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滑轮的特点
动滑轮的特点是它能省一半的力,但是比较费距离。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但是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中的一半,因此虽然使用动滑轮的时候省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钩码升高距离的两倍,因此也就更费距离了。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它会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因此,在生活中使用动滑轮时不能忽略滑轮本身的质量,动滑轮上升的过程中做了额外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械效率。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时候,如果两边的绳子是平行的,那么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动滑轮平衡时,动力为阻力的一半,若是不计算动滑轮自身受到的重力,那么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这时却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需要向上拉绳才能将重物提起来。
历史由来
关于滑轮的作品最早出现于一幅公元前八世纪的亚述浮雕。这浮雕展示的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滑轮,只能改变施力方向,主要目的是方便施力,并不会给出任何机械利益。在中国,滑轮装置的绘制最早出现于汉代的画像砖、陶井模。在《墨经》里也有记载关于滑轮的论述。
古希腊人将滑轮归类为简单机械。早在西元前400年,古希腊人就已经知道如何使用复式滑轮了。大约在西元前330年,亚里士多德在著作《机械问题》里的第十八个问题,专门研讨“复式滑轮”系统。
阿基米德贡献出很多关于简单机械的知识,详细地解释滑轮的运动学理论。据说阿基米德曾经独自使用复式滑轮拉动一艘装满了货物与乘客的大海船。西元一世纪,亚历山卓的希罗分析并且写出关于复式滑轮的理论,证明了负载与施力的比例等于承担负载的绳索段的数目,即“滑轮原理”。
2024-10-2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