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回答
展开全部
红楼梦判词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红楼梦》判词研究
好 事 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 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 罪宁。宿孽总因情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秦可卿的。
《好事终》,指秦可卿与贾珍乱伦的丑事告一段落,曲名含着明显的讽刺意味。
从曲子开头几句看,作者似乎是把贾家败落的责任归到秦可卿身上。其实细看书中情节,不过是通过秦可卿把宁府贾珍、贾蓉、贾敬等人牵出来,进行暴露和鞭苔。秦可卿的堕落是主动还是被迫,不得而知,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贾珍都是主要责任者。秦可卿出身并不高贵,是其父秦业丛“养生堂”抱养的孤儿。贾珍这个无耻的酒色之徒垂涎其美,不顾伦理关系,勾引她堕落,导致她自杀,应该是合理的推测。由此再进一步,作者以为贾珍的堕落,责任又在其父贾敬。这个贾敬一心想当神仙,整年烧丹炼汞,“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完全放弃了家业和对子孙的教育。于是贾珍、贾蓉父子“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翻了过来”,也没人敢来管他们。子孙不肖,后继无人,不败何待?
《红楼梦》判词研究
虚 花 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 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天桃 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 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 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 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 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婆,上结着长生 果。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惜春的。
《虚花悟》彻底明白了荣华富贵都使虚幻无据之意。
这首曲子同前面的《好了歌解注》一样,极力铺张渲染,说荣华富贵瞬息即逝,不要以“假”当“真”,不要执迷不悟。惜春就“悟”了。第七回里写周瑞家的给她去送宫花,惜春笑着说:“我这里正和智能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那么小的年纪,还没受什么挫折,就一心想出家,有些不合情理。作者出于否定贾家腐朽生活的需要,在十二钗中安排这样一个人物,而且同全书格调一致,读者也就承认了。第七十四回写她和嫂子尤氏的一场口角,惜春气愤地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她要与宁府的肮脏生活“划清界限”。尤氏讥讽她:“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反唇相讥: “古人也曾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尤氏被刺到痛处,便不敢再说下去。这些描写说明惜春出家是对恶浊的现实所能采取的惟一的抗议形式。她将来要“绍衣乞食”,和叫花子差不多,“长生果”肯定是吃不到的。
其实这首曲子也不单为惜春而设,更多的句子是作者直接抒发幻灭后的悲哀,悲观的气氛太浓重了。
--------------------------------------------------------------------------------
相关文件:
《红楼梦》判词研究
留 余 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 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 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 上有苍穹。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巧姐的。
《留余庆》的题名出自俗语“积善人家庆有余”;这句俗话又出自《易经·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谓前人积德,后人沾惠。
巧姐在大观园十二钗中年龄最小,因她尚未长大成人,所以作者没有去刻画她的个性。她的命运取决于其母王熙凤。王熙凤英雄一世,最后惨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巧姐的命运就可以推知了。
刘姥姥在穷得过不去冬时,曾到贾府去求助。凤姐对这个“芥豆之微”的穷亲戚本来没看起,但在无意中也救济了她。曲中说的“积得阴功”,指的就是这件事。从此刘姥姥和贾家结下了缘分,先后三进荣国府,成为贾家兴衰的见证人。连巧姐的名字还是刘姥姥给起的,当时还恭维说:“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随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从曲子内容看,在巧姐被其舅王仁等人推进火坑(很可能是卖给妓院)时,刘姥姥救她出来,使她“逢凶化吉”了.
--------------------------------------------------------------------------------
相关文件:
《红楼梦》判词研究
世 难 客
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癖人 皆罕。你道是唆肉食——腥膻,视绮罗——俗 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 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 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 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 缘。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妙玉的。
《世难容》,是说不被社会所容。
妙玉是个出众的才女,诗书琴棋样样皆通。“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湘云和黛玉赏月作诗,都要恭而敬之地向妙玉请教。黛玉还称妙玉是“诗仙”,要知道黛玉是不轻易恭维哪一位的。她爱洁成癖,刘姥姥站过的地方她要用水冲刷,还不许送水的小肠跨进庵门一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了。可是从她的出身、境遇考虑,这种性格就可以理解了。她出身宦门,聪慧无比,又自幼就与世隔绝,谁能理解她的苦闷?她又偏偏住进大观园里,同她年龄仿佛的贵族小姐们就在她周围过着花团锦簇的繁华生活,可她却凄凄楚楚地守着青灯古佛,敲着木鱼念经,木乃伊般地打坐。要知道她仅仅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呀,“命运”是多么残酷!如果说贾家的千金们日后还有一段甜蜜的生活可以回忆,妙玉可就连这么一点慰藉也没有,一苦到底。最后一句里的“王孙公子”,有人理解是宝玉,因妙玉对宝玉有一种微妙的感情,宝玉也很尊重她。但从曲子行文看,还是作泛称来理解为好。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小尼姑,自然是那些统绔子弟艳羡的对象。
--------------------------------------------------------------------------------
相关文件:
《红楼梦》判词研究
分 骨 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探春的。
骨肉指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分骨肉》,是说儿女与父母永远分离。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其一是“爱别离”,就是不得不与亲爱的人们别离。探春在众姊妹中结局不是最坏的,她遭遇的是与亲人不能再见的苦痛。以探春的品貌和才干,尽管是“庶出”,如果在家族的盛世,也不会让她远嫁到天边去的。她的远嫁,一定是在家世没落时出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与高鹗续书有别)。探春本人对她的远嫁倒也不那么特别沉痛。从本曲临行前告别致意的话来看,想得开,看得开,很豁达。这同她的性格有关。她为人处事刚强决断,颇具男人之风。同时,她对贾家这个腐败下去的家族有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在七十五回里,她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时,她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看得够明白了。这是探春的悲愤,也是作者的悲愤。
--------------------------------------------------------------------------------
相关文件:
《红楼梦》判词研究
枉 凝 眉
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若说 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 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 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
《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
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二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
--------------------------------------------------------------------------------
相关文件:
《红楼梦》判词研究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还了命,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诗词鉴赏】
这是《红楼梦曲》总收尾的曲子。
《飞鸟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另一种说法,与“树倒猢狲散”同义。
这首收尾的曲子是对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命运的概括,也可以说是一首带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主题歌。
作者一生由“饮甘餍肥”的贵族子弟跌落成一个“举家食粥”的落拓文人。他看到封建社会处处充满矛盾斗争,一切都在运动,都在产生和消失。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印在作者头脑中,就形成了他朴素的辩证法观念。在第十三回中作者通过秦可卿之口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这就是说“物极必反”,有始必有终,有盛必有衰,这个客观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等于宣布:凡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拼命追求和维护的一切,都是注定要灭亡的。曹雪芹依据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忠实地描绘了大观园内外的社会生活,正像他自己宣称的:“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蹬迹,不敢稍加穿凿”,因而《红楼梦》所反映的贵族家庭的兴衰始终,是符合历史的辩证法的。作者写他们的“极盛”,正是要反衬他们的“极衰”;写他们的“赫赫扬扬”,正是要反衬他们的“烟消火灭”。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写贾家最后又“沐天思”、“延世泽”、“兰桂齐芳”,安排一个不喜不悲的“团圆”结局,是违背曹雪芹原意的。曹雪芹设计的结局是“乐极悲生,人非物换”,“树倒猢狲散”。按照作者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荣国府并不永远“荣”,有荣必有枯,而且要枯得很惨;宁国府也不永远“宁”,有宁必有危,”终要有破家灭族的一天。从脂砚斋批语透露的曹雪芹所写的八十回以后的部分情节看,贾家败落后,当年“金窗玉槛”、“珠宝乾坤”的大观园要变成“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一片凄凉颓败景象。被撵出大观园的宝玉和宝钗要有一段“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困苦生活;王熙风要有一个“身微远蹇”、“回首惨痛”的可悲下场;惜春要沿门托钵,“缁衣乞食”;贾赦、贾珍之流要被撤职罢官,扛上枷锁,或被杀头,或被流放充军。贾家如此,与他们有关联的其他史、王、薛三族也一样,得势时他们互相“扶持遮饰”,势败时也要一齐完蛋。他们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了去。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就是对他们下场的形象描绘。
曹雪芹毕竟是二百多年前封建贵族出身的一位作家,他的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他对他出身的贵族阶级充满厌恶和愤慨,但又和这个阶级难解难分地联在一起;他清楚地看到这个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但又不知道谁是历史的主人;他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但又提不出超出封建主义范畴的政治思想。他看到了社会现象的发展和变迁,但只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循环,如认为“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就是错误的“历史循环论”。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曹雪芹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反映了他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中有一个论断,认为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全剧三大主线之一的“人散”。原文摘录如下:
……这第三条大线就是“人散”。人散虽与家亡相联,又自成体段,前文已经说过。秦可卿与风姐托梦的结语,说了两句七言诗——秦可卿也能诗!岂不甚奇?须知所谓“正邪两赋而来”之人,大抵皆属于诗人型.这是个专题,宜有专文讨论。如今只说可卿最后说道是:“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署名“梅溪”的,于此便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便欲堕泪。”可知这人散一线,是书中最后的一局——也就是结局,所以它独自构成一大经纬。
“三春去后诸芳尽”,有几层涵义。一即字面义;三春(孟、仲、季,即“九十春光”)过去了,百花凋谢.二是“三春”又指书中所叙三次重要的元宵佳节——第十八回省亲,第五十四回夜宴,与八十回后某回的一次元宵节(大约是巨变的发生)。三是“三春”又指贾氏姊妹,元、迎、探,特别是探春一去,方是人散的总溃之始。这两句诗总括地表述了大势.我们当然还是“欲知其详”。我以为这就要向雪芹给我们留下的另一段曲文去参会——就是第五回《红楼梦曲子》正曲第末支,那首惊心动魄的《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单只这“飞鸟各投林”五个大字,已然道尽了“人散”的意味。这曲子笔大如椽,音调悲慨,总结了全书,我说是“结局”,全书的结局就是“人散’。大约不是我的一时的错觉吧!
这首极端重要的曲文,是探佚学和结构学的一把关键之启钥,纲领之提挈,把它研究透彻、的确了,将是“红学’的一大贡献。但就我个人来说,一时还未能做到。只有一些零碎的看法,姑且提供参考。
这首曲文应是每句暗切一入之?事。例如“有恩的,死里逃生”,是指巧姐,正谓“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者是矣。又如“欠泪的,泪已尽”,人人都能指为晴切黛玉。即此二例,其曲文体例确然可知,非我们穿凿可比。循此体例,就可以试作推寻了鄙意如下:
为官的,家业凋零 ┓
富贵的,金银散尽 ┛——两句总括“家亡”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宝钗、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元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迎春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湘云
欲识命短问前生——凤姐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述的、枉送了性命—一秦可卿
以上十二句,本以为恰好分属十二钗,但首二句并非妇女之事,而脂批于此正有总括荣宁的语义(其实应是总括贾王史薛四门),那么可知此二句是先从“家亡”领起,以下才是每句分属。又由于只剩下了十句,而“分离、聚合”明明是两者的合词并咏,这又明白了还有一句应该也是合咏二人,于是我寻找这个可能性时,发现“看破的,遁入空门”也可能包括妙玉惜春二人而言。但细味其言,终以指惜春更为切合,盖妙玉之出家,固幼年多病,为父母所舍身,又因避权势仇家之难,方进京入园的,并非“看破”之故,因此我仍以本句只指惜春,而并妙姑于宝钗一起,理由全在不能忘记“报应”二字是眼目。宝钗属于“无情”,书中有明文点破(她抽的花名酒筹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是为力证。),这样是合榫的。
另需说明的则尚有元春、凤姐、迎春三人的分屑,以其容或招来争议,所以也是研讨的题目。我将凤姐隶于“命短”句下,理由也是书有明文暗示之处。元春原系死于非命,实因政治变故而致,受逼而亡(如书中暗示如杨贵妃),故为“欠命”。迎春为何隶于“冤冤相报”之下呢?这井非指此无辜少女本身,而是罪孽在她父亲贾赦,贾赦多行不良,贪货好色,害人性命,如姜亮夫教授所见旧抄本,贾氏之败实由贾赦之罪发而引起,他害了两条人命。我以为这两条命案皆是女子,其一即鸳鸯,说详后文。另一条女命当然也是因他好色图淫而致某女于死(疑是嫣红,说亦详后文)。所以冤冤相报是说他害人家的女儿,孙绍祖也害了他的女儿,是即曲文的本意。
以上的推断,不敢望条条妥贴,然而大局亦可概见。“人散”是“金陵十二钗”的主调与终曲。当然,“人散”的实际,所包远比十二钗丰富得多得多,举凡两府一园中的众少女,皆在此数,是全书一大收场关目。本节不及多述下。
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辩》中也有一段关于这首曲子的文字,摘录如下:
……“《十二钗曲》末折是总结;但宜注意的,是每句分结一人,不是泛指,不可不知。除掉‘好一似’以下两读是总结本折之词,以外恰恰十二句分配十二钗。我姑且列一表给你看看,你颇以为不谬否?(表之排列,依原文次序。)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识命短问前生——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述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这个分配似乎也还确当。不过我很失望,因为我们很想知道宝钗和湘云底结局,但这里却给了她们不关痛痒这两句话,就算了事。但句句分指,文字却如此流利,真是不容易。我们平常读的时候总当他是一气呵成,那道这是‘百衲天衣’啊!”
--------------------------------------------------------------------------------
相关文件:
《红楼梦》判词研究
晚 韶 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风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驾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管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李纨的。
《晚韶华》,意思是晚年要荣耀一番。
李纨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李守中为园子监祭酒(类似国立贵族子弟大学校长)。自幼其父就教她读《列女传》之类的书,受封建伦理道德的黛陶,成为一名典型的淑女。青春丧偶,她能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红楼梦》判词研究
好 事 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 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 罪宁。宿孽总因情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秦可卿的。
《好事终》,指秦可卿与贾珍乱伦的丑事告一段落,曲名含着明显的讽刺意味。
从曲子开头几句看,作者似乎是把贾家败落的责任归到秦可卿身上。其实细看书中情节,不过是通过秦可卿把宁府贾珍、贾蓉、贾敬等人牵出来,进行暴露和鞭苔。秦可卿的堕落是主动还是被迫,不得而知,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贾珍都是主要责任者。秦可卿出身并不高贵,是其父秦业丛“养生堂”抱养的孤儿。贾珍这个无耻的酒色之徒垂涎其美,不顾伦理关系,勾引她堕落,导致她自杀,应该是合理的推测。由此再进一步,作者以为贾珍的堕落,责任又在其父贾敬。这个贾敬一心想当神仙,整年烧丹炼汞,“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完全放弃了家业和对子孙的教育。于是贾珍、贾蓉父子“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翻了过来”,也没人敢来管他们。子孙不肖,后继无人,不败何待?
《红楼梦》判词研究
虚 花 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 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天桃 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 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 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 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 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婆,上结着长生 果。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惜春的。
《虚花悟》彻底明白了荣华富贵都使虚幻无据之意。
这首曲子同前面的《好了歌解注》一样,极力铺张渲染,说荣华富贵瞬息即逝,不要以“假”当“真”,不要执迷不悟。惜春就“悟”了。第七回里写周瑞家的给她去送宫花,惜春笑着说:“我这里正和智能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那么小的年纪,还没受什么挫折,就一心想出家,有些不合情理。作者出于否定贾家腐朽生活的需要,在十二钗中安排这样一个人物,而且同全书格调一致,读者也就承认了。第七十四回写她和嫂子尤氏的一场口角,惜春气愤地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她要与宁府的肮脏生活“划清界限”。尤氏讥讽她:“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反唇相讥: “古人也曾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尤氏被刺到痛处,便不敢再说下去。这些描写说明惜春出家是对恶浊的现实所能采取的惟一的抗议形式。她将来要“绍衣乞食”,和叫花子差不多,“长生果”肯定是吃不到的。
其实这首曲子也不单为惜春而设,更多的句子是作者直接抒发幻灭后的悲哀,悲观的气氛太浓重了。
--------------------------------------------------------------------------------
相关文件:
《红楼梦》判词研究
留 余 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 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 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 上有苍穹。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巧姐的。
《留余庆》的题名出自俗语“积善人家庆有余”;这句俗话又出自《易经·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谓前人积德,后人沾惠。
巧姐在大观园十二钗中年龄最小,因她尚未长大成人,所以作者没有去刻画她的个性。她的命运取决于其母王熙凤。王熙凤英雄一世,最后惨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巧姐的命运就可以推知了。
刘姥姥在穷得过不去冬时,曾到贾府去求助。凤姐对这个“芥豆之微”的穷亲戚本来没看起,但在无意中也救济了她。曲中说的“积得阴功”,指的就是这件事。从此刘姥姥和贾家结下了缘分,先后三进荣国府,成为贾家兴衰的见证人。连巧姐的名字还是刘姥姥给起的,当时还恭维说:“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随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从曲子内容看,在巧姐被其舅王仁等人推进火坑(很可能是卖给妓院)时,刘姥姥救她出来,使她“逢凶化吉”了.
--------------------------------------------------------------------------------
相关文件:
《红楼梦》判词研究
世 难 客
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癖人 皆罕。你道是唆肉食——腥膻,视绮罗——俗 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 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 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 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 缘。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妙玉的。
《世难容》,是说不被社会所容。
妙玉是个出众的才女,诗书琴棋样样皆通。“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湘云和黛玉赏月作诗,都要恭而敬之地向妙玉请教。黛玉还称妙玉是“诗仙”,要知道黛玉是不轻易恭维哪一位的。她爱洁成癖,刘姥姥站过的地方她要用水冲刷,还不许送水的小肠跨进庵门一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了。可是从她的出身、境遇考虑,这种性格就可以理解了。她出身宦门,聪慧无比,又自幼就与世隔绝,谁能理解她的苦闷?她又偏偏住进大观园里,同她年龄仿佛的贵族小姐们就在她周围过着花团锦簇的繁华生活,可她却凄凄楚楚地守着青灯古佛,敲着木鱼念经,木乃伊般地打坐。要知道她仅仅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呀,“命运”是多么残酷!如果说贾家的千金们日后还有一段甜蜜的生活可以回忆,妙玉可就连这么一点慰藉也没有,一苦到底。最后一句里的“王孙公子”,有人理解是宝玉,因妙玉对宝玉有一种微妙的感情,宝玉也很尊重她。但从曲子行文看,还是作泛称来理解为好。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小尼姑,自然是那些统绔子弟艳羡的对象。
--------------------------------------------------------------------------------
相关文件:
《红楼梦》判词研究
分 骨 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探春的。
骨肉指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分骨肉》,是说儿女与父母永远分离。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其一是“爱别离”,就是不得不与亲爱的人们别离。探春在众姊妹中结局不是最坏的,她遭遇的是与亲人不能再见的苦痛。以探春的品貌和才干,尽管是“庶出”,如果在家族的盛世,也不会让她远嫁到天边去的。她的远嫁,一定是在家世没落时出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与高鹗续书有别)。探春本人对她的远嫁倒也不那么特别沉痛。从本曲临行前告别致意的话来看,想得开,看得开,很豁达。这同她的性格有关。她为人处事刚强决断,颇具男人之风。同时,她对贾家这个腐败下去的家族有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在七十五回里,她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时,她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看得够明白了。这是探春的悲愤,也是作者的悲愤。
--------------------------------------------------------------------------------
相关文件:
《红楼梦》判词研究
枉 凝 眉
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若说 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 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 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
《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
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二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
--------------------------------------------------------------------------------
相关文件:
《红楼梦》判词研究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还了命,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诗词鉴赏】
这是《红楼梦曲》总收尾的曲子。
《飞鸟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另一种说法,与“树倒猢狲散”同义。
这首收尾的曲子是对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命运的概括,也可以说是一首带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主题歌。
作者一生由“饮甘餍肥”的贵族子弟跌落成一个“举家食粥”的落拓文人。他看到封建社会处处充满矛盾斗争,一切都在运动,都在产生和消失。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印在作者头脑中,就形成了他朴素的辩证法观念。在第十三回中作者通过秦可卿之口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这就是说“物极必反”,有始必有终,有盛必有衰,这个客观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等于宣布:凡是封建统治阶级所拼命追求和维护的一切,都是注定要灭亡的。曹雪芹依据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忠实地描绘了大观园内外的社会生活,正像他自己宣称的:“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蹬迹,不敢稍加穿凿”,因而《红楼梦》所反映的贵族家庭的兴衰始终,是符合历史的辩证法的。作者写他们的“极盛”,正是要反衬他们的“极衰”;写他们的“赫赫扬扬”,正是要反衬他们的“烟消火灭”。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写贾家最后又“沐天思”、“延世泽”、“兰桂齐芳”,安排一个不喜不悲的“团圆”结局,是违背曹雪芹原意的。曹雪芹设计的结局是“乐极悲生,人非物换”,“树倒猢狲散”。按照作者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荣国府并不永远“荣”,有荣必有枯,而且要枯得很惨;宁国府也不永远“宁”,有宁必有危,”终要有破家灭族的一天。从脂砚斋批语透露的曹雪芹所写的八十回以后的部分情节看,贾家败落后,当年“金窗玉槛”、“珠宝乾坤”的大观园要变成“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一片凄凉颓败景象。被撵出大观园的宝玉和宝钗要有一段“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困苦生活;王熙风要有一个“身微远蹇”、“回首惨痛”的可悲下场;惜春要沿门托钵,“缁衣乞食”;贾赦、贾珍之流要被撤职罢官,扛上枷锁,或被杀头,或被流放充军。贾家如此,与他们有关联的其他史、王、薛三族也一样,得势时他们互相“扶持遮饰”,势败时也要一齐完蛋。他们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了去。这首《飞鸟各投林》的曲子,就是对他们下场的形象描绘。
曹雪芹毕竟是二百多年前封建贵族出身的一位作家,他的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他对他出身的贵族阶级充满厌恶和愤慨,但又和这个阶级难解难分地联在一起;他清楚地看到这个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但又不知道谁是历史的主人;他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但又提不出超出封建主义范畴的政治思想。他看到了社会现象的发展和变迁,但只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循环,如认为“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就是错误的“历史循环论”。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曹雪芹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反映了他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中有一个论断,认为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全剧三大主线之一的“人散”。原文摘录如下:
……这第三条大线就是“人散”。人散虽与家亡相联,又自成体段,前文已经说过。秦可卿与风姐托梦的结语,说了两句七言诗——秦可卿也能诗!岂不甚奇?须知所谓“正邪两赋而来”之人,大抵皆属于诗人型.这是个专题,宜有专文讨论。如今只说可卿最后说道是:“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署名“梅溪”的,于此便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便欲堕泪。”可知这人散一线,是书中最后的一局——也就是结局,所以它独自构成一大经纬。
“三春去后诸芳尽”,有几层涵义。一即字面义;三春(孟、仲、季,即“九十春光”)过去了,百花凋谢.二是“三春”又指书中所叙三次重要的元宵佳节——第十八回省亲,第五十四回夜宴,与八十回后某回的一次元宵节(大约是巨变的发生)。三是“三春”又指贾氏姊妹,元、迎、探,特别是探春一去,方是人散的总溃之始。这两句诗总括地表述了大势.我们当然还是“欲知其详”。我以为这就要向雪芹给我们留下的另一段曲文去参会——就是第五回《红楼梦曲子》正曲第末支,那首惊心动魄的《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单只这“飞鸟各投林”五个大字,已然道尽了“人散”的意味。这曲子笔大如椽,音调悲慨,总结了全书,我说是“结局”,全书的结局就是“人散’。大约不是我的一时的错觉吧!
这首极端重要的曲文,是探佚学和结构学的一把关键之启钥,纲领之提挈,把它研究透彻、的确了,将是“红学’的一大贡献。但就我个人来说,一时还未能做到。只有一些零碎的看法,姑且提供参考。
这首曲文应是每句暗切一入之?事。例如“有恩的,死里逃生”,是指巧姐,正谓“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者是矣。又如“欠泪的,泪已尽”,人人都能指为晴切黛玉。即此二例,其曲文体例确然可知,非我们穿凿可比。循此体例,就可以试作推寻了鄙意如下:
为官的,家业凋零 ┓
富贵的,金银散尽 ┛——两句总括“家亡”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宝钗、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元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迎春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湘云
欲识命短问前生——凤姐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述的、枉送了性命—一秦可卿
以上十二句,本以为恰好分属十二钗,但首二句并非妇女之事,而脂批于此正有总括荣宁的语义(其实应是总括贾王史薛四门),那么可知此二句是先从“家亡”领起,以下才是每句分属。又由于只剩下了十句,而“分离、聚合”明明是两者的合词并咏,这又明白了还有一句应该也是合咏二人,于是我寻找这个可能性时,发现“看破的,遁入空门”也可能包括妙玉惜春二人而言。但细味其言,终以指惜春更为切合,盖妙玉之出家,固幼年多病,为父母所舍身,又因避权势仇家之难,方进京入园的,并非“看破”之故,因此我仍以本句只指惜春,而并妙姑于宝钗一起,理由全在不能忘记“报应”二字是眼目。宝钗属于“无情”,书中有明文点破(她抽的花名酒筹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是为力证。),这样是合榫的。
另需说明的则尚有元春、凤姐、迎春三人的分屑,以其容或招来争议,所以也是研讨的题目。我将凤姐隶于“命短”句下,理由也是书有明文暗示之处。元春原系死于非命,实因政治变故而致,受逼而亡(如书中暗示如杨贵妃),故为“欠命”。迎春为何隶于“冤冤相报”之下呢?这井非指此无辜少女本身,而是罪孽在她父亲贾赦,贾赦多行不良,贪货好色,害人性命,如姜亮夫教授所见旧抄本,贾氏之败实由贾赦之罪发而引起,他害了两条人命。我以为这两条命案皆是女子,其一即鸳鸯,说详后文。另一条女命当然也是因他好色图淫而致某女于死(疑是嫣红,说亦详后文)。所以冤冤相报是说他害人家的女儿,孙绍祖也害了他的女儿,是即曲文的本意。
以上的推断,不敢望条条妥贴,然而大局亦可概见。“人散”是“金陵十二钗”的主调与终曲。当然,“人散”的实际,所包远比十二钗丰富得多得多,举凡两府一园中的众少女,皆在此数,是全书一大收场关目。本节不及多述下。
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辩》中也有一段关于这首曲子的文字,摘录如下:
……“《十二钗曲》末折是总结;但宜注意的,是每句分结一人,不是泛指,不可不知。除掉‘好一似’以下两读是总结本折之词,以外恰恰十二句分配十二钗。我姑且列一表给你看看,你颇以为不谬否?(表之排列,依原文次序。)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识命短问前生——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述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这个分配似乎也还确当。不过我很失望,因为我们很想知道宝钗和湘云底结局,但这里却给了她们不关痛痒这两句话,就算了事。但句句分指,文字却如此流利,真是不容易。我们平常读的时候总当他是一气呵成,那道这是‘百衲天衣’啊!”
--------------------------------------------------------------------------------
相关文件:
《红楼梦》判词研究
晚 韶 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风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驾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管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诗词鉴赏】
这首曲是唱李纨的。
《晚韶华》,意思是晚年要荣耀一番。
李纨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李守中为园子监祭酒(类似国立贵族子弟大学校长)。自幼其父就教她读《列女传》之类的书,受封建伦理道德的黛陶,成为一名典型的淑女。青春丧偶,她能
展开全部
一、判词:
1. 正册判词之钗黛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 正册判词之元春
画: 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3. 正册判词之迎春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4. 正册判词之探春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5. 正册判词之惜春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6. 正册判词之凤姐
画: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7. 正册判词之湘云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8. 正册判词之可卿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9. 正册判词之李纨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0. 正册判词之妙玉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11. 正册判词之巧姐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2. 副册判词之香菱
画: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13. 又副册判词之一[晴雯]
画:又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14、又副册判词之二[袭人]
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二、《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 ,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1. 正册判词之钗黛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 正册判词之元春
画: 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3. 正册判词之迎春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4. 正册判词之探春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5. 正册判词之惜春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6. 正册判词之凤姐
画: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7. 正册判词之湘云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8. 正册判词之可卿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9. 正册判词之李纨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0. 正册判词之妙玉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11. 正册判词之巧姐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2. 副册判词之香菱
画: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13. 又副册判词之一[晴雯]
画:又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14、又副册判词之二[袭人]
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二、《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 ,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 玉应怜惜 。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 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 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 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 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 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 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 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此为妙玉的判词。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的惩罚吧。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 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 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说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所以说"景不长"。
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
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当然,这里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样讨饭,但生活艰难,颠沛流离的命运是难以逃脱的。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与贾珠结婚,生了一子,丈夫不到二十岁就一病而亡。她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丈夫夭折以后,"望子成龙"便成了她唯一目的。贾兰中了举,暂时满足了她的愿望,但是贾家的衰败又属必然,局面已成,无法挽回。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曹雪芹将这位封建礼教的忠实奉行者安排在"薄命词"里,讽之为"枉与他人作笑谈"的"虚名儿",这实是对封建礼教极妙的讽刺。
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首句“枉自温柔和顺”是指花袭人温柔和顺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观念,要求妇女“温柔和厚”,袭人就是这种封建道德的牺牲品。
第二句是“空云似桂如兰”。这里“似桂如兰”是古人常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兰草。“空云”,也就是徒然 说,是对桂和兰的否定。宋代陆游有“花气袭人知骤暖”的 诗句。袭人姓花,原名蕊珠,宝玉就根据陆游的诗把她改名为花袭人。这里的桂兰也寓花袭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是指袭人在宝玉出走后,袭人第一个离开贾府,嫁了给曾是唱戏的蒋玉函。而袭人也始终与“ 公子”,宝玉无缘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 玉应怜惜 。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 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 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 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 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 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 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 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此为妙玉的判词。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的惩罚吧。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 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 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说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所以说"景不长"。
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
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
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当然,这里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样讨饭,但生活艰难,颠沛流离的命运是难以逃脱的。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首句写到"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与贾珠结婚,生了一子,丈夫不到二十岁就一病而亡。她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与画面一样同指贾兰。这句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丈夫夭折以后,"望子成龙"便成了她唯一目的。贾兰中了举,暂时满足了她的愿望,但是贾家的衰败又属必然,局面已成,无法挽回。李纨最终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俑。曹雪芹将这位封建礼教的忠实奉行者安排在"薄命词"里,讽之为"枉与他人作笑谈"的"虚名儿",这实是对封建礼教极妙的讽刺。
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判词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这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最后两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出,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迫奸淫而自尽。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首句“枉自温柔和顺”是指花袭人温柔和顺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观念,要求妇女“温柔和厚”,袭人就是这种封建道德的牺牲品。
第二句是“空云似桂如兰”。这里“似桂如兰”是古人常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兰草。“空云”,也就是徒然 说,是对桂和兰的否定。宋代陆游有“花气袭人知骤暖”的 诗句。袭人姓花,原名蕊珠,宝玉就根据陆游的诗把她改名为花袭人。这里的桂兰也寓花袭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是指袭人在宝玉出走后,袭人第一个离开贾府,嫁了给曾是唱戏的蒋玉函。而袭人也始终与“ 公子”,宝玉无缘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林黛玉和薛宝钗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贾元春
画: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3、贾探春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4、史湘云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5、妙玉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程甲本作“终掉陷泥中”)
6、贾迎春
画: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子系”合起来是孙的繁体字)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7、贾惜春
画: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独坐看经。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粧。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
8、王熙凤
画: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9、贾巧姐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0、李纨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为冰为水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1、秦可卿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贾元春
画: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3、贾探春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4、史湘云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5、妙玉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程甲本作“终掉陷泥中”)
6、贾迎春
画: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子系”合起来是孙的繁体字)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7、贾惜春
画: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独坐看经。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粧。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
8、王熙凤
画: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9、贾巧姐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0、李纨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为冰为水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1、秦可卿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枉自温柔和顺,空运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本,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薛宝钗和林黛玉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元春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欲沾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迎春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姐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
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枉自温柔和顺,空运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本,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薛宝钗和林黛玉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元春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欲沾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迎春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姐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
判词)
(第五回《游梦幻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