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学习方法?
128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习方法不是学习技巧的简单罗列,也没有能适合于每一个人的一个具体方法,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思维、实践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第一节 适合于你的方法
最适合于你的方法就是你的最佳学习方法。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获得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目的,是否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另外,每个人的智慧类型、心理潜能、意志、气质、个性、意识倾向性和发展需求,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习方法:是指在学习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为了达到学习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学习是一种编写程序的过程,包括:⑴动作程序--行为动作的方法、步骤、过程;⑵概念程序--是一种思维形式,抽象与概括所感知事物共同本质特点的方法、步骤和过程。
一、 智慧类型与学习方法
我们知道,人脑有七个智力中心,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所具有的先天智力特征,来选择学习方法:
⑴假如你属于语言智力中心发达的那种人,你就应该首先建立以语言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不过应该从你所处的环境的“母语”开始。
⑵如果你的逻辑思维特别强,你应该从建立以数学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
⑶也许你的节奏、韵律、乐感非常强,那么你可以从建立以音乐为主的学习方法入手。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个人所表现出的智慧类型,来选择学习方法:
自然科学智慧:是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学习、使用中形成的智慧类型,主要是以西方自然科学智慧为代表的智慧。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水利、医学、生物学等,是以实证方法为基础的科学,他们适合于建立这一类知识的学习方法。
社会科学智慧:是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学习、使用中形成的智慧类型。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宗教、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文学艺术智慧:在从文学艺术研究、学习、创作中形成的智慧类型。包括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电视、舞蹈等,是以想象与创作为基础的科学。
创造型智慧:是指以联想、幻想为主要特征的智慧类型,他们的思维活动赋有跳跃性、拓展性。他们常常将毫无关系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地联想,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惊人的耐心与持久性。他们最大的乐趣是进行创造活动,他们有打破常规的固执已见,从不愿意与别人相同。他们的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敢于尝试、勇于发现,表现出坚韧的意志,非凡的思维能力。他们总是愿意从事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非常规性工作,是难得的人才。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于自己智力类型、智慧类型、个性特征,发展需求的学习方法。
二、 从最容易的开始
一般说来,你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智力中心比较发达,学习这些课程就比较容易,但也有一部分人不是这样。他们只知一味的学习,根本没有注意到智慧类型与学习能力的内在关系,不过这也没关系,你只要从你最容易学好的课程入手,建立学习方法,你的学习就会逐步提高。
三、 迁移与借鉴
当你已经掌握某一门功课的学习方法后,你就应该以这种学习方法为基础,以迁移与借鉴的手段,建立其它科目的学习方法,这里重点要说明的是:“各门功课的学习方法大同小异,最基本的方法是相同的,只不过各自又有自己的特点。
第二节 读书--入木三分
读书时、只求理解字面的涵义,只能学到100%,理解了作者的意图能学到300%,读懂字里行间的寓意能学到1000%,更多的要靠你的悟性,这里还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 重点与分解重点
重点在哪里:什么是重点呢?一般来说,重点是--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呢?--是解释。比如说:晚上天就黑了,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白天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光线,在白天时候正好照射在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而到了晚上的时候,由于地形自转的原因,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正好转到太阳光线照不到的背面,所以天就黑了。这个例子中的--晚上天就黑了,是重点,而为什么……所以天就黑了--是对重点的解释。数学、物理和化学中的定理、公式和概念是重点,对定理、公式和概念的说明、解释是帮助你理解这些重点内容。而语言学中的字义、词义、语序和语言习惯是重点。
分解重点:你首先要明白重点说的是什么?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说明?是一个定理?是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一种语法现象?
接下来,你就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说明这个问题的。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你不但要搞清楚作者是如何说明这个问题的,你还应该提出自己的说明、解释,也可以怀疑他的说明是否正确?甚至提出相反的解释。
层次:这就是学习上的层次问题,假如你只能达到理解这个层次,说明你已经达到作者论述的水平;如果你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已经超出了作者论述的水平,并扩展了这个理论;如果你能够提出相反的解释,说明你已经具备了独创能力。我想说明的是:我们在学习上,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解作者的论述这个狭窄的范畴内,而是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思维,让自己养成一种渴望创造的思维习惯,要建立起具有创造特征的学习模式。
既然你已提出自己的说明、解释,那么,你就要找出你自己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你要是提出相反的解释,你首先要有充足的理由,来推翻作者的论点,并找出你自己合理的解释。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应该相信--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一般来说,书本上的知识基本上是正确的。
我要说明的是,这种学习、分析和理解知识的方法,是让你从深层学习、分析和理解他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培养你的那种分析与判断、怀疑与求证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论证某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而在于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你掌握一种思维的方法和能力,并通过这种思维的方法和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把你所掌握的这种学习方法,推广到其它课程的学习当中,经过不断使用,使之不断提高。当然,你或许在学习中能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再好也不过了。
二、 作者的意图与字里行间
作者的意图:读书时,要想做到入木三分,你一定要理解作者的意图,他要说些什么?他的解释与他要说明的本意是否一致?他的论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他的解释中的逻辑关系是怎样建立的?逻辑关系又如何相互依存?后面学习的知识与前面所学的知识,存在什么样的内在关系?作者是如何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的?你自己是否有更好的联系方式?
我想要说的是,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使你能在读书时,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意图,更好地获得所“读到”的知识。不但要掌握作者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学到了作者的研究方法,并以自己所掌握的最佳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在同样的时间、读的是同样的书本,但你所收获的知识是别人的几倍,并且使这些知识发生了质的改变。
字里行间:也许读到这里,有些人要问,你还有什么说的?别着急!要知道,读书本身就是读者与作者相互沟通,取得一致的看法。你以为如何?书中字里行间的宝贝,是作者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哲学思想,是从事这项科学研究的一种科学思想,这是至关重要的。你对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是如何理解的?
哲学思想: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最根本的思想,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科学思想:是指人们站在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合理观念。科学思想是科学知识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确立的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技术观和社会发展观的重要基础,对人们的学习、研究与工作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懂得哲学,就意味着你不懂得我们这个世界的根本存在方式,那么,你又如何去学习科学、研究科学呢?到头来,是一本糊涂账!
谡饫铮?以俅胃娼敫魑唬赫苎?茄?啊⑷鲜逗脱芯孔匀豢蒲А⑸缁峥蒲У母?尽6?秸苎е皇且恢帧短烊撕弦弧返钠铀卣苎В?挥邢低车睦砺邸6?匀豢蒲?窃谖鞣秸苎У幕?∩戏⒄蛊鹄吹目蒲В?绻?颐遣蝗ハ低车难?昂脱芯克?幕埃?趾翁秆?白匀豢蒲?兀考偃缒愣源擞行巳ぃ?憧梢越?凶约旱奶剿鳎?
看到这里,你千万别生气,你没有的东西,又不想借鉴别人的成就,到头来,你是越来越落后,借一句牛顿(Newton)的名言给你:“你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别以为我没有骨气,我在一次告诫自己,我是中国人!
三、 整体理解
整体理解:有这样的解释:一种方法是先理解整体的各部分,而后理解整体;另外一种方法是从理解整体内容着手,并以此为基础来理解整体的各部分。这是日本国野口悠纪雄《「超」学习法》提出的观点--“鸟眼法”,他的原文是这样的:先把握整体,并以此为根基去理解部分,就像小鸟从上空眺望地面一样。对于整体理解,我有我自己的观点。
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从各部分的学习开始,所不同的是,要用新知识体系,去理解旧知识体系。比如:你在太空中看地球一样,你还会有那种地球巨大无边、深不可测的感觉吗?假如:你飞翔于太空之外,你再也不会被宇宙那奇妙的银河星云所迷惑,为她那无限的浩瀚,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关于考查事物的范畴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小小的病毒,我们身体内的一个蛋白分子,就是它的一座大山,它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生命的奥秘。而对于宇宙来说,地球只不过是一粒小小的尘埃,我们在这粒小小的尘埃上,又如何能理解宇宙的全部?
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统计学分析,得出的结论让你感到异常的吃惊:人类产生的机率,好比飞机场吹过一阵狂风,把机场旁的一堆垃圾,非常有趣的组装成了一架--波音767飞机。这种概率几乎是零,但它必竟不是零。假如,你了解一些太空知识的话,你就会明白,其实宇宙的自然生存条件,是多么的恶劣,除地球之外,其它的星球不是几百度的高温,就是冰天雪地,到处没有水源,更谈不上绿色植被,宇宙中生命的诞生,真是奇迹中的奇迹!
再回过头来反思一下人类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个物种都在进化,为什么偏偏是人类获得了智慧,成为宇宙的主宰?人类的大脑是如此的完美,人类的智慧又是如此的妙不可言?如果你能从宇宙形成的视角,去考查人类的诞生,这又算得了什么?
不论是学习、科研,我们都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局部,从无限的范畴去考查有限的范畴,这样,我们的理解就会更准确一些,更完整一些。另外,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来说,真理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现有的证实手段,只能证明现有的科技和知识是正确的,随着我们认识世界的思想与方式的进步,我们会发现现有科技的局限性。我们所说的真理,只是某个范畴内的真理。
四、 你应该记住的
读书时你需要记忆的部分:
⑴重要部分--概念、原理、定义。
⑵作者的意图--难以表明的思想、无法说清的意识。
⑶字里行间的寓意--言外之意,意犹未尽的道理。
⑷哲学思想--思辨、辩证关系。
⑸科学思想--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
⑹科学范畴--科学研究与理论适用的范畴。
第三节 听课--听一反三
听课最为关键的事,是随着讲课人的思想、思路进行联想,在你知识的断层区建起桥梁,使你学习的知识成为一个整体。
一、 理解新知识
理解新知识:听课首要的任务是理解新知识,而新知识必须通过旧知识来理解。新、旧知识之间即存在着概念的某种差距,又存在着某种联系。我们的任务是:在两者之间的断层,建立起两者的连续性逻辑关系,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体系。
提高旧知识的理解程度: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长,我们的知识范畴不断扩大,我们的理解程度也有所提高。这就像我们现在站在比原来高的山顶上,去看身后矮的山一样,你的理解程度自然会高许多。另外,从更大范畴去理解一个知识,你的思路会更广,你对它的解释会更多,这样,就会在知识之间,建立起更广泛的联系。
所谓理解:是据理了解,明白其中的道理,新的知识能让你从新的高度,更广的范畴,获得对旧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你千万不要把新学的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分割开来,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孤立的,这样的知识,不但不利于记忆,而且理解的程度也非常有限。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些是比较紧密的,有些是比较松散的。
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方法有两种:
⑴建立内在的逻辑性联系,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相互重叠的部分,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⑵建立外在的形式上的联系,通过联想可以为两者建立相似的外部形式上的联系,可以是本身就有的联系,也可以是人为设立的,一种想象出来的联系。
二、 让你的智慧生出双翼
听课时,你的思维活动要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全方位地思考课堂上老师所讲述的重点内容,可同时进行联想、记忆、分析、综合等学习,不可只是被动的听课。要知道,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其差别是相当惊人的,两者的差别最少是500%。
智慧的双翼:是由良好的心情,主动学习的心态,积极、活跃的思维,全神贯注的注意力,求知的欲望、好奇心,持之以恒的意志等重多要素所构成。它们可以极大地调动你的心理潜能,迸发出连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惊人智慧。
另外,听课时也需要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和心理能量,对于哪些非重点的内容,可以稍微放松一点。这样,张驰结合,节奏分明,才能更有效地调动智慧,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 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一门有相当学问的技能,不可被动的将老师所讲的内容,毫无选择的记录下来,要记住哪些重点内容。一般来说,只记录重点内容的原文收效不大,如果你能够使用你理解原文之后,所产生的自己最容易理解、记忆最深刻的语言来做笔记,将会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以下3点理由:
⑴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的知识更具有条理化、更简化。
⑵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让自己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转,提高注意的兴奋度。
⑶以记笔记的方式,记忆下来当时学习这些知识时的场景,以后每当你看到这些笔记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回想起老师精彩的讲述,以及你对这些知识的深刻理解。
这样所获得的知识,理解程度最高,记忆最深,并且在你需要提取这些知识时,它们会被迅速激活,进入你的短期记忆,进行知识的再加工处理。
第四节 读书笔记--越简越好
读书笔记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最好是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做笔记,抄书是最笨的方法。
一、 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做笔记
读书笔记:为什么要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来记录呢?这里有一个不言而喻的道理,如果你没有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你是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做笔记的。然而,不论理解与不理解,你都可以将书本上的内容抄写下来,而这样做的结果,充其量不过是增强记忆,就算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解也是比较浅层的,局限的。
一般来说,阅读每一小节后做笔记为好,它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但有些人习惯于读一段之后就做笔记,那也无妨,你可以在读完一节之后,再回过头来整理零散的笔记。记住,在你读完一本书之后,一定要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本书的目录,回忆一下这本书的重点内容,并将所回忆起来的内容,摘要的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你所学的知识,设立一些引导信息,使知识条理化,容易记忆,容易回想起这些知识。
二、 表格与图形的妙用
将一些复杂的、很难理解的、不易记忆的知识,用表格(table)的方式集合起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它你可以非常方便的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将知识表格化,有简化知识的作用,清晰、明了,同时又非常有助于记忆。
有些知识用语言来描述非常麻烦,又不容易记忆,而用图形的方法却很简单,你可以尝试一下这种学习知识的方法。所采用的图形什么样都可以,只要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知识就行。
三、 笔记越来越少
对于已做的读书笔记,过一段时间应该重新整理。你会发现过去所记的笔记中,有许多重复的、多余的、不太重要的内容,这时,你可以精简其中的内容。并不是要将所学的内容,一字不拉的记住,而是要精简那些周边的内容,记忆那些核心内容。为核心内容设立引导信息,是精简知识的最佳方法,只要你记住了核心内容的引导信息,便记住了核心内容,就等于记住了所有的学习内容。所以是笔记越来越少,知识越学越精。
第五节 争论--永不停止
争论是明晰概念,得出明确结论,深化理解,强化记忆的利剑。
一、 争论能使你更清晰的理解知识
争论:你大概有这样的经历:就某个学习上的问题与同学进行激烈的争论,开始时各持已见针锋相对,使争论迅速达到白热化,你们俩都竭力想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彼此都列举的大量的事实和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通过争论,你们渐渐的发现,你们所争论的问题,其共同点越来越多,而不共同点越来越少,争论的交点慢慢地聚集到某一点上。于是,就这一点你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在这个争论的过程中,你们由绝对的不同,到相对的不同,由针锋相对,到渐渐地靠近,最终你们找到了共同的答案。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⑴争论起源于两者观点的对立。
⑵争论让你们找到了问题的所在。
⑶争论的开始,首先让你们明确了周边的概念。
⑷争论的最后,让你们解开了问题的结点。
二、 争论能调动你的所有智慧
调动:在争论中,你肯定是竭尽全力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就需要你必须调动大量的有关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合理的组织,形成鲜明、有力的例证,为自己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辩护。同时,你还需要分析对方所提出的观点,找出对方论证中的弱点或错误,并加以反驳。
在这一过程中,你不但需要大量知识作为论证的基础,并将其巧妙地组织起来,构筑起坚固的论证防线;同时,你还需要调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细致入微的分析能力,组成攻克堡垒的突击队。你既不能强硬地要求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又不能随意地符合对方的观点。你所要做的是:
⑴以自己机智、巧妙的语言。
⑵以鲜明、有力的例证。
⑶以幽默、友善的态度。
⑷以事实为依据阐明自己的正确的观点。
⑸找出对方论证中的错误,并加以斧正,最终才能取得一致的见解。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争论确实能需要调动大量智慧,在争论中,你可以学习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已经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并使用你的智慧,成功地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实际上,争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智慧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这种学习方式。
三、 争论能激发你的学习热情
激发:通过争论,不论争论的哪一方取胜,只要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双方都能从中获益。胜利的一方,从中获得了信心,失败的一方,从中吸取了教训,并能学习到取胜的方法和辩论的方法,两者在获得正确的结论上是等同的。为了保持这种优胜的势态,胜方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失败的一方为了战胜对手而奋起直追,从而激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要想在争论中获胜,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细致入微的分析能力和雄辩的演说能力。而这种求胜的欲望,正是激发学习热情的动力。这样看来,争论不失为激发学习热情的一剂良药妙方。
四、 争论让你接近最好的学习伙伴
良师益友:我们都知道,喜欢争论的人多数是那些好学上进的人,在良好氛围下的争论,不但能增长双方的知识和见识,还能增进双方的了解,进而建立起彼此的友谊。古人云:“良师益友,仍是彼此能相互促进、相互间能彼此受益的朋友。”
我认为:学习伙伴可以构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既是互助的伙伴,又是竞争的对手,成员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取其他人之优点为我所用,以其中的强者为目标,努力超越。在争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争论中提出新的问题。
切记: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知识和学习方法的领先,不是靠技术垄断来维持的。它是以你不断的学习、科学技术的更新,发现和创造新的方法得以实现的。伙伴们只有真诚地将彼此好的学习方法、智慧的创造成果,进行互相交流,才能共同受益。假如,你也怕别人学会你的好方法,从而超过你,我也怕你在得到我的智慧后,赶在我的前面,结果谁都不可能从对方那里学到什么。人类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是因为我们的前辈毫无保留的,将他们创造的科学技术、学习方法和智慧传给了我们下一代。况且,今天的科学研究已进入以集体合作为主流的时代。记住,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第一节 适合于你的方法
最适合于你的方法就是你的最佳学习方法。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获得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目的,是否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另外,每个人的智慧类型、心理潜能、意志、气质、个性、意识倾向性和发展需求,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习方法:是指在学习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为了达到学习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学习是一种编写程序的过程,包括:⑴动作程序--行为动作的方法、步骤、过程;⑵概念程序--是一种思维形式,抽象与概括所感知事物共同本质特点的方法、步骤和过程。
一、 智慧类型与学习方法
我们知道,人脑有七个智力中心,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所具有的先天智力特征,来选择学习方法:
⑴假如你属于语言智力中心发达的那种人,你就应该首先建立以语言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不过应该从你所处的环境的“母语”开始。
⑵如果你的逻辑思维特别强,你应该从建立以数学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
⑶也许你的节奏、韵律、乐感非常强,那么你可以从建立以音乐为主的学习方法入手。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个人所表现出的智慧类型,来选择学习方法:
自然科学智慧:是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学习、使用中形成的智慧类型,主要是以西方自然科学智慧为代表的智慧。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水利、医学、生物学等,是以实证方法为基础的科学,他们适合于建立这一类知识的学习方法。
社会科学智慧:是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学习、使用中形成的智慧类型。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宗教、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文学艺术智慧:在从文学艺术研究、学习、创作中形成的智慧类型。包括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电视、舞蹈等,是以想象与创作为基础的科学。
创造型智慧:是指以联想、幻想为主要特征的智慧类型,他们的思维活动赋有跳跃性、拓展性。他们常常将毫无关系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地联想,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惊人的耐心与持久性。他们最大的乐趣是进行创造活动,他们有打破常规的固执已见,从不愿意与别人相同。他们的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敢于尝试、勇于发现,表现出坚韧的意志,非凡的思维能力。他们总是愿意从事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非常规性工作,是难得的人才。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于自己智力类型、智慧类型、个性特征,发展需求的学习方法。
二、 从最容易的开始
一般说来,你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智力中心比较发达,学习这些课程就比较容易,但也有一部分人不是这样。他们只知一味的学习,根本没有注意到智慧类型与学习能力的内在关系,不过这也没关系,你只要从你最容易学好的课程入手,建立学习方法,你的学习就会逐步提高。
三、 迁移与借鉴
当你已经掌握某一门功课的学习方法后,你就应该以这种学习方法为基础,以迁移与借鉴的手段,建立其它科目的学习方法,这里重点要说明的是:“各门功课的学习方法大同小异,最基本的方法是相同的,只不过各自又有自己的特点。
第二节 读书--入木三分
读书时、只求理解字面的涵义,只能学到100%,理解了作者的意图能学到300%,读懂字里行间的寓意能学到1000%,更多的要靠你的悟性,这里还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 重点与分解重点
重点在哪里:什么是重点呢?一般来说,重点是--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呢?--是解释。比如说:晚上天就黑了,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白天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光线,在白天时候正好照射在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而到了晚上的时候,由于地形自转的原因,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正好转到太阳光线照不到的背面,所以天就黑了。这个例子中的--晚上天就黑了,是重点,而为什么……所以天就黑了--是对重点的解释。数学、物理和化学中的定理、公式和概念是重点,对定理、公式和概念的说明、解释是帮助你理解这些重点内容。而语言学中的字义、词义、语序和语言习惯是重点。
分解重点:你首先要明白重点说的是什么?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说明?是一个定理?是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一种语法现象?
接下来,你就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说明这个问题的。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你不但要搞清楚作者是如何说明这个问题的,你还应该提出自己的说明、解释,也可以怀疑他的说明是否正确?甚至提出相反的解释。
层次:这就是学习上的层次问题,假如你只能达到理解这个层次,说明你已经达到作者论述的水平;如果你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已经超出了作者论述的水平,并扩展了这个理论;如果你能够提出相反的解释,说明你已经具备了独创能力。我想说明的是:我们在学习上,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解作者的论述这个狭窄的范畴内,而是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思维,让自己养成一种渴望创造的思维习惯,要建立起具有创造特征的学习模式。
既然你已提出自己的说明、解释,那么,你就要找出你自己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你要是提出相反的解释,你首先要有充足的理由,来推翻作者的论点,并找出你自己合理的解释。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应该相信--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一般来说,书本上的知识基本上是正确的。
我要说明的是,这种学习、分析和理解知识的方法,是让你从深层学习、分析和理解他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培养你的那种分析与判断、怀疑与求证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论证某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而在于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你掌握一种思维的方法和能力,并通过这种思维的方法和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把你所掌握的这种学习方法,推广到其它课程的学习当中,经过不断使用,使之不断提高。当然,你或许在学习中能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再好也不过了。
二、 作者的意图与字里行间
作者的意图:读书时,要想做到入木三分,你一定要理解作者的意图,他要说些什么?他的解释与他要说明的本意是否一致?他的论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他的解释中的逻辑关系是怎样建立的?逻辑关系又如何相互依存?后面学习的知识与前面所学的知识,存在什么样的内在关系?作者是如何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的?你自己是否有更好的联系方式?
我想要说的是,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使你能在读书时,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意图,更好地获得所“读到”的知识。不但要掌握作者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学到了作者的研究方法,并以自己所掌握的最佳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在同样的时间、读的是同样的书本,但你所收获的知识是别人的几倍,并且使这些知识发生了质的改变。
字里行间:也许读到这里,有些人要问,你还有什么说的?别着急!要知道,读书本身就是读者与作者相互沟通,取得一致的看法。你以为如何?书中字里行间的宝贝,是作者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哲学思想,是从事这项科学研究的一种科学思想,这是至关重要的。你对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是如何理解的?
哲学思想: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最根本的思想,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科学思想:是指人们站在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合理观念。科学思想是科学知识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确立的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技术观和社会发展观的重要基础,对人们的学习、研究与工作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懂得哲学,就意味着你不懂得我们这个世界的根本存在方式,那么,你又如何去学习科学、研究科学呢?到头来,是一本糊涂账!
谡饫铮?以俅胃娼敫魑唬赫苎?茄?啊⑷鲜逗脱芯孔匀豢蒲А⑸缁峥蒲У母?尽6?秸苎е皇且恢帧短烊撕弦弧返钠铀卣苎В?挥邢低车睦砺邸6?匀豢蒲?窃谖鞣秸苎У幕?∩戏⒄蛊鹄吹目蒲В?绻?颐遣蝗ハ低车难?昂脱芯克?幕埃?趾翁秆?白匀豢蒲?兀考偃缒愣源擞行巳ぃ?憧梢越?凶约旱奶剿鳎?
看到这里,你千万别生气,你没有的东西,又不想借鉴别人的成就,到头来,你是越来越落后,借一句牛顿(Newton)的名言给你:“你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别以为我没有骨气,我在一次告诫自己,我是中国人!
三、 整体理解
整体理解:有这样的解释:一种方法是先理解整体的各部分,而后理解整体;另外一种方法是从理解整体内容着手,并以此为基础来理解整体的各部分。这是日本国野口悠纪雄《「超」学习法》提出的观点--“鸟眼法”,他的原文是这样的:先把握整体,并以此为根基去理解部分,就像小鸟从上空眺望地面一样。对于整体理解,我有我自己的观点。
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从各部分的学习开始,所不同的是,要用新知识体系,去理解旧知识体系。比如:你在太空中看地球一样,你还会有那种地球巨大无边、深不可测的感觉吗?假如:你飞翔于太空之外,你再也不会被宇宙那奇妙的银河星云所迷惑,为她那无限的浩瀚,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关于考查事物的范畴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小小的病毒,我们身体内的一个蛋白分子,就是它的一座大山,它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生命的奥秘。而对于宇宙来说,地球只不过是一粒小小的尘埃,我们在这粒小小的尘埃上,又如何能理解宇宙的全部?
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统计学分析,得出的结论让你感到异常的吃惊:人类产生的机率,好比飞机场吹过一阵狂风,把机场旁的一堆垃圾,非常有趣的组装成了一架--波音767飞机。这种概率几乎是零,但它必竟不是零。假如,你了解一些太空知识的话,你就会明白,其实宇宙的自然生存条件,是多么的恶劣,除地球之外,其它的星球不是几百度的高温,就是冰天雪地,到处没有水源,更谈不上绿色植被,宇宙中生命的诞生,真是奇迹中的奇迹!
再回过头来反思一下人类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个物种都在进化,为什么偏偏是人类获得了智慧,成为宇宙的主宰?人类的大脑是如此的完美,人类的智慧又是如此的妙不可言?如果你能从宇宙形成的视角,去考查人类的诞生,这又算得了什么?
不论是学习、科研,我们都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局部,从无限的范畴去考查有限的范畴,这样,我们的理解就会更准确一些,更完整一些。另外,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来说,真理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现有的证实手段,只能证明现有的科技和知识是正确的,随着我们认识世界的思想与方式的进步,我们会发现现有科技的局限性。我们所说的真理,只是某个范畴内的真理。
四、 你应该记住的
读书时你需要记忆的部分:
⑴重要部分--概念、原理、定义。
⑵作者的意图--难以表明的思想、无法说清的意识。
⑶字里行间的寓意--言外之意,意犹未尽的道理。
⑷哲学思想--思辨、辩证关系。
⑸科学思想--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
⑹科学范畴--科学研究与理论适用的范畴。
第三节 听课--听一反三
听课最为关键的事,是随着讲课人的思想、思路进行联想,在你知识的断层区建起桥梁,使你学习的知识成为一个整体。
一、 理解新知识
理解新知识:听课首要的任务是理解新知识,而新知识必须通过旧知识来理解。新、旧知识之间即存在着概念的某种差距,又存在着某种联系。我们的任务是:在两者之间的断层,建立起两者的连续性逻辑关系,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体系。
提高旧知识的理解程度: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长,我们的知识范畴不断扩大,我们的理解程度也有所提高。这就像我们现在站在比原来高的山顶上,去看身后矮的山一样,你的理解程度自然会高许多。另外,从更大范畴去理解一个知识,你的思路会更广,你对它的解释会更多,这样,就会在知识之间,建立起更广泛的联系。
所谓理解:是据理了解,明白其中的道理,新的知识能让你从新的高度,更广的范畴,获得对旧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你千万不要把新学的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分割开来,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孤立的,这样的知识,不但不利于记忆,而且理解的程度也非常有限。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些是比较紧密的,有些是比较松散的。
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方法有两种:
⑴建立内在的逻辑性联系,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相互重叠的部分,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⑵建立外在的形式上的联系,通过联想可以为两者建立相似的外部形式上的联系,可以是本身就有的联系,也可以是人为设立的,一种想象出来的联系。
二、 让你的智慧生出双翼
听课时,你的思维活动要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全方位地思考课堂上老师所讲述的重点内容,可同时进行联想、记忆、分析、综合等学习,不可只是被动的听课。要知道,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其差别是相当惊人的,两者的差别最少是500%。
智慧的双翼:是由良好的心情,主动学习的心态,积极、活跃的思维,全神贯注的注意力,求知的欲望、好奇心,持之以恒的意志等重多要素所构成。它们可以极大地调动你的心理潜能,迸发出连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惊人智慧。
另外,听课时也需要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和心理能量,对于哪些非重点的内容,可以稍微放松一点。这样,张驰结合,节奏分明,才能更有效地调动智慧,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 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一门有相当学问的技能,不可被动的将老师所讲的内容,毫无选择的记录下来,要记住哪些重点内容。一般来说,只记录重点内容的原文收效不大,如果你能够使用你理解原文之后,所产生的自己最容易理解、记忆最深刻的语言来做笔记,将会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以下3点理由:
⑴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的知识更具有条理化、更简化。
⑵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让自己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转,提高注意的兴奋度。
⑶以记笔记的方式,记忆下来当时学习这些知识时的场景,以后每当你看到这些笔记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回想起老师精彩的讲述,以及你对这些知识的深刻理解。
这样所获得的知识,理解程度最高,记忆最深,并且在你需要提取这些知识时,它们会被迅速激活,进入你的短期记忆,进行知识的再加工处理。
第四节 读书笔记--越简越好
读书笔记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最好是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做笔记,抄书是最笨的方法。
一、 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做笔记
读书笔记:为什么要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来记录呢?这里有一个不言而喻的道理,如果你没有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你是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做笔记的。然而,不论理解与不理解,你都可以将书本上的内容抄写下来,而这样做的结果,充其量不过是增强记忆,就算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解也是比较浅层的,局限的。
一般来说,阅读每一小节后做笔记为好,它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但有些人习惯于读一段之后就做笔记,那也无妨,你可以在读完一节之后,再回过头来整理零散的笔记。记住,在你读完一本书之后,一定要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本书的目录,回忆一下这本书的重点内容,并将所回忆起来的内容,摘要的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你所学的知识,设立一些引导信息,使知识条理化,容易记忆,容易回想起这些知识。
二、 表格与图形的妙用
将一些复杂的、很难理解的、不易记忆的知识,用表格(table)的方式集合起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它你可以非常方便的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将知识表格化,有简化知识的作用,清晰、明了,同时又非常有助于记忆。
有些知识用语言来描述非常麻烦,又不容易记忆,而用图形的方法却很简单,你可以尝试一下这种学习知识的方法。所采用的图形什么样都可以,只要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知识就行。
三、 笔记越来越少
对于已做的读书笔记,过一段时间应该重新整理。你会发现过去所记的笔记中,有许多重复的、多余的、不太重要的内容,这时,你可以精简其中的内容。并不是要将所学的内容,一字不拉的记住,而是要精简那些周边的内容,记忆那些核心内容。为核心内容设立引导信息,是精简知识的最佳方法,只要你记住了核心内容的引导信息,便记住了核心内容,就等于记住了所有的学习内容。所以是笔记越来越少,知识越学越精。
第五节 争论--永不停止
争论是明晰概念,得出明确结论,深化理解,强化记忆的利剑。
一、 争论能使你更清晰的理解知识
争论:你大概有这样的经历:就某个学习上的问题与同学进行激烈的争论,开始时各持已见针锋相对,使争论迅速达到白热化,你们俩都竭力想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彼此都列举的大量的事实和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通过争论,你们渐渐的发现,你们所争论的问题,其共同点越来越多,而不共同点越来越少,争论的交点慢慢地聚集到某一点上。于是,就这一点你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在这个争论的过程中,你们由绝对的不同,到相对的不同,由针锋相对,到渐渐地靠近,最终你们找到了共同的答案。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⑴争论起源于两者观点的对立。
⑵争论让你们找到了问题的所在。
⑶争论的开始,首先让你们明确了周边的概念。
⑷争论的最后,让你们解开了问题的结点。
二、 争论能调动你的所有智慧
调动:在争论中,你肯定是竭尽全力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就需要你必须调动大量的有关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合理的组织,形成鲜明、有力的例证,为自己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辩护。同时,你还需要分析对方所提出的观点,找出对方论证中的弱点或错误,并加以反驳。
在这一过程中,你不但需要大量知识作为论证的基础,并将其巧妙地组织起来,构筑起坚固的论证防线;同时,你还需要调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细致入微的分析能力,组成攻克堡垒的突击队。你既不能强硬地要求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又不能随意地符合对方的观点。你所要做的是:
⑴以自己机智、巧妙的语言。
⑵以鲜明、有力的例证。
⑶以幽默、友善的态度。
⑷以事实为依据阐明自己的正确的观点。
⑸找出对方论证中的错误,并加以斧正,最终才能取得一致的见解。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争论确实能需要调动大量智慧,在争论中,你可以学习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已经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并使用你的智慧,成功地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实际上,争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智慧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这种学习方式。
三、 争论能激发你的学习热情
激发:通过争论,不论争论的哪一方取胜,只要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双方都能从中获益。胜利的一方,从中获得了信心,失败的一方,从中吸取了教训,并能学习到取胜的方法和辩论的方法,两者在获得正确的结论上是等同的。为了保持这种优胜的势态,胜方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失败的一方为了战胜对手而奋起直追,从而激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要想在争论中获胜,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细致入微的分析能力和雄辩的演说能力。而这种求胜的欲望,正是激发学习热情的动力。这样看来,争论不失为激发学习热情的一剂良药妙方。
四、 争论让你接近最好的学习伙伴
良师益友:我们都知道,喜欢争论的人多数是那些好学上进的人,在良好氛围下的争论,不但能增长双方的知识和见识,还能增进双方的了解,进而建立起彼此的友谊。古人云:“良师益友,仍是彼此能相互促进、相互间能彼此受益的朋友。”
我认为:学习伙伴可以构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既是互助的伙伴,又是竞争的对手,成员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取其他人之优点为我所用,以其中的强者为目标,努力超越。在争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争论中提出新的问题。
切记: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知识和学习方法的领先,不是靠技术垄断来维持的。它是以你不断的学习、科学技术的更新,发现和创造新的方法得以实现的。伙伴们只有真诚地将彼此好的学习方法、智慧的创造成果,进行互相交流,才能共同受益。假如,你也怕别人学会你的好方法,从而超过你,我也怕你在得到我的智慧后,赶在我的前面,结果谁都不可能从对方那里学到什么。人类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是因为我们的前辈毫无保留的,将他们创造的科学技术、学习方法和智慧传给了我们下一代。况且,今天的科学研究已进入以集体合作为主流的时代。记住,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学习的好方法是掌握技巧,以下是相关理科 ,文科的技巧 一、学会制定目标计划 人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高中生学习的目的性、计划性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目的越明确,学习效率越高。明确学习目标,根本问题是要解决学习动机问题。高中生的根本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迎接高考的挑战,实现人生的价值。学习目标要求高,学习内容丰富而复杂,如果没有一个学习计划,就会顾此失彼、忙乱不堪、降低学习效率。制定学习计划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二、学会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表面上看是需要克服一些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但是如果把我们目前的困难和我们美好的未来去进行一个比较,就像我们在对一个房间进行打扫美化装修,在前面我们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但当我们躺在空气清新、窗明己净房子里,尽情享受美好的阳光时,我们会觉得前面的工作苦吗?所以学习所能创造的美好的前景,就是我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在我们解题时,从题目中所释放出的挑战困难、享受成功的喜悦,更是我们学习的乐趣之所在。 爱因斯坦在指导年轻人学习方法时有一段精彩的话:你一定要对你的学习感兴趣,否则你会感到很不愉快。好的方法在你的兴趣指引下会事半功倍。我曾经这样来说明我的相对论:在火车上,你与一们美丽的小姐相对而坐,已经过了一小时,你好像才过了十分钟;如果你对面是一个滚烫的火炉,才过了十分钟,你就会觉得好像是一小时。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总是乐于沉迷于感兴趣的事情,而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就会精神浮躁。你在心情愉快的时候,你的学习效率是你平常的好几倍,而且会记得很好。如果你把学习当做“火炉”,那你在课堂上就会度日如年。 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在快乐中学习人们才能学得更聪明。上帝总是奖赏那些走在别人前面的聪明人——那就是未来的你。热爱学习吧!年轻人! 三、学会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课内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初学记听课笔记的同学,或书写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可以用笔,记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四、学会理科解题方法 具体做题时有三个步骤:想一想,做一做,看一看。看到题目后,想它涉及到哪些基础知识,哪些基本方法,想它考你什么?拿到题就动手做题习惯不好,很盲目,时间浪费了,还做不出来,想好了再动手,不管能不能做到底能不能做对,都得要做,回头看一看,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书上怎么讲的,老师怎么做的,回想、联想再猜想,这样一比较,就能领悟到很多东西。 例如:当你要证明或求解某一个问题时,必须先分清命题中哪些是条件,哪些是所求(或所证),正确理解文字语言和问题情境,逐字逐句翻译成符号式子方能把握题目的意图,如果能画出几何图形(示意图)则有助于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题途径。对题中明显的已知和未知(需求条件)弄清楚后,还要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摆脱生活经验束缚,克服思维障碍。例如由桌子不推不动的现象而认为物体的运动是需要力来维持的,尽管老师已讲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经验。 当你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找出后,一般从所求结论开始分析需要什么条件进行逆向分析,寻找解题途径,列出几个相关关系式,然后解出答案。如果所给条件结论较繁则应进行等价化简后再分析,化归为学过的典型题的模式后就可按部就班进行解题了。有不少题目还可通过间接办法进行思考求解,有时采用定义法、图解法、参数法、反证法等等可以独树一帜,迅速求解。 答题时要严谨规范,步步有根据,讨论时要分类明确,不重复不遗漏。学会一题多解能深化对所学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提高理科素养。 五、学会训练复习巩固 独立作业、独立操作、排除疑难,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应用是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新情境、新条件、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疑难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形成熟练技能技巧的过程。它对前几个环节的效果起检查、反馈和调控的作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应用还可以激发新的学习动机 同学们要独立完成作业,自我检查作业、主动纠正错误,抄袭别人的作业是有害的。先复习后作业,先求准后求快,要举一反三,要先易后难。对于作业中的疑难问题,似懂非懂的问题决不放过。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排除疑难。高中生要有强烈的学习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指出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不均衡的逐渐变化过程,因此克服遗忘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复习,较好的典型习题最好能准备一本笔记本把它记下来,以后如碰到类似的题目就把它放在一起,同时也复习一下以前的习题,这样,就不会忘记,又能增加知识。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目标计划是指导,学习兴趣是动力,课堂效率是核心,解题方法是关键,复习巩固是连接各环节的链条。它们缺一不可,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反映了高中生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 最后整理了一些同学们在理科学习方法中感到的地方和问题的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1、数理化方面的学习方法不够好,该如何改进? 答:(1)培养对学科的兴趣;(2)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领会其实质;(3)必要量的练习,练习不是目的,而是掌握定理、公式的手段;(4)记住几道典型的习题,举一反三,关键是多思考。 2、有时题目做不出,总喜欢马上去问别人,憋在心里难受这种方法好不好? 答:有错必改才会进步,订正错题有时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学问学问,不懂就问,但不是问答案,而是去问解题的思路、技巧,问后再去总结自己错的原因,查漏补缺,犹未为晚。 3、我觉得有的老师说得快,有时还在回味前一步,而老师以讲到后一步了,怎么办? 答:这是一个如何适应的问题,自己速度不行,在教师如果为了整体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只能自已改变,课内不行课外补,认真做好预习工作对你至关重要。明确了听课的重点,上课时认真地听,这会有改善,如果还不行,课后补,仔细消化一下,直到弄懂为止。 4、理科是记多于理解还是理解多于记? 答:学习任何知识都离不开理解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以多少来对比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当然数理化的记忆与政治、历史显然有区别,文科该记的内容相对于理科来说要多一些,但不是说理科就不必记忆,没有记忆的学习等于白学,理科中的公式、定理是必记的,除此外,还得记住一些解题技巧、解题方法。只要是知识的东西就需要记,但要掌握理科的知识更需做一些习题才行。 5、有疑难问题总是懒得去问老师,心想经过自己思考可以做出来,可事实上这种机会很少,到底要不要去问老师? 答: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很多,自己独立思考、向同学请教、直接去问老师,三种方法各有优点,可结合使用,能自己独立解决当然好,但时间相对来说要多一些,只要时间较充裕,应首选这种方法,有时可分几次去思考,也就是说过一段时间去分析比较容易解决,问同学比较方便,但有时他自己也较忙,不可能给你讲清解题思路,有的只告诉你一个答案,这不利于你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来说问老师是最好的,但老师毕竞不能时刻和你在一起,所以要抓住机遇,善问者会有较丰厚的收获。 高一语文学习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巩固的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高一年级正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重视习惯的养成。 主要养成下列一些习惯: 1、定计划的习惯。——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2、预习、查工具书和记笔记的习惯。 主要记这么一些:A、提纲。B、疑难。C、方法(解题技巧、思路)。D、悬念(老师留下的让学生课后思考的问题。)E、体会。每人备好《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字典》《成语词典》等常见的工具书。 3、适应老师的习惯。——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要学会适应老师。 4、问的习惯。——问比答重要。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就算是问题再浅;不明白的就要问;无论任何人,你都可以问;不耻下问。 5、演讲、辩论的习惯——学会整理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并表达出来。 6、读的习惯。——不开口不叫语文。要经常读。 A、有目的读。B、联想阅读。C、质疑而读。珍惜电子及图书阅读课。关于高中生读名著,高一学生每学期读两本名著,假期读两本名著,写读书笔记。每学期可开一次或两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7、写的习惯——读万卷书,写万言字! A、坚持每周日记周记(写、抄结合)不少于1500字。生活札记——记录见闻、思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 B、每二周一次课堂写作,两节课时间。 C、学习小说散文或戏剧后,写小评论。 D、写影视作品。 E、写研究性小论文。 F、写诗歌赏析。 G、征文及自由创作。(优秀者推荐发表。) 8、端正书写习惯。——首先要写工整;其次要写漂亮;还要符合要求。提倡临习名家“行楷书”字帖。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合和所有的学生,学生要脚踏实地、学有所得。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 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只盼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乐事,学校成为乐园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 1.学英语要有自我约束力,要有恒心。 “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正好眠。秋来蚊虫冬又冷,背起书包待明年”。如果这样,我们的学习永远不会学好。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很有道理。因此,在学习上我们必须要静心学习,抵制各种诱惑,集中精力,专心学习。 2.要对英语学习有信心。自信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在英语学习上,必须要充满自信,要坚持我能行,我会学好。有信心,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一定会学好,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就一定会成功。 3.要从心底滋生出对英语的喜爱之情,把学英语当成一个开心愉快的美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中有许多有趣的材料,如单词、文章等,要培养自身的兴趣。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对某事有目标、有追求,才会把精力、注意力转到该事上来,才会逐渐有兴趣。培养兴趣,一是要寻找有兴趣的东西,二是要从简单入手,不好高勿远。 4.学习英语要有连续性,持续性。它是一个漫长的进程,走走停停,很难有成就,要天天坚持,做好预习、复习、文章巩固训练,加深印象,直到形成永久性记忆。 5.英语学习要坚持一个“多”字,多听,多说,多读,多练。要做到把耳朵听出茧子,把大舌头魔小,把书本读薄,把练习做厚。高中英语教学要求听、说、读、写四会并举。 6.预习单词。在学新文章之前,必须先将单词背下来,只有先扫清了生词,老师讲课时才能听得懂,才能理解的深。掌握单词要做到把握音、形、义。名词分清可数、不可数;动词分清及物与不及物。记单词方法很多,但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要从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上去记,从单词拼写的细微判别上去记。每节课前要将课上教师要讲的内容预习一下,有不懂的问题课上可以重点听、重点记。 7.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课上要注意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要肯于动脑、动手、动笔、动耳、动嘴;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以便及时复习。三年的笔记积累起来就是一本好的复习资料。 8.课后及时进行反馈练习,小结复习。及时复习很重要,人们记忆过程是一个反复再现的过程,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人的记忆做过实验,结果表明,记忆100个单词在最初时遗忘最多,48小时后忘掉72%。因此只有及时复习、再现、不断巩固,才能达到永久性记忆。 地理学习方法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1.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 五、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七、抓“对比”找“异同” 八、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①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②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③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④垂直气温的计算。 ⑤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⑥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⑦昼夜长短的计算。 ⑧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⑨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九、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①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②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③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学生学习方法系列谈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个学习要点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三种学习精神
一、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所以,我们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二、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把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我们主张同学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
三、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三条学习原则
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种学习技能
一、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二、学会快速书写
中学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比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考试因书写太慢而答不完试卷等,这些现象都与书写技能有关。可以说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同学对此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当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保证字迹的清楚与规范。
三、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三种学习能力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四种思维品质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l、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3、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2、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按写小论文,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三、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l、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3、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道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四、创造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四位良师益友
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代课教师,个少还有三位特殊的"老师",它们的作用和老师一样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一、自信
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敢碰难题,即便做出答案也总怀疑不正确,更不敢向学习好的同学挑战。这种自信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学习的进步。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那么,自信就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不可阻挡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二、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每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不仅如此,课本还起着训练同学自学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本,只把课本当做课后练习的习题本的同学是很难学好知识的。
三、同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
四、教师
我们的任课教师是我们学习中的第四位老师。这并不是轻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指教师没有课本和同学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是学生学习的外围推动力,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学习方法杂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信息量激增,知识迅速发展,是当今知识世界的显著特色。看未来,看发展,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学生,在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将遇到许多麻烦,甚至完全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并能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鹜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
学习必须勤于思考。中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个期间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那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习必须一丝不苟。学习切忌似懂非懂。例如,习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要在初中乃至小学学习阶段就要培养这种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学习必须善于总结。学完一章,要做个小结;学完一本书。要做个总结。总结很重要,不同的学科总结方法不尽相同。常做总结可帮助你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俗话说"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最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常常自我监督,严格要求,每天或分阶段自己或让父母检查,是否完成了学习计划,为什么没有完成,怎样补救等等。总之,学习不能只凭热情,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是做不成大事的。
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同学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
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任课老师等具体情况来选取。一般说来,好的学习方法,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符合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教师授课特点的方法。学生在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摸索与总结:不同学科的学习程序(要不要预习,先做作业后复习,还是边做作业边复习,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做作业和自我测试的方法、改错的方法和单元总结的方法等等。
学习方法五原则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在学习上占第一
学习上占第一,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到。之所以你占不了第一,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不正确,第二、没有坚强的毅力。在这里面毅力是第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第二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全中国仍有70%以上的占第一的学生虽然占了第一,但他们并不是毅力最强的,或者说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不是最好的。他们也许今天是第一,明天就不是了。也就是说,你如果按占第一的方法去学习、去锻炼,一般都会超过现有的第一。
辉煌的第一是不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呢?说它艰苦是因为"培养坚强的毅力"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只有你具有了坚强的毅力才可能成为第一,当然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也是特别重要的。在这里什么是坚强的毅力呢,只要你能按下面几点要求去做,而且每天都做记录,持之以恒,每天都不间断地坚持一个学期、一年、三年,那么你的毅力就足以达到占第一的要求了。在这项锻炼中就怕你中间有间断,风雨、心情、疾病、家务等等都不是你中断锻炼的理由。你要记住,学好学业是你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没有什么工作的重要性会超过它。除了坚强的毅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人人可以占,原来占第一的同学也不一定就比你更聪明多少,脑细胞也不一定比你多。爱迪生不是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吗?!所以你第一要过心理关,就是说:要坚信你一定能成功,一定会超过现有的第一,包括现在是第一的你自已。
第二、你要天天锻炼。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什么事也做不好,即使偶尔做好了,也不能长久。每天30分钟左右的锻炼一定要天天坚持。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跑步、打乒乓球、打篮球、俯卧撑、立定跳远等等都可以。有些同学好面子,见到别人不跑步,怕自已跑别人看见了不好意思,那就错了,真正不好意思的是辛苦了几年考不上大学,是上了几年大学还要下岗。如果将来自已养活不了自已,那才是真正不好意思的。
第三、学习态度要端正。每次上课前,一定要把老师准备讲的内容预习好,把不好理解的、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在老师讲到该处时认真听讲。如果老师讲了以后还不会,一定要再问老师,直到明白为止。当一个问题问了两遍三遍还不会时,一般的同学就不好意思问了,千万别这样,老师们最喜欢"不问明白誓不罢休"的性格了。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做好笔记。做笔记时一定要清楚,因为笔记的价值比课本还,将来的复习主要靠它。
课下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是把笔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先学好,该记的内容一定把它背熟。这样会大大提高你做作业的速度,即平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做作业时应该独立思考,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和同学、老师商量。问同学时,不要问这道题结果是什么,而是要问"这道题究竟怎么做?""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
第四、正确面对错误和失败。当有的知识你没有在课上学会、当你的练习做错时或者在考试中成绩太差时,你既不要报怨,也不要气馁,你应该正视这自已不愿得到的现实。没有学会不要紧,把该知识写到你的《备忘录》中,然后问同学问老师,再把正确的解释或结果,写到其它页上。错了题也是这样,考试失利不就是错的题多点吗,正确的方法是把原题抄到《备忘录》中,把正确的做法学会后,把做法和结果写到其它页上,如果能注上做该类题的注意事项,就会把你的学习效率又提高30%-60%。之所以把答案或解释写到其它页上,就是为了下次看知识点或错误的题目时,再动动脑筋,想想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解释情况,再练练该题的做法和答案。错误和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能正视它,一切都会成为你成功的动力。
第五、记帐。你的学习一定要有一本帐,你什么时候做得好,记下来,什么时候错了题,记下来(注:帐本上只记"今天错题为《备忘录》××页×题)。课下几点几分学了英语,记录好;几点几分至几点几分学了物理记下来。把你生活中锻炼、学习的分分秒秒记录在你的帐本上,把你每次作业和考试中的正确题数、错误题数和错误题号(《备忘录》上的页号题号)一一记录在你的帐本上。把你每天学会的知识点都记录在帐本上,以备明天、后天再检查一下自已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在帐本上过去了几天的知识点,你一定要学会并能熟练掌握。
帐本记录的是你学习、锻炼中每一个细节。这样记下来,在校生活中,每天约有一页32开纸的记录量,不在校时可能有两页32纸的记录量?/td>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个学习要点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三种学习精神
一、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所以,我们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二、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把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我们主张同学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
三、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三条学习原则
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种学习技能
一、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二、学会快速书写
中学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比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考试因书写太慢而答不完试卷等,这些现象都与书写技能有关。可以说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同学对此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当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保证字迹的清楚与规范。
三、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三种学习能力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四种思维品质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l、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3、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2、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按写小论文,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三、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l、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3、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道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四、创造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四位良师益友
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代课教师,个少还有三位特殊的"老师",它们的作用和老师一样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一、自信
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敢碰难题,即便做出答案也总怀疑不正确,更不敢向学习好的同学挑战。这种自信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学习的进步。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那么,自信就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不可阻挡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二、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每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不仅如此,课本还起着训练同学自学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本,只把课本当做课后练习的习题本的同学是很难学好知识的。
三、同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
四、教师
我们的任课教师是我们学习中的第四位老师。这并不是轻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指教师没有课本和同学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是学生学习的外围推动力,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学习方法杂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信息量激增,知识迅速发展,是当今知识世界的显著特色。看未来,看发展,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学生,在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将遇到许多麻烦,甚至完全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并能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鹜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
学习必须勤于思考。中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个期间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那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习必须一丝不苟。学习切忌似懂非懂。例如,习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要在初中乃至小学学习阶段就要培养这种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学习必须善于总结。学完一章,要做个小结;学完一本书。要做个总结。总结很重要,不同的学科总结方法不尽相同。常做总结可帮助你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俗话说"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最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常常自我监督,严格要求,每天或分阶段自己或让父母检查,是否完成了学习计划,为什么没有完成,怎样补救等等。总之,学习不能只凭热情,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是做不成大事的。
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同学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
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任课老师等具体情况来选取。一般说来,好的学习方法,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符合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教师授课特点的方法。学生在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摸索与总结:不同学科的学习程序(要不要预习,先做作业后复习,还是边做作业边复习,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做作业和自我测试的方法、改错的方法和单元总结的方法等等。
学习方法五原则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在学习上占第一
学习上占第一,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到。之所以你占不了第一,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不正确,第二、没有坚强的毅力。在这里面毅力是第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第二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全中国仍有70%以上的占第一的学生虽然占了第一,但他们并不是毅力最强的,或者说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不是最好的。他们也许今天是第一,明天就不是了。也就是说,你如果按占第一的方法去学习、去锻炼,一般都会超过现有的第一。
辉煌的第一是不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呢?说它艰苦是因为"培养坚强的毅力"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只有你具有了坚强的毅力才可能成为第一,当然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也是特别重要的。在这里什么是坚强的毅力呢,只要你能按下面几点要求去做,而且每天都做记录,持之以恒,每天都不间断地坚持一个学期、一年、三年,那么你的毅力就足以达到占第一的要求了。在这项锻炼中就怕你中间有间断,风雨、心情、疾病、家务等等都不是你中断锻炼的理由。你要记住,学好学业是你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没有什么工作的重要性会超过它。除了坚强的毅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人人可以占,原来占第一的同学也不一定就比你更聪明多少,脑细胞也不一定比你多。爱迪生不是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吗?!所以你第一要过心理关,就是说:要坚信你一定能成功,一定会超过现有的第一,包括现在是第一的你自已。
第二、你要天天锻炼。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什么事也做不好,即使偶尔做好了,也不能长久。每天30分钟左右的锻炼一定要天天坚持。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跑步、打乒乓球、打篮球、俯卧撑、立定跳远等等都可以。有些同学好面子,见到别人不跑步,怕自已跑别人看见了不好意思,那就错了,真正不好意思的是辛苦了几年考不上大学,是上了几年大学还要下岗。如果将来自已养活不了自已,那才是真正不好意思的。
第三、学习态度要端正。每次上课前,一定要把老师准备讲的内容预习好,把不好理解的、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在老师讲到该处时认真听讲。如果老师讲了以后还不会,一定要再问老师,直到明白为止。当一个问题问了两遍三遍还不会时,一般的同学就不好意思问了,千万别这样,老师们最喜欢"不问明白誓不罢休"的性格了。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做好笔记。做笔记时一定要清楚,因为笔记的价值比课本还,将来的复习主要靠它。
课下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是把笔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先学好,该记的内容一定把它背熟。这样会大大提高你做作业的速度,即平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做作业时应该独立思考,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和同学、老师商量。问同学时,不要问这道题结果是什么,而是要问"这道题究竟怎么做?""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
第四、正确面对错误和失败。当有的知识你没有在课上学会、当你的练习做错时或者在考试中成绩太差时,你既不要报怨,也不要气馁,你应该正视这自已不愿得到的现实。没有学会不要紧,把该知识写到你的《备忘录》中,然后问同学问老师,再把正确的解释或结果,写到其它页上。错了题也是这样,考试失利不就是错的题多点吗,正确的方法是把原题抄到《备忘录》中,把正确的做法学会后,把做法和结果写到其它页上,如果能注上做该类题的注意事项,就会把你的学习效率又提高30%-60%。之所以把答案或解释写到其它页上,就是为了下次看知识点或错误的题目时,再动动脑筋,想想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解释情况,再练练该题的做法和答案。错误和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能正视它,一切都会成为你成功的动力。
第五、记帐。你的学习一定要有一本帐,你什么时候做得好,记下来,什么时候错了题,记下来(注:帐本上只记"今天错题为《备忘录》××页×题)。课下几点几分学了英语,记录好;几点几分至几点几分学了物理记下来。把你生活中锻炼、学习的分分秒秒记录在你的帐本上,把你每次作业和考试中的正确题数、错误题数和错误题号(《备忘录》上的页号题号)一一记录在你的帐本上。把你每天学会的知识点都记录在帐本上,以备明天、后天再检查一下自已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在帐本上过去了几天的知识点,你一定要学会并能熟练掌握。
帐本记录的是你学习、锻炼中每一个细节。这样记下来,在校生活中,每天约有一页32开纸的记录量,不在校时可能有两页32纸的记录量?/td>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初 中 学 习 方 法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 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确,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目标越宏伟,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目标有大目标,小目标,有远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节课,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属于此范畴。小目标要从属于大目标,近期目标要为远期目标做铺垫。确定学习目标要根据一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不利于意志的培养,太高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 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手段。首先要有来年搞好的记忆习惯。不论是哪门学科都有背诵的任务,要求背诵的必须背诵,以形成习惯。再就是根据遗忘规律去记忆,即即使的重现,勤复习、多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本周的功课周复习,一月还有小复习,考前再做总复习,这样学习才记忆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三 抓好学习环节的关键 学习可分为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每个环节都有其特点,也有其关键。 预习:预习要养成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在学习曰挤时间,也可以在周末,还可以在节假曰。预习要找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这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更会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听课:听课是学习时最重要的环节,会听课意味着会抓重点,能理解老师的意图。 复习:复习要摸规律,复习的目的是把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掌握,以便摸清其内在规律,在运用中举一反三。 作业:作业要独立完成,典型的内容要反复练习,这样才能形成技能技巧。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四: 及时做好笔记与作业 记性好不如烂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复习就急于做作业,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五: 交叉学习效果好 不少同学在读书学习时,长时间单一的学习同一内容,表面上看时间用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脑卫生学者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皮层细胞是有分工的,学习不同学科的内容回引起不同部分的兴奋。大脑长久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使某一部位长久兴奋,就容易产生疲劳,降低学习效率。若及时转换学习内容,合理调节“兴奋灶”,就可以避免大脑某一兴奋区长时间过于紧张,使别的部位出现新的兴奋区。 马克思的“穿插读书法”是:当阅读理论书籍感到疲倦时,立刻把书搁下,去读一种不同的书籍,有时读诗,有时读小说。过一会儿,疲倦的大脑得到休息,便又重新研究起理论书籍来。马克思的读书方法符合生理科学。 在读书求知时,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可交叉阅读内容差别较大的不同书籍。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门学科交替进行,特别是文理交替。学完语文做物理,读完政治写数学……学习之余,若做一些文体活动,或干点家务活,句可以使大脑原有的兴奋区得到调节。这样,既能缓解疲劳,又能开阔知识视野,从而延长连续阅读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六: 课堂笔记整理“七步法” 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往往较杂乱,可后觉得不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效果,积累复习资料,指导读写训练,有必要学会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导读助练”的参考材料。
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其方法有“七”: 一.忆。“趁热打铁”,即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二.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为的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条约、省略、简单甚至符号代替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三.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四.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五.分。以文字(最好是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置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联系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六.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七.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本簿,或一本簿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曰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怎样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增进阅读的理解和速度,提高学习成绩,都有好处。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制定阅读计划 “凡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应有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时间、内容、要求,实现计划的措施。计划的形式不拘,但要切实可行。 二.读、写、用相结合 阅读后,要把新学的知识和技巧用于实际。写,也是一种运用。写心得、记笔记、写短评,最后达到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 三.虚心求教 在遇到通过运用工具书,查资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勤于自学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问勤中得”,这些名言都是说学习要勤。阅读要靠自己努力,自己能办的无比办到,不可等老师教,也不可依赖工具书。要有自觉地学习行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五.阅读时要“心到” 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记号,进而在写读书笔记时将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当中,心到手到最为重要。 六.阅读时应多动脑 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读物多动脑分析、比较,进而去吟咏、体会。鲁迅先生主张读书要认真思考、观察。他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他还指出读书要先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结构,而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同学们应在读书实践中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受益终生。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 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确,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目标越宏伟,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目标有大目标,小目标,有远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节课,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属于此范畴。小目标要从属于大目标,近期目标要为远期目标做铺垫。确定学习目标要根据一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不利于意志的培养,太高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 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手段。首先要有来年搞好的记忆习惯。不论是哪门学科都有背诵的任务,要求背诵的必须背诵,以形成习惯。再就是根据遗忘规律去记忆,即即使的重现,勤复习、多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本周的功课周复习,一月还有小复习,考前再做总复习,这样学习才记忆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三 抓好学习环节的关键 学习可分为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每个环节都有其特点,也有其关键。 预习:预习要养成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在学习曰挤时间,也可以在周末,还可以在节假曰。预习要找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这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更会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听课:听课是学习时最重要的环节,会听课意味着会抓重点,能理解老师的意图。 复习:复习要摸规律,复习的目的是把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掌握,以便摸清其内在规律,在运用中举一反三。 作业:作业要独立完成,典型的内容要反复练习,这样才能形成技能技巧。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四: 及时做好笔记与作业 记性好不如烂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复习就急于做作业,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五: 交叉学习效果好 不少同学在读书学习时,长时间单一的学习同一内容,表面上看时间用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脑卫生学者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皮层细胞是有分工的,学习不同学科的内容回引起不同部分的兴奋。大脑长久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使某一部位长久兴奋,就容易产生疲劳,降低学习效率。若及时转换学习内容,合理调节“兴奋灶”,就可以避免大脑某一兴奋区长时间过于紧张,使别的部位出现新的兴奋区。 马克思的“穿插读书法”是:当阅读理论书籍感到疲倦时,立刻把书搁下,去读一种不同的书籍,有时读诗,有时读小说。过一会儿,疲倦的大脑得到休息,便又重新研究起理论书籍来。马克思的读书方法符合生理科学。 在读书求知时,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可交叉阅读内容差别较大的不同书籍。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门学科交替进行,特别是文理交替。学完语文做物理,读完政治写数学……学习之余,若做一些文体活动,或干点家务活,句可以使大脑原有的兴奋区得到调节。这样,既能缓解疲劳,又能开阔知识视野,从而延长连续阅读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六: 课堂笔记整理“七步法” 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往往较杂乱,可后觉得不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效果,积累复习资料,指导读写训练,有必要学会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导读助练”的参考材料。
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其方法有“七”: 一.忆。“趁热打铁”,即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二.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为的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条约、省略、简单甚至符号代替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三.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四.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五.分。以文字(最好是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置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联系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六.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七.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本簿,或一本簿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曰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怎样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增进阅读的理解和速度,提高学习成绩,都有好处。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制定阅读计划 “凡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应有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时间、内容、要求,实现计划的措施。计划的形式不拘,但要切实可行。 二.读、写、用相结合 阅读后,要把新学的知识和技巧用于实际。写,也是一种运用。写心得、记笔记、写短评,最后达到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 三.虚心求教 在遇到通过运用工具书,查资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勤于自学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问勤中得”,这些名言都是说学习要勤。阅读要靠自己努力,自己能办的无比办到,不可等老师教,也不可依赖工具书。要有自觉地学习行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五.阅读时要“心到” 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记号,进而在写读书笔记时将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当中,心到手到最为重要。 六.阅读时应多动脑 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读物多动脑分析、比较,进而去吟咏、体会。鲁迅先生主张读书要认真思考、观察。他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他还指出读书要先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结构,而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同学们应在读书实践中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受益终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6-01-03
展开全部
我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的总结
初中阶段的我,不仅努力学习了课内的文化知识,还留心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渐渐地,我形成了一套有我的特色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你真正了解了我的学习方法的内涵与真谛的话,你会发现这一方法不仅仅是用于我,还适用于很多同样的同学。由于我接触的中上等的同学比较多,此方法更适用于学习上不错,但总也不能十分拔尖的同学。
其实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我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把我的制定学习方法的方法告诉大家。这样才能真正使那些读过此文的人受益。学习别人的方法切忌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通过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收获。
还要在这里强调一点: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此句引自肖复兴肖铁的《我教儿子学作文》1996年4月第一版211页)
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经验。我的思想也许比较独特。合理的可以自己试试,偏激的干脆掠过不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 务学与求道
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 态度决定一切
5、 不强调进步
6、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 学习别人
一、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
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
经常向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学习,3年来,最大的发现也莫过于:她对任何一个科目都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它比别人多了一份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使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从她身边划过的知识。这也使她有了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艮劲,所以她能过做出许多别人做不出的难题,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培养得十分强大。这足以体现兴趣的力量之大了。
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只介绍两种方法。
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就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你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做。
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你先硬着头皮做这种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并投以很大的热情,争取做得好一点。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可以培养兴趣。我初三的下半学期,有一个阶段政治很差,又没有什么兴趣。但我觉得必须提高政治的成绩了。于是我每天回家先写最难办的政治作业,经常主动地找政治老师探讨问题。就这两条措施,十天之内使我的成绩大有长进。
可以说: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必须重视兴趣。
二、 务学与求道
还是要引用孔子的一段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它揭示了务学与求道的基本关系。
务学就是学知识学本领,掌握技能;而求道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思考得来的有关事物一般规律的普遍真理(在这里可以认为是那些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务学与求道又可以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保证二者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务学和求道结合的好处很多,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出苏轼的《日喻》来读读,那里已经叙述得很清楚了。
搞好务学与求道之间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思考和实干结合上,二是在研究学习方法和实践学习方法上。
思考和实干必须结合:在学习中应该善于思考,从学到的每一点经过思考能够扩展出许多知识,这样就丰富了你学习的内容。这里仅举一例。初二物理学习压强时涉及了连通器原理。书上是这样写的:“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人教版物理第一册2000年3月第一版156页)那么就可以这样思考上端不开口的是什么样子的(托利拆里管),思考下部不连通改为上部连通是什么(虹吸现象),思考连通器中不装水而装了两种不同的液体会怎样(液体压强的计算),思考连通器中的水如果流动会怎么样(液体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思考连通器有哪些应用(船闸的原理),思考在一个水面施加压力,另一个水面产生向上的压力是多少(帕斯卡定律,千斤顶的原理),思考如何证明水面会相平(平衡力)。一个定义,引出了7个思考。这样你的知识就大大地丰富了。
研究学习方法和实践学习方法必须结合:通过思考得到了学习的方法,就一定要试一试,通过尝试为自己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反复的思考这些经验又能够想出新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不断的有新的学习方法。这才是确定学习方法的方法。
搞好了务学与求道的关系,是使自己永远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的必要条件,也是不断保持最新、最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要点。坚持思考与学习同步发展代表着先进的学习方法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学习理论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掌握最广大知识的能力水平。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二者要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三、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在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自信是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部分之一。
有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人们往往归结于自己的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聪明,往往忽视心理上对学习成绩的巨大影响。可以说:心理上的调整是要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努力与否)的。在学习中,心里安静,就能够踏下心来认真学习,做题;心理积极就能够不断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自己的前进;同样的,心里信任自己,总并不盲目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能够不胡乱猜忌自己已经做出来的答案。这点看似很小,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考试的时候,你会省下时间去检查那些自己确信正确的题目,一是考试以后你心里会变的有根。其实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自信心不是无端地建立起来的,而是自己要有过硬的本领扎实的基础。这些会在下文中写到的。
做理科题应该能够做到:做完之后自己就知道正确与否。其实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对题。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将你已有的能力极大的发挥出来。他在你学习的过程中处处有所体现,所以它的作用的确是很大的可以说:我是自信造就的成功者,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自信的更加成熟。
说了那么多,还是说一点实际的东西吧。你如果要创造自信,关键的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强者的地位。如果你有强的科目,那你就可以找一个在这方面不如你的,对他说:“我决定要帮你学某某科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给他讲题,给他找题做。这是创造自信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也可以做一点别人多忽视的题,使成绩有很快的上升,也能够增强自信。
自信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你有自信,你就可以说自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成功者。
四、 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足球,同样适用于学习。
学习中的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动、进取和奋斗。
拥有一个主动的态度十分重要,可以说:“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遇到了每一件事绝不退缩,积极地去做,这就是一种主动的态度。主动可以使你比别人多许多做事的时间,可以比别人多做许多需要做的事情。你得到的练习就会很多,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
进取可以让你不停地向上,防止人变得堕落。向上看,至少能够不往下走。这里不再多说。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
态度是实力的前提,有良好的态度才能题得到自信、过硬等一系列的东西。态度和兴趣同等重要。
五、 不强调进步
说了那么多进步的东西,好像只要这样做就能够进步似的。其实事情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你进步别人也进步,就体现不出来。非但什么时候产生了跨越式发展了,才有可能看得出来。不进步或小幅度的退步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停滞不前,那你就已经在进步了。如果你初中三年在学校的名次都没有变,那你就已经是进步了。因为你学的知识越来越难了。何况大家都在进步。
暂时的停步不前是为你得下一次更大的进步做准备,所以要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没有效果作为平常的事情。毕竟有很多事情是不随人愿的。
六、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过硬,就是基础扎实。这是学习的核心问题。记住,无论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都必须有利于使自己的基础扎实,有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及以更高水平的能力,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这是我们评判学习方法是否对自己有利的根本依据。而其中核心就是扎实的基础。
扎实的基础可以使成绩稳定,扎实的基础可以使每一次考试无所惧怕而坦然面对,扎实的基础保证做题的速度与质量兼得,扎实的基础可以使……它的好处很多很多。做到就更非易事。
据我理解做题时最好的方法,但不同的人做题会有不同的效果。做题少的人不一定学习差,做题多的人也不一定就成绩好。
做题有助于过硬,所以做题十分有必要。老师留的题不可不作,但自己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充一些练习。
选题上是有学问的。做什么样的题要根据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来决定。要是自己做题更加熟练,就需要找一些并不是很新颖的一般题来做,这种题不厌多做,几十道题如果涵盖面广的话,可以多做上几遍。初二的时候,我的整式计算很差,几十道题全是枯燥的计算,我不停地做了好几遍,一上午就使自己的纯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长进。如果要多见见各种类型的题目就一定要找新颖的题。如果要锻炼自己的解体能力,就要找大题由简入深做下去。
做题一定要做细,必须落在笔上,最好能够写过程。只有做精做细,才有条件将来做大做强。做题切不可着急,需要心平气和,像品咖啡一样,慢慢地“品味”你所做的几道题。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做题。应该记住做题是“宁缺毋滥”的。
抽空做题也不是不可能,但最好细微的时间被用到文科上,这样文科和理科就能够综合地发展了。
七、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把玩和偷懒放在一起,但他们实际上是两个问题。
玩主要指在学习之余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另外还要通过玩来放松身心,使下一次的学习更有效果。兴趣爱好可以使人有机会调整自己的身心,有办法通过更换自己的注意力所在,来调整自己的兴奋点。有了爱好,也有助于培养学习上的兴趣。爱好决不是占用学习时间没用的东西,它有利于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及其他一些事情的效率。这种爱好必须是自己真正喜欢的,而不是别人逼迫的。做消耗体力的运动也能够缓解脑力上的疲劳。
偷懒实际上是指寻找更好的方法。这里只适用于理科。当遇到一道十分复杂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往下做,不要用麻烦的方法解决。花点时间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不仅节省了你解这道题的时间,也提高了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作用。女生学理科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偷懒。
硬学不会有最好的成绩。如果多出去旅游还能丰富一下自己的经验,可以培养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人经常做到以上两点,可以变得有灵气。这就是有些人不那么努力就会取得很好成绩的道理了。
八、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有一次数学考试,没带手表。考试的是很特别着急,结果十分不理想,由于着急好几道题都不会做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在考试的时候带过表。考试,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应当以平常心对待。考试不过是检测你对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这仿佛就是测肺活量,测量你到底有多大的呼吸量。没有什么区别。应该抱着“有多大劲儿,吹多大气儿”的思想来考试。这样你就能够轻松地面对考试。
考过试了,就很自然地要分析考试。分析得正确与否,关系重大。
分析之前,假定这次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这样能够使分析错了的不良后果减小到最少。
第一步,想一想,这次考试自己满意不满意,对什么满意,又对哪些方面不满意。再想想,这次考试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例如:第一次考试、没有复习的考试……如果有这种特殊情况,那么这里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1、 考得不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努力,我就不信下回我考不好的!
2、 考得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一时侥幸,还得努力,看下次才是印证我的实力的时候!
如果一切正常就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自己是不是偏科了。这时应对弱项多加练习
第三步,自己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丢分。智力因素就要调整自己的方法,非智力因素就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第四步,作下一步学习的计划。
第五步,认真修改自己的分析。
最后,看看自己在年级里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要太在意,不过大幅度的下降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了。
在学习的始终,贯穿的就是计划的制定。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要不停地制定,例如:晚上先写什么作业,最近几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做哪的课外题、攻克哪方面的难关……)这都很好制定。
长期计划制定以后必须坚持谨记,卧薪尝胆就是长期计划成功的最好的例子。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是十分成功的长期计划。
计划的制定切忌过高过大,尤其是短期计划,制定时必须考虑到它的可行性。而且每一步都要按照计划实行。
制定计划还要重视它的指导性。计划一定要有计划的价值。用它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必须要看出计划是你的效率提高了,你的生活不再是那么没条理了才好。
说了这么多,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去。这就需要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以后,对自己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你现在是这样,不调整你会永远是这样,不会发生变化。那么渐渐地你就失去了主动,再要想自主的调整就很难了。
调整也分步骤
1、 没有好的办法,或拿不定哪一种好时,就不要调整,因为调整会浪费你的时间精力,到头来没有多大的成效反而得不偿失。必须考虑到前面我的道的学习中的“三个有利于”
2、 小的调整直接进行,大的调整需要有一个试用期,实行大的调整前,必须考虑慎重,我们不能输掉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3、 在考试中印证自己,如果和自己的预想一样,就进行下去。不一样,就进一步调整
4、 很久以后,回想自己的调整。看看这个调整是不是有效,能不能得出什么结论来。为以后的生活积累经验
调整是取得进步,不断向上前进的必由之路。
九、 学习别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总会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别人做了什么自己不做的事,就应该想想,我这样做对我有没有益处,这是他成功的秘诀吗?这是我学习别人的主要方法。
不要避免与比自己成绩好的人说话,他们有很多地方是你所没有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必要的时候厚脸皮一点,向比自己强的人多请教一些东西,探讨一些学习的方法。这些人往往是能够给你最大帮助的人,他们的无意的一句话,也许会使你茅塞顿开。这都说不准的。
比你成绩差的人未必处处比你差,他们之中也有你学习的地方,你必须分清什么样的是造成他们不如你的原因,就不要学。而提炼出来他们身上的精华。
王羲之曾经集合众家之长,才能尽变古体,被世人尊为书圣。《吕氏春秋》曾经集合诸子百家思想成为一字千金的难得好书。韩非子也曾集合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学到的知识尽为其所用,成为世代传诵的圣人。他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的集大成者。发明者、创造者,都没有留下姓名,只有集合了那些发明创造创造出巨大的价值的,才是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学习所有的学习方法,尽为我们所用,才能够有成绩上质的飞跃。
参考资料:狗凡之作
初中阶段的我,不仅努力学习了课内的文化知识,还留心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渐渐地,我形成了一套有我的特色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你真正了解了我的学习方法的内涵与真谛的话,你会发现这一方法不仅仅是用于我,还适用于很多同样的同学。由于我接触的中上等的同学比较多,此方法更适用于学习上不错,但总也不能十分拔尖的同学。
其实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我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把我的制定学习方法的方法告诉大家。这样才能真正使那些读过此文的人受益。学习别人的方法切忌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通过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收获。
还要在这里强调一点: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此句引自肖复兴肖铁的《我教儿子学作文》1996年4月第一版211页)
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经验。我的思想也许比较独特。合理的可以自己试试,偏激的干脆掠过不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 务学与求道
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 态度决定一切
5、 不强调进步
6、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 学习别人
一、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
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
经常向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学习,3年来,最大的发现也莫过于:她对任何一个科目都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它比别人多了一份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使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从她身边划过的知识。这也使她有了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艮劲,所以她能过做出许多别人做不出的难题,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培养得十分强大。这足以体现兴趣的力量之大了。
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只介绍两种方法。
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就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你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做。
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你先硬着头皮做这种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并投以很大的热情,争取做得好一点。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可以培养兴趣。我初三的下半学期,有一个阶段政治很差,又没有什么兴趣。但我觉得必须提高政治的成绩了。于是我每天回家先写最难办的政治作业,经常主动地找政治老师探讨问题。就这两条措施,十天之内使我的成绩大有长进。
可以说: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必须重视兴趣。
二、 务学与求道
还是要引用孔子的一段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它揭示了务学与求道的基本关系。
务学就是学知识学本领,掌握技能;而求道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思考得来的有关事物一般规律的普遍真理(在这里可以认为是那些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务学与求道又可以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保证二者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务学和求道结合的好处很多,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出苏轼的《日喻》来读读,那里已经叙述得很清楚了。
搞好务学与求道之间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思考和实干结合上,二是在研究学习方法和实践学习方法上。
思考和实干必须结合:在学习中应该善于思考,从学到的每一点经过思考能够扩展出许多知识,这样就丰富了你学习的内容。这里仅举一例。初二物理学习压强时涉及了连通器原理。书上是这样写的:“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人教版物理第一册2000年3月第一版156页)那么就可以这样思考上端不开口的是什么样子的(托利拆里管),思考下部不连通改为上部连通是什么(虹吸现象),思考连通器中不装水而装了两种不同的液体会怎样(液体压强的计算),思考连通器中的水如果流动会怎么样(液体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思考连通器有哪些应用(船闸的原理),思考在一个水面施加压力,另一个水面产生向上的压力是多少(帕斯卡定律,千斤顶的原理),思考如何证明水面会相平(平衡力)。一个定义,引出了7个思考。这样你的知识就大大地丰富了。
研究学习方法和实践学习方法必须结合:通过思考得到了学习的方法,就一定要试一试,通过尝试为自己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反复的思考这些经验又能够想出新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不断的有新的学习方法。这才是确定学习方法的方法。
搞好了务学与求道的关系,是使自己永远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的必要条件,也是不断保持最新、最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要点。坚持思考与学习同步发展代表着先进的学习方法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学习理论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掌握最广大知识的能力水平。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二者要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三、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在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自信是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部分之一。
有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人们往往归结于自己的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聪明,往往忽视心理上对学习成绩的巨大影响。可以说:心理上的调整是要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努力与否)的。在学习中,心里安静,就能够踏下心来认真学习,做题;心理积极就能够不断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自己的前进;同样的,心里信任自己,总并不盲目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能够不胡乱猜忌自己已经做出来的答案。这点看似很小,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考试的时候,你会省下时间去检查那些自己确信正确的题目,一是考试以后你心里会变的有根。其实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自信心不是无端地建立起来的,而是自己要有过硬的本领扎实的基础。这些会在下文中写到的。
做理科题应该能够做到:做完之后自己就知道正确与否。其实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对题。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将你已有的能力极大的发挥出来。他在你学习的过程中处处有所体现,所以它的作用的确是很大的可以说:我是自信造就的成功者,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自信的更加成熟。
说了那么多,还是说一点实际的东西吧。你如果要创造自信,关键的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强者的地位。如果你有强的科目,那你就可以找一个在这方面不如你的,对他说:“我决定要帮你学某某科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给他讲题,给他找题做。这是创造自信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也可以做一点别人多忽视的题,使成绩有很快的上升,也能够增强自信。
自信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你有自信,你就可以说自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成功者。
四、 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足球,同样适用于学习。
学习中的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动、进取和奋斗。
拥有一个主动的态度十分重要,可以说:“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遇到了每一件事绝不退缩,积极地去做,这就是一种主动的态度。主动可以使你比别人多许多做事的时间,可以比别人多做许多需要做的事情。你得到的练习就会很多,也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
进取可以让你不停地向上,防止人变得堕落。向上看,至少能够不往下走。这里不再多说。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
态度是实力的前提,有良好的态度才能题得到自信、过硬等一系列的东西。态度和兴趣同等重要。
五、 不强调进步
说了那么多进步的东西,好像只要这样做就能够进步似的。其实事情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你进步别人也进步,就体现不出来。非但什么时候产生了跨越式发展了,才有可能看得出来。不进步或小幅度的退步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停滞不前,那你就已经在进步了。如果你初中三年在学校的名次都没有变,那你就已经是进步了。因为你学的知识越来越难了。何况大家都在进步。
暂时的停步不前是为你得下一次更大的进步做准备,所以要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没有效果作为平常的事情。毕竟有很多事情是不随人愿的。
六、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过硬,就是基础扎实。这是学习的核心问题。记住,无论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都必须有利于使自己的基础扎实,有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及以更高水平的能力,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这是我们评判学习方法是否对自己有利的根本依据。而其中核心就是扎实的基础。
扎实的基础可以使成绩稳定,扎实的基础可以使每一次考试无所惧怕而坦然面对,扎实的基础保证做题的速度与质量兼得,扎实的基础可以使……它的好处很多很多。做到就更非易事。
据我理解做题时最好的方法,但不同的人做题会有不同的效果。做题少的人不一定学习差,做题多的人也不一定就成绩好。
做题有助于过硬,所以做题十分有必要。老师留的题不可不作,但自己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充一些练习。
选题上是有学问的。做什么样的题要根据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来决定。要是自己做题更加熟练,就需要找一些并不是很新颖的一般题来做,这种题不厌多做,几十道题如果涵盖面广的话,可以多做上几遍。初二的时候,我的整式计算很差,几十道题全是枯燥的计算,我不停地做了好几遍,一上午就使自己的纯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长进。如果要多见见各种类型的题目就一定要找新颖的题。如果要锻炼自己的解体能力,就要找大题由简入深做下去。
做题一定要做细,必须落在笔上,最好能够写过程。只有做精做细,才有条件将来做大做强。做题切不可着急,需要心平气和,像品咖啡一样,慢慢地“品味”你所做的几道题。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做题。应该记住做题是“宁缺毋滥”的。
抽空做题也不是不可能,但最好细微的时间被用到文科上,这样文科和理科就能够综合地发展了。
七、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把玩和偷懒放在一起,但他们实际上是两个问题。
玩主要指在学习之余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另外还要通过玩来放松身心,使下一次的学习更有效果。兴趣爱好可以使人有机会调整自己的身心,有办法通过更换自己的注意力所在,来调整自己的兴奋点。有了爱好,也有助于培养学习上的兴趣。爱好决不是占用学习时间没用的东西,它有利于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及其他一些事情的效率。这种爱好必须是自己真正喜欢的,而不是别人逼迫的。做消耗体力的运动也能够缓解脑力上的疲劳。
偷懒实际上是指寻找更好的方法。这里只适用于理科。当遇到一道十分复杂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往下做,不要用麻烦的方法解决。花点时间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不仅节省了你解这道题的时间,也提高了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作用。女生学理科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偷懒。
硬学不会有最好的成绩。如果多出去旅游还能丰富一下自己的经验,可以培养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人经常做到以上两点,可以变得有灵气。这就是有些人不那么努力就会取得很好成绩的道理了。
八、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有一次数学考试,没带手表。考试的是很特别着急,结果十分不理想,由于着急好几道题都不会做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在考试的时候带过表。考试,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应当以平常心对待。考试不过是检测你对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这仿佛就是测肺活量,测量你到底有多大的呼吸量。没有什么区别。应该抱着“有多大劲儿,吹多大气儿”的思想来考试。这样你就能够轻松地面对考试。
考过试了,就很自然地要分析考试。分析得正确与否,关系重大。
分析之前,假定这次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这样能够使分析错了的不良后果减小到最少。
第一步,想一想,这次考试自己满意不满意,对什么满意,又对哪些方面不满意。再想想,这次考试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例如:第一次考试、没有复习的考试……如果有这种特殊情况,那么这里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1、 考得不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努力,我就不信下回我考不好的!
2、 考得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一时侥幸,还得努力,看下次才是印证我的实力的时候!
如果一切正常就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自己是不是偏科了。这时应对弱项多加练习
第三步,自己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丢分。智力因素就要调整自己的方法,非智力因素就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第四步,作下一步学习的计划。
第五步,认真修改自己的分析。
最后,看看自己在年级里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要太在意,不过大幅度的下降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了。
在学习的始终,贯穿的就是计划的制定。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要不停地制定,例如:晚上先写什么作业,最近几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做哪的课外题、攻克哪方面的难关……)这都很好制定。
长期计划制定以后必须坚持谨记,卧薪尝胆就是长期计划成功的最好的例子。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是十分成功的长期计划。
计划的制定切忌过高过大,尤其是短期计划,制定时必须考虑到它的可行性。而且每一步都要按照计划实行。
制定计划还要重视它的指导性。计划一定要有计划的价值。用它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必须要看出计划是你的效率提高了,你的生活不再是那么没条理了才好。
说了这么多,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去。这就需要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以后,对自己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你现在是这样,不调整你会永远是这样,不会发生变化。那么渐渐地你就失去了主动,再要想自主的调整就很难了。
调整也分步骤
1、 没有好的办法,或拿不定哪一种好时,就不要调整,因为调整会浪费你的时间精力,到头来没有多大的成效反而得不偿失。必须考虑到前面我的道的学习中的“三个有利于”
2、 小的调整直接进行,大的调整需要有一个试用期,实行大的调整前,必须考虑慎重,我们不能输掉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3、 在考试中印证自己,如果和自己的预想一样,就进行下去。不一样,就进一步调整
4、 很久以后,回想自己的调整。看看这个调整是不是有效,能不能得出什么结论来。为以后的生活积累经验
调整是取得进步,不断向上前进的必由之路。
九、 学习别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总会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别人做了什么自己不做的事,就应该想想,我这样做对我有没有益处,这是他成功的秘诀吗?这是我学习别人的主要方法。
不要避免与比自己成绩好的人说话,他们有很多地方是你所没有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必要的时候厚脸皮一点,向比自己强的人多请教一些东西,探讨一些学习的方法。这些人往往是能够给你最大帮助的人,他们的无意的一句话,也许会使你茅塞顿开。这都说不准的。
比你成绩差的人未必处处比你差,他们之中也有你学习的地方,你必须分清什么样的是造成他们不如你的原因,就不要学。而提炼出来他们身上的精华。
王羲之曾经集合众家之长,才能尽变古体,被世人尊为书圣。《吕氏春秋》曾经集合诸子百家思想成为一字千金的难得好书。韩非子也曾集合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学到的知识尽为其所用,成为世代传诵的圣人。他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的集大成者。发明者、创造者,都没有留下姓名,只有集合了那些发明创造创造出巨大的价值的,才是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学习所有的学习方法,尽为我们所用,才能够有成绩上质的飞跃。
参考资料:狗凡之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