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2019-06-06 · 做一把中国人喜欢的智能锁
在经济生活中,正常情况应该是价格下降,人们购买增加,价格上升,购买活动减少。但现实中经常出现“买涨不买落”的现象,我们称其为反常现象。比如,笔记本电脑从上万元的价格降到了万元以下,但并没有出现厂家希望的大量购买情况,需要电脑的人们还在持币待购,这是因为人们在等待着更大的降价奇迹出现,到那时会用更少的钱买到同样的电脑。这就是人们“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实际上这种现象仍然符合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的道理,只不过消费者希望价格越低越好。
2.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我们把生活消费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必需品,一类是高档耐用消费品。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的反映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体会: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了,但人们还是要消费,不会因为其价格上涨而减少食用。例如,2007年的猪肉价格不断上涨,截至到5月23日,猪肉的价格已涨至11年来的最高点,猪肉的批发价已达到16.5元/公斤,市场上的猪肉已经卖到了24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价格翻了一番。鸡蛋价格也在上涨,至5月23日,鸡蛋的市场价格已达到了4元/公斤。但这些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尽管价格上涨,需求量还是基本稳定的。这说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而一些高档耐用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量的大幅增加。例如,2003年是汽车降价年,很多计划买车的家庭抓住这一机会,进行购买,汽车销量大增。这是因为需要购买汽车的家庭已计划购置这种高档耐用品,只是在等待机会,这种商品一旦降价,销量就会大增。这说明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在经济生活中,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还与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有关。
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替代品和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品。那么,价格变动对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般情况下,在替代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比如,火车和飞机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交通工具,当火车的票价下降时,会使更多的出行者乘坐火车,而乘坐飞机的人数减少。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比如,旅游和旅游用品是互补的,当旅游价格降低时,不仅会使出游的人增多,还可以带来旅游用品的旺销。
(1)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①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①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②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价值量成正比。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2)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价格上涨,反之则反。
(3)价格受纸币发行量的制约,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则反。
(4)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等因素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2.某商品价格上涨其需求减少而其替代品需求增加,互补品需求减少
3.商品价格上涨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价格下降则缩小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