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孙悟空的紧箍咒究竟有什么用?
展开全部
第021封信丨孙悟空的紧箍咒究竟有什么用?
吴军·硅谷来信³(年度日更)
11-16
进入课程 >
第021封信丨孙悟空的紧箍咒究竟有什么用?
11:37 10.65 MB
信件朗读者:宝木
葛一男,你好!
这里是吴军的《硅谷来信》第3季,这封信我想从孙悟空的紧箍咒讲起,和你说说我们要怎么来看待“限制”这个东西。
关于孙悟空的紧箍咒这个东西,不知道你对它是什么感觉,至少我小时候是不喜欢的,但最近我又有了新的思考。
通常,人小时候从文学作品中读到的情节和人物,会一直记忆犹新,甚至会在现实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突然浮现在脑海中。前几天我在审核一个投资项目时,突然灵光一现,就想到了孙悟空与紧箍咒的故事。在我看来,孙悟空和紧箍咒的关系就是:孙悟空最开始是被迫带上了紧箍咒,但最终却逐渐开始享受紧箍咒。
孙悟空讨厌紧箍咒吗?
我说孙悟空享受戴紧箍咒的感觉,可能很多人会不同意。紧箍咒明明是他人加在孙悟空头上的一个枷锁,让孙悟空从此失去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特别是不能随意打杀妖怪,甚至限制了他惩奸除恶。这样一个枷锁他怎么可能享受呢?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来看看书中孙悟空从戴上紧箍咒到最后得道成佛,这期间他对紧箍咒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孙悟空对紧箍咒的态度是变化的,基本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非常短,就是他最初戴上紧箍咒的过程。
当时故事是这样的,观音菩萨交给唐僧一套衣服,其中有一顶“嵌金花帽”,紧箍咒就在帽子里;观音还教给唐僧一篇“定心真言”,也就是引动紧箍咒念的那个咒语。后来孙悟空看到这一套衣装,有些喜欢;唐僧就顺着说这套衣服如何的好,让悟空喜欢就穿上,悟空就欢天喜地地穿戴上了。其实孙悟空这算是被哄骗着戴上了紧箍咒。在这个阶段,孙悟空的态度是免费得来的东西不要白不要。
第二阶段,唐僧开始念咒,孙悟空发现了真相,原来自己上当了,想努力把金箍给摘下来,却毫无办法。这时,孙悟空的心态是后悔。
第三阶段,就是孙悟空在紧箍咒的限制之下,屡屡受到紧箍咒的惩罚,最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孙悟空要打唐僧,唐僧念了一次;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唐僧念了三次,这一回孙悟空和唐僧师徒关系一度破裂,孙悟空甚至返回了花果山;第三次是在乌鸡国唐僧为了让孙悟空救国王,又念了一次。
真正的惩罚主要是第二次,绝大部分读者对紧箍咒的印象也来自于“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在这三次念咒的阶段,孙悟空基本上是从反抗到顺从,可以讲紧箍咒对于孙悟空是起了作用的。但是呢,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发生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乌鸡国的故事,结束在第四十回,后面还有六十回呢。
后六十回里,唐僧虽然还念过三次紧箍咒,但基本上都是乌龙。其中一次是为了分辨真假唐僧,另一次是因为假悟空六耳猕猴捣乱打死了人,最后一次是为了分辨真假孙悟空。如果再加上一开始试验紧箍咒灵不灵念过一次,书中一共在七个场景里出现了念紧箍咒的情况。
真正的孙悟空被紧箍咒所管束、惩罚的时间,其实就是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从篇幅上来讲,就是从第十四回,唐僧在五指山下救下孙悟空,一直到第四十回,唐僧一行人离开乌鸡国。这段时间,仅仅占了取经部分的大约三成,并不算很长。
再下一个阶段,也就是第四阶段,就是孙悟空逐渐开始享受紧箍咒的过程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戴上了紧箍咒,他这只神仙们原本看不上眼的野猴子,就成了佛门嫡系了。此时,不但找观世音菩萨帮忙是有求必应,而且还能调动天上的神仙,神仙们如果不肯帮忙,他就拉人家去玉帝或者佛祖面前评理。久而久之,他甚至可以和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地仙之祖的镇元仙等人称兄道弟。这个好处可不是他当美猴王的时候能够有的。
很多人讲,吴承恩写西游,是借着神话故事来描绘社会现实,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我在《阅读与写作》课中讲过,任何文学作品,归根结底都是现实主义作品,因为虚构的内容总是受制于作者的现实生活,往往也成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孙悟空对紧箍咒的态度,从刚开始的不情愿、反抗,到后来的麻木、习惯、甚至是享受,其实很有现实意义。实际上几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从反抗紧箍咒到享受紧箍咒的过程。
紧箍咒这东西,当然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它不好的那一面,谁都能很直观地感受到,我就不展开讲了。我这次想和你聊的,主要是紧箍咒好的那一面。
为什么紧箍咒很有用?
孙悟空是谁?他神通广大,可以长生不老,算是神仙么?很多人觉得可以算。但其实他并不符合神仙的条件,因为他虽然有灵性,却没有神性,最多算个超人,而且他的本心依然是一个猢狲。如果只凭自己修炼,就算再修几千几万年,有可能依然只是一只猢狲。在西游记里被孙悟空打死的妖怪,很多修行的时间也不短,但依然登不得大雅之堂。
孙悟空是幸运的,他被佛祖和观音菩萨选中了,伴随唐僧去完成一番伟业,于是被佛门这个组织接收了进来。为了防止野性未泯的孙悟空闯祸,也为了防止他中途退却,观音和唐僧就要用紧箍咒约束他。任何人在开始受到约束时都会很痛苦,孙悟空当然也不例外。所幸的是在取经的路上,唐僧用自己慈悲为怀的行动慢慢感化孙悟空,最终孙悟空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惦记着回花果山当山大王,而是心甘情愿地护着师父完成了取经的伟业。
戴上紧箍咒之后,孙悟空很快发现他被神的圈子所接纳了,在以后的降妖除魔过程中,他不再是一个人奋斗,背后有了一个强大组织的支持。在后来的取经历程中,你也能发现,孙悟空很享受与众神仙为友而不是为敌的生活。可以讲,这是紧箍咒给他带来的直接利益。
孙悟空最终成了佛,但成佛道路本身是漫长甚至痛苦的。唐僧经过八十一难取到了真经,孙悟空也伴随着师父经历了那些磨难。和唐僧不同的是,唐僧要克服的主要是外界的磨难,而孙悟空则要时时刻刻和自身的恶做斗争。
紧箍咒的限制,某种程度上是帮助孙悟空戒恶戒嗔,放弃心中与佛性相违的贪嗔痴慢疑,逐渐获得他自己的神性。事实上,当悟空开始放弃兽性,唐僧也就很少用紧箍咒惩罚他了。严格来讲,唐僧真正严厉的惩罚也只有三打白骨精的那一次。
等到悟空完成了修行,到了雷音寺,见到佛祖成佛了,头上的金箍也就自动消失了,因为紧箍咒、或者说戒律已经内化到他的心中,不再需要头上的金箍了。其实,紧箍咒并不独属于孙悟空,唐僧的心中,佛门众弟子的心中,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紧箍咒。
紧箍咒到底是什么?
紧箍咒到底是什么?
康德的一句话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是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你可能听过这句话另一个更精炼的翻译版本,也就是“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在我看来,紧箍咒其实就是这样的东西。
中国人过去总是讲,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就是中国人心中的紧箍咒。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约束,君子才会慎独,百姓才懂得诸恶莫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紧箍咒”,人就会把自己看作上帝,变得无法无天。康德还说过,“自由即自律”,一个人如果懂得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给自己限制,他也就因此而自由了。
反映在现代社会,我认为一个人所要戴上的“紧箍咒”,其实是三样东西:首先是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第二,是自然法则;第三,则是个人以外的,来自组织的力量。第一点很好理解,第二点讲解起来比较复杂,以后有机会我会专门写一封信来谈。接下来我重点谈谈第三点,就是怎么理解组织的力量对自己的限制。
我在之前的信中和你谈到过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就是一个组织,一个学者需要融入到这个共同体中才能生存。不仅有学术共同体,还有法律共同体、演艺圈共同体、各种各样类似的组织。一个职业人士,一旦进入了这样的共同体,就戴上了一种“紧箍咒”。
一开始,很多人肯定也和孙悟空一样,觉得不自由,到处碰壁,甚至受到了惩罚。但是最终能够在各种专业领域走得远的,都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紧箍咒的人。但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这种限制的另一面是一种认可,如果一味排斥这种限制,实际上也是在排斥来自一个组织的认可,也就失去了融入组织、借力于组织的可能性。
小结
回到开头,我为什么是在审核投资项目的时候想到了紧箍咒的故事?因为一个初创公司,在没有获得融资时,它尽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一旦获得融资,就如同戴上了一个紧箍咒,有了很多限制。比如创始人不能随意给自己开工资,要注意节省办公成本,做事情必须规范起来等等。等到初创公司被大公司收购或者自己上市,就有了更多的限制。但这些限制、这些“紧箍咒”,恰恰是这家公司被市场看好的证明。
加在创业公司上的紧箍咒不是摆设,有时候会带来严厉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惩罚。但也正是靠着这些紧箍咒,很多初创公司才能成为一家做长久生意的企业。
不过就像前面提到的,紧箍咒自然也有坏的一方面,这可以作为一个思考讨论的题目。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谈谈你对它的认识。好了,这封信就到这里,我们下一封信再见。
吴军·硅谷来信³(年度日更)
11-16
进入课程 >
第021封信丨孙悟空的紧箍咒究竟有什么用?
11:37 10.65 MB
信件朗读者:宝木
葛一男,你好!
这里是吴军的《硅谷来信》第3季,这封信我想从孙悟空的紧箍咒讲起,和你说说我们要怎么来看待“限制”这个东西。
关于孙悟空的紧箍咒这个东西,不知道你对它是什么感觉,至少我小时候是不喜欢的,但最近我又有了新的思考。
通常,人小时候从文学作品中读到的情节和人物,会一直记忆犹新,甚至会在现实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突然浮现在脑海中。前几天我在审核一个投资项目时,突然灵光一现,就想到了孙悟空与紧箍咒的故事。在我看来,孙悟空和紧箍咒的关系就是:孙悟空最开始是被迫带上了紧箍咒,但最终却逐渐开始享受紧箍咒。
孙悟空讨厌紧箍咒吗?
我说孙悟空享受戴紧箍咒的感觉,可能很多人会不同意。紧箍咒明明是他人加在孙悟空头上的一个枷锁,让孙悟空从此失去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特别是不能随意打杀妖怪,甚至限制了他惩奸除恶。这样一个枷锁他怎么可能享受呢?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来看看书中孙悟空从戴上紧箍咒到最后得道成佛,这期间他对紧箍咒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孙悟空对紧箍咒的态度是变化的,基本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非常短,就是他最初戴上紧箍咒的过程。
当时故事是这样的,观音菩萨交给唐僧一套衣服,其中有一顶“嵌金花帽”,紧箍咒就在帽子里;观音还教给唐僧一篇“定心真言”,也就是引动紧箍咒念的那个咒语。后来孙悟空看到这一套衣装,有些喜欢;唐僧就顺着说这套衣服如何的好,让悟空喜欢就穿上,悟空就欢天喜地地穿戴上了。其实孙悟空这算是被哄骗着戴上了紧箍咒。在这个阶段,孙悟空的态度是免费得来的东西不要白不要。
第二阶段,唐僧开始念咒,孙悟空发现了真相,原来自己上当了,想努力把金箍给摘下来,却毫无办法。这时,孙悟空的心态是后悔。
第三阶段,就是孙悟空在紧箍咒的限制之下,屡屡受到紧箍咒的惩罚,最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孙悟空要打唐僧,唐僧念了一次;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唐僧念了三次,这一回孙悟空和唐僧师徒关系一度破裂,孙悟空甚至返回了花果山;第三次是在乌鸡国唐僧为了让孙悟空救国王,又念了一次。
真正的惩罚主要是第二次,绝大部分读者对紧箍咒的印象也来自于“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在这三次念咒的阶段,孙悟空基本上是从反抗到顺从,可以讲紧箍咒对于孙悟空是起了作用的。但是呢,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发生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乌鸡国的故事,结束在第四十回,后面还有六十回呢。
后六十回里,唐僧虽然还念过三次紧箍咒,但基本上都是乌龙。其中一次是为了分辨真假唐僧,另一次是因为假悟空六耳猕猴捣乱打死了人,最后一次是为了分辨真假孙悟空。如果再加上一开始试验紧箍咒灵不灵念过一次,书中一共在七个场景里出现了念紧箍咒的情况。
真正的孙悟空被紧箍咒所管束、惩罚的时间,其实就是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从篇幅上来讲,就是从第十四回,唐僧在五指山下救下孙悟空,一直到第四十回,唐僧一行人离开乌鸡国。这段时间,仅仅占了取经部分的大约三成,并不算很长。
再下一个阶段,也就是第四阶段,就是孙悟空逐渐开始享受紧箍咒的过程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戴上了紧箍咒,他这只神仙们原本看不上眼的野猴子,就成了佛门嫡系了。此时,不但找观世音菩萨帮忙是有求必应,而且还能调动天上的神仙,神仙们如果不肯帮忙,他就拉人家去玉帝或者佛祖面前评理。久而久之,他甚至可以和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地仙之祖的镇元仙等人称兄道弟。这个好处可不是他当美猴王的时候能够有的。
很多人讲,吴承恩写西游,是借着神话故事来描绘社会现实,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我在《阅读与写作》课中讲过,任何文学作品,归根结底都是现实主义作品,因为虚构的内容总是受制于作者的现实生活,往往也成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孙悟空对紧箍咒的态度,从刚开始的不情愿、反抗,到后来的麻木、习惯、甚至是享受,其实很有现实意义。实际上几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从反抗紧箍咒到享受紧箍咒的过程。
紧箍咒这东西,当然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它不好的那一面,谁都能很直观地感受到,我就不展开讲了。我这次想和你聊的,主要是紧箍咒好的那一面。
为什么紧箍咒很有用?
孙悟空是谁?他神通广大,可以长生不老,算是神仙么?很多人觉得可以算。但其实他并不符合神仙的条件,因为他虽然有灵性,却没有神性,最多算个超人,而且他的本心依然是一个猢狲。如果只凭自己修炼,就算再修几千几万年,有可能依然只是一只猢狲。在西游记里被孙悟空打死的妖怪,很多修行的时间也不短,但依然登不得大雅之堂。
孙悟空是幸运的,他被佛祖和观音菩萨选中了,伴随唐僧去完成一番伟业,于是被佛门这个组织接收了进来。为了防止野性未泯的孙悟空闯祸,也为了防止他中途退却,观音和唐僧就要用紧箍咒约束他。任何人在开始受到约束时都会很痛苦,孙悟空当然也不例外。所幸的是在取经的路上,唐僧用自己慈悲为怀的行动慢慢感化孙悟空,最终孙悟空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惦记着回花果山当山大王,而是心甘情愿地护着师父完成了取经的伟业。
戴上紧箍咒之后,孙悟空很快发现他被神的圈子所接纳了,在以后的降妖除魔过程中,他不再是一个人奋斗,背后有了一个强大组织的支持。在后来的取经历程中,你也能发现,孙悟空很享受与众神仙为友而不是为敌的生活。可以讲,这是紧箍咒给他带来的直接利益。
孙悟空最终成了佛,但成佛道路本身是漫长甚至痛苦的。唐僧经过八十一难取到了真经,孙悟空也伴随着师父经历了那些磨难。和唐僧不同的是,唐僧要克服的主要是外界的磨难,而孙悟空则要时时刻刻和自身的恶做斗争。
紧箍咒的限制,某种程度上是帮助孙悟空戒恶戒嗔,放弃心中与佛性相违的贪嗔痴慢疑,逐渐获得他自己的神性。事实上,当悟空开始放弃兽性,唐僧也就很少用紧箍咒惩罚他了。严格来讲,唐僧真正严厉的惩罚也只有三打白骨精的那一次。
等到悟空完成了修行,到了雷音寺,见到佛祖成佛了,头上的金箍也就自动消失了,因为紧箍咒、或者说戒律已经内化到他的心中,不再需要头上的金箍了。其实,紧箍咒并不独属于孙悟空,唐僧的心中,佛门众弟子的心中,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紧箍咒。
紧箍咒到底是什么?
紧箍咒到底是什么?
康德的一句话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是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你可能听过这句话另一个更精炼的翻译版本,也就是“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在我看来,紧箍咒其实就是这样的东西。
中国人过去总是讲,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就是中国人心中的紧箍咒。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约束,君子才会慎独,百姓才懂得诸恶莫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紧箍咒”,人就会把自己看作上帝,变得无法无天。康德还说过,“自由即自律”,一个人如果懂得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给自己限制,他也就因此而自由了。
反映在现代社会,我认为一个人所要戴上的“紧箍咒”,其实是三样东西:首先是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第二,是自然法则;第三,则是个人以外的,来自组织的力量。第一点很好理解,第二点讲解起来比较复杂,以后有机会我会专门写一封信来谈。接下来我重点谈谈第三点,就是怎么理解组织的力量对自己的限制。
我在之前的信中和你谈到过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就是一个组织,一个学者需要融入到这个共同体中才能生存。不仅有学术共同体,还有法律共同体、演艺圈共同体、各种各样类似的组织。一个职业人士,一旦进入了这样的共同体,就戴上了一种“紧箍咒”。
一开始,很多人肯定也和孙悟空一样,觉得不自由,到处碰壁,甚至受到了惩罚。但是最终能够在各种专业领域走得远的,都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紧箍咒的人。但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这种限制的另一面是一种认可,如果一味排斥这种限制,实际上也是在排斥来自一个组织的认可,也就失去了融入组织、借力于组织的可能性。
小结
回到开头,我为什么是在审核投资项目的时候想到了紧箍咒的故事?因为一个初创公司,在没有获得融资时,它尽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一旦获得融资,就如同戴上了一个紧箍咒,有了很多限制。比如创始人不能随意给自己开工资,要注意节省办公成本,做事情必须规范起来等等。等到初创公司被大公司收购或者自己上市,就有了更多的限制。但这些限制、这些“紧箍咒”,恰恰是这家公司被市场看好的证明。
加在创业公司上的紧箍咒不是摆设,有时候会带来严厉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惩罚。但也正是靠着这些紧箍咒,很多初创公司才能成为一家做长久生意的企业。
不过就像前面提到的,紧箍咒自然也有坏的一方面,这可以作为一个思考讨论的题目。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谈谈你对它的认识。好了,这封信就到这里,我们下一封信再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