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圆形的吗?
首先,地球是不是圆的和大气包裹关系不大,而且只要星球足够大,基本都是圆球形的。
其主要原因是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重力场其作用力源自星球中心,而在这个重力场的作用下,所有的物质都会有往内拉的趋势,而星球本体的巨大质量加上内部放射性元素所产生的热量,使其行为表现就像液态一样,向来自重力中心的万有引力作用屈服,因为圆球的形状最为各向同性,稳定,因此形成圆形。这个过程一般可以称为均衡调节。 而且地球等星体它既有公转又有自转,自转的离心力将其塑造成球形。在地球早期的形成过程中,是一颗液态的岩石星球。经过长时间演化才成为我们的家园的。
在演化过程中,各种物质根据密度的不同慢慢沉淀分层,我们脚下的大地下面几十公里处,就由固态慢慢转变为液态了,这些液态岩石的分层厚达几千公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地球是个液态的岩石星球。
题主用气球做比喻,应该不太恰当,首先质量体积都太小,不能和星球做比较,其次,受力方向不均匀,主要是受重力。你可以看看在无重力的情况下,液态物质一般都是自动成为球形!
另外补充一下,地球的并不是完美球形,在受自转影响,其赤道半径为6378.137千米,而极半径则为6356.752千来,还是差了20多千米,所以是个扁了一点点的椭球
地球是个球体,但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球,赤道周围也因此向外隆起,形成一个“备用轮胎”结构。事实上,地球的极半径是6356.89公里,而赤道半径是6378.38公里。
所谓旋转椭球体,是由经线圈绕地轴回转而成的。所有经线圈都是相等的椭圆,而赤道和所有纬线圈都是正圆。测量上为了处理大地测量的结果,采用与地球大小形状接近的旋转椭球体并确定它和大地原点的关系,称为参考椭球体。十九世纪,经过精密的重力测量和大地测量,进一步发现赤道也并非正圆,而是一个椭圆,直径的长短也有差异。这样,从地心到地表就有三根不等长的轴,所以测量学上又用三轴椭球体来表示地球的形状。
此后,又发现地球的南北两半球不对称,南极较北极离地心要近一些,在北极凸出18.9米,在南极凹进25.8米;又在北纬45地区凹陷,在南纬45隆起。这一形状和参考椭球体对比,地球又有点像梨子的样子,于是测量学中又出现“梨形地球”这一名称。总之地球的形状很不规则,不能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表示。更确切地说,地球具有独特的地球形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正圆球体、旋转椭球体、三轴椭球体以及地球形体等,对于地球的真实形状而言,可以说都是近似的。反过来,人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践中,也需要对地球的形状加以不同程度的简化。例如在制造地球仪或绘制全球性地图时,就必须把地球当作正圆球体来看待;当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时,有必须把地球作为有规则的参考椭球体来处理;而在发射人造天体及其轨道计算时,则需要把赤道的扁率以及各地对参考椭球体的偏离更精确地计算进去。
因此,地球的形状不能用某种几何形状来表示,严格地说应称它为地球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