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技能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成功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技能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想成为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
一、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1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 、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做到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活动默契,具有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的能力。
3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应自觉主动地把教室作为活动室,把讲堂作为学堂,时时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在这个教学第一阵地,不断的提高、锤炼自己,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提升。
4 、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等。尤其是课堂语言要做到提问有方,表达有情,评价有度,学会抑杨顿挫,激情流淌。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语言若富于激情,便会时刻撞击学生的情握稿感,师生间便于充分展开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接纳,情感的交融,从而创造出一种情感撞击后心灵的开阔,让学生学习激情始终都保持在兴奋点上,课堂活跃而适度,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心灵成长的愉悦。这样真正创造出一种师生互动,心灵倾听的分享方式,实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
5 、要重视对学生与教师学习效果的研究。评价一节课,除了看教师投入了多少情感,融入了多少课外知识;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花了多少精力,产生了多少兴趣等。
二、教师要具有课堂管理能力
研究证明,教师能否有效地驾驭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现代教学评价中,首先注意看“主体参与”情况,把学生当作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评价一节课,应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这需要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技能。其次,看教师的“教学机智”。这要看教师能否把握教学情景的教学时机,善于“机智应变”,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学生的不良行为;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教学。一旦学生对教师上课产生“欲望”,这就证明课堂管理获得成功,进而证明教师具有驾驭和管理课堂的能力。
三、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记录自己的教学效果和行为。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前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中反思,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教后反思,则是有批判、有总结地进行教学反思,能修恶改良,使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反思有助于教师理解与学习教学、课改和评价的动态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最终成为优秀教师。 四、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中。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师生资料来源广,知识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仅如此,在收集资料的段伏孝过程中,学生还会学到不少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引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并打印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图书馆查阅、检索资料;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到书店购买相关书籍等,这些都能表现为一种学习能力,厅友它比纯粹的学科知识更为重要。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发现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开发,让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建的过程,增加师生学习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能力便在成长中生成。
五、教师要具有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
在与学生产交往中,教师要学会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教师的架子,更多地了解和接纳学生,积极地关怀学生,恰当而开放地进行师生对话,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亲切、友善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创建一个理解、关怀的环境,养成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与教师一同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教与学的活动中。
六、教师要具有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置身于这样的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广大教师正经历着现代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观念、模式、方法的变化、整合与创新。要把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结合起来。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把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必须从细微处入手,思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教与学,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并学会在自己的教案设计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七、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与教研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教育教学研究要立足学校实际,立足教学课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要多反思,对教学进行经常性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研讨与交流。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把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最终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学会教学研究。
《非常教师》一书中《优质教学的精髓》这一节对教师有这样一个简单的评价标准: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要树立教学促进者的新形象。
广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践行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教手段的技能,高效使用新教材,研究新情况,尝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强化和培养自己的教学技能,达到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新的视角看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技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一方面,许多老师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教师需要具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技能,教师需要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能,教师需要具备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教师需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技能。在不断地积极探索中,不少教师产生了新的困惑:清晰的讲解、漂亮的板书,这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技能都变得不重要了吗?新课程带来了这么多新的技能,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具备?困惑引发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仅仅是简单的增加吗,新的教学技能究竟“新”在何处?
仔细分析,过去的教学技能主要是从教师教的立场出发,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把握、课堂上语言的流畅等。新的教学技能真正“新”的是视角,即从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重新系统建构“教学基本技能”。重新系统构建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文只是提出这一想法,并就这一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一些可供思考的方面。
一、了解学生需要的技能
既然要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审视整个教学过程,那么真正地了解学生发展需要自然成为课堂教学技能之基本。学生是带着全部的丰富性进入课堂的,这不仅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经验、学生的困惑、学生的情感等。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这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
值得强调的是,要想真正地了解学生不能仅仅依靠经验,还需要一定的调研。调研方式包括小测试、访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合理选择。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
教师要养成随时了解学生的习惯。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对5位学生的访谈记录:
师:判断下面分数哪些可以直接相加减,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你准备如何计算?
学生的想法使这位老师“大吃一惊”,原来以为学生最困难的是分子与分母都不相同的情况,却不知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反而对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情况显得不知所措,5位学生或者不知怎么办,或者干脆把“分母加起来”。与学生的访谈促使这位老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思考。
我想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精心设计的活动往往学生“不领情”,不是提不起兴趣,就是难以开展探索。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通过调研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因此,合理的教学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科学了解学生应该成为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
二、激发学生思考的技能
好的数学教学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这一点教师们已经取得了共识,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技能。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所以教师必须爱护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展示所学数学内容与学生经验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吸引他们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展现学习的必要性;教师应多方面展示数学的魅力,如数学发现和证明的全过程,既使学生体会到逻辑思维的力量,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火热思考,又如数学内部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个整体;教师应鼓励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或者不同的思考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多样化地呈现学习材料,如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第二,营造思考的环境。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充分思考的空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引起学生的思考。有效的问题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回答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教师不能仅仅提出只需要学生简单回忆信息就能回答的问题,还需要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整合、分析已给的或记忆中的信息,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并产生独特的想法或答案,需要学生作出判断或评价。
教师还应注意所提问题类型的多样性,下面介绍几种教师常用的问题类型供参考:
聚集型问题:引导学生注意的方向。当使用提问引出一节课或一次讨论时,使用一个聚集在即将讨论的主题上的创造型或评价型问题是个不错的选择。 提示型问题:对于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一个好的办法是进行提示性的提问。提示型问题给学生提供回答问题或是纠正先前错误的线索。 追问型问题:旨在纠正、提高或扩展学生的原始答案。它们迫使学生更彻底地思考最初的回答,也同时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思考中。追问型问题可以用来纠正最初的答案、澄清问题、形成批判意识或重新聚集于一个回答。 第三,利用学生的思想。
教师还应能有效利用学生的思想,包括认可、修改、应用、比较和总结学生的想法,从而鼓励全体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并积极思考。具体来说:
l 认可:通过重复学生的语言,来运用学生的思想。l 修改:用你自己的话,或者用其他学生的话来表达思想,以丰富教学。 l 应用:使用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分析其他问题,以鼓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过程。l 比较:采用学生的思想,并将它和学生先前表达的或其他学生的想法寻找联系。l 总结:用学生的共识,对所教内容进行概述和回顾。
三、指导学生合作的技能
善于与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实际上,思考和交流是交叉在一起的。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交流,学生首先面临向他人清晰而有信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挑战,这就需要他们预先要组织自己的数学思维,这实际上是获得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深入理解的过程,同其他人的相互讨论是使自己的策略和思想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的基本方法之一;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想法中学到东西,在讨论各种各样的想法中,学生将有机会看到别人的观点和方法,评价这些观点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并加以使用,通过仔细地听取和思考他人的观点,学生将学习成为有着批判眼光的思考者;学生还要将自己的语言与数学语言联系起来,这就为学习数学语言积累了经验和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欣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力量。
因此,教师应提供多种机会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并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有效地指导。比如,小组合作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合作形式,为了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教师应努力思考什么样的活动适合小组合作,通过何种方式能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发展合作的意识;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合作的目标、合作的任务、合作的时间等;教师还应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如如何合理分工、如何互相倾听,如何记录,如何对小组观点进行整理;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中,应起到使学生集中对主题进行讨论,在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或提供新的信息,调整学生的观点以使讨论深入等作用,并积极选择有益的资源供全班交流;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应指导小组尽可能清晰地总结观点,并选择代表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质疑研讨。 四、促进学生反思的技能
据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失败常常不是由于数学知识的缺乏,而是由于对于他们所学习的知识的非有效的应用,学生的评价和反思意识和水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教师应通过清晰地讲述、提供合理的练习等手段促进学生反思和应用所学内容,教师还可以经常问及下面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习惯:“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什么活动?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在活动中你获得了什么?你有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与以前内容有哪些联系?”“我们是使用哪些方法获得结论的?这些方法在什么地方还能用到?”“通过学习又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你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五、评估学生发展的技能
评估学生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并适时组织对评估进行讨论,下表可以作为小组成员之间对于合作技能进行互评的参考: 合作技能 小组成员名字 为促进小组进步,提供知识和信息 对整个组的开放和坦率
对需要帮助的成员提供个人帮助和支持 以价值中立、建设性的方式评估别人的贡献
同小组分享物质资源——书、分发材料、书面信息 准确地领会或总结其他组员的话
当其他组员作出重要贡献时,给予承认 接受和欣赏文化、种族及个体差异
从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重新系统建构“教学基本技能”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笔者只是提出一些自己的初步想法,旨在抛砖引玉。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学过程的个性,因此,除了具备必要的教学技能外,教师还应了解教学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后面隐藏着每个人对数学、教育等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和对教育的理解,“修炼内功”也许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
面对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国家及时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简称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是对广大公民的一种教育。对于小学而言,素质教育的要义可以概括为“二全一活”,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一种和谐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则是着眼长远,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考虑,它强调诸方面和谐、协调地全面发展,它关注个性的张场。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师们来说,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压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想成为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
一、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1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 、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做到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活动默契,具有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的能力。
3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应自觉主动地把教室作为活动室,把讲堂作为学堂,时时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在这个教学第一阵地,不断的提高、锤炼自己,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提升。
4 、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等。尤其是课堂语言要做到提问有方,表达有情,评价有度,学会抑杨顿挫,激情流淌。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语言若富于激情,便会时刻撞击学生的情握稿感,师生间便于充分展开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接纳,情感的交融,从而创造出一种情感撞击后心灵的开阔,让学生学习激情始终都保持在兴奋点上,课堂活跃而适度,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心灵成长的愉悦。这样真正创造出一种师生互动,心灵倾听的分享方式,实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
5 、要重视对学生与教师学习效果的研究。评价一节课,除了看教师投入了多少情感,融入了多少课外知识;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花了多少精力,产生了多少兴趣等。
二、教师要具有课堂管理能力
研究证明,教师能否有效地驾驭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现代教学评价中,首先注意看“主体参与”情况,把学生当作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评价一节课,应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这需要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技能。其次,看教师的“教学机智”。这要看教师能否把握教学情景的教学时机,善于“机智应变”,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学生的不良行为;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教学。一旦学生对教师上课产生“欲望”,这就证明课堂管理获得成功,进而证明教师具有驾驭和管理课堂的能力。
三、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记录自己的教学效果和行为。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前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中反思,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教后反思,则是有批判、有总结地进行教学反思,能修恶改良,使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反思有助于教师理解与学习教学、课改和评价的动态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最终成为优秀教师。 四、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中。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师生资料来源广,知识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仅如此,在收集资料的段伏孝过程中,学生还会学到不少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引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并打印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图书馆查阅、检索资料;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到书店购买相关书籍等,这些都能表现为一种学习能力,厅友它比纯粹的学科知识更为重要。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发现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开发,让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建的过程,增加师生学习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能力便在成长中生成。
五、教师要具有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
在与学生产交往中,教师要学会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教师的架子,更多地了解和接纳学生,积极地关怀学生,恰当而开放地进行师生对话,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亲切、友善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创建一个理解、关怀的环境,养成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与教师一同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教与学的活动中。
六、教师要具有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置身于这样的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广大教师正经历着现代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观念、模式、方法的变化、整合与创新。要把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结合起来。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把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必须从细微处入手,思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教与学,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并学会在自己的教案设计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七、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与教研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教育教学研究要立足学校实际,立足教学课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要多反思,对教学进行经常性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研讨与交流。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把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最终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学会教学研究。
《非常教师》一书中《优质教学的精髓》这一节对教师有这样一个简单的评价标准: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要树立教学促进者的新形象。
广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践行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教手段的技能,高效使用新教材,研究新情况,尝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强化和培养自己的教学技能,达到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新的视角看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技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一方面,许多老师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教师需要具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技能,教师需要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能,教师需要具备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教师需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技能。在不断地积极探索中,不少教师产生了新的困惑:清晰的讲解、漂亮的板书,这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技能都变得不重要了吗?新课程带来了这么多新的技能,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具备?困惑引发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仅仅是简单的增加吗,新的教学技能究竟“新”在何处?
仔细分析,过去的教学技能主要是从教师教的立场出发,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把握、课堂上语言的流畅等。新的教学技能真正“新”的是视角,即从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重新系统建构“教学基本技能”。重新系统构建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文只是提出这一想法,并就这一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一些可供思考的方面。
一、了解学生需要的技能
既然要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审视整个教学过程,那么真正地了解学生发展需要自然成为课堂教学技能之基本。学生是带着全部的丰富性进入课堂的,这不仅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经验、学生的困惑、学生的情感等。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这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
值得强调的是,要想真正地了解学生不能仅仅依靠经验,还需要一定的调研。调研方式包括小测试、访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合理选择。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
教师要养成随时了解学生的习惯。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对5位学生的访谈记录:
师:判断下面分数哪些可以直接相加减,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你准备如何计算?
学生的想法使这位老师“大吃一惊”,原来以为学生最困难的是分子与分母都不相同的情况,却不知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反而对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情况显得不知所措,5位学生或者不知怎么办,或者干脆把“分母加起来”。与学生的访谈促使这位老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思考。
我想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精心设计的活动往往学生“不领情”,不是提不起兴趣,就是难以开展探索。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通过调研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因此,合理的教学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科学了解学生应该成为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
二、激发学生思考的技能
好的数学教学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这一点教师们已经取得了共识,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技能。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所以教师必须爱护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展示所学数学内容与学生经验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吸引他们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展现学习的必要性;教师应多方面展示数学的魅力,如数学发现和证明的全过程,既使学生体会到逻辑思维的力量,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火热思考,又如数学内部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个整体;教师应鼓励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或者不同的思考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多样化地呈现学习材料,如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第二,营造思考的环境。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充分思考的空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引起学生的思考。有效的问题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回答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教师不能仅仅提出只需要学生简单回忆信息就能回答的问题,还需要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整合、分析已给的或记忆中的信息,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并产生独特的想法或答案,需要学生作出判断或评价。
教师还应注意所提问题类型的多样性,下面介绍几种教师常用的问题类型供参考:
聚集型问题:引导学生注意的方向。当使用提问引出一节课或一次讨论时,使用一个聚集在即将讨论的主题上的创造型或评价型问题是个不错的选择。 提示型问题:对于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一个好的办法是进行提示性的提问。提示型问题给学生提供回答问题或是纠正先前错误的线索。 追问型问题:旨在纠正、提高或扩展学生的原始答案。它们迫使学生更彻底地思考最初的回答,也同时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思考中。追问型问题可以用来纠正最初的答案、澄清问题、形成批判意识或重新聚集于一个回答。 第三,利用学生的思想。
教师还应能有效利用学生的思想,包括认可、修改、应用、比较和总结学生的想法,从而鼓励全体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并积极思考。具体来说:
l 认可:通过重复学生的语言,来运用学生的思想。l 修改:用你自己的话,或者用其他学生的话来表达思想,以丰富教学。 l 应用:使用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分析其他问题,以鼓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过程。l 比较:采用学生的思想,并将它和学生先前表达的或其他学生的想法寻找联系。l 总结:用学生的共识,对所教内容进行概述和回顾。
三、指导学生合作的技能
善于与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实际上,思考和交流是交叉在一起的。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交流,学生首先面临向他人清晰而有信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挑战,这就需要他们预先要组织自己的数学思维,这实际上是获得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深入理解的过程,同其他人的相互讨论是使自己的策略和思想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的基本方法之一;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想法中学到东西,在讨论各种各样的想法中,学生将有机会看到别人的观点和方法,评价这些观点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并加以使用,通过仔细地听取和思考他人的观点,学生将学习成为有着批判眼光的思考者;学生还要将自己的语言与数学语言联系起来,这就为学习数学语言积累了经验和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欣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力量。
因此,教师应提供多种机会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并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有效地指导。比如,小组合作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合作形式,为了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教师应努力思考什么样的活动适合小组合作,通过何种方式能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发展合作的意识;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合作的目标、合作的任务、合作的时间等;教师还应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如如何合理分工、如何互相倾听,如何记录,如何对小组观点进行整理;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中,应起到使学生集中对主题进行讨论,在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或提供新的信息,调整学生的观点以使讨论深入等作用,并积极选择有益的资源供全班交流;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应指导小组尽可能清晰地总结观点,并选择代表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质疑研讨。 四、促进学生反思的技能
据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失败常常不是由于数学知识的缺乏,而是由于对于他们所学习的知识的非有效的应用,学生的评价和反思意识和水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教师应通过清晰地讲述、提供合理的练习等手段促进学生反思和应用所学内容,教师还可以经常问及下面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习惯:“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什么活动?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在活动中你获得了什么?你有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与以前内容有哪些联系?”“我们是使用哪些方法获得结论的?这些方法在什么地方还能用到?”“通过学习又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你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五、评估学生发展的技能
评估学生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并适时组织对评估进行讨论,下表可以作为小组成员之间对于合作技能进行互评的参考: 合作技能 小组成员名字 为促进小组进步,提供知识和信息 对整个组的开放和坦率
对需要帮助的成员提供个人帮助和支持 以价值中立、建设性的方式评估别人的贡献
同小组分享物质资源——书、分发材料、书面信息 准确地领会或总结其他组员的话
当其他组员作出重要贡献时,给予承认 接受和欣赏文化、种族及个体差异
从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重新系统建构“教学基本技能”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笔者只是提出一些自己的初步想法,旨在抛砖引玉。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学过程的个性,因此,除了具备必要的教学技能外,教师还应了解教学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后面隐藏着每个人对数学、教育等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和对教育的理解,“修炼内功”也许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
面对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国家及时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简称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是对广大公民的一种教育。对于小学而言,素质教育的要义可以概括为“二全一活”,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一种和谐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则是着眼长远,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考虑,它强调诸方面和谐、协调地全面发展,它关注个性的张场。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师们来说,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压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