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和传统新闻的不同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传播方式
网络新闻的传播媒介是网络,载体的电脑、移动设备等互联网终端;传统新闻的传播媒介是报纸、电视等平面媒体。
网络新闻是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未来的网络新闻将不再受传统新闻发布者的限制,受众可以发布自己的新闻,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快的传播,而且新闻将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平台。
2.组织方式
网络新闻是以层次化、网络化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网站发布网络新闻时,常常不是一次性的和盘托出,而是在不同的层次中逐渐展示出完整的内容。
报纸等平面媒体,在进行新闻资源组织时,遵循的是二维空间的思维,即将所有内容在一个二维平面空间里进行展示,平面空间如版面是新闻的包装容器。电视、广播等媒体则是以时间为容器进行资源的串连。但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都只能用一种单线条的方式来进行新闻内容的组织。
3.发布与利用方式
随着网络新闻编辑手段的丰富,网络新闻资源被越来越多地得到循环开发与利用。网络新闻资源可以通过数据库长期保存,并被加以无限制的反复利用。利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被再次发布,可以作为相关新闻链接,也可以通过分类检索加以利用。
传统新闻,一条新闻只是进行一次性的简单发布。
扩展资料:
网络新闻是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未来的网络新闻将不再受传统新闻发布者的限制,受众可以发布自己的新闻,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快的传播,而且新闻将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平台
报纸等平面媒体,在进行新闻资源组织时,遵循的是二维空间的思维,即将所有内容在一个二维平面空间里进行展示,平面空间如版面是新闻的包装容器。电视、广播等媒体则是以时间为容器进行资源的串连。但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都只能用一种单线条的方式来进行新闻内容的组织。
网络新闻资源,是以层次化、网络化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网站发布网络新闻时,常常不是一次性的和盘托出,而是在不同的层次中逐渐展示出完整的内容。
早期的网络新闻就像传统媒体一样,一条新闻只是进行一次性的简单发布。但是,随着网络新闻编辑手段的丰富,网络新闻资源被越来越多地得到循环开发与利用。
循环化的含义是,网络新闻资源可以通过数据库长期保存,并被加以无限制的反复利用。利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被再次发布,可以作为相关新闻链接,也可以通过分类检索加以利用。
参考资料:网络新闻-百度百科
2024-10-12 广告
(一)网络新闻和传统新闻的比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信息时代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普及范围日益广泛、网民数量快速增加、网页内容不断更新、网站不断蓬勃建立,网络不仅是一种媒体,还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各取所需、畅所欲言的平台,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每天上网浏览新闻,网络新闻成为很多人及时全面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与之相对应的,传统新闻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
一、相同点:
无论是网络新闻还是传统新闻,都是属于新闻的范畴,网络新闻虽然具有海量的信息量,但其新闻选择仍与传统新闻选择标准一致,遵循同样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所以新闻所具备的本源、基本特点、共性二者都是具备的。这也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具体来说,共同之处有:
1、本源都是从变动的事实中发现新闻;
2、新闻来源:新闻选择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把一切不真实的东西和陈旧过时的、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筛选掉,使所以材料都符合新闻定义的要求。
3、基本特点都是真实和新鲜;
4、新闻价值:这道工序是尽量去掉只满足个别人或少数人特殊需要的材料,选用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材料。
5、共性都在于所有新闻媒介都是真实、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6、新闻法规的规范:这是把凡不符合新闻法规的材料都筛选掉,使所有能传播出去的事实都符合党纪国法。
7、都受到受众需求的影响,网站或传统媒体会根据各自的受众定位来选择新闻。
二、不同点:
1、受众特点不同:
网络传播中的受众是以个体为单位的,而不再是传统媒体中的大众;此外,受众在网络传播中更具有自主性和参与性。受者不再单纯地接受普适的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同进,受者可以积极参与到网络信息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之中,使网络信息呈现更多形态,出现了启动式新闻,增值式新闻、互动式新闻、提升式新闻、资源式新闻等生产形态。
2、业务特色不同:
网络媒体一般不具有独立的采访权,所以网络新闻采访权受限制;网络编辑以整合为主 ;网络新闻编辑是跨专业的综合性工作 ;新闻资源的循环利用
;采访与写作的多媒体特色 ;层次化地组织新闻 。
3、传播特点不同:
(1)进入门槛低。与传统大众传媒相比,网络传播的进入门槛相对要低,只要拥有一定的物理设备与资金,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传播者,都能在网上发布信息。
(2)全时性。一是对信息的报道是全天候不间断的,对于动态发展的事件可以全天候不间段地追踪报道和发布;另外,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全天候处于存贮状态,因此其利用也是全天候的,受众可以随时搜索或通过超链接阅读信息。网络新闻的“全时性”——
A、全天候24小时新闻播出服务。B、按需供给。网络新闻时代的全时新闻以受众为导向,而不再以新闻文本与故事、或新闻机构与人员为导向来理解新闻运作和发布。C、网络新闻时代的全时新闻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网络新闻更加强调时间的纵深感和连续性,更加及时地更新,以及更科学的专题服务与搜索服务。D、网络新闻时代的全时新闻以时间战略实现了空间战略。快速发布(以秒为单位),高频度更新(以分为单位),重复、综合(主题链接)和移动(超文本阅读),使得受众对于新闻的接受更具有历时性和历史感。“受众主动式”的深度优势亦展现无遗。
(3)时效性极强。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的时效性是有目共睹的。纸质媒体的出版周期常以天或周计,像杂志则是半月刊或月刊或季刊,电视、广播的周期以天或小时计算,一般还得根据不同时段的节目设置来安排,而网络新闻的更新周期却是以分钟甚至秒来计算的。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传播的网络媒体比通过传统的实质性载体进行物质级别传播的传统媒体的传输成本更低,速度也更快。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即时性,使得它可以在第一时间陈述事件的发生并跟踪报道发展情况,可随时更新;它还因其可保存、可检索查阅及下载,而对事件自始至终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同时,网络的巨大信息空间又使它可以为网民们提供大容量的背景资料,帮助网民更好地把握事件;另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多媒体性也能更好地体现事件的现场感、真实感。
(4)信息量大。在网络新闻中,绝对不会受到版面和时间的限制,一个9G的硬盘可以存储45亿汉字的信息量。在网络上的确可以播发巨大信息量的新闻,也可以保存相关资料,还可以将同一时间的信息归纳、分类、形成了解事件全貌且便于检索的数据库。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做到的。例如人民网就建立了相当规模的文献库,以供用户搜索或引用。
(5)互动性强。在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中,受众往往会受到各种限制,比如报纸只能阅读上面既定的内容,电视广播都得按照其预定的时间收看、收听。而网络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只要登录到互联网,就可以在任何一个网站看到想看的新闻,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读者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自主地去选择信息。同时,大家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评论,与众多网友共同交流。从网络新闻发展的实践来看,在一定的场合下,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与反馈者,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网络新闻的传播者的传播意向与行为。“共动”意味着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而同时,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能力也增强了。近年来一系列网络新闻事件,正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网民共动的结果。
(6)传播力猛烈。网络媒体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可以说,全球互通互联的电子网络有多大,网络媒体的传播空间就有多大。传播空间的无限广阔,这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迄今为止没有发行量达到这个数量的报纸,国内顶级大报发行量过百万,就算是《南方周末》这样的一直风行的媒体,其数百万发行量,外加其宣称的传阅达到5次,也至多不过千万而已。仅仅新浪网在一个专题上的影响力就足以媲美十多家主流大报,其传播力可见一斑。
(7)亲和力强。与传统新闻比较,网络新闻更具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更平民化。即不板着脸说话。网络新闻在语言表述上更为口语化,轻松活泼,许多新闻幽默、犀利,可读性极强。要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就必须使新闻稿件的现场感增强,行文生动,可读性强,或较为口语化,幽默轻松,使受众有交流的渴望,愿意往各网站设置的论坛、博客上发发帖子,写点博文。而且,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比较,新闻信息的联结不再仅仅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新闻报道与写作的文本结构不再仅仅是线性文字的,而是超文本结构的。即它不仅有文字文本,而且有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甚至影视文本。这使得网络新闻其实具备了报纸、电视、广播乃至动漫的色彩,是当之无愧的全媒体,可以全面兼容其他所有媒体的特征,化为己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所以,网络新闻具有丰富多彩的立体性和艺术性,简洁明快的生活化,自在平等的人性化和非常可喜的民主化。
(8)多媒体性质。网络新闻写作集纳了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对网络新闻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展现。这种写作方式调动了读者的各种感觉器官,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试问事实的真实面貌。多媒体新闻传播的表现力大大超过了单一媒体形式。但是,网络又不是万能的,在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秩序和对传媒进行有效管理方面,在无线传输和信息安全方面,它都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劣势,需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改进。
(9)链接性。网络中的“链接”或“超链接”在网络新闻中特别重要。“超链接”可有使读者在阅读新闻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思路,实现新闻内容的“跳转”及表达方式的转换,这样就能给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素材,而且读者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阅读。网络新闻的链接性大大增加新闻报道的综合性、信息量、可选择性和自主性。如网站上那些“资料链接”、“背景链接”有利于使新闻深化、使信息透明化、使传播方式多样化。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往往有多种渠道,显现多级传播的形态。此外,对信息产品的使用也呈多级态势。信息间立体的关联。信息之间通过超链接实现了立体的交互使用。
(二)网络新闻和传统新闻编辑的异同
在编辑上,网络新闻和传统新闻之间也有差异。我们还是来分析其异同。
一、相同点
在前面的分析中说过网络新闻虽然具有海量的信息量,但其新闻选择仍然以传统新闻选择标准一致,遵循同样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只是在各类新闻题材、风格、所占比例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筛选的问题上,一个事件并不是具备上述全部要素才能成为新闻,新闻的筛选作业是根据三个基本前提进行的:一是附加前提,事件包含的新闻要素越多,越有可能成为新闻。二是补偿性前提:一个事件在某些要素上是平淡的,但可以因其他要素比较突出而得到补充,三是排除性前提,如果一个事件所有新闻要素含量都偏低,那么这个事件就可能被排除在新闻之外。无论是网络新闻还是传统新闻,他们都是属于新闻,而在采集新闻的时候它们两者之间都是受到下面所列出的9大因素的影响。美国学者盖尔顿和鲁治曾经对国际新闻的选择标准进行过详细研究。
1.时间的跨度:一个事件的发生如果符合某种媒介的时间表,就会受到该媒介较多的关注。例如数小时内发生的事件更适合于广播电视或者日报等,而持续数日或更长时间的事件更适合于周报。
2.强度或阈限价值,一个事件越是具有震动性,或事件的重要性突然增加,也就越有可能受到传媒的重视。
3.明晰性,事件的意义越清晰、模糊性越低,越适合于做新闻处理。
4.文化接近性,事件越是接近受众文化或受众兴趣越有可能被选作新闻。
5.预期性,符合某些既有的期待或预想的事件更容易被选作新闻。例如,人们预料某国近期内可能发生危机,与此相关的事件会引起更多的关注。
6.出乎预料性,事件越是不同寻常,越出乎意料,越容易选作新闻。
7.连续性,一旦某个事件被确认为有新闻价值,就会引起对该事件或相关事件的持续关注。
8.组合性,某些事件的采用出于媒介内容的整体结构成或平衡性的需要,有些事件则作为对照性事件而得到入选。
9.社会文化价值:受众群体或“把关人”的社会观念和文化价值也会对新闻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不同点:
1、采集:
(1)采集渠道:传统新闻的采集主要是靠采访得来的,而网络新闻的采集主要是靠搜索、采访、下载、编辑加工等手段,一般大型的网站都建有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操作在数据库服务器或在大型计算机系统上用来管理数据、接收用户查询、响应用户请求的软件程序”,“具有互联性、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的特征”。
(2)采集内容:传统新闻采集时采集来的还只是新闻材料,而网络新闻采集获得的通常是已经经过编辑加工的新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新闻媒介更加注重的是表现形式上,内容的无限性,它的表现性反映在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控制上,最典型的就是它对搜索引擎的使用,栏目直接的互相链接以及交互性服务的设计。而传统媒介更加注重其权威性、内容的深度以及独家采编。
(3)编辑思想:从两种新闻媒介的经营方式,商业网站重视受众对新闻的需求,把新闻发布作为吸引网民的主要手段,在新闻的发布量上追求多而全。商业网站之所以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主要还在于其贯彻了以网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且在发布每条新闻时,利用已有的数据库对新闻进行“二次加工”,即通过提供与这条新闻更多的背景与相关材料把一则新发生的新闻放到一个参照系中,使其显得更加充实,商业网站的新闻基本不是自采的原创新闻,这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其经营体制所决定的。所以在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上注重市场和营销观念。
而传统网站背靠实力雄厚的传统媒体,新闻网站的服务还可以向着纵深方向进一步发展,新闻网站在品牌树立上存在许多便利。传统媒体的知名度成为了新闻网站的一笔无形财富。加上它们有着最一流的采编人员,国家的支持,使得传统新闻采集更多的是原创性、时新性,对新闻追求独家,在使命上有着宣传的任务。
(4)新闻来源:
网络信息发布的门槛很低,网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各种信息。尽管这些不能视为网络新闻,但是也会对网络新闻传播产生干扰。而网络新闻具有的门槛性,很容易导致新闻的失实。因此网络新闻采集要更加注意懂得判断新闻来源的真实性。方法可以通过多源求证,新闻内容分析、调查核实、技术判断、设立警戒线等来判断新闻的真实性。而传统新闻在把关上相当严格,新闻的发布者都是受过专业知识训练的新闻人进行的。因此传统新闻的采集上真实性更强。
(5)新闻内容:
传统新闻:强调权威性,内容以硬新闻为主,注重新闻的时效,以舆论导向为中心。
网络新闻:由于没有采访权,因此网络新闻更多的是从传统媒体上转载过来。但是,他们注重新闻策划,以“受众主体”是它们的主要编辑思想。受众的主观喜好、态度、动机等等可以决定网络的传播效果,受众的共同兴趣可以决定网络社区的传播规则。在内容写作上更加注重表现形式,如能发挥它们多媒体的优势,文字、声音、视频等结合使用。网络新闻在语言上的特点更加活泼、生动。全天候、全历史和全过程的编辑思想
(6)新闻突出:以标题为例。
传统新闻:传统新闻更多的借助版面的大小,文字字号的、版式等来突出新闻的重要性。在标题的写作上,传统新闻可以采取多种手法进行表述。
网络新闻: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应有其不同于传统媒体新闻的特殊规律。首先,用叙事写法直述新闻事实,更加强调对新闻事实叙述的清晰准确。其次,新闻标题要能够清晰地说明最重要的新闻要素,并且尽可能将体现重要新闻要素的词放在句子的前面。这既是为了适应网络新闻受众扫描式、跳跃式阅读方式,也是为了检索的。
2、新闻特点:传统新闻具有的客观性、异常性、影响性、及时性,冲突性,显要性,接近性,人情味等特征,而网络新闻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特征造成了冲击。
(1)网络新闻对新闻客观性的冲击。
客观性是传统新闻的核心,是一个常规理念,也是判断和看待新闻价值的经验标准,容不得主观随意性。所谓客观性是指一个新闻文本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相对应的程度。不客观的的新闻也就丧失了所有新闻价值存在的基础。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由于特殊的传播机制,使我们对新闻的客观性难以进行有效的把握。比如对传播者的心态是否“客观”,我们难觅其踪迹;对信息传递的意义尝试作出判断时,又可能会发现互联网上所读到的绝大多数互动式信息都充满了强烈的陌生感。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A、因特网环境对新闻概念的泛化,即从狭义的传统新闻概念泛化为一切有用的信息,甚至包括日常生活和在线商务。这使我们对网络新闻的客观性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B、把关人的缺失是因特网环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参与网络新闻交互与传播的“泛受众”的匿名在实际上也构成了文本作者的匿名;而在网络传播的作用下,一个文本的作者有时不止一个,甚至几十个、成百上千个,在从事着匿名新闻的传递。总之,在网络新闻领域,新闻理念上的客观性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无论未来的网络新闻理论如何统合客观性与主观性,它都得承认新闻中蕴涵着人,是“人”扩展了“客观性”的定义本身。
(2)网络新闻对新闻异常性的冲击。
异常性是对新闻报道内容所具有的罕见性或陌生感的度量;是指明显偏离常规和日常经验的事件的报道。而当新闻传播进入网络时代后,我们会发现这种所谓的异常性的价值观会紧密地与寻常性的概念相结合,相辅相成地构成一个更新的价值链。其原因是:A、互联网使得地球更像一个地球村,信息的密集交叉和互通有无导致人们在阅读任何奇异事物的报道时,都可以自助地使用信息仓库、超文本链接和因特网交互,在技术平台上把不寻常的新闻转化成一种寻常的认识。B、人们对新奇的事物和信息的渴望永无休止,因特网上庞大的信息数量恰巧能满足这种巨大的好奇心。C、在因特网上,新闻受众是个人化的或至少是群分的,因此对于异常性的把握互不一致。每一个受众都有自己的鉴别标准,一方认为是异常的新闻;另一方看来也许是很平淡的,反之亦然。因此,在网络新闻这个大概念中,如果不将定义范围缩小到准确描述的分众群,很难定义什么是异常。
(3)网络新闻对新闻影响性的冲击。
影响性是对新闻的题材或观点影响受众的深度与广度的度量。在网络领域也存在着新闻影响力大小的问题。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对多少读者有影响、有多少直接影响、是否会立即产生影响三个因素。网络新闻对传统新闻的影响使得构成影响力的不同因素重新排序,并形成新的重点。这个重点称为“合奏”或“交响”的影响概念。其作用明显表现为:A、新闻的文本能够迅即得到新闻受众的反馈。B、文本的作者、制作者或发布者本身能够与受众交互。C、受众与受众之间能够互相交互。D、发布者与发布者、文本与文本之间能够经由后台管理,而形成与文本信息直接相关的和谐的组织。使用交响的概念,表明网络新闻的影响力已不再是单向的、一元化的影响力。从当代新闻的发展方向来看,传统新闻媒体与网络新闻媒体都在试图走向联合、协作、同一,从而实现多向的、多元的交响功能。
(4)网络新闻对新闻及时性的冲击。
及时性是对新闻报道追踪新闻事实的速率的度量。
传统的及时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新闻只有在活泼新鲜时才能是有意义的见闻;二是读者有知情权。知情的及时与否,反映其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程度。
网络新闻对于传统新闻有关及时性的规则及潜规则给予了新的诠释。一方面,它是其中的某些法则如及时化、技术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另一方面,又对其中的某一思想如单一媒介观、把关人式的深度观进行了反拨,最终从本质上重新给了未来新闻时代将风行的另一个关键词——全时性。“全时新闻”对及时性新闻价值观有着重大改进,其意义表现在:A、全时新闻并不属于传统媒介的观念,而恰恰出自网络新闻时代的召唤;B、全时新闻以受众(消费者)
为导向,而不再以新闻文本与故事或新闻机构与人员为导向来理解新闻运作与发布,媒介的时间听从于受众的“安排”或“指向”;C、全时新闻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一视同仁,无论先后”成为网络新闻服务的指针;在时效性上表现为更强调时间的纵深感和连续性,提供更加及时的、更新的、更加科学的专题服务与搜索服务;D、全时新闻以时间战略实现空间战略。快速发布,高频度更新,重复主题链接和超文本阅读,使受众对于新闻的接受有纵深感和历史感;E、全时新闻不仅限于网络新闻和传统新闻,对未来的媒介新闻同样具备。
从新闻价值上来讲,网络新闻所具备的这种强大的“全时观”对于传统新闻的“及时性”给予了重要的改进和统合,使其更强烈、更深刻、更细腻、更人本,同时也显现了新闻的时间意义。
(5)网络新闻对新闻冲突性的冲击。
冲突性是对新闻题材及文本所展现的矛盾或戏剧感的强度的度量。新闻故事的组织之间、人之间与环境之间的相互矛盾与对抗,构成了新闻叙述上的张力,这种张力突显了矛盾冲突。其意义显示为:冲突的新闻总是给人以较多的启示;富有戏剧性的矛盾过程,给人提供了可观赏性和兴趣感。在Internet
下冲突性得到了更多的体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的沟通更加便利。尤其是当分群、分组或分层的交流模式在网上能够便利实现时,每个个体都与某个利益群体有关,每个个体与某个冲突都能保持持久的兴趣。在对冲突的认识与处理上,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有明显的不同。在传统新闻中,冲突会被记者或媒介叙述成简单的二元对立,容易脸谱化,人物与事件容易被简单地分为好人、坏人与赢家、输家。然而,在Internet
条件下的新闻冲突,使网民可以主动地寻求冲突和冲突性的表现程度,分众化的效果使得网民有更大的决策权,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频道,或者进入某一个新闻议题,按自己的口味
或需求来把握新闻的冲突和戏剧感;使网民对于冲突的理解比以往更加深刻,他们不再是作壁上观,而是受众、媒介、记者、和矛盾的各方共同“介入”文本。
(6)网络新闻对新闻显要性的冲击。
显要性是对新闻报道涉及知名对象的程度的度量。显要,即为显赫、重要。为什么显赫、重要的人物或机构能够产生新闻呢?
因为:A、对于大众而言,显赫而重要的人物或机构一般代表着社会的领袖或权威因素,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社会利益,都会调整社会道德、文化、风尚的指向。B、名人或著名机构对于大众而言有很强的召唤力或吸引力。人们总是喜爱关注甚至仰慕比他们更高的阶层,而媒介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C、从新闻事件发生的概率来看,名人或著名机构本身的影响力较大,容易被卷入新闻事件中去,形成了“人们在关注事件就是在关注这些名人”的逻辑印象。近一个时期,新闻的主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众的阅读兴趣开始集中在软新闻上,比如名人的纠纷或风流韵事等。人们一方面关注国内外大事,另一方面对那些琐碎的、普通的、甚至无聊的新闻也情有独钟,这就导致了一个多元化的阅读情境。Interne
的出现,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口味。这种多元化的格局将会长期保持下去,并且以一种看得见的调节方式使新闻在用户的终端得到和谐的统一,自发地产生新的秩序。这就是新闻显要性开始向需要性发生偏离的机理。
(7)网络新闻对新闻接近性的冲击。
接近性是对新闻题材和目标受众生活空间的吻合程度的度量。接近性之所以构成新闻价值,是因为人们对于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件总是更感兴趣并容易受到打动。按此原理,如果某一新闻事件是由受众自己参加的,那么该事件的报道在这个个别受众心目中的新闻价值最高。从受众的角度来看,新闻是他们所消费的信息,而这些消费要符合自己的需求,就必须与自身带有某种牵连。这种牵连要么是空间上的,要么是在情感上与之相联系。传统媒介的做法只能首选空间上的接近性,网络新闻在某种程序上能够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8)网络新闻对新闻人情味的冲击。
人情味是对新闻内容契合人类基本感情的程度的度量。人情味又称人情性、人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情味可以看作是新闻对于人性的展现、挖掘或捕捉,这种展现、挖掘或捕捉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人与社会的关连以及人类独特的情感特征,并进而唤起受众的广泛的共鸣。它规定新闻作品必须尽可能丰富地展现人性中的基本方面。这种价值指向,是在确认新闻媒体应该用各种手段,从风格和题材上指向尽可能多的人群,并且使他们能够因相同的理念而产生类似的共鸣。在网络条件下,由于大众性和分众性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泛意义上的分层、分群的交流。因此,对于人情味的指向可以以一种定向的方式“本地化”。既包括个性服务化,又包括网络用户的主动性阅读。网络下的人群性较之于人情味,更突显了新闻价值中的“有用”的成分。“有用”的理念,与其说是反映人性,不如说是在反映实际生活的需求和特指的实在人群的尊严。在今天这样一个多极化、多元化的世界及传播环境中,脱离人群性专指的新闻价值观,难免会陷入狭隘的单纯追求人性化的困境中去。
网络新闻媒体是适应信息社会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媒体, 其本质特征是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络机构。这一媒体的出现,
对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从目前情况来看, 由于网络人口、著作权保护、技术因素等等的限制, 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内在的血缘关系,
决定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网络新闻媒体不会取代传统媒体, 二者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
网络新闻舆论是伴随网络媒体产生的一种新的新闻舆论形式, 具有其独特特征。如何加强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是目前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传统舆论学理论,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 即内容的权威性、传播的广泛性、舆论形成的快捷性、舆论的多元与泛化等, 并提出了对不良舆论控制、对主流舆论引导两种网络舆论导向的具体方式。
网络新闻舆论以其快捷、广泛、深人等特征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 如何加强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成为目前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 探讨网络新闻舆论导向的关键是把握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目前对于网络新闻的理解较为混乱, 一种是以信息为新闻, 结果无所不包; 一种是以传统时政类新闻为新闻, 内容较为具体。根据上海网络新闻办访谈资料, 这里我们所讨论的网络新闻, 特指国家网络新闻管理部门所规定的三类新闻: 国际国内时政新闻, 国内国外社会新闻,不含娱乐的文化新闻。
“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 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一般来说, 舆论具有表层性、复杂性、动态性、可操纵性等特征。网络新闻, 自20 世纪90 年代末我国政府对网络进行全面整治之后, 其内容进人良性有序的运行发展, 较之传统舆论的特点, 网络新闻的舆论体现出权威性、广泛性、快捷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