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至死都没有称帝?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当于曹操承认,他所建立的集团公司,只是一个股份公司。在这个股份公司里,荣誉董事长是汉献帝,总经理是曹操;杨彪、钟繇、荀彧、王朗、华韵、陈群、司马懿等人都是大股东,并且担任各部门、各地区的高级经理人。如果曹操这样玩,就会得到更多的大佬与与他合作。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汉献帝高高在上,其它大佬见曹操时,用下跪吗?估计是不用的。
因为你曹操是三公也好、九卿也好,其它三公、九卿从哪里说起,也不可能给你曹操下跪啊?甚至比这再低一些的政府官员,也没有道理见面就给你曹操下跪的道理啊当然了,这种礼节只是外在的表现,这种外在的表现背后,却是大家的权利、义务不同。只要我们能明白这一点,自然就会知道,曹操称公、称王时,为什么会受到豪门大佬们的排斥。因为曹操这样做的时候,意味着大家以后见面的礼节会发生变化,更意味着他们以后的权利、义务也会发生变化。
当然了,只要我们知道这个事实,自然就会知道,为什么曹丕当皇帝后,会制订出一套有利于豪门贵族的基本政策。因为曹丕不做出这种让步,他敢往皇位上爬,肯定不是想活了。曹操如果“当”天子以令诸侯,就相当于曹操要建立的是一个家族氏企业。换而言之,在这个公司里面,除了曹氏的核心成员外,其它人都是各级经理人、打工仔,就算可以保留一些股份,这种股份也会少得可怜,如果强行保留,也会随时被曹氏削藩的。如果曹操敢这样玩,他系统内部的豪门大佬,还会一心一意跟着曹操混吗?估计不会了。
他系统外部的豪门大佬,还会表面上承认曹操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吗?估计也不会了。如果是这样,曹操还怎么混呢?曹操、袁绍相争时,许多大佬都倾向于站在曹操一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曹操上面有皇帝,大家与曹操合股作生意时,可以更容易的通过尊崇皇帝的方式,限制曹操不断兼并他们的股权。更主要的是,围绕在汉献帝身边的大佬们,为了削弱曹操的权力,也会积极拉人加盟汉献帝为为荣誉董事长的股份公司,因为加盟这公司的大佬越多,大家在限制曹操时,就相对越容易。
在这种背景下,曹操拉人伙时,自然比袁绍有着更多的便利条件。我们认为曹操称帝很容易,常常是因为我们总把那些牛气冲天的大哥级人物,当成打酱油的人物去看。比如,杨彪、钟繇、王朗、华歆、陈群、司马懿之类的人物,在曹氏集团的地位,那都是顶级的,但是在许多人眼中,他们也就是打酱油的人。权臣想篡位,不在于他能不能控制了皇帝?而是在于他能不能让周围的大佬对他低头。从某种意义上,控制皇帝很容易,因为控制皇帝的权臣多的去了,有权废立、废杀皇帝的权臣也多的去了,但是能一步步走上皇位的权臣,翻遍中国历史,也没有多少。权臣篡位时,最大的阻力通常不是来自于皇帝,而是来自于他的同事。
皇帝即使是傀儡,只要高高在上,权臣与其它军政大佬的关系,就是同事关系;如果权臣爬上了皇位,他们的关系就改变了。权臣无法篡位,帝国就是由众多军政大佬共同控制着;权臣如果篡位成功,帝国就是由权臣控制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所有与权臣分庭抗礼的人,都会被渐渐打压到边缘、甚至是被清理出局。曹操并非不想称帝,实在是力量不够啊。我们看看,刘备称帝时,刘备的小弟,是怎么劝刘备的?总而言之,你刘备敢不称帝,我们就不跟你混了。总而言之,今天这个帝,你称也得称,不称也得称!
因为,你不想当皇帝,我们还想混个丞相、司徒、车骑将军之类的官玩玩。我们可不是吓唬你,如果你不称帝,猪八戒收拾行李回高老庄,沙和尚收拾行李回流沙河,我老孙收拾行李回花果山。总而言之,你不称帝,这真经还取个什么劲?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
如果曹操的小弟,当时也是用这种语气劝曹操称帝,曹操肯定也会称帝的。问题是,曹操的小弟,怎么可能这样劝曹操呢?要知道,曹操的小弟,其实都是可以和曹操分庭抗礼的大哥级人物,没有足够的利益,他们凭什么要给曹操称臣呢?
首先,西蜀、北魏和东吴还呈现三国鼎立之势,任何一人称帝都会使其他两国联手共击之,蜀国和吴国虽然联盟,但是各怀鬼胎,谁都不想浪费损失本国兵力去攻打魏国,但是曹操如果称帝的话,吴国蜀国联盟会更加巩固,成为众矢之的的事情曹操是不会做的。
其次,曹操有这样的势力,是当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果,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手下众多老臣都是汉臣,挟天子已经让众人想杀了曹操,更何况曹操称王之时,荀彧等人心里就特别不舒服,荀彧自从曹操称王之后,就没怎么跟曹操像之前一样亲近过,这也是曹操的一块心病,毕竟荀彧是曹擦最信任亲切的人。所以称王已经是最大的限度了,对内有一众老臣不允许,对外有两国虎视眈眈,天下未统一,三国未平定,所以曹操致死也没有完成一统天下的愿望,自然也没有称帝。
曹操起家喊的口号就是扶持汉室,如果贸然称帝,那自己就变成了乱臣贼子,别有居心。他自己就会在历史上留下骂名,曹操肯定是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的。
很容易就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意,没了百姓的支持,面对其他虎视眈眈的敌人就只能束手就擒,称帝,还不到时候,大汉的气候还没有完全到头。
当时的君臣之道还很盛行,曹操依靠这个灭了董卓和吕布,如果自己再跟了他们的老路,自己也非的落了个那下场不可。况且自己有皇帝在手,权力抓在手里,跟皇帝已经差不多了,没必要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去要那个名号。曹操是个要实权干大事的人,对于虚名,他没那么在乎。
前者的教训也让曹操有所忌惮,你就看袁绍吧,当年非得当老大,结果被起义的军队给打了,没什么好结果。当时三国鼎立。如果一方图谋不轨,另外两方必定群起而讨之,面对刘备和孙权,曹操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当年的赤壁之战也真是有点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