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传统京剧里哪些剧目以唱功为主?
哎得,只好菲尼克斯掉了。请一楼的网友再说几个,谢谢!我喜欢老生,花脸也好,程派张派旦角实在听不惯啊…...
哎得,只好菲尼克斯掉了。请一楼的网友再说几个,谢谢!我喜欢老生,花脸也好,程派张派旦角实在听不惯啊…
展开
展开全部
中国戏曲早期就是歌舞并存的,并逐渐形成了所谓“歌舞小戏”,延续了很长时间。这些戏反映的多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情节没有太严重的冲突,也就没有太剧烈的舞台动作,以唱功为主,基本上属于“文戏”。“武戏”以武打做功为主,从中国传统武术中汲取了一些程式动作,将武术与舞蹈融为一体。
武戏的产生与京剧落脚于北京这个全国的政治中心并直接受到宫廷趣味的影响有关,加之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不安,一些有关战争、政治的宏大背景进入到京剧表演的题材中,戏曲中的武戏也就开始流行起来。“文戏”和“武戏”是京剧早期最基本的分类,既是剧目上的区分,也是表演风格上的分类。
京剧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也因文武有别而一分为二。这种界分行当的方法,很古典也很大度。但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京剧中两个主要行当老生与青衣交错领衔的局面流行开来,以京剧行当划分的“老生戏”、“青衣戏”就取代了文戏、武戏的分法。不同的老生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如《群英会》中的鲁肃是程长庚的杰作,《打渔杀家》是谭派名剧,周信芳以《萧何月下追韩信》等新剧目独树一帜,《全部卧龙吊孝》是著名的言派老生戏。而1945年,小生名角叶盛兰成立育化社,开创了京剧以小生挑大梁的先例。先后排演了一批独有的“小生戏”剧目,如全部的《周瑜》、《罗成》、《柳荫记》、《白蛇传》、《西厢记》等,唱、念、做、打、表演都十分繁重。而四大名旦及后起的名旦张君秋(1920—1997)也都有其流派的代表剧目。这也是今天许多人认为看武戏只是了解京剧的入门状态,而会听“老生戏”、“青衣戏”才真正够资格称戏迷的缘由了。
京剧的传统剧目继承了它前身剧种的演出剧目,题材广泛。有的取材于历史演义,有的取材于公案故事,有的出自古典杂剧、传奇,有的源自笔记、小说,更有从曲艺唱本吸收改编过来的。有一些传统剧目因取材于某些古老的剧种或较为久远的民间故事,其剧情或剧中人物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讲已相当陌生。
以演历史故事为主的京剧,戏里的世界既不是目前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也不是古中国任何一个确切的时代。历史在这里是笼统的前朝旧事,常常做一个借古讽今的由头,是非轻重都无人追究。
戏里戏外,还有一件有意味的事——一些历代传下来的老戏曾带给中国人许多感情的公式,其中的是非善恶和同情心的倾向都依从旧中国的道德传统——核心是“忠孝仁义”,因为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也贯穿于传统农业社会的道德内核。与宣扬“义”比起来,京剧是不重谈情的,即便是有,也是恩爱夫妻患难与共的故事多过儿女私情,讲恩情讲报恩多过讲天荒地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流行很广的几十出京剧中不难看出,每一出戏都提供了一个没有明确年代的标准模式——丈人嫌贫爱富,富贵人家的小姐不顾偏见爱上穷书生,穷书生又不负众望考取了功名;败家子不上进,潦倒余生或家破人亡;家族之爱与男女之爱的冲突……这种简单的情感关系模式,往往剔除了许多个性和细节,事件的面貌模糊,惩恶扬善的期待却从不落空,可作现实的参照,有一种普遍性和典型性。
京剧是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艺术形式,尽管剧目众多,但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具有较高戏剧文学价值的剧本文学。京剧是看演听唱,欣赏它不必先弄清戏文和剧情。即便一定要弄懂记熟京剧的戏文,也不算什么难事。因为京剧唱词念白句句像口语一样通俗易懂,而不讲究文采和词藻,听进耳朵也就明白了。
今天的观众通常都是从折子戏入手来观摩京剧的。什么是“折子戏”呢?一般来说,它们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中的一小段,算是一个章节,通常只有一场戏。虽然没头没尾,但情节紧凑,技巧性强。老戏迷百看不厌,并且以此当成检验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年轻演员技艺是否成熟的一把标尺。为什么这样讲?就因为会演这种戏的人太多,而且在这种小戏中,能够演绎出“花样”的也太多。老观众早把这些记在心中,并且加以比较。一个新戏迷要想得到老戏迷的承认,首先得在品评折子戏上“过关”;一个新演员要想得到老戏迷的承认,也得先把折子戏演得“到位”。
但凡是成功的大戏(指那种有头有尾的故事的戏),其中总会有一两场戏,可以作为单独的折子戏演出的。总是先有一部完整的大戏,才逐渐精炼成若干段折子戏。这就要说到所谓的大戏——“连台本戏”。连台本戏的情节紧凑多变,整体故事往往不够匀称,经常第一场中的重要人物,到了第二场就变成了配角或不出场了。但剧团的主演,永远扮演每一场中最重要的人物。
如果细心分析京剧的内容,人们也许会诧异,中国并不是尚武的国家,何以武戏占了京剧的绝对多数?单是根据史书《三国志》(记述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220—280)历史的纪传体著作)改编的“三国戏”就很可观了。究其原因,或许是人生最迅疾的变化在战场上最容易见到,在战争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个性与处世的态度,剧中人的失败教训也成了浅显易懂的人生经验;台下的看客,无论是做官的、做生意的、做家庭妇女的,都能引起共鸣、吸取教益或引以为戒。
京剧从形成之初到成熟期延续下来的传统剧目约有1300多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编并流传开来的剧目将近100个。从整体上看,有唱工戏、武打戏、文武兼备唱念做打俱重的戏、流派戏;有小戏、连台本戏、折子戏;有古装戏、现代时装戏、新编历史戏、革命现代新戏。唱工戏以唱取胜,做功戏表演细腻,武打戏火爆炽烈,歌舞小戏轻松活泼,连台本戏人物众多、规模宏大、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折子戏凝缩精华、耐人寻味,流派戏异彩纷呈、特色鲜明,现代戏强调时代性、贴近现实生活。京剧剧目结构灵活自由,戏剧性和剧场性比较强,舞台表现手段丰富,通俗易懂。其中《三岔口》、《秋江》、《二进宫》、《玉堂春》、《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锁麟囊》、《昭君出塞》、《红娘》、《秦香莲》、《空城计》、《借东风》、《徐策跑城》、《白蛇传》、《赤桑镇》、《野猪林》、《群英会》、《四郎探母》、《龙凤呈祥》(三国时期刘备成亲的故事)、《大闹天宫》等流传甚广。不同的艺术流派都有其深受欢迎的代表剧目,许多老戏迷只要看到某出戏就能准确地指出是某某流派某某主演的。
武戏的产生与京剧落脚于北京这个全国的政治中心并直接受到宫廷趣味的影响有关,加之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不安,一些有关战争、政治的宏大背景进入到京剧表演的题材中,戏曲中的武戏也就开始流行起来。“文戏”和“武戏”是京剧早期最基本的分类,既是剧目上的区分,也是表演风格上的分类。
京剧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也因文武有别而一分为二。这种界分行当的方法,很古典也很大度。但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京剧中两个主要行当老生与青衣交错领衔的局面流行开来,以京剧行当划分的“老生戏”、“青衣戏”就取代了文戏、武戏的分法。不同的老生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如《群英会》中的鲁肃是程长庚的杰作,《打渔杀家》是谭派名剧,周信芳以《萧何月下追韩信》等新剧目独树一帜,《全部卧龙吊孝》是著名的言派老生戏。而1945年,小生名角叶盛兰成立育化社,开创了京剧以小生挑大梁的先例。先后排演了一批独有的“小生戏”剧目,如全部的《周瑜》、《罗成》、《柳荫记》、《白蛇传》、《西厢记》等,唱、念、做、打、表演都十分繁重。而四大名旦及后起的名旦张君秋(1920—1997)也都有其流派的代表剧目。这也是今天许多人认为看武戏只是了解京剧的入门状态,而会听“老生戏”、“青衣戏”才真正够资格称戏迷的缘由了。
京剧的传统剧目继承了它前身剧种的演出剧目,题材广泛。有的取材于历史演义,有的取材于公案故事,有的出自古典杂剧、传奇,有的源自笔记、小说,更有从曲艺唱本吸收改编过来的。有一些传统剧目因取材于某些古老的剧种或较为久远的民间故事,其剧情或剧中人物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讲已相当陌生。
以演历史故事为主的京剧,戏里的世界既不是目前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也不是古中国任何一个确切的时代。历史在这里是笼统的前朝旧事,常常做一个借古讽今的由头,是非轻重都无人追究。
戏里戏外,还有一件有意味的事——一些历代传下来的老戏曾带给中国人许多感情的公式,其中的是非善恶和同情心的倾向都依从旧中国的道德传统——核心是“忠孝仁义”,因为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也贯穿于传统农业社会的道德内核。与宣扬“义”比起来,京剧是不重谈情的,即便是有,也是恩爱夫妻患难与共的故事多过儿女私情,讲恩情讲报恩多过讲天荒地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流行很广的几十出京剧中不难看出,每一出戏都提供了一个没有明确年代的标准模式——丈人嫌贫爱富,富贵人家的小姐不顾偏见爱上穷书生,穷书生又不负众望考取了功名;败家子不上进,潦倒余生或家破人亡;家族之爱与男女之爱的冲突……这种简单的情感关系模式,往往剔除了许多个性和细节,事件的面貌模糊,惩恶扬善的期待却从不落空,可作现实的参照,有一种普遍性和典型性。
京剧是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艺术形式,尽管剧目众多,但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具有较高戏剧文学价值的剧本文学。京剧是看演听唱,欣赏它不必先弄清戏文和剧情。即便一定要弄懂记熟京剧的戏文,也不算什么难事。因为京剧唱词念白句句像口语一样通俗易懂,而不讲究文采和词藻,听进耳朵也就明白了。
今天的观众通常都是从折子戏入手来观摩京剧的。什么是“折子戏”呢?一般来说,它们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中的一小段,算是一个章节,通常只有一场戏。虽然没头没尾,但情节紧凑,技巧性强。老戏迷百看不厌,并且以此当成检验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年轻演员技艺是否成熟的一把标尺。为什么这样讲?就因为会演这种戏的人太多,而且在这种小戏中,能够演绎出“花样”的也太多。老观众早把这些记在心中,并且加以比较。一个新戏迷要想得到老戏迷的承认,首先得在品评折子戏上“过关”;一个新演员要想得到老戏迷的承认,也得先把折子戏演得“到位”。
但凡是成功的大戏(指那种有头有尾的故事的戏),其中总会有一两场戏,可以作为单独的折子戏演出的。总是先有一部完整的大戏,才逐渐精炼成若干段折子戏。这就要说到所谓的大戏——“连台本戏”。连台本戏的情节紧凑多变,整体故事往往不够匀称,经常第一场中的重要人物,到了第二场就变成了配角或不出场了。但剧团的主演,永远扮演每一场中最重要的人物。
如果细心分析京剧的内容,人们也许会诧异,中国并不是尚武的国家,何以武戏占了京剧的绝对多数?单是根据史书《三国志》(记述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220—280)历史的纪传体著作)改编的“三国戏”就很可观了。究其原因,或许是人生最迅疾的变化在战场上最容易见到,在战争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个性与处世的态度,剧中人的失败教训也成了浅显易懂的人生经验;台下的看客,无论是做官的、做生意的、做家庭妇女的,都能引起共鸣、吸取教益或引以为戒。
京剧从形成之初到成熟期延续下来的传统剧目约有1300多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编并流传开来的剧目将近100个。从整体上看,有唱工戏、武打戏、文武兼备唱念做打俱重的戏、流派戏;有小戏、连台本戏、折子戏;有古装戏、现代时装戏、新编历史戏、革命现代新戏。唱工戏以唱取胜,做功戏表演细腻,武打戏火爆炽烈,歌舞小戏轻松活泼,连台本戏人物众多、规模宏大、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折子戏凝缩精华、耐人寻味,流派戏异彩纷呈、特色鲜明,现代戏强调时代性、贴近现实生活。京剧剧目结构灵活自由,戏剧性和剧场性比较强,舞台表现手段丰富,通俗易懂。其中《三岔口》、《秋江》、《二进宫》、《玉堂春》、《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锁麟囊》、《昭君出塞》、《红娘》、《秦香莲》、《空城计》、《借东风》、《徐策跑城》、《白蛇传》、《赤桑镇》、《野猪林》、《群英会》、《四郎探母》、《龙凤呈祥》(三国时期刘备成亲的故事)、《大闹天宫》等流传甚广。不同的艺术流派都有其深受欢迎的代表剧目,许多老戏迷只要看到某出戏就能准确地指出是某某流派某某主演的。
展开全部
以唱功为主的好听的传统戏首当是【二进宫】啊。俗话说:“待要看,【牧羊卷】;待要听,【二进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唱功戏,现在常演的大部分都是唱功戏。像《文昭关》《四郎探母》《失空斩》。其实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再说几出,像旦角的《锁麟囊》《春秋配》,花脸的所谓铜锤戏《探阴山》《铫期》《探皇陵》等,老旦的《钓金龟》《八珍汤》什么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老生唱功戏:文昭关、四郎探母、失空斩之外,
还有乌盆记、捉放曹、法场换子、沙桥饯别、清官册、洪羊洞、武家坡、卧龙吊孝、搜孤救孤、击鼓骂曹、上天台、李陵碑、三家店等等
还有乌盆记、捉放曹、法场换子、沙桥饯别、清官册、洪羊洞、武家坡、卧龙吊孝、搜孤救孤、击鼓骂曹、上天台、李陵碑、三家店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 《文昭关》《四郎探母》《失空斩》。其实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再说几出,像旦角的《锁麟囊》《春秋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