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两部经典著作,《论语》与《孟子》有什么异同点呢?
《论语》与《孟子》不同点从文章写作方式和题材内容方向这两点看。共同点从“然”的用法和列入这两点看。
一,不同点从文章写作方式和题材内容方向来看
1,从文章写作方式看区别
《论语》是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的散文,主要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都比较短小简约。
《孟子》已经是比较成熟的语录体的论辩文。
2,从内容方向看区别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讲的都是习俗。
《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只要是谈人性。
二,相同点从“然”的用法和列入“四书”这两点来看
1,从“然”的用法看相同
“然”为指示代词,表示“如此、这样”的意思,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往往要翻译成“是这样”。这种用法的“然”在《论语》中共有7处。
例: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
在《孟子》中共有30处。例: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孟子·梁惠王上)
2,从列入“四书”看相同
《论语》和《孟子》都被列入“四书”里面。
扩展资料: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子
一、不同点
1、记载内容不同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2、作者不同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孟子》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3、章节数不同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而《孟子》一书共七篇,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二、相同点
1、代表学派相同
《论语》和《孟子》都是中国儒家经典,属于儒家学派代表作。
2、地位重要性相同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都属于古代考试的重要内容。
3、文学体裁相同
《论语》和《孟子》的文学体裁都属于语录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2019-12-08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