已严重削弱。造成如前面所分析的人力资本投入量的大幅减少,制约了人力资源发挥经济效益所需要客观环境的形成。曾经是最主要的人才积聚地的国企在逐渐丧失其主体地位,人力资源分布重点发生了转移。
. (2)、人才专业结构失衡,结构性失业突出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在我国商品市场上蕴藏着几个主要矛盾现象,其中最明显的是我国工业品的相对过剩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例如彩电生产能力高出市场需求60%,纺织品生产能力高出30%,洗衣机生产厂家开工率只有43%,而同时60%以上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投资类设备仍依赖进口解决,甚至零部件也需大量进口。从中可以看出相应的专业人才在结构上的失衡,一方面是出现如财会、金融、建筑等曾经一度走俏、而今需求已达饱和状态的传统专业市场上的供大于求的现象,而另一方面是电子技术、生化等新兴专业需求量急剧增加,供给明显不足。
市场专业人才供需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缺陷,高等教育在跟踪市场信息的过程中没有超前性,往往是看出市场有了某种强烈需求时,高校教育一拥而上,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竞争,没有发挥领导潮流的作用。而且目前高校展开了新的一轮走综合性院校发展的道路,专业特色正在消失,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专业设置重复、一些冷门专业失去支持的现象。高校是造就未来企业人才的基地,如果专
一、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也是最宝贵的因素,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增创了企业效益,而且满足了劳动者发挥自身潜能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将对人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提到了一个战略高度,它对企业管理尤为重要。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尚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从宏观方面分析 从我国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来考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以下问题: (1)、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低,收益差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资占GDP比重徘徊在3%以下,投入总量的不足使人员素质无法得到整体性地综合改善,也导致政府难以平衡社会结构。据有关学者对我国一百家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人力资本的调查结果看,20%左右的企业教育培训费人年均在10元—30元之间,30%的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教育培训费,只有5%以下企业在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而在一些亏损单位,则已经基本上停止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2)、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束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我国目前已有人口近13亿,而同期美国人口只有2.6亿,人口因素一直以来就是约束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因为人力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不一样,它在创造财富的同时需要消耗自然资源,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人口的过快增长会与其它资源出现失衡,制约国家经济发展。只有当人口规模与其它经济因素发展相适应,才能在宏观上显示人力资源的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3)、城市工人的下岗和农村隐性失业,导致了大量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城市工人下岗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据不完全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533万,还有2200万企业富余人员要分流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1.4亿人,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将对整个城市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4)、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制约了高素质人才发展的宏观环境的形成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仍然呈现出集约型的、粗放型的特征,在企业的构成上,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有相当的份量,低科技含量的环境制约了高素质人才的形成及其智能的发挥,只能使企业管理在较低水平上徘徊。
宏观环境的不改善,就会压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使经济失去科技推动力。如年代以来,我国科学研究与开发经费只占GNP的0.7%左右,而在1996年这一比例下降到0.496,而同期美国为2.45%,日本为2.9%,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有很大差距。
(5)、职工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职工培训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拥有持久活力、不断创新的源动力,在提高全民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很多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批懂得市场经济、能够驾驭企业走向市场的人才。据国家经贸委统计,约50%—60%的亏损企业都是由于缺少拥有专业管理经验和相关知识的人才而造成的。
2、从微观方面分析 从人力资源的微观实际来考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人力资源总量分布重心转移,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企业在所有制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更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灵活性适应了人才发挥其潜力的需要。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经济的普遍滑坡,导致了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流失率高达60%以上,同时国企吸引新技术专业人才的优势已严重削弱。造成如前面所分析的人力资本投入量的大幅减少,制约了人力资源发挥经济效益所需要客观环境的形成。曾经是最主要的人才积聚地的国企在逐渐丧失其主体地位,人力资源分布重点发生了转移。
. (2)、人才专业结构失衡,结构性失业突出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在我国商品市场上蕴藏着几个主要矛盾现象,其中最明显的是我国工业品的相对过剩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例如彩电生产能力高出市场需求60%,纺织品生产能力高出30%,洗衣机生产厂家开工率只有43%,而同时60%以上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投资类设备仍依赖进口解决,甚至零部件也需大量进口。从中可以看出相应的专业人才在结构上的失衡,一方面是出现如财会、金融、建筑等曾经一度走俏、而今需求已达饱和状态的传统专业市场上的供大于求的现象,而另一方面是电子技术、生化等新兴专业需求量急剧增加,供给明显不足。
市场专业人才供需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缺陷,高等教育在跟踪市场信息的过程中没有超前性,往往是看出市场有了某种强烈需求时,高校教育一拥而上,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竞争,没有发挥领导潮流的作用。而且目前高校展开了新的一轮走综合性院校发展的道路,专业特色正在消失,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专业设置重复、一些冷门专业失去支持的现象。高校是造就未来企业人才的基地,如果专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公管几班的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到适合的行业,再根据合适的行业再对证书的考取就知道有什么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