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时秦朝正规军为何会消失
展开全部
首先要说明的是,真正的百战秦军,生卒年份应和秦始皇相近。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未来的秦军,和秦始皇一样在吃奶中。 公元前230年,十年统一战争开始,这年秦始皇29岁,绝大部分秦军年龄当在20-40岁之间,这些人参战次数最多,实战经验最丰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这年秦始皇38岁,实战经验最丰富的老兵,年龄当在30-50岁之间。当时人平均年龄不高,活50多岁就算不错了,从这时开始,老兵们开始大量逝世。当然,大规模战争结束后,大部分士兵退役,还记得云梦泽秦墓的墓主吗,他也退役了,到地方上担任法律工作。 当然,还有一批刚参加完战斗的新兵,受秦国制度熏陶,也还血气方刚,秦始皇将他们派往各地监督百姓,还记得“陈利兵而谁何”吗,“谁何”这句话,十分形象,是汉朝人对当年情形的记忆。很显然,攻占六国后,大量秦兵被分散到各地维持统治。 随后,秦始皇派蒙恬出击匈奴,所动用兵力,《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为“三十万”,《匈奴列传》中记载为“十万”,可能是战斗部队为十万,其余负责搬运粮草。就好比汉匈漠北之战,战斗部队十万,搬运粮草者数十万。匈奴很快便被击溃,这次干净利索的战斗让汉朝人惊叹不已,记得看过句汉朝人的感慨,秦朝可以迅速解决匈奴,而汉朝打得很艰难,实在是个谜。大规模战斗结束后,边境安稳下来,已不再需要出击部队,来自秦国本土的精兵强将开始退役,各国的劳役开始担任守备任务。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内,秦国参加过十年统一战争的老兵新兵全部退役,按照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在世的都不多了,连云梦泽秦墓的墓主也逝世了。此时,北方边塞已不存在当年的秦军部队,“徙适戍以充之”。中原大乱后,《史记》中记载,“而蒙恬死”“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显然,蒙恬死后,各地叛秦,军心不稳,劳役们很快散去。 秦朝还有一次大规模出击行动,就是对越族地区的征服。这次出动50万人,战斗部队应在10万-20万人之间,在“热带雨林”中打得旷日持久,终于平定土着人的反抗。这50万人中,原六国人应占很大比重,而且伤亡很大。攻占越族地区后,又过了13年,这段时间内,当年的秦军早已退役或逝世,而且当地已无大规模战争,已无大规模驻军,更多的是迁徙的劳役。此时,南越王赵佗者所辖兵力不会比秦国其他郡多,并且越族地区的三个郡都相互独立,赵佗还需要攻灭剩余两个郡。哪怕占据这三个郡,赵佗兵力也不会达到50万,否则就去逐鹿中原了。 总之,在秦朝建立后,经过十几年时间,统一战争时期的秦军已退役或逝世,最有血性的一代精兵强将已经逝去,新组建的秦军,已分散于全国各地。此时秦地的本土部队,为“材士五万人”,还天天“射狗马禽兽”,已无战斗力。秦国在边关有30万人,基本是屯田的,已无当年出击匈奴的精兵强将,而且修长城吃尽了秦朝的苦,蒙恬死后人心更加不稳,不可能有秦国当年人人争先的血性,很快便逃散了。岭南的军队数量不多,而且分散在三个郡内,互不统属且无精兵强将,更不愿意挽救秦朝。分散于全国各地的秦军,本来就没多少秦国人,一旦各地起义,不仅很快反戈,就算有愿意抵抗的,也会寡不敌众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中。 在看看陈胜吴广,去“适戍渔阳”,共有900人,严格来说,这些人也是“秦军”,而且是去屯田的,其战斗力和长城的屯田的没什么区别,900人中,只有几个将尉,把这几个将尉一杀,900人立刻全反。可想而知,全国各地的所谓“秦军”,基本都有反的心。长城那边屯田的,受苦更多,也早就想反,蒙恬死后,长城那边的30万人八成是逃散甚至反秦。再看看陈胜吴广军的武器装备,刚开始简陋,但是“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竟然拥有了庞大的战车和骑兵部队,很显然是把秦军兵器库抢了,或者是很多秦军也已经反了,因为驾驭战车和骑兵还是需要一定训练的。再看看全国各地,都是整个县反,少量驻军根本无法抵挡,如果是陈胜那样的驻军,肯定跟着一起反。 因此,结论是,跟秦始皇同时代的百战秦军,早已退役或逝世,在世的都没几个了,驻守长城的30万人,比陈胜还想反,岭南并无实力,也不愿挽救秦朝,秦朝本土只有五万整天声色犬马的纨绔小年轻,并无严格训练及实战经验。因此,当陈胜军逼近秦地时,长城军早就逃散甚至反了,岭南无兵来救,其他地区也早反了,所以只好把刑徒放出来应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