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明知道赵云很能打,为什么愿意让他跟刘备走?
和大家聊聊公孙瓒这个人。
在《三国演义》中,大家一般都看的是猛将阵战,智士斗谋,很少关心人性方面的问题。
在整部书中,公孙瓒是个很少见的好人,是个真正的好人。
公孙瓒不虚伪,不做作,好打抱不平,还特别愿意为朋友帮忙,舍得出钱出力。
公孙瓒最初与刘备发生交集是一同平息黄巾之乱。刘备自称是帝胄后代,可实力太弱,在当时依然被众人瞧不起,没几个人愿意与他交往,为他说话。
平定黄巾之乱中,刘备立了很多功劳,但朝中无人,这些功绩就被埋没了,勉强做了个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张飞怒鞭督邮,得罪了权宦,刘备连个县尉也当不成了,三兄弟就去投奔了刘恢。
公孙瓒入朝以后,抓住机会向朝廷表奏了刘备的功劳,刘备才被授予别部司马,领平原令,捞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公孙瓒这个人挺实在,按道理,当时刘备只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公孙瓒完全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公孙瓒为刘备说了话,成就了刘备最初的基业。
董卓进京,专权擅杀,引起十八路诸侯的联合讨伐,公孙瓒也在受邀之列。他去会盟途中遇到了刘备,双方交谈。公孙瓒看到关羽只是个马弓手,张飞只是个步弓手,为他们的才能被埋没而愤愤不平。叹曰:“如此可谓埋没英雄!”
公孙瓒能为了两个低级武官而打抱不平,确实很忠厚,富有正义感。
到了会盟之地,公孙瓒主动向各个诸侯介绍刘备,使实力弱小的刘备也成为了会盟中的一员。
公孙瓒这个人愿意抬举和扶持朋友,非常难得。
关外华雄前来挑战,连斩盟军数员大将,诸侯正在犯愁,关羽请战,袁绍问是何人,公孙瓒马上回答:“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公孙瓒先说关羽是刘备的弟弟,也是想要抬高关羽的地位。
公孙瓒这个人有优点,他不在意别人的身份和地位,能抬举就抬举,愿意为朋友铺路。
虎牢关一战,吕布大发神威,连斩盟军将领方悦、穆顺、武安国。诸侯们正在心惊胆战的时候,公孙瓒亲自挥槊迎战。
大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公孙瓒愿意冒着危险去为大家出头打气,他是个非常仗义的人。
盟军内部各怀异心,发生分裂,树倒猢狲散,公孙瓒见大事难成,就和刘备一齐离开。到了平原,公孙瓒任命刘备做了平原相,这就使刘备能够掌握当地的军政大权。
公孙瓒处处能为别人着想,这样的人确实很难得。
公孙瓒与赵云的交集是在与袁绍作战中,被袁绍部下大将文丑追赶,幸而被赵云所救。刘备率部来助战,就也认识了赵云。刘备这个人有识人之明,看人很准,马上就重视起了赵云,并多加拉拢。
不知道这段时间刘备与赵云聊了些什么,到两人分别之时,执手垂泪,不忍相离。赵云对公孙瓒变得很不满意了,叹气说:“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
刘备也添柴加火:“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
徐州的陶谦得罪了曹操,向孔融求救,刘备恰好也在,愿意去帮忙。但他兵力少,就向公孙瓒借兵。
公孙瓒还为刘备谋划,认为刘备没必要为此得罪曹操。但看到刘备坚决要去,就借给他人马,还同意把猛将赵云也借给他。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公孙瓒处处都为刘备着想,而刘备却藏着心机。
刘备向公孙瓒借兵,还把这些部队摆在城外,这就是让曹操看到,知道了是公孙瓒的人马,曹操可以不在乎刘备,但他不得不考虑公孙瓒对此事的态度。
同时,刘备借来赵云,双方关系进一步加强。这一路上,难保明里说些什么。而徐州解围后,赵云辞去,刘备执手挥泪而别,大打感情牌。
这就是刘备的机心。公孙瓒处处为他着想,为他表功,为他挣面子,为他找地盘,还借给他兵马钱粮。
而刘备呢?借人兵,借人将,借人钱粮,到头来还挖人家的墙角。
赵云在公孙瓒这儿确实混得不算太成功。但汉朝就是这种制度,要想晋升必须要有军功。
赵云是个什么样的人才呢?他属于危机时刻的救火队员。遇到紧急情况,他头脑冷静,能扭转局面,转危为安。但平时打仗,这种情况并不多,而且,真到了需要扭转局面的那一步,整个部队都是危势,谁又能建功呢?
公孙瓒麾下的兵将多,只能一视同仁,不是说赵云你救过我的命,我就要多加提拔和关照,只能有了功劳再加晋升和封赏。
但刘备不同,他手下没有几苗苗人马,兄弟只有关张,所以如果在他手下做事,提拔起来是很容易的。
当然,良禽择木而栖,赵云心向刘备,也没有可指责的,他也是在公孙瓒败亡以后才投奔了刘备,在公孙瓒帐下,赵云也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公孙瓒这个人太过忠厚诚实,胸无城府,他不适合那个尔虞我诈,步步机心的时代。但他确实够朋友,在充满了阴谋诈计的群雄中,闪现着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