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
下面三个角度可以帮助家长来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
一、提前约定和告知
做一件事情前要跟孩子提前说好,让孩子心里有数。例如下午4点有家庭聚餐,需要在3点左右出门。那我们可以早上起来的时候就提前告诉孩子下午的这个时间安排,必要的时候中午再做一次提醒。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而不是临到了时间才催促孩子出门,催促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导致孩子不知所措慢慢吞吞,最后变成了磨蹭。当孩子一次一次的被预先告知后,他也慢慢学会提前准备和养成一定时间观念。
二、学会看时间加反复训练
有的家长说孩子上学前特别爱磨蹭,每次出门就迟到,怎么喊他都不着急,一点时间概念都没有。建议是让孩子学会看时间,并反复训练。怎么做呢?比如8:10分要上学,那7:50分必须出门,这样可以保证孩子不迟到。这个时间点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也可以和孩子反复试验几次一起的出来,当然要给孩子体验可能迟到的机会。例如7:45分出门和8点出门的不同,让孩子体会这个时间点出门的重要性。因为有时间界限节点的限制,就会让孩子学会自主安排时间并保证最后的出门时间。相反,如果每次都是大人催着出门,赶着孩子上学,孩子也不会觉得7:50和8点出门有什么不同了。
三、日常惯例表提醒
可以用日常惯例表的方式,罗列出每天早上和每天晚上的时间安排。具体是把固定项目先列出来,再安排非固定项目。固定项目如:放学回家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睡觉的时间。在这三个固定的时间里,让孩子来填充和安排。当然日常管理表绝对不会一步到位,它也需要根据每学期孩子的课程变化而变化,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而修改,甚至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也要立即和孩子讨论为什么做不到,从而重新做出一份新的惯例表,这么做的目的是让表格可执行化,而不是摆着好看而已。
孩子一开始是没有时间观念的,需要家长进行引导与教育。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越早越好。
一、让孩子逐步了解时间的概念。可以从孩子幼儿时期就开始,比如从认识白天、黑夜开始,告诉孩子早晚的区别,引入时间概念。可能孩子不懂一天24小时的时间概念,但是能够直观的看到白天与黑夜的区别。
知道白天要起床,吃早餐、外出游玩,睡午觉,吃晚饭,等等一系列的安排。也可以从家长上班与周末教育孩子,周一到周五父母要上班,周六周日在家陪孩子。再具体到每天,每天父母要上班,等太阳落山了,爸爸妈妈就下班回家了。
从家里的钟表入手,告诉孩子时间的概念。孩子一开始也是不认识墙上的时钟,告诉孩子,时钟指到18点,妈妈就下班回家了。时钟指到早上8点,就要出门去幼儿园了,否则就要迟到了。
二、教会孩子进行时间管理。对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进行时间管理的教育。开始由父母帮着孩子安排一天的行程和活动,慢慢的,让孩子自己做这个事情,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自己对自己负责。
比如,放学了,让孩子养成先做作业的习惯,吃过晚饭再与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孩子贪玩,可能就错过了吃晚饭的时间,回家还要做作业,然而时间已经很晚了,是继续做作业还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让孩子自己决定。这样,一次孩子就能记住时间的安排了。
@擦亮星,宝妈一枚,爱生活爱旅行爱学习。愿与你一起擦亮星星,共同成长!
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所以要训练孩子有时间观念,就是帮助他们养成管理时间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行动的步骤,让孩子们在人生之初就拥有一个高效能的习惯,对他们的未来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来帮助孩子养成时间管理的习惯呢?在这里,推荐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制作行之有效的作息表。
前提:先对孩子做一个时间记录,详细记录孩子一天的作息情况和时间,这是我们制定作息表的前提。如果对孩子每天所做的事情,每件事所花费的时间一无所知,按父母的想法来制定的作息表就像一个梦想,实现有苦难。
作息表的内容:
学龄前:要包括吃饭、个人玩耍、亲子活动、阅读、睡前和起床安排等项目。这个年龄的孩子,玩的时间多,吃饭的速度也慢,各种生活习惯在初步养成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小学: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学习任务,要考虑作业的时间;生活上,个人卫生的自理,做适量的家务,整理房间等方面都要涉及;课余生活有和朋友玩,兴趣爱好等内容。
中学:比小学的学业更重,学习时间的比重增加,所以其他方面的时间安排也要做相应调整。
需要注意的三点:
1、 作息表应该放在家中醒目的位置,让孩子可以一目了然。
2、 作息表应该参考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制作过程,引导他们进行表格的制作,这既是对孩子的尊重,同时也有利于孩子严格执行日程计划。
3、 要求孩子依照表格完成任务,但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执行—调整—执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1. 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
家长应从人学起就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建立科学的日程表,并对孩子严格训练。如规定孩子起床、就寝、吃饭、做功课、自由活动、做家务的时间等,使孩子养成严格按照时间表作息的习惯,让孩子的生活有规律、有节奏。特别要强调在规定学习的时间里,一定要坐下来学习,不能没有作业就玩,或随便改变学习时间等。对此,一开始应有家长的督促,等孩子习惯了,那习惯就如一座钟,会及时提醒孩子学习。
2.从每一件事做起
要训练孩子紧张而全神贯注的习惯。事实表明,常有中断或松散的学习,是孩子学习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紧张的学习则有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速度的提高。应让孩子明白:认真做事,尽情玩耍,不可一心二用。
要训练孩子迅速投入学习的习惯。家长要教会孩子一条规则:立刻开始学习,不要晃晃悠悠。为此,孩子要有固定的学习地方和专门的书桌、书架,使他一坐下来就可学习。至于其他的事,如看闲书杂志,喝茶下棋等都必须到别的地方去。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能习惯于在短时间内投入专心致志的学习。二要使孩子的生活条理化。如学习用品放置条理化,日常生活用品摆设固定化等。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有理的习惯,浪费的时间就少。
3.自然后果惩罚法
现在很多孩子做事磨蹭拖拉,不珍惜时间,这些毛病与家长的娇惯有很大的关系。如爱睡懒觉的孩子大多是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早晨父母叫一遍不醒,叫两遍不起,叫了第三遍才起来,一看表知道已不早了,于是家长帮孩子急急忙忙穿衣,准备书包等,甚至连早饭也来不及吃就上学去了。家长这样做,实际上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还会助长孩子依赖、懒惰的习惯。家长不妨实验一下:在孩子的床头放一个小闹钟,并向孩子讲明家长不再来催促他起床,早晨闹钟响就自己起床。假如起床晚了就没有时间吃早饭,假如拖拉就会上学迟到,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如果孩子能按家长的要求做,那么,他就会逐步养成按时起床的习惯;否则,就会因不按时起床而受到“惩罚”——吃不上早饭、迟到、受批评。一旦孩子尝到耽误时间的苦果,心里就会不舒服,自然会吸取教训,重犯的可能性就少。这种教育方法叫做“自然后果惩罚法”。
时间,是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