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88火炮,多拉大炮的详情?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统,非德军装备的88毫米高炮莫属。虽然它是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径高射炮,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它无与伦比的反坦克能力。
8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还把它用来在前线攻击碉堡和点目标。 由于88毫米高身炮火炮高度的灵活性和较高射速(每分钟15-25发),它在前线应用得十分广泛。在疲用来保卫重要军事目标和后勤基地免受空袭。在前线,高射炮也用来执行其它战斗任务,例如攻击坦克和碉堡,掩护部队地面作战等,在海岸它们还可以攻击海上的目标,并阻止敌军登陆。
88毫米大炮对付坦克所取得的许多成功都要归功于它作为防空大炮所具有的性能。克虏伯公司的设计者们预见到,由于轰炸机飞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高,高射炮兵必须打出连发炮弹才有机会击中目标。所以,他们给”88“装备了一种弹簧装置,这种弹簧装置在大炮产生后坐力时会打开炮闩、弹出炮管,然后可以装入新的炮弹;装炮手只需把炮弹放在装炮架上。
当炮管需要升高最准空中时,这种自动装炮架很管用,可是当需要把炮弹呈水平方向发射出去时,这种装炮架有它不利的一面。没有这种自动装炮架,优秀的炮兵发射速度更快一些。 所以,在反坦克作战中,一般都把它取下不用.
由于88毫米高炮在反坦克方面的出色表现,德军决定进一步发掘它的潜力,在其基础上研制出专门的反坦克炮。40年军方责成克虏伯和莱茵钢铁公司展开竞争设计。最后莱茵钢铁公司成为胜利者,其产品被定名为PAK43。PAK43装在一个四脚座盘上,可以环向射击。它具有惊人的准确度和破坏力,是极其出色的反坦克炮。据报告,它有过击毁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记录。一次,苏军一辆T-34坦克被一门距离它四百米的PAK43击中后部,整个坦克发动机被巨大的冲击力击出5米,而坦克炮塔上的指挥塔也飞到了15米以外。
其后出现的“虎王”重型坦克则使用了比虎I重型坦克更强的火炮,即Kwk43L/71型88毫米坦克炮。该炮发展自pak43反坦克炮,身管长6300毫米,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大量装备的坦克上威力最强大的坦克炮,最大有效射程达2286米。也就是说,它可以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坦克的装甲,实战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该炮所用的弹种与Pak 43/1,Pak 43/2一样,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
1935年,为了突破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希特勒下令研制一种超过“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级巨炮。依旧由德国著名的的克虏伯兵工厂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经过7年的努力,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一种800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它大得出奇,炮膛内可蹲下一名大个子士兵。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而设计师穆拉为纪念自己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Dora(穆拉妻子的名字)],但德国炮兵则更喜欢叫它“多拉”炮。
“多拉”除了在身管长度和射程不如“巴黎大炮”外,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全炮约长43米、宽7米、高12米、重1350吨,几乎是“巴黎大炮”的两倍。炮弹也大得惊人,其中榴弹丸重4.81吨。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弹丸则重达7.1吨,内装200公斤炸药。据说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公里以外厚度为850毫米的混凝土墙。作为对比,依阿华级战列舰有9门406毫米主炮,每发炮弹的重量才是1200多公斤,就足以在地面上炸出足球场那么大的大坑,一发炮弹就足以摧毁一个炮兵连,更不要说多拉大炮的7.1吨重炮弹威力了。(不过人家全舰才2000舰员。)
多拉”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王牌,由一名陆军少将担任总指挥。射击时则由一名上校具体指挥。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达1400多名,加上两个担任防空任务的高炮团、警卫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共需4000多人。
不过,由于个头太大,“多拉”的运输、操作、保障都极为不便,这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实战能力。仅就运输而言,需要首先把各部件卸下来分别装车,运炮车与两层楼的楼房相当。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车皮。而且,由于炮身过宽,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到达发射阵地后,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视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就需要1400-1500人整整忙活3个星期。
1942年4月,德军进攻克里米亚受挫,德军高层遂决定把“多拉”派上战场。前苏联黑海舰队司令部在塞尔斯托波尔城安营扎寨,抗击着德军的多次进攻,苏军凭借坚固工事,使德军多次进攻失败。德国炮兵调来上千门各种炮,要进行报复,其中就有多拉大炮。从6月7日起,多拉大炮就向塞城的主要7个目标进行轰击,共发射48发炮弹,使塞城成了一片废墟。其中有一发击毁了埋在岩石下数米深的一个巨型弹药库。后来,“多拉”又连续参加了进攻斯大林格勒及莫洛托夫城的作战,但也没有建立什么特殊功勋。1944年波兰地下武装起义,德国秘密警察头子下令镇压,又使用多拉大炮。在离华沙30公里地方,发射30发炮弹,使成千上万人民死亡。从此,多拉炮就销声匿迹了。多拉炮从初次登场到最后镇压华沙起义,有据可查总共发射104发炮弹。尽管“大多拉”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与人们对它的期望相差很远,与制造它的成本更是不成比例这种大炮尽管相当厉害,但它非常笨重,运输、架设都很费时费力。而且它的寿命也很短,每个炮管只能发射几十发,就得吊换新炮管,不然就会爆炸。造价也很昂贵。。二战结束时,“大多拉”炮成为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以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盟军研究巨炮的样品。最后,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奇特的—生。尽管德国制造了这种世界上最大的炮,但终究不能挽回希特勒的失败。只不过在“兵器史册”中,多了一个传奇故事而已。
8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还把它用来在前线攻击碉堡和点目标。 由于88毫米高身炮火炮高度的灵活性和较高射速(每分钟15-25发),它在前线应用得十分广泛。在疲用来保卫重要军事目标和后勤基地免受空袭。在前线,高射炮也用来执行其它战斗任务,例如攻击坦克和碉堡,掩护部队地面作战等,在海岸它们还可以攻击海上的目标,并阻止敌军登陆。
88毫米大炮对付坦克所取得的许多成功都要归功于它作为防空大炮所具有的性能。克虏伯公司的设计者们预见到,由于轰炸机飞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高,高射炮兵必须打出连发炮弹才有机会击中目标。所以,他们给”88“装备了一种弹簧装置,这种弹簧装置在大炮产生后坐力时会打开炮闩、弹出炮管,然后可以装入新的炮弹;装炮手只需把炮弹放在装炮架上。
当炮管需要升高最准空中时,这种自动装炮架很管用,可是当需要把炮弹呈水平方向发射出去时,这种装炮架有它不利的一面。没有这种自动装炮架,优秀的炮兵发射速度更快一些。 所以,在反坦克作战中,一般都把它取下不用.
由于88毫米高炮在反坦克方面的出色表现,德军决定进一步发掘它的潜力,在其基础上研制出专门的反坦克炮。40年军方责成克虏伯和莱茵钢铁公司展开竞争设计。最后莱茵钢铁公司成为胜利者,其产品被定名为PAK43。PAK43装在一个四脚座盘上,可以环向射击。它具有惊人的准确度和破坏力,是极其出色的反坦克炮。据报告,它有过击毁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记录。一次,苏军一辆T-34坦克被一门距离它四百米的PAK43击中后部,整个坦克发动机被巨大的冲击力击出5米,而坦克炮塔上的指挥塔也飞到了15米以外。
其后出现的“虎王”重型坦克则使用了比虎I重型坦克更强的火炮,即Kwk43L/71型88毫米坦克炮。该炮发展自pak43反坦克炮,身管长6300毫米,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大量装备的坦克上威力最强大的坦克炮,最大有效射程达2286米。也就是说,它可以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坦克的装甲,实战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该炮所用的弹种与Pak 43/1,Pak 43/2一样,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
1935年,为了突破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希特勒下令研制一种超过“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级巨炮。依旧由德国著名的的克虏伯兵工厂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经过7年的努力,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一种800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它大得出奇,炮膛内可蹲下一名大个子士兵。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而设计师穆拉为纪念自己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Dora(穆拉妻子的名字)],但德国炮兵则更喜欢叫它“多拉”炮。
“多拉”除了在身管长度和射程不如“巴黎大炮”外,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全炮约长43米、宽7米、高12米、重1350吨,几乎是“巴黎大炮”的两倍。炮弹也大得惊人,其中榴弹丸重4.81吨。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弹丸则重达7.1吨,内装200公斤炸药。据说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公里以外厚度为850毫米的混凝土墙。作为对比,依阿华级战列舰有9门406毫米主炮,每发炮弹的重量才是1200多公斤,就足以在地面上炸出足球场那么大的大坑,一发炮弹就足以摧毁一个炮兵连,更不要说多拉大炮的7.1吨重炮弹威力了。(不过人家全舰才2000舰员。)
多拉”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王牌,由一名陆军少将担任总指挥。射击时则由一名上校具体指挥。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达1400多名,加上两个担任防空任务的高炮团、警卫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共需4000多人。
不过,由于个头太大,“多拉”的运输、操作、保障都极为不便,这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实战能力。仅就运输而言,需要首先把各部件卸下来分别装车,运炮车与两层楼的楼房相当。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车皮。而且,由于炮身过宽,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到达发射阵地后,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视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就需要1400-1500人整整忙活3个星期。
1942年4月,德军进攻克里米亚受挫,德军高层遂决定把“多拉”派上战场。前苏联黑海舰队司令部在塞尔斯托波尔城安营扎寨,抗击着德军的多次进攻,苏军凭借坚固工事,使德军多次进攻失败。德国炮兵调来上千门各种炮,要进行报复,其中就有多拉大炮。从6月7日起,多拉大炮就向塞城的主要7个目标进行轰击,共发射48发炮弹,使塞城成了一片废墟。其中有一发击毁了埋在岩石下数米深的一个巨型弹药库。后来,“多拉”又连续参加了进攻斯大林格勒及莫洛托夫城的作战,但也没有建立什么特殊功勋。1944年波兰地下武装起义,德国秘密警察头子下令镇压,又使用多拉大炮。在离华沙30公里地方,发射30发炮弹,使成千上万人民死亡。从此,多拉炮就销声匿迹了。多拉炮从初次登场到最后镇压华沙起义,有据可查总共发射104发炮弹。尽管“大多拉”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与人们对它的期望相差很远,与制造它的成本更是不成比例这种大炮尽管相当厉害,但它非常笨重,运输、架设都很费时费力。而且它的寿命也很短,每个炮管只能发射几十发,就得吊换新炮管,不然就会爆炸。造价也很昂贵。。二战结束时,“大多拉”炮成为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以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盟军研究巨炮的样品。最后,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奇特的—生。尽管德国制造了这种世界上最大的炮,但终究不能挽回希特勒的失败。只不过在“兵器史册”中,多了一个传奇故事而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