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与佛一起照相?
而寺庙不让给佛像拍照一般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1、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闪光灯光线过强,会加速古董文物的表面氧化程度,从而加速佛像的老化速度,造成对佛像本身的伤害;
2、由于寺庙来往人员众多,而寺庙中的佛像都是开过光的,有“灵性”,若拍照之人用心不诚,给佛祖照相时对佛祖不敬,会招致一些麻烦;
3、同时,如果把自己和佛像拍到一起,如何保存这张照片这方面就非常麻烦,把照片供在佛堂的话,你自己同时就和佛祖一起被供奉了,这样是十分不敬的。此外寺庙中还有护法神,若把他们招进来怕惹恼他们,招致麻烦。
而实际上, 从佛法传播的角度来说,不能查证出不让拍照的依据。反而,从佛陀时代开始就有画师为佛陀画像的例证,且以后历代,佛教绘画、造像艺术的发展对佛法的影视传播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若仅仅是出于恭敬,独拍佛像和以往画或塑佛像来方便佛像流通传播的行为并没有本质差别。所以如果真的有必要,必须给佛像照相,可以在征得管理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再对佛像进行祈祷,希望他允许你照相,然后再拍,并且尽量关闭闪光灯。
扩展资料
佛像是造像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强巴佛、观音菩萨、阿弥陀佛等等。广义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萨等佛教所有造像。菩萨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他们的造像显得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优美、宁静的审美情调。
佛像艺术
佛像艺术的出现,是公元一、二世纪的事情。那是一种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的、印度文化和西域文化相混合的犍陀罗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在世时,是反对印度社会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的。在佛教产生后的六百年间,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释迦牟尼生前的教训,不立偶像崇拜。在印度史上,直到公元一世纪前,并未见有佛的雕塑像和绘画像出现。
在阿育王时代(公元前二七二-前二三二年)建造的佛陀伽耶之摩诃菩提寺中,虽然可以见到不少雕塑图案和佛座,但是,佛座上并无佛像可见。从这里,可以看到当时的佛教信徒还遵从释迦牟尼的遗训,不行偶像崇拜之事。当然,也有可能出于这样一种心理,即他们以为佛的神圣形象难以描绘,制作佛像是一种亵渎神圣的罪过。
很多信佛的人认为,与佛照相不尊重佛,尤其是那种坐佛,一起照相则是你在藐视佛。但是这种说法虽然不科学,但是这是信仰问题,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反对。
释教在由印度传入我国后,通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最为长远一起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其影响力乃至超过了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释教创建时,印度现已进入了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当时印度传统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种崇奉,以及婆罗门作为一切智的垄断者和神权统治的代表的地位开端动摇,成为众矢之的。自由思想家中呈现了种种反传统崇奉的沙门思潮。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生活于公元前6~前5世纪。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
释教的传入我国和开展大约在两汉之际,释教开端传入汉地(约在公元纪元前后)。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与此同时传入。释教界、学术界和社会政治、经济各界从事释教研究的学者,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对话和协作,对释教的发展有着一种一起的忧患,认为释教的健康发展不仅是释教内部的事,并且关系到中国文化的慧命,也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个具有彻底独立的新型品格的释教知识分子集体正在形成。
佛教不属于隶属关系,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它是自由平等的信仰。所以不能和佛一起照相的说法不太科学。
1、闪光会加速佛像的老化速度;不给照相是出于保护的角度。
2、很多寺庙里的佛像是开过光的。关于开光的问题,不信佛教的人是不理解的,但是事实不会因为不理解就不存在。开了光的佛像,等于佛像有了“灵性”,照相的闪光会使得佛像感觉不安、受到惊吓等等。但是按照道理讲,佛应该是“法力高强“,不怕闪光。。。。。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修行主要是一个感应的问题,对佛像闪闪光灯,就会在感应上有很多问题。我一次给家里佛像蒙了一个朦胧的盖布,结果自己头一直昏昏沉沉,直到把布拿走,立刻自己就感觉清爽了。
3、但是,如果真的有必要,必须给佛像照相,可以在征得管理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再对佛像进行祈祷,希望他允许你照相,并赦免你的罪过;然后就可以开始了。
谢谢!
阿弥陀佛!
一个是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因为照相机的紫外线能够损伤文物(古代佛像也是文物),所以像博物馆,藏画馆一般都是谢绝照相的,寺庙也是同理
二是出于对佛陀的尊敬,从佛教徒的角度讲,佛像不同于普通石像,不是大家游玩的玩物,只要是有佛像的地方,哪怕只是一张残画也要礼敬。大家拍了照片以后把照片往往随手一放,或者放在俗物当中,如果是已受皈依的佛弟子的话这样做是毁坏皈依戒的。所以像佛教徒拿到有佛像的图片或者景区门票,都不会随便乱放的,一般都跟佛像一起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