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三山五园”是指哪里?
三山: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五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自辽、金以来,北京西郊即为风景名胜之区,西山以东层峦叠嶂,湖泊罗列,泉水充沛,山水衬映,具有江南水乡的山水自然景观。
因此,历代王朝皆在此地营建行宫别苑。乾隆时为增加玉河水量以满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时为防洪及发展西郊水稻生产,而大规模整治西山水系。
有关三山五园的具体所指,目前公认的说法为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卷》)。
扩展资料:
三山五园称谓来源:
“三园”之称,略晚于“三山”。顺治十三年(1656),玉泉山行宫被命名为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称静明园;乾隆十一年(1746),香山行宫被命名为静宜园;十六年,万寿山行宫被命名为清漪园,并以万寿山行宫为清漪园,设总理园务大臣,兼管静明园、静宜园事务。
“三山五园”称谓,最早出现是在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后,侍读学士鲍源深在文章中使用了“五园三山”一词。
至于为什么“园”在“山”前,那是因为封建社会中,清帝园居理政的中心在园(畅春园、圆明园)而非在山(三山三园)。但清亡后,民间用顺口的“三山五园”来替代“五园三山”,泛指早已名不副实的京西皇家园林,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全面认识三山五园的历史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山五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