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与储蓄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储蓄是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或物积存起来,多指把钱存到银行里。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
保险 ,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2、特点不同
储蓄对象的暂时闲置性和积累性,储蓄动机产生于个人取得收入以后扣除消费部分的结余。这部分结余构成了个人能进行储蓄的物质前提。同时,储蓄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消费,这也说明了储蓄对象的闲置具有暂时性。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
3、风险不同
保险必须有风险存在。建立保险制度的目的是对付特定危险事故的发生,无风险则无保险。为了应用大数原则,有可能受益的风险不在可保范围内,因此商业保险机构一般不承保此类风险。
储蓄风险低,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居民个人所持有的现金是个人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各种方式强 迫其存入或不让其存入储蓄机构。
参考资料来源:
第二个,保险是以一定的群体为条件。它有投保人这样的一个群体,但是储蓄是个人、单位为主体,是单方面的自己行为,跟其他人没有任何的关系。
第三个区别在于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对付意外的灾害事故的损失,买保险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将来的风险;储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来对付将来的不测的事故,但是储户的心理还是主要把存款用于预计的、将来的费用支出,比如买房子、结婚等。
第四,保险和储蓄的受益期限是不相同的。保险是由保险合同规定受益期限,在保险合同的有效期内,无论何时出险都可以得到补偿。但是储蓄的受益期限是以本金和利息的返还期限为限,也就是说如果本金足够高,那么这个返还期限可能很长,那受益期限就会很长;但如果本金很少,那受益期限可能就很短,很快就把储蓄花完了。
所以保险和储蓄相互、部分替代的关系。
拓展资料:
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
与中国不同,西方经济学通行的储蓄概念是,储蓄是货币收入中没有被用于消费的部分,以个人为考察单位的话,个人的实际储蓄(实际是指名义量除以物价水平,下同)就由个人实际金融资产的增加以及实物资产的增加来表示(实际储蓄=M1/P1-M0/P0+B1/P1-B0/P0+K1-K0),当中个人实际金融资产指的是个人的实际现金持有量和实际债券持有量,实物资产的增加则是指个人用于净投资的那部分支出,由于经济的总体数据是若干个个体数据的加总,所以加总个人实际储蓄之后就出现如下的情况:
在不考虑与国外经济联系的情况下,个体A的实际债券持有就是A借出的实际资产,有借出的人就有贷入的人,设为个体B,于是个体B的实际债券持有就是A持有量的负数,推而广之如在不考虑有外部联系的情况下整个社会中的实际债券拥有量在任何的时点总是为零的;
此外经济中的实际货币持有量受它所支撑的经济的产出(Y)以及持有它的成本——当下的名义利率(i)共同决定,鉴于我们仅仅考虑的经济中实际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所以可以假定这两个变量(Y、i)是不变的,于是实际货币的持有量也是不变的,于是加总之后就可以得到所有的社会总的储蓄都体现在实物资本存量的增加上,也就是实际储蓄等于净投资。
实际总储蓄=M1/P1-M0/P0+K1-K0,M1/P1=M0/P0,所以有实际总储蓄=K1-K0,),这里之所以不是实际储蓄等于投资是因为实际储蓄作为没有被消费的产出————这里的产出必须是净产出,即剔除折旧之后的产出,所以实际储蓄就等于净投资。
这种实际储蓄不仅包括个人实际储蓄,还包括公司实际储蓄、政府实际储蓄。储蓄的内容有在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及手持现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