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扩展资料: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
在器乐领域,包括9部交响曲、11首管弦乐曲和戏剧配乐、5首钢琴协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和其他形式的重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变奏曲等;在声乐领域,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团御庆产物。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钢琴的表现幅度也大大增强。
内容的扩展导致表现手法的创新:他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建立在功能体系上的变音体系,成为他的和声风格特征;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对比和力度对比,对于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对位法的运用,乐拆埋队音响的组合,钢琴音乐的写作都有鲜明的特点。
贝多芬创作的九部交响乐,两首弥撒曲,还有不胜列举的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深深影响了后来作曲家的风格。
例如: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第九交响乐的最后乐章《欢乐颂》;序曲《爱格蒙特》;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等已是家喻户晓。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塌握贵财富,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贝多芬
贝多芬成功的作品,除《月光奏鸣曲》之外,还有《第二交响乐》、《克莱策奏呜曲》、《第三交响乐》(又叫《英雄交响乐》)、《曙光奏鸣曲》、《热情奏鸣曲》以及后来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交响乐》。其中,陆茄游《第五交响乐》创作于1808年,被认为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交响乐,也是他的作品中最完美的典范作品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告诉人们要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要积极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
音乐巨匠贝多芬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传世名篇,他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作,就是那九部交响乐,其实除了九部交响乐之外,贝多芬还有很多可以列入教科书的曲子,现在音乐系的专业学生如果要深入了解贝多芬的话,一定要会弹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因为贝多芬的曲子有独特的风格,具有浪漫主义的元素也有古典主义的元素,是上个世纪欧洲历史上最值得学习的一位作早销曲家。
其实在各大杂志上还刊登过一首贝多芬的作品,这就是《月光曲》,虽然这是以传说的形式刊登的,不过人们了解贝多芬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其实贝多芬的成就是属于全世界的,他为世界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不容得人们忽视。
贝多芬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很多,几乎每一首曲子都值得后人细细揣摩,现在一些大学开设了一门专门研究贝多芬的作品的课程,想从中吸取音乐大师作曲的精髓,对于音乐迷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模仿,而是获取偶像内心的灵感,看看偶像的内心世界是如何支撑他作出一首首曲子的。
其实有一些音乐好好收录的不一定是贝多芬的作品,不过这很好辨别,因为只要是贝多芬的曲子都带有强烈的贝多芬风格,旋律都很欢快,一听就很容易辨别出来。这也是贝多芬知名度如此高的原因,他的曲子辨识度很高,在世界各地流传得很广。贝多芬的童年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的天之骄子的生活,贝纳埋多芬的童年可以说过得相当清苦。尽管祖辈生活相当光彩,可是到了贝多芬这一辈,已经沦落为破落贵族了。
贝多芬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属于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间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的作品风格很独特,也受到了来自全世界音乐家的赞赏,贝多芬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他们对贝多芬的评价大多是集中在事业方面的,所以贝多芬在音乐上的成就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他的看法。
一、贝多芬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月光》曾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二、生平经历: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他是一个碌碌无为、嗜酒如命的人。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折而亡,贝多芬因此成为了长子。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从没对家庭和和气气过,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但是当小贝多芬3岁生日时祖父就去世了基数。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钢琴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
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一直喝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或凳完。为了使他看上去像一个神童父亲,于是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像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衫锋旅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三、主要作品
推荐于2018-02-1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童年经历
1770年12月17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
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贝多芬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但贝多芬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在5岁时患上中耳炎;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贝多芬在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当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3岁的贝多芬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求学经历
1781年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学习钢琴和作曲,贝多芬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在新老师的指导下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败衡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也跟随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列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灶旁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达到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贝多芬在此期间创作《察辩做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等。
痛苦经历
贝多芬三
贝多芬生前用的最后一架钢琴
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一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 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
晚年时期
四十六岁的贝多芬听觉完全丧失,依然坚持音乐创作。晚年的贝多芬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1826年贝多芬因患上重病未能完成。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
下葬的那天,所有学校停课以示哀悼,两万人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他的墓碑上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哗祥搏时期作曲家,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
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宴空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乱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代表作品: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音乐特点:
浪漫而古典,情趣而激昂
贝多芬老师:
海顿、安东尼奥·萨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