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过重大情感创伤的人是怎么走出来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走出重创”的第一步是从内心觉察过去的伤痕,找到引起重创的源头。
我从心理学角度将其分为3步骤,每完成一步,你就离自我解脱近一点。
1.自我觉察: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人在情感受伤时,有本能的自我防卫系统。
有的人通过自我反省消化伤害,有的人通过报复反击伤害,有的通过自我沉沦躲避伤害;
只有先了解自己属于自我防卫的哪一种,才好对症下药。
第一种:“讨好型”。
这种类型以“讨好人”来保护自己,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便自动设置好“只要我够乖,ta就会更爱我”的相处模式。
可想而知,遭遇情感重创(如背叛/欺骗等)就会第一时间否定自己。
并产生“ta没那么爱我,都是我不够乖”或者“ta要离开我,都是我做得还不够好”的错误归因。
第二种:“攻击型”。
在错误发生之前先归咎于他人。
比如凶狠地指责别人,认为眼前的情感悲剧都是他人造成的,通过不断攻击他人隐藏自己的不安与脆弱;
也坚信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轻易被人刺伤。
但实际上,这种“攻击性自保”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明明内心其实很需要爱,却用攻击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三种:“隔离型”。
既不攻击也不讨好,而是选择把自己隐藏起来,保持距离,冷眼旁观。
用强大的理性逻辑包裹自己的真实感受,以隔离感情的方式保护自己。
即不脆弱悲伤,也不歇斯底里地发泄,而是离群索居独自舔伤口。
你可以对照上表,将自己的自卫方式进行归类,再进行第二步:受伤后根源的分析。
2.自我分析:导致我受伤的“根源”是什么?
不同的自保方式决定了我们在反思受伤根源时的态度:自我贬低?攻击报复?一蹶不振?
从心理学看,我们之所以对一段感情的毁坏“接受无能”,主要有3点原因:
(1) 讨好型人格---离不开“感受利益”。
有的人将重视“感受利益”解读为“重感情”。
不论是主动离开还是被动离开,失去一段亲密关系会觉得不舍,终极原因是留恋“那部分好的感受”。
因为他给你的感受好,所以你才放不下。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爱上这个人,而是爱上这个感受,爱上了自己的爱情。
换个人给了同样甚至更好的感受,我们就会爱上新的感受,顺带爱上这个新人。
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最容易让他们在情感中受重创的源头,就是“感受利益”被彻底剥离,导致他们失去了自我存在价值的对照体系。
他们的心理写真是:爱我的人走了,没人肯爱我了,那些感受我再也得不到了!
这种创伤的背后更多的是深深的绝望,对自我价值的彻底否定。
(2) 攻击型人格---放不下“既得利益”。
对部分“攻击型”人格而言,因为更加主动的情感攻击,TA们一般在亲密关系中处于“上风地位”,是利益既得者。
他们的心理写真是:凭什么你说结束就结束,你要骗我就骗我,我不甘心!
所以一旦出现感情重创,秉持“收获越多,失去的感受越强烈”,他们会比付出者更痛苦。
这种攻击心态会让TA们长期处于情绪愤怒中,想要报复的心也就更强烈。
(3) 隔离型人格---舍不得“物质利益”。
对“隔离型”人格而言,因为天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他们考虑事情时更看重物质利益,包括(现实因素、前途未来、家境条件等)。
所以在面对情感重创时,即便内心的伤痛不亚于他人,但理智依然可以让他们保留最后的体面,洒脱离开。
并不是说隔离型人格在乎金钱,而是童年的被隔离的情感体验让TA们坚信:情感是不值得依靠的,唯一不会背叛自己的就是物质。
与其悲伤或者愤怒,倒不如让伤口的血随意流淌,才是直面绝望、走出创伤的必经之路。
3.自我拯救=重新拥抱童年的“我”。
电影《再见爱人》中说:如果一段感情,没能把你变成更好的人,只是把你变得患得患失,喜怒无常,那真遗憾,你跟错了人。
所以我提倡的治愈方式是:真实的看见,真实的感受,正确的归因,是一切疗愈的开始。
为什么遭遇情感重创,我们就一定要愤怒/悲伤/重度抑郁等?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受伤害,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将自己定性为“受害者”。
一旦大脑和内心确认自己是被伤害的一方,就会很情绪化。
会愤怒,是因为将对方的不负责任归咎为自己是一个糟透了的人;
会迷茫,是因为将对方的抛弃归纳为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
会受伤,是因为将未来的赌注押在了一个不合适的人身上,从而导致不敢继续相信爱;
如果不想做“受害者”,又该如何自救逆袭?
十个字:了解你自己,肯定你自己。
具体的心理学实践方式,我推荐以下3种:
①讨好型人格--适用于写[情绪日记]。
心理学中将情绪日记称为“心灵问题的黑匣子”。
通过写情绪日记,把每天的情绪反应、感受、思考记录下来,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及与他人之间的心理互动,仔细思索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你有情绪过激的反应。
借着情绪日记针对具体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省察、思考。
通过日记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自己:
原来我并没有那么差劲,原来我可以把控自我感受,原来肯定自己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对于讨好型人格的自我成长、价值观重塑、走出创伤很有帮助。
②攻击型人格--适用于[心理分享]。
攻击性人格并不是真的那么“暴力”,而是他们的情绪渴望得到宣泄。
简单说:找到一个安全的人分享你的感受和“暗黑想法”,并让他为你保守秘密。
TA可以是很了解你的亲人、朋友,也可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TA这里,你可以真正地做自己,感受自己被倾听、接纳、了解.......
在分享情绪时,你便在其中获得医治。
③隔离型人格---最好通过外力强制干预。
隔离型人格并不是走不出创伤,而是他们拒绝走出来。
他们沉浸在伤痛里出不来,独自在深夜回忆另一半的出轨/欺骗行为。
想离离不掉,想分舍不得,想过过不好,画地为牢。
其目的是“只要我折磨自己,就是在还击你;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感受我的感受。”
我觉得这种状态最让人心疼。
因为TA们是在拿出轨方的错误惩罚自己,一直在情绪里内耗,让自己持续地痛苦。
这样做丝毫没有惩罚到施加伤害的一方。
自他准备伤害你,并付出实际伤害行为的那一刻,他就已经不在意你的感受。
对于隔离型人群而言,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承认你受伤了,你没有自己伪装的那么心硬如铁,才能修复你受到的创伤。
一方面去理解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伤害---伴侣出轨就是对方有问题,而不影响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换一种视角去看待伴侣出轨的行为---我不是被抛弃,而是人生重新拥有选择权,我可以把创伤降到最低,修复内心的裂痕。
外力干预包括:外在形象改变、放肆消费满足自己、跨出舒适圈迎接挑战等。
当你踏出这一步时,你才是真正地“洒脱离开”。
总之,不论你是原谅还是放下,或者故作坚强的伪装,都不要忘记让自己快乐才是目的。
核心目标就一个:抓住身边任何一个可以取悦自己的机会,从这份被伤害的创伤里走出来,重建生活的意义,开启未来美好的生活。
我从心理学角度将其分为3步骤,每完成一步,你就离自我解脱近一点。
1.自我觉察: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人在情感受伤时,有本能的自我防卫系统。
有的人通过自我反省消化伤害,有的人通过报复反击伤害,有的通过自我沉沦躲避伤害;
只有先了解自己属于自我防卫的哪一种,才好对症下药。
第一种:“讨好型”。
这种类型以“讨好人”来保护自己,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便自动设置好“只要我够乖,ta就会更爱我”的相处模式。
可想而知,遭遇情感重创(如背叛/欺骗等)就会第一时间否定自己。
并产生“ta没那么爱我,都是我不够乖”或者“ta要离开我,都是我做得还不够好”的错误归因。
第二种:“攻击型”。
在错误发生之前先归咎于他人。
比如凶狠地指责别人,认为眼前的情感悲剧都是他人造成的,通过不断攻击他人隐藏自己的不安与脆弱;
也坚信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轻易被人刺伤。
但实际上,这种“攻击性自保”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明明内心其实很需要爱,却用攻击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三种:“隔离型”。
既不攻击也不讨好,而是选择把自己隐藏起来,保持距离,冷眼旁观。
用强大的理性逻辑包裹自己的真实感受,以隔离感情的方式保护自己。
即不脆弱悲伤,也不歇斯底里地发泄,而是离群索居独自舔伤口。
你可以对照上表,将自己的自卫方式进行归类,再进行第二步:受伤后根源的分析。
2.自我分析:导致我受伤的“根源”是什么?
不同的自保方式决定了我们在反思受伤根源时的态度:自我贬低?攻击报复?一蹶不振?
从心理学看,我们之所以对一段感情的毁坏“接受无能”,主要有3点原因:
(1) 讨好型人格---离不开“感受利益”。
有的人将重视“感受利益”解读为“重感情”。
不论是主动离开还是被动离开,失去一段亲密关系会觉得不舍,终极原因是留恋“那部分好的感受”。
因为他给你的感受好,所以你才放不下。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爱上这个人,而是爱上这个感受,爱上了自己的爱情。
换个人给了同样甚至更好的感受,我们就会爱上新的感受,顺带爱上这个新人。
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最容易让他们在情感中受重创的源头,就是“感受利益”被彻底剥离,导致他们失去了自我存在价值的对照体系。
他们的心理写真是:爱我的人走了,没人肯爱我了,那些感受我再也得不到了!
这种创伤的背后更多的是深深的绝望,对自我价值的彻底否定。
(2) 攻击型人格---放不下“既得利益”。
对部分“攻击型”人格而言,因为更加主动的情感攻击,TA们一般在亲密关系中处于“上风地位”,是利益既得者。
他们的心理写真是:凭什么你说结束就结束,你要骗我就骗我,我不甘心!
所以一旦出现感情重创,秉持“收获越多,失去的感受越强烈”,他们会比付出者更痛苦。
这种攻击心态会让TA们长期处于情绪愤怒中,想要报复的心也就更强烈。
(3) 隔离型人格---舍不得“物质利益”。
对“隔离型”人格而言,因为天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他们考虑事情时更看重物质利益,包括(现实因素、前途未来、家境条件等)。
所以在面对情感重创时,即便内心的伤痛不亚于他人,但理智依然可以让他们保留最后的体面,洒脱离开。
并不是说隔离型人格在乎金钱,而是童年的被隔离的情感体验让TA们坚信:情感是不值得依靠的,唯一不会背叛自己的就是物质。
与其悲伤或者愤怒,倒不如让伤口的血随意流淌,才是直面绝望、走出创伤的必经之路。
3.自我拯救=重新拥抱童年的“我”。
电影《再见爱人》中说:如果一段感情,没能把你变成更好的人,只是把你变得患得患失,喜怒无常,那真遗憾,你跟错了人。
所以我提倡的治愈方式是:真实的看见,真实的感受,正确的归因,是一切疗愈的开始。
为什么遭遇情感重创,我们就一定要愤怒/悲伤/重度抑郁等?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受伤害,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将自己定性为“受害者”。
一旦大脑和内心确认自己是被伤害的一方,就会很情绪化。
会愤怒,是因为将对方的不负责任归咎为自己是一个糟透了的人;
会迷茫,是因为将对方的抛弃归纳为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
会受伤,是因为将未来的赌注押在了一个不合适的人身上,从而导致不敢继续相信爱;
如果不想做“受害者”,又该如何自救逆袭?
十个字:了解你自己,肯定你自己。
具体的心理学实践方式,我推荐以下3种:
①讨好型人格--适用于写[情绪日记]。
心理学中将情绪日记称为“心灵问题的黑匣子”。
通过写情绪日记,把每天的情绪反应、感受、思考记录下来,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及与他人之间的心理互动,仔细思索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你有情绪过激的反应。
借着情绪日记针对具体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省察、思考。
通过日记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自己:
原来我并没有那么差劲,原来我可以把控自我感受,原来肯定自己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对于讨好型人格的自我成长、价值观重塑、走出创伤很有帮助。
②攻击型人格--适用于[心理分享]。
攻击性人格并不是真的那么“暴力”,而是他们的情绪渴望得到宣泄。
简单说:找到一个安全的人分享你的感受和“暗黑想法”,并让他为你保守秘密。
TA可以是很了解你的亲人、朋友,也可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TA这里,你可以真正地做自己,感受自己被倾听、接纳、了解.......
在分享情绪时,你便在其中获得医治。
③隔离型人格---最好通过外力强制干预。
隔离型人格并不是走不出创伤,而是他们拒绝走出来。
他们沉浸在伤痛里出不来,独自在深夜回忆另一半的出轨/欺骗行为。
想离离不掉,想分舍不得,想过过不好,画地为牢。
其目的是“只要我折磨自己,就是在还击你;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感受我的感受。”
我觉得这种状态最让人心疼。
因为TA们是在拿出轨方的错误惩罚自己,一直在情绪里内耗,让自己持续地痛苦。
这样做丝毫没有惩罚到施加伤害的一方。
自他准备伤害你,并付出实际伤害行为的那一刻,他就已经不在意你的感受。
对于隔离型人群而言,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承认你受伤了,你没有自己伪装的那么心硬如铁,才能修复你受到的创伤。
一方面去理解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伤害---伴侣出轨就是对方有问题,而不影响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换一种视角去看待伴侣出轨的行为---我不是被抛弃,而是人生重新拥有选择权,我可以把创伤降到最低,修复内心的裂痕。
外力干预包括:外在形象改变、放肆消费满足自己、跨出舒适圈迎接挑战等。
当你踏出这一步时,你才是真正地“洒脱离开”。
总之,不论你是原谅还是放下,或者故作坚强的伪装,都不要忘记让自己快乐才是目的。
核心目标就一个:抓住身边任何一个可以取悦自己的机会,从这份被伤害的创伤里走出来,重建生活的意义,开启未来美好的生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