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分析题请分析招商银行的微信营销对客户有何影响,对自身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招商银行的网络营销至少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可以彻底改变过去被动等客上门的传统服务行为,主动地适应市场、面对客户。
2、利用网络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及时采集市场和客户信息,并快速做出充分反应,从而实现银行与客户双向互动。
3、互联网络可以克服传统市场营销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客户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
可以说,随着网络化的全面健康发展,网络营销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因特网也将成为银行服务和营销的关键战场。
传统的银行服务渠道的扩展以营业网点的建设作为主要的手段,然而,这种物理网点的延伸需要付出很高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对规模较小的招商银行来说,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建设上展开竞争显然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招商银行在一边适度推广营业网点,一边很早就推出二十四小时自助银行,并实现全国ATM机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点不足给客户带来的困难,同时,依靠互联网技术,开展多种网上服务,更使招商银行的服务渠道大大地完善了。
(一) 网络银行的优势
网上银行的竞争力在于低成本与个性化的服务能力。网络银行将通过改变银行经营环境,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将发生转移。从规模转向技术、服务能力,营业网点的缩减将会成为一种趋势。从而改变传统银行的依靠营业网点的扩张方式。因此,网络银行将削弱四大国有银行的竞争优势,为中小商业银行赢得竞争优势。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发展网络银行,一方面改善了自身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也可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个人金融业务上。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增加。互联网已不是少数人使用的“专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将很大程度上来自互联网。商业银行利用对外开放的网络平台,可以吸引大量的网络读者和访问者。尤其是知识层次较高的潜在的顾客群,将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因为高层次人群的绝对数与拥有的社会总财富之间有一种正相关的函数关系。因此,目前国内外很多银行已纷纷看好这一阶层,并在互联网上抢滩设点。他们已经意识到网络营销不仅影响银行的现期利益,还决定着银行未来的发展。
(二) 抓住时机及早取得了网络银行中的领先地位
1996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金融服务业务:“一网通——网上支付”,相继推出实现了个人金融服务的柜台、ATM和客户的全国联网,初步构造了中国网上银行的经营模式。1997年10月,工商银行在因特网上建立银行主页,向外界宣传工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业务,为网络用户提供业务指南。1998年3月6日,中国银行成功的进行了第一笔电子交易。到1999年,各大银行都加快了网上银行的工作进程。
招商银行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提供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最多、服务地区范围最广的银行,因而对电子商务的支持也最强。1998年4月,招商银行推出了网上支付业务,当时主要提供企业对企业(B2B)的资金结算,1998年5月,又与首都电子商城、深圳天虹商城等商家合作,开通企业对个人(B2C)的网上支付业务。
1997年4月,招商银行继中国银行之后推出了自己的网站,不同的是,除了一些形象宣传,它还包括了“一卡通”的帐务查询功能,后来又增加了股票信息查询。实际上,谁都知道1997年中国互联网的环境很难真正让银行对全面开展网上业务产生信心。但是同样是看到了一丝新经济的影子,招商银行暗地里却与其他银行采取了不同的对策。从1997年开始,招商银行电脑部一直在进行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模型探讨。这对他们在后来市场机会真正出现的时候“一击中的”起了关键的作用。
当时,国内银行业的市场化已经开始,不少大银行都开始放下自己的架子,注意了服务的质量,什么微笑服务,上门服务等等在整个银行业已经成了“你有、我有、他也有”的东西。显然这种简单的服务质量提高是没有门槛的,对招行这样的小行来说自己原有的平民化优势已经消失了。
不过,“一卡通”全国联网后取得的初步成功,恰好让招商银行明确了一个思想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技术领先的服务,或者说在服务效率上产生质的提高,是一个比平民化更稳固的也更吸引人的卖点。这时候,技术领先的概念已经明确地刻到了招商银行的心里。
与此同时,招商银行正在积极执行自己“走向全国”的计划。要尽快在激烈竞争占领份额,建立自己的网点似乎是一个必须的步骤。但是,很快招行就发现靠自己当时那种速度的滚动发展,最后面临的恐怕是还没有成长起来就被人兼并的结果。这一方面是由于自己远远比不上财大气粗的国有四大银行,在发展速度上受到了不少限制。而更重要的是,许多基于在本质上提高服务效率的业务,正在受到物理网点发展速度的制约。
比如,“一卡通”实现全国联网了,但是客户在许多小的城市就找不到招行的营业网点和ATM机,而且虽然“一卡通”可以管理多个帐户,但是毕竟存款还是需要到营业厅去办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招商银行可是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建立电话银行服务等等,但从成本上和技术发展空间上总是难以让人满意。而更让人着急的还不止这些,招商银行的老本行对公业务基实一直也在努力搞创新。比如后来开展的“客户终端”服务就是在企业放一个微机做客户终端,然后通过电话线拨号连接到银行的总机,企业就可以在这上面进行查询、支付等活动。这在当时也是挺诱人的一种服务,不过一旦产品需要升级或者出现了问题,招行的麻烦就大了,企业可以在天南海北,这维护的成本恐怕一下子就把利润冲没了。
这时候,互联网几乎救了招商银行的命。至少通过虚拟的方式,业务拓展成本可以降低许多。而如果把互联网与招商银行在电子化特别是在内部信息顺畅流动的优势相结合,招行面对的将拥有一个很大优势的全新天地。当然,上面这些想法在1997年恐怕还只能称作“畅想”。因为那时候在国内知道互联网的人还少得可怜。
其实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其它银行的专业人士也不是没看见,不过,似乎只有招商银行对此表现出了比较大的热情,或者说产生了比较超前的意识。显然小银行和大银行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大银行做到一定规模了,更多的可能是在想怎样稳稳当当地发展。而小银行强烈的危机感迫使其不得不去想一些打破原有体系的“怪招”。
1998年6月,招商银行带着尝试的心理在国内第一个推出了B2C网上支付系统。不过当时还只是限于深圳本地使用,做了几个单间的活动以后,发现每天的交易量实在是少得可怜,于是干脆没有进行大规模推广。
转折点出现在一个月以后。1998年7月,北京市商业联合会搞了一个会议,请来全国商业系统的代表为他们普及互联网知识,而这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线销售的概念。由于当时招商银行已经支持网上支付的产品了,所以也专门邀请招行到会上做介绍。当招行把自己的网上支付系统摆到这些知名企业面前的时候,竟然受到了出乎意料的关注和欢迎。招商银行的代表一下子成了专家级的人物。
1、可以彻底改变过去被动等客上门的传统服务行为,主动地适应市场、面对客户。
2、利用网络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及时采集市场和客户信息,并快速做出充分反应,从而实现银行与客户双向互动。
3、互联网络可以克服传统市场营销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客户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
可以说,随着网络化的全面健康发展,网络营销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因特网也将成为银行服务和营销的关键战场。
传统的银行服务渠道的扩展以营业网点的建设作为主要的手段,然而,这种物理网点的延伸需要付出很高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对规模较小的招商银行来说,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建设上展开竞争显然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招商银行在一边适度推广营业网点,一边很早就推出二十四小时自助银行,并实现全国ATM机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点不足给客户带来的困难,同时,依靠互联网技术,开展多种网上服务,更使招商银行的服务渠道大大地完善了。
(一) 网络银行的优势
网上银行的竞争力在于低成本与个性化的服务能力。网络银行将通过改变银行经营环境,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将发生转移。从规模转向技术、服务能力,营业网点的缩减将会成为一种趋势。从而改变传统银行的依靠营业网点的扩张方式。因此,网络银行将削弱四大国有银行的竞争优势,为中小商业银行赢得竞争优势。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发展网络银行,一方面改善了自身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也可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个人金融业务上。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增加。互联网已不是少数人使用的“专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将很大程度上来自互联网。商业银行利用对外开放的网络平台,可以吸引大量的网络读者和访问者。尤其是知识层次较高的潜在的顾客群,将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因为高层次人群的绝对数与拥有的社会总财富之间有一种正相关的函数关系。因此,目前国内外很多银行已纷纷看好这一阶层,并在互联网上抢滩设点。他们已经意识到网络营销不仅影响银行的现期利益,还决定着银行未来的发展。
(二) 抓住时机及早取得了网络银行中的领先地位
1996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金融服务业务:“一网通——网上支付”,相继推出实现了个人金融服务的柜台、ATM和客户的全国联网,初步构造了中国网上银行的经营模式。1997年10月,工商银行在因特网上建立银行主页,向外界宣传工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业务,为网络用户提供业务指南。1998年3月6日,中国银行成功的进行了第一笔电子交易。到1999年,各大银行都加快了网上银行的工作进程。
招商银行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提供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最多、服务地区范围最广的银行,因而对电子商务的支持也最强。1998年4月,招商银行推出了网上支付业务,当时主要提供企业对企业(B2B)的资金结算,1998年5月,又与首都电子商城、深圳天虹商城等商家合作,开通企业对个人(B2C)的网上支付业务。
1997年4月,招商银行继中国银行之后推出了自己的网站,不同的是,除了一些形象宣传,它还包括了“一卡通”的帐务查询功能,后来又增加了股票信息查询。实际上,谁都知道1997年中国互联网的环境很难真正让银行对全面开展网上业务产生信心。但是同样是看到了一丝新经济的影子,招商银行暗地里却与其他银行采取了不同的对策。从1997年开始,招商银行电脑部一直在进行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模型探讨。这对他们在后来市场机会真正出现的时候“一击中的”起了关键的作用。
当时,国内银行业的市场化已经开始,不少大银行都开始放下自己的架子,注意了服务的质量,什么微笑服务,上门服务等等在整个银行业已经成了“你有、我有、他也有”的东西。显然这种简单的服务质量提高是没有门槛的,对招行这样的小行来说自己原有的平民化优势已经消失了。
不过,“一卡通”全国联网后取得的初步成功,恰好让招商银行明确了一个思想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技术领先的服务,或者说在服务效率上产生质的提高,是一个比平民化更稳固的也更吸引人的卖点。这时候,技术领先的概念已经明确地刻到了招商银行的心里。
与此同时,招商银行正在积极执行自己“走向全国”的计划。要尽快在激烈竞争占领份额,建立自己的网点似乎是一个必须的步骤。但是,很快招行就发现靠自己当时那种速度的滚动发展,最后面临的恐怕是还没有成长起来就被人兼并的结果。这一方面是由于自己远远比不上财大气粗的国有四大银行,在发展速度上受到了不少限制。而更重要的是,许多基于在本质上提高服务效率的业务,正在受到物理网点发展速度的制约。
比如,“一卡通”实现全国联网了,但是客户在许多小的城市就找不到招行的营业网点和ATM机,而且虽然“一卡通”可以管理多个帐户,但是毕竟存款还是需要到营业厅去办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招商银行可是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建立电话银行服务等等,但从成本上和技术发展空间上总是难以让人满意。而更让人着急的还不止这些,招商银行的老本行对公业务基实一直也在努力搞创新。比如后来开展的“客户终端”服务就是在企业放一个微机做客户终端,然后通过电话线拨号连接到银行的总机,企业就可以在这上面进行查询、支付等活动。这在当时也是挺诱人的一种服务,不过一旦产品需要升级或者出现了问题,招行的麻烦就大了,企业可以在天南海北,这维护的成本恐怕一下子就把利润冲没了。
这时候,互联网几乎救了招商银行的命。至少通过虚拟的方式,业务拓展成本可以降低许多。而如果把互联网与招商银行在电子化特别是在内部信息顺畅流动的优势相结合,招行面对的将拥有一个很大优势的全新天地。当然,上面这些想法在1997年恐怕还只能称作“畅想”。因为那时候在国内知道互联网的人还少得可怜。
其实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其它银行的专业人士也不是没看见,不过,似乎只有招商银行对此表现出了比较大的热情,或者说产生了比较超前的意识。显然小银行和大银行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大银行做到一定规模了,更多的可能是在想怎样稳稳当当地发展。而小银行强烈的危机感迫使其不得不去想一些打破原有体系的“怪招”。
1998年6月,招商银行带着尝试的心理在国内第一个推出了B2C网上支付系统。不过当时还只是限于深圳本地使用,做了几个单间的活动以后,发现每天的交易量实在是少得可怜,于是干脆没有进行大规模推广。
转折点出现在一个月以后。1998年7月,北京市商业联合会搞了一个会议,请来全国商业系统的代表为他们普及互联网知识,而这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线销售的概念。由于当时招商银行已经支持网上支付的产品了,所以也专门邀请招行到会上做介绍。当招行把自己的网上支付系统摆到这些知名企业面前的时候,竟然受到了出乎意料的关注和欢迎。招商银行的代表一下子成了专家级的人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