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于哪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儒家经典读物《论语》中的《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 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对话,对话目的是向弟子传授什么是“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意思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没有必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句话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怕的是不能相互理解而产生隔阂,有智慧的人,往往知人善用,懂得如何发掘和调动每个人的优势,让其发挥各自最大的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
【拼音】:jǐs uǒbù yù , wù shī yú rén
【释义】: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劝戒之语
【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