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国电影产业核心竞争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来源:知乎
以下是王健林私享会的演讲实录: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讲三点:
「 一、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
1、软实力才能征服人心。
西方经济学把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不必说了,经济基础、军事等等。软实力是什么?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在这些方面,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真正在世界上影响人心、征服人心的不是硬实力,硬实力可以征战但不能征服。
我举两个例子,我们在初唐盛唐时,用兵最少,但八方来朝,当时西安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唐朝时候歌舞升平,皇家乐府工作人员差不多有四万人,比我们国家乐团多十倍都不止。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愿意来呢?因为唐朝的文化发达,我们有很多发明,都愿意来交流。
再举一个反面例子,美军把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短短几天就收服了,但征战到现在,不管怎么折腾,不管扶持哪方面的人上台,这两个国家依然一团糟,生活水平远不如战前,老百姓怨声载道,什么原因呢?就是征战后,软的东西文化相冲突,特别严重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上的冲突没办法解决。所以说靠文化、靠软的东西,才能够真正的让人服气。
2、增加中国影响力。
最近三百年以来,中国没落,中国的转折就是从乾隆开始,有人说“康乾盛世”,实际上到乾隆就已经由盛转衰了。从那算起到现在差不多三百年,三百年来中国国力渐衰,西方大国崛起,西方强国的各种生活方式、文化对中国全面影响,几百年来在中国形成一股崇洋媚外的风气。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呢?就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什么东西都是外国人好。不管什么事,哪一件中国人自己说好,那一定不行,外国人说好这事就行。所以我们不管拿什么奖,不管是什么电影奖、音乐奖,甚至是文学奖,不管什么东西都是外国人给的好。国人不管做什么,都缺乏自信。
现在中国人提出的口号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六百年来全球有九个大国先后崛起,中国如果实现复兴是十个大国,这六七百年来其它九个大国都叫“崛起”,唯独中国提的口号叫“民族复兴”。什么原因呢?中国曾经在世上厉害了两千多年,这三百年才没落下去。所以我们不是新的崛起,是复兴。那么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当然发展经济、发展军事,还有一条就是要在文化领域里,改变西方影响中国的现象,把影响中国变为“中国影响”。别看四个字,两个字一颠倒,内容完全不一样。
中国现在提了要民族复兴,建设小康社会,光靠经济走出去是不行的,文化也必须配合走出去,硬的软的一起走出去,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民族复兴。
3、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现在说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从哪来?关着门自己说文化自信这不行。所谓的文化自信是自己民族文化,拿出去跟别的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增强自己,在比较中显得更高更好,这个自信才能有。怎么去比较?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比较。所以说文化增强自信的必由之路,就是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在世界上与其它民族文化相比较、鉴别,然后吸收精华,去除糟粕,提升自己,逐渐建立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所以说中国文化不走出去,建立文化自信也是一句空话。我记得毛泽东曾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提高”,就是这个道理。
「 二、文化怎样走出去 」
都说中国文化走出去,前两周政治局还开会,专门议了文化走出去。但是文化如何走出去呢?我谈几点看法。
1、要建立传播渠道。
建高铁,要先建高铁线路;要开车,要先把公路建起来。这就是基础设施,有铁轨,有高速公路,火车和汽车才有跑的可能。同理,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必须先有传播渠道。现在中国文化在对外传播中,无论电影、电视、网络、平面,诸多方面都严重缺乏渠道。我们说话的声音,海外绝大部分的地方听不到。你不要以为西方的媒体就是客观的,这是完全错误的。所谓的大媒体、主流媒体都一定有他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它会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服务。在海外,看到中国的报道,基本上都是负面消息,老百姓从哪获取知识呢?一般都是从媒体获取。真到中国旅游,改变印象的有没有?有,但很少。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渠道。
我举一个例子,电影怎么发出去的?全世界电影公司不知道多少家,美国的独立制片人公司超过三千家,但只有六家公司有全球发行渠道,这也是这六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号称“六大”。其它公司,单讲电影电视收入,已经超越六大中的两三家了,但是通通不能称为“大”,就因为他们没有全球发行渠道。
中国电影依靠这六家发行渠道,能发出去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中国电影近三年翻了一倍都不止,但中国电影这几年来海外票房基本上没有增长,什么原因呢?海外收入跟国内的市场不匹配,这还是在2012年我们万达并购AMC以后,中国电影在北美地区还放一些,从此就看出渠道的重要性。现在中国有些电影拍出来后,在北京或上海搞一个首映,号称全球首映,那都是忽悠,不可能是真正的全球发行。
2、需要打造内容品牌。
除了要有传播渠道,另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内容品牌。美国文化影响全世界,美国不仅是经济强势,文化更强硬。美国出口的第一产品既不是飞机也不是其它事情,而是文化产业,美国文化产业占了GDP24%,排在第一,美国文化的GDP产值占了全球1/4,全面影响世界。美国文化不光是渠道强,还有很多著名品牌,比如奥斯卡、格莱美、迪斯尼,甚至包括肯德基、麦当劳,它创造了方方面面的东西,影响美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教育全世界从小就形成唯“美”主义。
那么中国文化走出去,除了尽全力打造自己的传播渠道以外,还要打造我们自己的、在全球真正叫得硬的内容品牌,没有这个光有传播渠道也不行。如果不把内容品牌建设起来,我想不管是花多少钱、过多少年,最终还是回到原点。
3、依靠民企走出去。
文化走出去,靠谁走出去呢?政府当然是可以走出去的,政府本来就应该作为文化走出去的主导力量,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政府走出去靠的是财政投资。第一投资的财力有限;第二还有长期持续的问题。所以完全靠政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深度、广度、持续性方面,是难以做得深,做得久的,政府可以做指导。
为什么国企难以走出去呢,国企代表着国家,走出去不是走到外省去,是走到外国去。走出外国去,中国国企首先过不了审批关,特别是在文化方面更敏感,所以我觉得国企是很难走出去。
只有民营企业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力军。依靠民企文化走出去,这个认识可能现在人们还不认同,但是我相信通过几年的实践,会慢慢统一认识的。第一,因为民营企业走出去一个是民企容易解决审批问题,比如说我们收购英国的欧典院线那要经过欧盟的十几、二十几个国家的审批,我们上周已经拿到正式的批文。要是个国企,这么多国家,指不定卡在哪了。而且它是欧洲的第一大院线,民企肯定是容易审批。
而且,传播中引起的反感较少,容易教化。你传播什么东西,寓教于乐,让别人乐呵呵的接受,主动的接受,花钱来接受,那才叫本事。不然的话硬生生的去宣传那可能不行。民营企业因为它是拿自己的钱来做的,它一定要想要我怎么把这个钱收回来,怎么样让别人接受、买我的产品,可能我们会在宣传真善美和市场方面会容易找到平衡点,做出既能表现中华民族的特色,又能表现我们中国自己传统价值观,又能让外国人接受的东西。
而且从民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来看,它能够做比如说现在三年五年内是亏损的,但是五年八年以后才能赢利的决策也可以做,国有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还是举一个电影院线的例子,2006年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盖了很多万达广场,我说投资电影院吧,我的手下人告诉我,全国才十亿票房,就算20%的利润全国才两亿,投资怎么收回来。可是我讲,我们就赌吧,它总要增长吧,就赌十年增长100亿,还没敢说增长太多,增长100亿的时候就是20亿。真的,这个公司是亏了三年以后才赢利,但是我们还是赶上一个比较巧的时期,就是从那以后进入中国电影黄金十年,如果没有黄金十年,可能熬的时间更长。像我们海外一些文化产业投资也是这样的,也是需要熬时间的。民营企业因为是老板终身制,他可以考虑更长远的战略。
「 三、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
文化要走出去,知易行难。说的是很容易的,怎么走出去?到现在这么多年没走出去,肯定是很困难的。我有三点中肯的建议:
1、国家支持要给力。
现在中国文化企业有一个问题就是规模普遍偏小。上百亿美元的,除了万达,可能还没有。外国两百亿、三百亿的公司一堆。而且现在文化企业,外国叫娱乐企业,基本上都是全产业链,全媒体,很少有单独的电影公司,都是电影、电视台等等合并起来的。所以我们这些文化企业走出去和这些大的财团竞争。就本身实力,还有制度方面的抵触问题,所以对抗就很难,走得比较困难,就需要国家给予扶持。
支持要真支持。我举一个例子,我到法国电影协会做了一个调查,我说法国人也就是个中等国家吧,但是为什么法国电影可以在全球排第二,影响力那么大?法国的电影节可以说世界第一节,奥斯卡名声大,但是大家忘了奥斯卡是一个奖,就是两个小时完事了,戛纳一个节日,一办就办一周,是全球最大的电影节,而且法国电影节还有世界影响力。
法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如果不对法语电影支持,英语片就会占满全部市场,所以只要是投拍法语片,法国本土电影,国家一律先给50%的出资,比如说你投一个亿,先给五千万,放映如果产生亏损,再由国家补贴亏损的部分,一个亿亏了六千万,国家就由五千万变成补六千万,就是靠这个政策,还有一些税收等其它优惠政策。所以说在法国没有任何好莱坞限制的情况下,主要靠法语电影,其实这种现象很多的,德国、西班牙、日本韩国很多都是这种形式。所以必须国家政策给力,才有可能使文化走出去做得更好。
2、要放宽对文化走出去的审批。
支持文化走出去,说了很久了,两周前刚开了会议,谈到走出去。但是我又听说,最近外汇流失,又说对不管什么样企业的投资并购,不管是制造业、文化业通通审批要收紧,对外投资缩减。我觉得这个政策上就应该有所区别,对待投资也要区别对待,文化的并购谈判是特别复杂困难的事情。
我们这次并购的欧典,始于五年前的谈判,我跟欧典的董事长不知见了多少次,但就是谈来谈去也谈不下来,真正的机会是什么?英国一脱欧他就慌了,他担心走向趋势会改变,所以赶快想把它卖掉。这种文化资源类的并购,还有一些品牌文化的并购,我觉得国家应该在这些审批方面要放宽。如果一视同仁,或者是不管什么都从严过审,谈文化走出去就非常困难。
3、要打造文化龙头企业。
美国电影有超过三千家的企业,真正有全球竞争力的就只有六家,这六家不是每年自己拍片,自己拍的片子撑死1/3,一半或者是1/3,剩下的就是靠发别人的片子,收钱。有核心竞争力的就这么几家,美国旅游企业大型的超过一千家,还不算小的。真正影响力的品牌就是两个,迪斯尼和传奇。这说明什么呢,文化要影响本国进而再影响世界,而不是靠一堆人,几个大品牌就决定了,要靠龙头企业。
我们有句古话说的话,万只小舢板,也抵不了一只航空母舰。就战斗力来讲,一万只小船并在一起,也抵不过航空母舰。
就是说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不管是在国内走还是向外走,首先中国文化要有龙头企业,而且还不止一个龙头企业,要有一批龙头企业。中国如果能培养出十个八个年收入在百亿美金,两三个几百亿美金的综合性文化产业收入的文化企业,可能我们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当中我们就能够占领潮流。时间关系,我就单讲一个文化走出去,谢谢大家。
以下是王健林私享会的演讲实录: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讲三点:
「 一、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
1、软实力才能征服人心。
西方经济学把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不必说了,经济基础、军事等等。软实力是什么?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在这些方面,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真正在世界上影响人心、征服人心的不是硬实力,硬实力可以征战但不能征服。
我举两个例子,我们在初唐盛唐时,用兵最少,但八方来朝,当时西安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唐朝时候歌舞升平,皇家乐府工作人员差不多有四万人,比我们国家乐团多十倍都不止。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愿意来呢?因为唐朝的文化发达,我们有很多发明,都愿意来交流。
再举一个反面例子,美军把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短短几天就收服了,但征战到现在,不管怎么折腾,不管扶持哪方面的人上台,这两个国家依然一团糟,生活水平远不如战前,老百姓怨声载道,什么原因呢?就是征战后,软的东西文化相冲突,特别严重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上的冲突没办法解决。所以说靠文化、靠软的东西,才能够真正的让人服气。
2、增加中国影响力。
最近三百年以来,中国没落,中国的转折就是从乾隆开始,有人说“康乾盛世”,实际上到乾隆就已经由盛转衰了。从那算起到现在差不多三百年,三百年来中国国力渐衰,西方大国崛起,西方强国的各种生活方式、文化对中国全面影响,几百年来在中国形成一股崇洋媚外的风气。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呢?就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什么东西都是外国人好。不管什么事,哪一件中国人自己说好,那一定不行,外国人说好这事就行。所以我们不管拿什么奖,不管是什么电影奖、音乐奖,甚至是文学奖,不管什么东西都是外国人给的好。国人不管做什么,都缺乏自信。
现在中国人提出的口号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六百年来全球有九个大国先后崛起,中国如果实现复兴是十个大国,这六七百年来其它九个大国都叫“崛起”,唯独中国提的口号叫“民族复兴”。什么原因呢?中国曾经在世上厉害了两千多年,这三百年才没落下去。所以我们不是新的崛起,是复兴。那么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当然发展经济、发展军事,还有一条就是要在文化领域里,改变西方影响中国的现象,把影响中国变为“中国影响”。别看四个字,两个字一颠倒,内容完全不一样。
中国现在提了要民族复兴,建设小康社会,光靠经济走出去是不行的,文化也必须配合走出去,硬的软的一起走出去,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民族复兴。
3、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现在说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从哪来?关着门自己说文化自信这不行。所谓的文化自信是自己民族文化,拿出去跟别的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增强自己,在比较中显得更高更好,这个自信才能有。怎么去比较?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比较。所以说文化增强自信的必由之路,就是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在世界上与其它民族文化相比较、鉴别,然后吸收精华,去除糟粕,提升自己,逐渐建立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所以说中国文化不走出去,建立文化自信也是一句空话。我记得毛泽东曾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提高”,就是这个道理。
「 二、文化怎样走出去 」
都说中国文化走出去,前两周政治局还开会,专门议了文化走出去。但是文化如何走出去呢?我谈几点看法。
1、要建立传播渠道。
建高铁,要先建高铁线路;要开车,要先把公路建起来。这就是基础设施,有铁轨,有高速公路,火车和汽车才有跑的可能。同理,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必须先有传播渠道。现在中国文化在对外传播中,无论电影、电视、网络、平面,诸多方面都严重缺乏渠道。我们说话的声音,海外绝大部分的地方听不到。你不要以为西方的媒体就是客观的,这是完全错误的。所谓的大媒体、主流媒体都一定有他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它会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服务。在海外,看到中国的报道,基本上都是负面消息,老百姓从哪获取知识呢?一般都是从媒体获取。真到中国旅游,改变印象的有没有?有,但很少。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渠道。
我举一个例子,电影怎么发出去的?全世界电影公司不知道多少家,美国的独立制片人公司超过三千家,但只有六家公司有全球发行渠道,这也是这六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号称“六大”。其它公司,单讲电影电视收入,已经超越六大中的两三家了,但是通通不能称为“大”,就因为他们没有全球发行渠道。
中国电影依靠这六家发行渠道,能发出去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中国电影近三年翻了一倍都不止,但中国电影这几年来海外票房基本上没有增长,什么原因呢?海外收入跟国内的市场不匹配,这还是在2012年我们万达并购AMC以后,中国电影在北美地区还放一些,从此就看出渠道的重要性。现在中国有些电影拍出来后,在北京或上海搞一个首映,号称全球首映,那都是忽悠,不可能是真正的全球发行。
2、需要打造内容品牌。
除了要有传播渠道,另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内容品牌。美国文化影响全世界,美国不仅是经济强势,文化更强硬。美国出口的第一产品既不是飞机也不是其它事情,而是文化产业,美国文化产业占了GDP24%,排在第一,美国文化的GDP产值占了全球1/4,全面影响世界。美国文化不光是渠道强,还有很多著名品牌,比如奥斯卡、格莱美、迪斯尼,甚至包括肯德基、麦当劳,它创造了方方面面的东西,影响美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教育全世界从小就形成唯“美”主义。
那么中国文化走出去,除了尽全力打造自己的传播渠道以外,还要打造我们自己的、在全球真正叫得硬的内容品牌,没有这个光有传播渠道也不行。如果不把内容品牌建设起来,我想不管是花多少钱、过多少年,最终还是回到原点。
3、依靠民企走出去。
文化走出去,靠谁走出去呢?政府当然是可以走出去的,政府本来就应该作为文化走出去的主导力量,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政府走出去靠的是财政投资。第一投资的财力有限;第二还有长期持续的问题。所以完全靠政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深度、广度、持续性方面,是难以做得深,做得久的,政府可以做指导。
为什么国企难以走出去呢,国企代表着国家,走出去不是走到外省去,是走到外国去。走出外国去,中国国企首先过不了审批关,特别是在文化方面更敏感,所以我觉得国企是很难走出去。
只有民营企业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力军。依靠民企文化走出去,这个认识可能现在人们还不认同,但是我相信通过几年的实践,会慢慢统一认识的。第一,因为民营企业走出去一个是民企容易解决审批问题,比如说我们收购英国的欧典院线那要经过欧盟的十几、二十几个国家的审批,我们上周已经拿到正式的批文。要是个国企,这么多国家,指不定卡在哪了。而且它是欧洲的第一大院线,民企肯定是容易审批。
而且,传播中引起的反感较少,容易教化。你传播什么东西,寓教于乐,让别人乐呵呵的接受,主动的接受,花钱来接受,那才叫本事。不然的话硬生生的去宣传那可能不行。民营企业因为它是拿自己的钱来做的,它一定要想要我怎么把这个钱收回来,怎么样让别人接受、买我的产品,可能我们会在宣传真善美和市场方面会容易找到平衡点,做出既能表现中华民族的特色,又能表现我们中国自己传统价值观,又能让外国人接受的东西。
而且从民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来看,它能够做比如说现在三年五年内是亏损的,但是五年八年以后才能赢利的决策也可以做,国有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还是举一个电影院线的例子,2006年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盖了很多万达广场,我说投资电影院吧,我的手下人告诉我,全国才十亿票房,就算20%的利润全国才两亿,投资怎么收回来。可是我讲,我们就赌吧,它总要增长吧,就赌十年增长100亿,还没敢说增长太多,增长100亿的时候就是20亿。真的,这个公司是亏了三年以后才赢利,但是我们还是赶上一个比较巧的时期,就是从那以后进入中国电影黄金十年,如果没有黄金十年,可能熬的时间更长。像我们海外一些文化产业投资也是这样的,也是需要熬时间的。民营企业因为是老板终身制,他可以考虑更长远的战略。
「 三、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
文化要走出去,知易行难。说的是很容易的,怎么走出去?到现在这么多年没走出去,肯定是很困难的。我有三点中肯的建议:
1、国家支持要给力。
现在中国文化企业有一个问题就是规模普遍偏小。上百亿美元的,除了万达,可能还没有。外国两百亿、三百亿的公司一堆。而且现在文化企业,外国叫娱乐企业,基本上都是全产业链,全媒体,很少有单独的电影公司,都是电影、电视台等等合并起来的。所以我们这些文化企业走出去和这些大的财团竞争。就本身实力,还有制度方面的抵触问题,所以对抗就很难,走得比较困难,就需要国家给予扶持。
支持要真支持。我举一个例子,我到法国电影协会做了一个调查,我说法国人也就是个中等国家吧,但是为什么法国电影可以在全球排第二,影响力那么大?法国的电影节可以说世界第一节,奥斯卡名声大,但是大家忘了奥斯卡是一个奖,就是两个小时完事了,戛纳一个节日,一办就办一周,是全球最大的电影节,而且法国电影节还有世界影响力。
法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如果不对法语电影支持,英语片就会占满全部市场,所以只要是投拍法语片,法国本土电影,国家一律先给50%的出资,比如说你投一个亿,先给五千万,放映如果产生亏损,再由国家补贴亏损的部分,一个亿亏了六千万,国家就由五千万变成补六千万,就是靠这个政策,还有一些税收等其它优惠政策。所以说在法国没有任何好莱坞限制的情况下,主要靠法语电影,其实这种现象很多的,德国、西班牙、日本韩国很多都是这种形式。所以必须国家政策给力,才有可能使文化走出去做得更好。
2、要放宽对文化走出去的审批。
支持文化走出去,说了很久了,两周前刚开了会议,谈到走出去。但是我又听说,最近外汇流失,又说对不管什么样企业的投资并购,不管是制造业、文化业通通审批要收紧,对外投资缩减。我觉得这个政策上就应该有所区别,对待投资也要区别对待,文化的并购谈判是特别复杂困难的事情。
我们这次并购的欧典,始于五年前的谈判,我跟欧典的董事长不知见了多少次,但就是谈来谈去也谈不下来,真正的机会是什么?英国一脱欧他就慌了,他担心走向趋势会改变,所以赶快想把它卖掉。这种文化资源类的并购,还有一些品牌文化的并购,我觉得国家应该在这些审批方面要放宽。如果一视同仁,或者是不管什么都从严过审,谈文化走出去就非常困难。
3、要打造文化龙头企业。
美国电影有超过三千家的企业,真正有全球竞争力的就只有六家,这六家不是每年自己拍片,自己拍的片子撑死1/3,一半或者是1/3,剩下的就是靠发别人的片子,收钱。有核心竞争力的就这么几家,美国旅游企业大型的超过一千家,还不算小的。真正影响力的品牌就是两个,迪斯尼和传奇。这说明什么呢,文化要影响本国进而再影响世界,而不是靠一堆人,几个大品牌就决定了,要靠龙头企业。
我们有句古话说的话,万只小舢板,也抵不了一只航空母舰。就战斗力来讲,一万只小船并在一起,也抵不过航空母舰。
就是说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不管是在国内走还是向外走,首先中国文化要有龙头企业,而且还不止一个龙头企业,要有一批龙头企业。中国如果能培养出十个八个年收入在百亿美金,两三个几百亿美金的综合性文化产业收入的文化企业,可能我们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当中我们就能够占领潮流。时间关系,我就单讲一个文化走出去,谢谢大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